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管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14:05: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管。


背景技术:

2.以往,为了识别诸如光纤缆和电线缆等缆,准备在外周表面上打印有文字、图形、符号或颜色等的管,并且将缆插入到管中以将管附接到缆。因此,能够识别缆并且防止错误布线等。
3.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当缆的外径相对于管的内径过大时,难以将缆插入到管中,而当缆的外径与管的内径相比太小时,管与缆固定不充分并且容易旋转或滑落。
4.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管,在该管中设置从内壁表面突出的接触件,该接触件在被挤压时弯曲并且与缆接触。
5.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管,在该管中设置从内壁表面朝向中心突出的多个肋,以便即使在缆的外径变化时也能够可靠地固定。
6.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管,在该管中设置从内壁表面突出的相互平行的多个肋。
7.引用列表
8.专利文件
9.专利文献1:jps60-192287u的缩微胶卷
10.专利文献2:jph8-148039a
11.专利文献3:jp2015-096003a
12.然而,当仅设置从内壁表面突出的一个突起诸如接触件或肋时,由于不能以足够的力将管保持在缆中,因此无法解决管容易旋转或滑落的问题。
13.另一方面,与仅设置一个突起的情况相比,在具有在内壁表面上设置的多个突起的传统管的情况下,提高了缆的保持力,但是当在该管的外周表面上打印文字等时,可能会出现打印遗漏,诸如文字等的碰摩(rubbing)和错位以及白色条纹。即,当在管的外周表面上打印文字等时,管被夹在压印辊和热头之间而被压挤。然而,由于在管的内壁表面上设置了多个突起,所以取决于压挤方向,管不会被压平(而是变得不平整),并且可能会出现一些热头难以接触的部分,并且可能无法很好地执行打印。


技术实现要素:

1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保持力且易于被压挤的管。
15.本公开提供一种管,能够将插入件插入到所述管中。所述管包括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被设置成从所述管的内壁表面突出并相对于所述内壁表面倾斜。
16.本公开提供另一种管,能够将插入件插入到所述另一种管中。所述管包括: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从所述管的内壁表面突出并相对于所述内壁表面倾斜;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从所述管的所述内壁表面突出,相对于所述内壁表面倾斜,且不平行于所述第一突起设置。当将所述插入件插入到所述管中时,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被构造成将
所述插入件夹在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第二突起之间,且被构造成在朝向所述内壁表面的方向上挤压所述插入件。
附图说明
17.图1是打印机的透视图。
18.图2a是在插入缆的状态下沿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截取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管的剖面图。
19.图2b是在未插入缆的状态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管的透视图。
20.图3a至图3c是示出管被压挤的过程的示意图。
21.图4a是在插入缆的状态下沿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截取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管的剖面图。
22.图4b是在未插入缆的状态下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管的透视图。
23.图5a至图5c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管的剖面图。
24.图6a至图6d是根据变型的管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仅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并且不应将本发明解释为对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26.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能够在管的外周表面上打印文字、图形、颜色或符号等(下文中,称为“文字等”)的打印机的示例。
27.图1是这种打印机100的透视图。
28.打印机100包括壳体106,在壳体106中设置有显示单元102和操作单元104。可以在壳体106内部设置管作为打印介质。注意,可以在壳体106内部选择性地设置带和其它长介质作为另一种打印介质。
29.显示单元102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屏,并且显示由操作单元104输入的文字等。操作单元104由具有多个操作按钮的键盘构成。操作单元104将文字、数字和代码输入到打印介质上并且执行打印机100的各种操作。
30.壳体106还设有盖子108,当附接有墨色带盒110和打印介质时,盖子108打开和关闭。注意,图1示出了盖子108打开的状态。
31.作为用于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的打印机构的打印机100包括:盒保持器120,在该盒保持器120中选择性地设置打印介质诸如管;以及色带保持器121,在该色带保持器121中设置墨色带盒110。盒保持器120和色带保持器121可以是由树脂等制成的一体化模制产品。盒保持器120被构造成使得当打印介质是具有预定内径或更小内径的管时,可以安装用于将管引导到期望位置的引导附件。
32.打印机100还包括压印辊122和热头123,该压印辊122输送长打印介质(诸如设置在盒保持器120中的管或从带盒释放的带),该热头123在诸如由压印辊122传送的管的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
33.压印辊122通过被马达(未示出)旋转来传送诸如管的打印介质。墨色带盒110的墨色带被构造成通过使用相同的马达而与压印辊122同步地进给。由压印辊122传送的诸如管
的打印介质布置在压印辊122和墨色带之间的间隙中。
34.打印机100包括头移动机构130,该头移动机构130用于执行在接近压印辊122的方向上移动热头123的操作和在离开压印辊122的方向上移动热头123的操作。当热头123通过头移动机构130在接近压印辊122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挤压压印辊122时,使诸如墨色带和管的打印介质夹在热头123和压印辊122之间,并且通过热头123的热使得墨色带的墨被转移到管的外周表面等。这样,可以将墨打印在管的外周表面等上。此时,由于管状管被压平,因此可以将墨适当地转移到外周表面等。通过这样进行接近操作和分离操作,能够在管的外周表面等上打印期望的文字等。
35.打印机100还可以包括管加热器129,该管加热器129加热管以便防止打印到管上受到碰摩。此外,可以在热头123的下游侧上设置用于半切诸如管的打印介质的半切机构(未示出)。在打印时暂时被压平的管弹性地恢复成管状形状,并且该管在外周表面上被打印的状态下从打印机送出。当管被半切并且有切口时,可以很容易地将管切成期望长度的管。通过将诸如光纤缆的缆、电线或其它插入件插入到这样的管中并且将所述缆、电线或其它插入件插入穿过该管,就可以将它们与其它插入件区分开。
36.将描述其中可以通过这种打印机100在外周表面上进行打印的管的构造。注意,可以通过具有不同于打印机100的构造的打印机在管上打印文字信息等。
37.[第一实施例]
[0038]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管10。图2a是沿着与管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截取的管10的剖面图,在该管10中插入缆ca(“插入件”的示例),并且图2b是在未插入缆ca的状态下管10的透视图。图3a是沿着垂直于管1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截取的示出处于上述状态下的管10的剖面图。
[0039]
注意,插入件可以是光纤缆、电线缆、电线或任何其它长物体。在使用期间,在管10的外周表面上打印文字信息等作为识别信息。因此,通过将这些插入件插入穿过管10,可以将它们与其它插入件区分开。
[0040]
如图2a和图2b所示,管10包括长管状本体部12和三个突起,即第一突起14a、第二突起14b和第三突起14c(在下文中,将第一突起14a、第二突起14b、第三突起14c统称为“突起14”),该三个突起与该本体部12一体地形成并且从该本体部12的内壁表面12a突出。由于管10由合成树脂诸如聚氯乙烯制成,所以本体部12和突起14均具有挠性。
[0041]
本实施例中的本体部12形成为以中心轴线ax(图2b)为轴线的圆柱形。因此,在与管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本体部12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内壁表面12a和外周表面12b各自具有圆形(图3a)。
[0042]
本实施例中的三个突起14被设置成从本体部12的内壁表面12a突出。
[0043]
第一突起14a包括:前端部14a1,在插入缆ca的状态下,该前端部14a1用于接触缆ca的外周表面;以及基端部14a2,该基端部14a2用于连接前端部14a1和本体部12的内壁表面12a。此外,第一突起14a被设置成在与本体部12的中心轴线ax大致平行的轴向方向上延伸。
[0044]
第一突起14a被设置成朝向连接第一突起14a和第二突起14b的内壁表面12a的第一部12a1倾斜,使得第一突起14a相对于连接本体部12的中心c1与内壁表面12a的直线l1(第一突起14a的基端部14a2和内壁表面12a之间的连接部分)具有角度θ1。此外,根据本实
施例的第一突起14a被设置成以从基端部14a2到前端部14a1与内壁表面12a逐渐分离的弧形弯曲。因此,第一突起14a和第一部12a1之间的距离在前端部14a1的末端处最大。
[0045]
类似地,在图2b和图3a的横截面中,第一突起14a的前端部14a1被设置成具有至少预定厚度(“第一厚度”的示例)或更大的厚度,并且基端部14a2被设置成至少包括厚度小于该预定厚度的薄壁部(有时称为“弱化部”)。因此,当外径方向上的力作用于前端部14a1上时,基端部14a2容易在外径方向上变形。
[0046]
前端部的厚度(“第一厚度”)大于基端部的厚度。前端部的厚度(“第一厚度”)大于弱化部的厚度。
[0047]
从内壁表面到弱化部的长度可以比从弱化部到前端部的长度短。
[0048]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突起14b和第三突起14c以本体部12的中心c1为基准相对于第一突起14a成120度旋转对称设置。即,第二突起14b具有前端部14b1和基端部14b2,并且该第二突起14b被设置成朝向连接第二突起14b和第三突起14c的内壁表面12a的第二部12a2倾斜。第三突起14c具有前端部14c1和基端部14c2,并且该第三突起14c被设置成朝向连接第三突起14c和第一突起14a的内壁表面12a的第三部12a3倾斜。由于第二突起14b和第三突起14c具有与第一突起14a相同的构造,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注意,横截面中本体部12的中心c1(图2a)存在于本体部12的中心轴线ax(图2b)上。
[0049]
由于这种构造,第一突起14a、第二突起14b和第三突起14c彼此不平行地设置以在横截面中形成相互成近似120度的角度并且被设置成沿周向方向在同一方向上倾斜。
[0050]
通过以这种方式以120度旋转对称地提供三个突起14的构造,当缆ca插入穿过管10时,可以通过三个前端部14a1至14c1中的每一个而从三个方向支撑缆ca。如图2a所示,各个突起14的前端部14a1至14c1因缆ca的插入而向外径侧变形,并且分别从三个方向朝向中心c1挤压缆ca。作为结果,管10可以对缆ca施加大的保持力。然而,如稍后将描述,可以仅设置两个突起14,或者可以设置四个或更多个突起14。此外,突起14不一定必须以旋转对称的方式设置。
[0051]
此外,由于突起14的基端部14a2至14c2中的每一个具有厚度小于前端部14a1至14c1中的每一个的厚度的薄壁部,因此当将缆ca插入到管10中时,每一个基端部都容易地变形。因此,可以容易地将缆ca插入到管10中。此外,由于突起14被设置成从基端部14a2至14c2到前端部14a1至14c1与内壁表面12a逐渐分离的弧形,因此当将缆ca插入到管10中时,缆ca通常与更靠近中心c1的前端部14a1至14c1附近的区域接触。作为结果,大的力矩被施加到基端部14a2至14c2中的每一个,使得基端部14a2至14c2能够容易地变形。这也有利于将缆ca插入到管10中。此外,由于突起14沿周向方向在同一方向上倾斜,因此也能够防止突起14干涉缆ca插入到管10中。
[0052]
此外,由于管10具有从任何方向都容易被压挤的结构,因此在打印时能够在外周表面12b上适当地打印。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管10的效果,该管10易于从任何方向被压挤。
[0053]
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为了对缆ca施加大的保持力,必需在管上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突起,而当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突起时,取决于突起的结构,管的外周表面上的打印质量可能会劣化,并且可能会出现打印遗漏。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发明人已经发现,当管被夹在压印辊和热头等之间以进行打印时,取决于管的设置方向,突起可能阻碍管被压挤。例
如,假设将两个平行突起设置成朝向管的中心彼此面对,当施加平行于突起的突出方向的力来压挤管时,难以将管压平,这是因为突起向同一方向突出,从而阻碍管被压挤。此外,即使当管能够被压挤,一个突起也可能弯曲多次,作为结果,管的外周表面在完全被压挤时可能会出现很大的起伏而且不是平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难以适当地挤压由热头抵靠管的外周表面而被挤压的墨色带,因此打印质量劣化。另一方面,当施加垂直于突起的突出方向的力来压挤管时,突起不会阻碍管的压挤,从而可以容易地压挤管。然而,由于用户并不总是在管容易被压挤的方向上将管设置在打印机100中,因此在一些情况下,突起可能会阻碍管被压挤,此外,可能难以进行适当的打印。
[0054]
另一方面,尽管根据本实施例的管10包括多达三个突起14,但是与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管相比,取决于方向的压挤难度的偏差很小。图3a至图3c是示出管10被压挤的过程的示意图。图3a示出管10被压挤之前的状态,图3c示出管10被压挤的状态,并且图3b示出被压挤中途的状态。如图3a所示,管10的多个突起14被设置成在接近内壁表面12a而不向本体部12的中心c1的方向上倾斜。因此,经过本体部12的中心c1的任何直线与突起14的延伸方向不完全重合。因此,取决于方向的压挤难度的偏差很小,并且突起14不会显著阻碍管10被压挤。
[0055]
此外,突起14被设置成彼此不平行。因此,所述多个突起的延伸方向几乎相同,从而当管在该方向上被压挤时能够抑制所述多个突起阻碍管被压挤的有害影响。这种构造还能够减小取决于方向的压挤难度的偏差。
[0056]
另外,突起14沿着周向方向在同一方向上倾斜。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能够抑制的问题是,一个突起多次弯曲,并且作为结果,在完全压挤时外周表面12b产生很大的起伏而不平。
[0057]
在下文中,将描述管10的突起14的构造中的合适的数值范围。通过对各种形状的突起进行原型制作和试验,本技术的发明人得出结论,以下描述的每一个数值范围都是合适的。
[0058]
首先,突起14的长度优选分别为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65%以下。在被压挤之前的图3a的状态下,从第一突起14a的基端部14a2到第二突起14b的基端部14b2的距离(第二突起14b的基端部14b2离开基端部14a2近似120度)是内径(从顶点为中心c1、基端部14a2和基端部14b2的等腰三角形的底得到的3的平方根的半值,其中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半径为等长的两条边)的约85%。如果将突起的长度设定为内径的约85%,则即使在被压挤前的状态下,该突起也可能因制造误差而与相邻的突起接触,并且该突起在被压挤的中途可能与相邻的突起发生碰撞。当突起在被压挤的过程中与相邻的突起碰撞时,可能会阻碍对管的压挤。此外,当突起由于与相邻突起的碰撞而弯曲时,突起可能弯曲多次,作为结果,当被压挤时,外周表面可能不平,并且可能难以适当地执行打印。然而,当突起14的长度被设定为内径的65%或更小时,可以抑制上述问题的发生。
[0059]
另一方面,相应地,突起14的长度优选为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35%以上。当突起14的长度被设置成35%,并且缆ca的外径为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一半时,在第一突起14a的基端部14a2与内壁表面12a接触的位置是一个顶点(在下文中,称为“顶点a”),前端部14a1的末端附近的与缆ca接触的位置是一个顶点(在下文中,称为“顶点b”),并且中心c1是一个顶点(在下文中,称为“顶点c”)的情况下的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被限定为使得顶点a和
顶点b之间的长度是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35%,顶点b和顶点c之间的长度是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25%,并且顶点c和顶点a之间的长度是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50%(在顶点c和顶点a之间)。因此,顶点b的顶角约为110度,其接近90度的直角。因此,从弹性变形的第一突起14a作用在缆ca上的弹力可以适当地指向中心c1。通过设置多个这样的突起14,能够稳定地支撑缆ca,并且能够通过其反作用力对缆ca施加大的保持力。
[0060]
此外,在与管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优选地,突起14的厚度分别为突起14的长度的8%以上且30%以下。例如,第一突起14a可以形成为使得第一突起14a的前端部14a1的厚度为20%以上以及30%以下,并且基端部14a2的厚度为8%以上以及20%以下。当突起14的厚度相对于它们的长度太大时,突起14不太可能弯曲,因此,管10不太可能被压挤。另一方面,当突起14的厚度相对于它们的长度太小时,从突起14作用在缆ca上的弹力不足。因此,通过将突起14形成为具有突起14的长度的8%以上且30%以下的厚度,能够提供容易被压挤并且对缆ca施加大保持力的管10。
[0061]
此外,在垂直于管10的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中,优选地,外接突起14的虚拟内切圆c2(图3a)具有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25%以上且50%以下的直径。
[0062]
当突起14形成为使得虚拟内切圆c2具有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50%或更小的直径时,突起14可以对直径大于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50%的缆ca施加弹力。另一方面,当虚拟内切圆c2具有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25%的直径时,在第一突起14a的基端部14a2与内壁表面12a接触的位置是一个顶点(在下文中,被称为“顶点a”,并且顶点a的顶角被称为“顶角a”),前端部14a1的末端附近的与缆ca接触的位置是一个顶点(在下文中,称为“顶点b”,并且顶点b的顶角称为“顶角b”),并且中心c1是一个顶点(在下文中,称为“顶点c”,并且顶点c的顶角称为“顶角c”)的情况下的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被限定为使得顶点b和顶点c之间的长度为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12.5%,并且顶点c和顶点a之间的长度为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50%(在顶点c和顶点a之间)。当顶角b为直角时,顶角a约为15度。由于随着顶角a变得小于10度,管接近其中突起大致在垂直方向上突出的结构,所以突起阻碍管的压挤,并且变得难以将管压平。因此,通过将突起14形成为使得假想内切圆c2的直径为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25%以上且50%以下,能够提供管10,该管10可以支撑直径大于内壁表面12a的内径的50%的缆ca并且可以容易地被压挤。
[0063]
通过上述结构,根据本实施例的管10,能够提供具有保持力且容易被压挤的管。
[0064]
注意,管10的三个突起14以中心c1为基准以120度的旋转对称形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垂直横截面中,连接第一突起14a和第二突起14b的内壁表面12a的第一部12a1的长度,连接第二突起14b和第三突起14c的内壁表面12a的第二部12a2的长度,以及连接第三突起14c和第一突起14a的内壁表面12a的第三部12a3的长度可以彼此不同。
[0065]
此外,在垂直横截面中,第一突起14a的前端部14a1的厚度、第二突起14b的前端部14b1的厚度和第三突起14c的前端部14c1的厚度可能彼此不同。
[0066]
此外,在垂直横截面中,第一突起14a的长度、第二突起14b的长度和第三突起14c的长度可以彼此不同。
[0067]
此外,可以改变设置在第一突起14a的基端部14a2等上的薄壁部的形状和构造。例如,可以在基端部14a2中设置凹口。此时,当设置朝向内壁表面12a的第一部12a1敞开的凹口时,突起12a能够容易地朝向第一部12a1弯曲。类似地,当在第二突起14b的基端部14b2和
第三突起14c的基端部14c2中设置朝向内壁表面12a敞开的凹口时,突起14b2、14c2可以容易地朝向内壁表面12a弯曲。
[0068]
此外,可以根据要插入的缆ca的直径适当地设计管10的直径。例如,管10的内径可以是例如2mm、2.7mm、3.2mm、3.7mm、6.4mm或8mm。
[0069]
[第二实施例]
[0070]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管20。根据本实施例的管20与具有三个突起的管10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了两个突起。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管1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的部件用相同的名称表示,并且省略或简化其描述。
[0071]
图4a是沿着与管2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截取的插入有缆ca的管20的剖面图。图4b是在没有插入缆ca的状态下的管20的透视图。
[0072]
如图4a和图4b所示,管20包括长管状本体部22和两个突起,即第一突起24a以及第二突起24b(在下文中,将这些突起统称为“突起24”),所述两个突起与该本体部22一体形成并且从该本体部22的内壁表面22a突出。
[0073]
第一突起24a被设置成朝向连接第一突起24a和第二突起24b的内壁表面22a的第一部22a1倾斜,使得第一突起24a相对于连接本体部22的中心c1和内壁表面22a的直线l1(第一突起24a的基端部24a2和内壁表面22a之间的连接部分)具有角度θ2(这里,在图4a中,由于第一突起24a和第二突起24b夹着缆ca,所以它们被放大以形成角度θ2,该角度θ2大于在未插入缆ca状态下的角度)。类似地,第二突起24b被设置成朝向连接第二突起24b和第一突起24a的内壁表面22a的第二部22a2倾斜,使得第二突起24b相对于直线l1具有角度θ2。
[0074]
由于本体部22可以具有与本体部12相同或相似的构造,因此将省略对本体部22的描述。此外,第一突起24a和第二突起24b分别包括前端部24a1和基端部24a2以及前端部24b1和基端部24b2,如第一突起14a等的情况一样。
[0075]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前端部的厚度(“第一厚度”)可以大于基端部的厚度。前端部的厚度(“第一厚度”)可以大于弱化部的厚度。
[0076]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从内壁表面到弱化部的长度可以比从弱化部到前端部的长度短。
[007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突起24a和第二突起24b以本体部22的中心c1为基准以180度旋转对称的方式设置。通过这样的构造,当缆ca插入穿过管20时,缆ca可以由所述两个前端部24a1和24b1中的每一个从两个方向支撑。如图4a所示,各个突起24的前端部24a1和24b1因缆ca的插入而向外径侧变形,因此,所述前端部24a1和24b1因其弹力而从两个方向朝向中心c1挤压缆ca。作为结果,管20可以对缆ca施加大的保持力。
[0078]
管20的所述多个突起24被设置成分别在接近内壁表面22a而不向本体部22的中心c1的方向上倾斜。因此,经过本体部22的中心c1的任何直线与突起24的延伸方向不完全重合。因此,取决于方向的压挤难度的偏差很小,并且突起24不会显著妨碍管20被压挤。
[0079]
由于突起24沿周向方向在同一方向上倾斜,因此能够抑制一个突起多次弯曲的问题,并且作为结果,外周表面22b在完全被压挤时产生很大的起伏而且不是平的,与现有技术不同。
[0080]
根据上述结构,根据本实施例的管20,能够提供具有保持力且容易被压挤的管。
[0081]
关于管20的构造,基于与管10的构造类似的部分的管20的操作效果将与第一实施
例中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管20的操作效果的描述。
[0082]
[第三实施例]
[0083]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管30。图5a、图5b和图5c分别是沿垂直于管30、管40和管5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截取的管30、管40和管50的剖面图。
[0084]
根据本实施例的管的共同之处在于管包括在相对于内壁表面倾斜的方向上突出的两个突起。此外,所述两个突起被设置成彼此不平行。所述两个突起的共同点在于,当插入插入件诸如缆时,突起将插入件夹在中间并且在朝向内壁表面的方向上挤压插入件。在下文中,将描述每一根管的构造。注意,与根据其它实施例的管的构造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部件相同或相似的构造以相同的名称表示,并且省略或简化其描述。
[0085]
如图5a所示,管30包括长管状本体部32以及两个突起,即第一突起34a和第一突起34b,所述两个突起与本体部32一体地形成并且从该本体部32的内壁表面32a突出。
[0086]
本体部32在横截面中具有大致四边形管状形状。因此,内壁表面32a和外周表面32b各自具有相互大致垂直的四个部分,并且在垂直横截面中形成具有圆角的大致四边形。
[0087]
第一突起34a被设置成从作为内壁表面32a的四个部分之一的第一部32a1倾斜,使得第一突起34a相对于连接本体部32的中心c1和第一部32a1的直线l1(第一突起34a和第一部32a1之间的连接部分)具有角度θ3。
[0088]
第二突起34b被设置成从相同的第一部32a1倾斜,使得第二突起34b相对于连接本体部32的中心c1和第一部32a1的直线l2(第二突起34b和第一部32a1之间的连接部分)具有角度θ4(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直线l1与直线l2重合,并且角度θ3和角度θ4是相同的值。)。
[0089]
然而,第一突起34a和第二突起34b沿着周向方向在相反方向上倾斜并且设置成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离开第一部32a1而增加。作为结果,第一突起34a和第二突起34b被设置成彼此不平行。
[0090]
根据具有这种构造的管30,第一突起34a和第二突起34b被设置成相对于内壁表面32a倾斜,并且经过本体部32的中心c1的任何直线不完全与第一突起34a和第二突起34b的延伸方向重合。因此,取决于方向的压挤难度的偏差很小,并且第一突起34a或第二突起34b不会显著阻碍管30被压挤。
[0091]
此外,由于第一突起34a和第二突起34b被设置成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随着离开第一部32a1而增加,因此缆ca(“具有垂直于到管30中的插入方向的大致圆形横截面的大致管状插入件”的示例)可以被夹在第一突起34a和第二突起34b之间。此时,从第一突起34a和第二突起34b作用在缆ca上的力的合力指向面向第一部32a1的第三部32a3(未示出)(指向纸的右方)。因此,第一突起34a和第二突起34b被构造成夹着缆ca并且能够在朝向第三部32a3的方向上挤压缆ca。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管30,能够在第一突起34a、第二突起34b和第三部32a3这三个点处支撑缆ca。此时,第一突起34a接触缆ca的外周的具有120度的中心角的第一扇形部f1,第二突起34b接触具有120度的中心角的第二扇形部f2,并且内壁表面32a的第三部32a3接触或面对具有120度的中心角的第三扇形部f3。因此,管30能够稳定地支撑缆ca,并且由于其反作用力能够对缆ca施加大的保持力。
[0092]
此外,即使当缆ca具有小直径时,由于第一突起34a和第二突起34b被设置成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随着离开第一部32a1而增加,因此缆ca也能够被支撑为夹在第一突起34a和第二突起34b之间。注意,缆ca不一定必须与内壁表面32a的第三部32a3接触。
[0093]
如图5b所示,管40包括长管状本体部42以及两个突起,即第一突起44a和第一突起44b,所述两个突起与本体部42一体地形成并且从该本体部42的内壁表面42a突出。管40与管3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体部42在横截面中具有大致环形管状形状。由于其它构造与管30的构造相同或相似,因此给出相同的名称并且省略或简化其描述。
[0094]
即使在具有这种构造的管40中,因为第一突起44a和第二突起44b可以将缆夹在中间并且在朝向内壁表面42a的方向上挤压缆ca,所以缆ca也可以在第一突起44a、第二突起44b和内壁表面42a这三个点处被支撑。此时,第一突起44a接触缆ca的横截面的具有120度的中心角的第一扇形部f1,第二突起44b接触具有120度的中心角的第二扇形部f2,并且内壁表面42a接触或面对具有120度的中心角的第三扇形部f3。因此,管40能够稳定地支撑缆ca,并且由于缆ca的反作用力,管40能够对缆ca施加大的保持力。
[0095]
如图5c所示,管50包括长管状本体部52,以及两个突起,即,第一突起54a和第二突起54b,所述两个突起与本体部52一体地形成并且从该本体部52的内壁表面52a突出。第一突起54a和第二突起54b不以180度的旋转对称地设置。然而,即使在这种构造中,因为第一突起54a和第二突起54b可以将缆ca夹在中间并且在朝向内壁表面52a的方向上挤压缆ca,所以缆ca也可以在第一突起54a、第二突起54b和内壁表面52a三个点处被支撑。此时,第一突起54a接触缆ca的横截面的具有120度的中心角的第一扇形部f1,第二突起54b接触具有120度的中心角的第二扇形部f2,并且内壁表面52a接触或面对具有120度的中心角的第三扇形部f3。因此,管50能够稳定地支撑缆ca,并且由于缆ca的反作用力,管50能够对缆ca施加大的保持力。
[0096]
对于管30、管40和管50的构造,基于与根据其它实施例的管10等的构造相似的部分的操作效果将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对其描述。
[0097]
[变型]
[0098]
图6a至图6d示出了根据变型的管60至管90的横截面。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合理理解的范围内,这些变型可以应用于根据每一个实施例的管10至管50。注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与根据各个实施例的管具有相同构造的部件用相同的名称表示,并且省略或简化其描述。
[0099]
如图6a所示,管60包括长管状本体部62和三个突起,即第一突起64a、第二突起64b和第三突起64c,该三个突起与该本体部62一体地形成并且从该本体部62的内壁表面62a突出。如图6a所示,突起64a至64c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内壁表面62a倾斜并且在横截面中线性突出。
[0100]
此外,第一突起64a的前端部64a1和基端部64a2被设置成具有恒定的厚度。然而,在基端部64a2的中间区域中,设置了厚度减小的薄壁部64a21(有时称为“弱化部”)。
[0101]
类似地,第二突起64b设置有厚度减小的薄壁部64b21,并且第三突起64c设置有厚度减小的薄壁部64c21。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因为设置了薄壁部64a21至64c21,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将缆ca插入到管60中。
[0102]
注意,每一个突起都可以具有线性延伸部分和弯曲部分。
[0103]
如图6b所示,管70包括长管状本体部72和三个突起,即第一突起74a、第二突起74b和第三突起74c,该三个突起与该本体部72一体地形成并且从该本体部72的内壁表面72a突出。如图6b所示,突起74a至74c分别具有不同的厚度和长度。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
解,这样的构造也能够提供具有保持力并且容易被压挤的管。
[0104]
如图6c所示,管80包括长管状本体部82和与该本体部82一体地形成并且从该本体部82的内壁表面82a突出的三个突起,即第一突起84a、第二突起84b和第三突起84c。第一突起84a和第二突起84b沿着周向方向在相反方向上倾斜并且设置成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随着离开内壁表面82a而增加。作为结果,第一突起84a和第二突起84b被设置成彼此不平行。然而,与管30不同,第一突起84a和第二突起84b被设置成在彼此离开的方向上弯曲,使得第一突起84a和第二突起84b之间的距离的增加率随着离开内壁表面82a而增加(另一方面,第一突起34a和第二突起34b被设置成在彼此接近的方向上弯曲,使得管30的第一突起34a和第二突起34b之间的距离的增加率随着离开内壁表面32a而减小)。因此,当第一突起84a和第二突起84b将缆夹在它们之间时,第一突起84a和第二突起84b将缆推向面对的内壁表面82a的力可以增加。第三突起84c支撑这种缆。因此,可以在三个点处支撑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这种构造也能够提供具有保持力并且容易被压挤的管。
[0105]
注意,除了第三突起84c之外,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与第三突起84c相邻的第四突起设置成在与第三突起84c相反的方向上倾斜,并且管在四个点处被支撑。
[0106]
如图6d所示,管90的特征在于本体部92的构造。不同于其它实施例,管状本体部92的厚度在周向方向上不是恒定的。即,本体部92具有厚度减小的薄壁部92a1和厚度增大的厚壁部92a2,并且第一突起94a被设置成在薄壁部92a1和厚壁部92a2之间的边界处突出。作为结果,第一突起94a在预定周向方向(纸上的逆时针方向)上连接到薄壁部92a1,并且在相反方向(纸上的顺时针方向)上连接到厚壁部92a2。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一突起94a能够朝向薄壁部92a1容易地弯曲。
[0107]
类似地,第二突起94b在预定周向方向(纸上的逆时针方向)上连接到薄壁部92b1,并且在相反方向(纸上的顺时针方向)上连接到厚壁部92b2。第三突起94c在预定周向方向(纸上的逆时针方向)上连接到薄壁部92c1,并且在相反方向(纸上的顺时针方向)上连接到厚壁部92c2。此外,与其它实施例一样,第一突起94a被设置成朝向连接第一突起94a和第二突起94b的内壁表面92a的部分倾斜,第二突起94b被设置成朝向连接第二突起94b和第三突起94c的内壁表面92a的部分倾斜,并且第三突起94c被设置成朝向连接第三突起94c和第一突起94a的内壁表面92a的部分倾斜。
[0108]
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提供能够容易地插入缆ca且容易被压挤的管。同时,通过设置厚壁部92a2等,增大了朝向缆ca的弹力,从而可以施加大的保持力。然而,并非总是必需提供厚壁部92a2等。此外,当设置薄壁部92a1等时,第一突起94a等可以容易地弯曲,但是可以根据应用而适当地设置薄壁部92a1等的形状、厚度等。此外,可以将第一突起94a等设置成在相反方向上倾斜,即,可以将第一突起94a等设置成朝向连接第一突起94a等和第三突起94c等的内壁表面92a的部分倾斜。另外,可以改变第一突起94a等的厚度和长度。
[0109]
通过上述构造,根据这些管,能够提供具有保持力且容易被压挤的管。注意,这些管可以通过例如使用模具的挤出模制来制造。
[0110]
此外,本发明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只要它不脱离其要点即可。例如,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正常创造能力范围内,可以将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些部件添加到其它实施例中。此外,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些部件可以替换为其它实施例中的对应部件。
[0111]
[附记]
[0112]
本技术至少公开了下列发明(1)至(17)。
[0113]
(1)一种管,能够将插入件插入到所述管中,所述管包括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被设置成从所述管的内壁表面突出并相对于所述内壁表面倾斜。
[0114]
(2)根据(1)所述的管,其中所述多个突起中的各个突起被设置成彼此不平行。
[0115]
不平行包括一个突起和另一个突起显著不平行的状态。当不平行时,一个突起与另一突起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突起上的位置而显著变化。
[0116]
(3)根据(1)或(2)所述的管,其中所述多个突起中的各个突起沿着所述管的周向方向在同一方向上倾斜。
[0117]
(4)根据(1)或(2)所述的管,其中所述多个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以从基端部到前端部从所述内壁表面逐渐分离的弧形设置。
[0118]
(5)根据(1)至(4)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管,
[0119]
其中所述多个突起中的第一突起朝向所述内壁表面的第一部倾斜,所述第一部连接所述多个突起中的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
[0120]
其中所述第二突起朝向所述内壁表面的第二部倾斜,所述第二部连接所述多个突起中的所述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并且
[0121]
其中所述第三突起朝向所述内壁表面的第三部倾斜,所述第三部连接所述第三突起和所述第一突起。
[0122]
(6)根据(1)至(5)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管,
[0123]
其中在与所述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
[0124]
所述多个突起中的每一个突起包括前端部和基端部,所述前端部具有至少第一厚度,所述基端部连接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内壁表面,并且所述基端部具有薄壁部,所述薄壁部具有比所述第一厚度小的厚度。
[0125]
(7)根据(1)至(6)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管,
[0126]
其中在与所述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
[0127]
所述多个突起中的各个突起相对于所述管的中心旋转对称地设置。
[0128]
管的中心对应于例如在与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靠近管的内壁表面的圆的中心。
[0129]
(8)根据(1)至(7)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管,
[0130]
其中在与所述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
[0131]
所述多个突起中的每一个突起的长度是所述内壁表面的内径的35%以上且65%以下。
[0132]
在此,内壁表面的内径例如对应于在与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与管的内壁表面靠近的圆的直径。
[0133]
(9)根据(1)至(8)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管,
[0134]
其中在与所述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
[0135]
所述多个突起中的每一个突起的厚度是所述突起的长度的8%以上且30%以下。
[0136]
(10)根据(1)至(9)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管,
[0137]
其中在与所述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
[0138]
外接所述多个突起的虚拟内切圆的直径为所述内壁表面的内径的25%以上且
50%以下。
[0139]
(11)一种管,能够将插入件插入到所述管中,所述管包括:
[0140]
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从所述管的内壁表面突出并相对于所述内壁表面倾斜;和
[0141]
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从所述管的所述内壁表面突出,相对于所述内壁表面倾斜,且不平行于所述第一突起设置,
[0142]
其中,当将所述插入件插入到所述管中时,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被构造成将所述插入件夹在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第二突起之间,且被构造成在朝向所述内壁表面的方向上挤压所述插入件。
[0143]
(12)根据(11)所述的管,其中,当所述插入件具有大致管状形状时,在与所述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所述管状形状具有与进入到所述管中的插入方向垂直的大致圆形横截面,
[0144]
所述第一突起接触所述插入件的外周的第一扇形部,所述第一扇形部具有120度的中心角,
[0145]
所述第二突起接触所述插入件的所述外周的第二扇形部,所述第二扇形部具有120度的中心角,并且
[0146]
所述内壁表面接触或面对所述插入件的所述外周的第三扇形部,所述第三扇形部具有120度的中心角。
[0147]
(13)一种管,能够将插入件插入到所述管中,所述管包括:
[0148]
内壁表面;和
[0149]
从所述内壁表面突出的突起,
[0150]
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基端部、前端部和弱化部,并且
[0151]
其中所述弱化部被设置在所述基端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
[0152]
(14)根据(13)所述的管,其中,在与所述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
[0153]
所述基端部被设置在所述内壁表面处,并且所述弱化部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延伸。
[0154]
(15)根据(13)所述的管,其中,在与所述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
[0155]
从所述基端部到所述弱化部的长度比从所述弱化部到所述前端部的长度短。
[0156]
(16)根据(13)所述的管,其中,在与所述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所述前端部具有第一厚度,所述基端部具有第二厚度,并且所述弱化部具有第三厚度,
[0157]
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并且
[0158]
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厚度。
[0159]
(17)根据(16)所述的管,
[0160]
其中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厚度。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