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引体向上运动轨迹捕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04:59: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引体向上运动轨迹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2.引体向上,有时候简称引体,指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自身体重向上做功的垂吊练习,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以及臂力和腰腹力量,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的过程中需要众多背部骨骼肌和上肢骨骼肌的共同参与做功,是一项多关节复合动作练习,是较好的锻炼上肢的方法。
3.在现有的轨迹捕捉装置中,往往都是一体化结构,无法对自身进行拆卸,并且在使用时,不方便操作人员的安装固定,导致自身的实用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轨迹捕捉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体向上运动轨迹捕捉装置,解决了在现有的轨迹捕捉装置中,往往都是一体化结构,无法对自身进行拆卸,并且在使用时,不方便操作人员的安装固定,导致自身的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体向上运动轨迹捕捉装置,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且信号发射器设置在信号接收器的左侧,所述外框架的中部上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内架,且内架的内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扣,所述内架通过安装扣与拉杆相互连接,且拉杆的两端均位于安装扣的内部,所述外框架的左右两侧上部表面均设置有外架,且外架的上端和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侧外部套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上侧和外架的上端内壁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表面和连接板相互连接,且连接板的两端位于外架的内部,并且连接板的两端下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头,所述外框架的左右两端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侧架,且侧架的内部安装有转杆,并且侧架通过转杆与活动块相互连接,同时活动块位于转杆的中部外侧,所述活动块的前后两侧均与支撑柱的上端顶部相互连接,且支撑柱的两端顶部均安装有连接轴,并且支撑柱通过下侧的连接轴和底板相互连接。
8.优选的,所述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均与外框架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为对称设置。
9.优选的,所述拉杆通过安装扣与内架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安装扣之间通过固定螺丝相互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通过压缩弹簧与外架构成弹性结构,且连接杆的下表面和连接板的连接面相互贴合。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通过固定头与外框架的连接方式为嵌套连接,且外框架与连
接板构成滑动结构。
12.优选的,所述活动块通过转杆与侧架构成升降结构,且转杆与侧架构成转动结构,并且活动块和转杆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底板通过连接轴与支撑柱构成转动结构,且支撑柱通过上端的连接轴与活动块构成转动结构。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体向上运动轨迹捕捉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引体向上运动轨迹捕捉装置,通过外框架的使用,使该装置能够对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进行安装,之后便可对运动痕迹进行捕捉,同时因为内架的使用,可以对拉杆进行连接,并且因为连接杆的使用,能够对连接板进行滑动,之后便可对两个外框架进行拆卸,方便操作人员的检测。
17.(2)、该引体向上运动轨迹捕捉装置,通过转杆的使用,使该装置能够对内侧的活动块进行升降,之后便可对支撑柱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同时使底板与地面能够相互固定,进而完成对该装置的安装,方便操作人员的固定。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框架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框架剖面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架和支撑柱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外框架;2、信号发射器;3、信号接收器;4、内架;5、安装扣;6、拉杆;7、外架;8、连接杆;9、压缩弹簧;10、连接板;11、固定头;12、侧架;13、转杆;14、活动块;15、支撑柱;16、连接轴;17、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引体向上运动轨迹捕捉装置,包括外框架1、信号发射器2、信号接收器3、内架4、安装扣5、拉杆6、外架7、连接杆8、压缩弹簧9、连接板10、固定头11、侧架12、转杆13、活动块14、支撑柱15、连接轴16和底板17,外框架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信号发射器2和信号接收器3,且信号发射器2设置在信号接收器3的左侧,外框架1的中部上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内架4,且内架4的内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扣5,内架4通过安装扣5与拉杆6相互连接,且拉杆6的两端均位于安装扣5的内部,外框架1的左右两侧上部表面均设置有外架7,且外架7的上端和连接杆8相互连接,连接杆8的下侧外部套有压缩弹簧9,且压缩弹簧9的上侧和外架7的上端内壁相互连接,连接杆8的下端表面和连接板10相互连接,且连接板10的两端位于外架7的内部,并且连接板10的两端下侧表面固定
设置有固定头11,外框架1的左右两端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侧架12,且侧架12的内部安装有转杆13,并且侧架12通过转杆13与活动块14相互连接,同时活动块14位于转杆13的中部外侧,活动块14的前后两侧均与支撑柱15的上端顶部相互连接,且支撑柱15的两端顶部均安装有连接轴16,并且支撑柱15通过下侧的连接轴16和底板17相互连接;
26.信号发射器2和信号接收器3均与外框架1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信号发射器2和信号接收器3为对称设置,使该装置通过外框架1的使用,能够对内侧的信号发射器2和信号接收器3进行安装,之后便可通过信号发射器2和信号接收器3对运动员的行动轨迹进行记录;
27.拉杆6通过安装扣5与内架4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安装扣5之间通过固定螺丝相互连接,使该装置通过对安装扣5进行安装拆卸,之后便可对内侧的拉杆6进行连接固定,进而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
28.连接杆8通过压缩弹簧9与外架7构成弹性结构,且连接杆8的下表面和连接板10的连接面相互贴合,使该装置通过压缩弹簧9的使用,能够对内侧的连接杆8进行挤压,之后便可通过连接杆8对连接板10进行挤压,能够对连接板10起到固定作用;
29.连接板10通过固定头11与外框架1的连接方式为嵌套连接,且外框架1与连接板10构成滑动结构,使该装置通过固定头11的使用,能够使外框架1与连接板10相互连接在一起,之后便可对两个外框架1进行安装固定,避免在使用时,外框架1发生晃动的情况;
30.活动块14通过转杆13与侧架12构成升降结构,且转杆13与侧架12构成转动结构,并且活动块14和转杆1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使该装置通过转杆13的使用,能够带动内侧的活动块14进行升降,之后便可带动支撑柱15的上端进行升降;
31.底板17通过连接轴16与支撑柱15构成转动结构,且支撑柱15通过上端的连接轴16与活动块14构成转动结构,使该装置通过连接轴16的使用,可以对支撑柱15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同时对底板17进行转动,能够对该装置起到支撑固定作用。
32.使用时,首先将信号发射器2和信号接收器3分别安装在两个外框架1的内部,之后再通过将连接板10插入到外架7的内部,并且通过压缩弹簧9的使用,能够对下侧的连接杆8进行挤压,使连接杆8能够对下侧的连接板10进行挤压,进而使连接板10带动下侧的固定头11向下移动,从而将连接板10与外框架1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再通过对转杆13进行旋转,因为转杆13和活动块14的螺纹连接,能够带动活动块14进行升降,之后便可带动支撑柱15的上端顶部进行升降,并且因为连接轴16的使用,能够对外侧的支撑柱15进行转动,进而对底板17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起到支撑固定作用,避免发生晃动的情况,最后将合适的拉杆6放置到安装扣5的内部,通过固定螺丝对安装扣5进行连接固定,之后便可完成对拉杆6的安装,从而使该装置完成对拉杆6的连接,运动员在做运动时,通过信号发射器2将信号传输到信号接收器3,因为运动员站在信号发射器2和信号接收器3之间,从而会阻挡信号的传输,进而能够对运动员进行记录,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3.综上可得,该引体向上运动轨迹捕捉装置,通过外框架1的使用,使该装置能够对信号发射器2和信号接收器3进行安装,之后便可对运动痕迹进行捕捉,同时因为内架4的使用,可以对拉杆6进行连接,并且因为连接杆8的使用,能够对连接板10进行滑动,之后便可对两个外框架1进行拆卸,方便操作人员的检测,通过转杆13的使用,使该装置能够对内侧的活动块14进行升降,之后便可对支撑柱15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同时使底板17与地面能
够相互固定,进而完成对该装置的安装,方便操作人员的固定。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