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2022-07-01 23: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


背景技术:

2.一种现有的磁砖切割机包含一个基座、一个切割单元,及一个工作台。该切割单元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基座的机臂,及一个能旋动地设置于该机臂且与该基座相间隔的锯片。该工作台沿一个加工轴向x能滑移地设置于该基座且能经过该锯片与该基座之间。该工作台包含一个第一台体91,及一个能沿该加工轴向x接近或远离该第一台体91的第二台体92。当使用者欲切割一个磁砖93时,会先将该磁砖93放置于该工作台,再将该工作台推送至该锯片与该基座之间,使得该磁砖93被该锯片切削。若原始的磁砖93面积较大,该磁砖93会部分悬浮于该工作台外(如图1所示)。此时,使用者便可以将该第二台体92移动至远离该第一台体91的位置,使得该工作台整体来说呈现面积较大的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如此一来,该磁砖93便能同时被该第一台体91与该第二台体92支撑而不会悬浮于该工作台外。
3.然而,将该第二台体92移动至远离该第一台体91的位置时,第一台体91与该第二台体92之间会形成无法支撑该磁砖93的空乏区域94。当切割沿着该加工轴向x摆放的长条形磁砖93时,容易使得该磁砖93在前述空乏区域94处产生断裂的情况,导致加工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提供较佳支撑的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
5.本发明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适用于安装在磁砖切割机。所述磁砖切割机还包含基座,及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切割单元。所述切割单元具有连接于所述基座的机臂,及能旋动地设置于所述机臂且与所述基座相间隔的锯片。所述工作台沿加工轴向能滑移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且能经过所述锯片与所述基座之间。
6.所述工作台包含第一台体,及第二台体。所述第一台体包括面向设置有所述锯片的一侧的第一表面,及凹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插槽。所述插槽沿所述加工轴向延伸且对应于所述锯片。所述第二台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台体,并包括主体部,及由所述主体部沿所述加工轴向凸出并伸入所述插槽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具有面向设置有所述锯片的一侧的插入表面。所述插入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齐平。
7.所述第二台体能沿所述加工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台体在收合位置及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收合位置时,所述主体部邻近于所述第一台体,所述插入部的大部分或是全部皆位于所述插槽内。在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主体部远离于所述第一台体,所述插入部只有小部分位于所述插槽内或是脱离所述插槽。
8.本发明所述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在所述收合位置时,所述插入部全部皆位于所述插槽内,在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插入部只有小部分位于所述插槽内。
9.本发明所述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所述第一台体还包括多个凹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将所述插槽与外部连通的第一排水槽道。
10.本发明所述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所述第二台体的主体部具有面向设置有所述锯片的一侧的第二表面,及凸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靠抵块,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齐平。
11.本发明所述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在所述收合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插入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共同构成台面,所述工作台还包含沿所述加工轴向延伸且对应于所述锯片并凹设于所述台面的切削槽道。
12.本发明所述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所述第一台体还包括多个凹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将所述切削槽道与外部连通的第二排水槽道。
13.本发明所述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还包含两个设置在所述切削槽道的挡水件。
14.本发明所述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所述第一台体还包括两个设置在相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的导引部,每一个导引部具有沿所述加工轴向贯通的导引孔,所述第二台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且设置在相反于所述插入表面的一侧的导杆,所述导杆沿所述加工轴向延伸并分别能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引孔,使得所述第二台体能沿所述加工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台体在所述收合位置及所述展开位置之间移动。
15.本发明所述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所述第二台体的插入部具有两个抵靠于所述第一台体且彼此相间隔的承靠部位,及连接于所述承靠部位之间的连接部位,所述承靠部位共同界定出所述插入表面。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插槽与所述插入部的配合,使得在所述展开位置切割磁砖时,所述插入部能够支撑磁砖,从而提供了较佳的支撑而有助于防止磁砖在加工的过程中断裂。
附图说明
17.图1是一个结构示意图,说明一个磁砖部分悬浮于一种现有的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外;
18.图2是一个结构示意图,说明该现有的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处于一个展开状态;
19.图3是一个立体组合图,说明本发明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的一个实施例与一个切割单元设置在一个基座;
20.图4是一个俯视图,说明本实施例在一个收合位置;
21.图5是一个俯视图,说明本实施例在一个展开位置;
22.图6是沿图4中的线
ⅵ‑ⅵ
所得到的一个剖视图;
23.图7是沿图5中的线
ⅶ‑ⅶ
所得到的一个剖视图;
24.图8是沿图5中的线
ⅷ‑ⅷ
所得到的一个剖视图;
25.图9是一个使用示意图,说明一个磁砖置放在处于该展开位置的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27.参阅图3,本发明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一个磁砖切割机。该磁砖切割机还包含一个基座81,及一个设置于该基座81的切割单元82。该切割单元82
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基座81的机臂821,及一个能旋动地设置于该机臂821且与该基座81相间隔的锯片822。本实施例沿一个加工轴向l能滑移地设置于该基座81且能经过该锯片822与该基座81之间。
28.参阅图4、图5、图6与图7,本实施例包含一个第一台体1、一个第二台体2、一个切削槽道3,及两个挡水件4。
29.该第一台体1包括一个面向设置有该锯片822的一侧的第一表面11、一个凹设于该第一表面11的插槽12、多个凹设于该第一表面11的第一排水槽道13、多个凹设于该第一表面11的第二排水槽道14,及两个设置在相反于该第一表面11的一侧的导引部15。该插槽12沿该加工轴向l延伸至边缘处且对应于该锯片822。所述第一排水槽道13将该插槽12与外部连通。每一个导引部15具有一个沿该加工轴向l贯通的导引孔151。
30.该第二台体2安装于该第一台体1,并包括一个主体部21、一个由该主体部21沿该加工轴向l凸出并伸入该插槽12的插入部22,及两个导杆23。该主体部21具有一个面向设置有该锯片822的一侧的第二表面211,及一个凸设于该第二表面211的靠抵块212。该插入部22具有两个抵靠于该第一台体1且彼此相间隔的承靠部位221,及一个连接于所述承靠部位221之间的连接部位222(如图8所示)。所述承靠部位221邻近于该锯片822的一侧的表面共同构成一个面向设置有该锯片822的一侧的插入表面223。该第二表面211、该插入表面223与该第一表面11齐平。所述导杆23连接于该主体部21且设置在相反于该插入表面223的一侧。所述导杆23沿该加工轴向l延伸并分别能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引孔151,使得该第二台体2能沿该加工轴向l相对于该第一台体1在一个收合位置及一个展开位置之间移动。
31.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运用所述导引部15与所述导杆23使得该第二台体2能相对于该第一台体1移动。然而,此处只是举例而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有可能运用其他的技术手段达成或类似的功能,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
32.在该收合位置时,该主体部21邻近于该第一台体1,该插入部22全部皆位于该插槽12内。该第一表面11、该插入表面223与该第二表面211共同构成一个台面p。该切削槽道3沿该加工轴向l延伸且对应于该锯片822并凹设于该台面p。详细来说,该切削槽道3贯通该第一台体1、该插入部22与该主体部21。此外,所述挡水件4分别设置在该切削槽道3中对应于该第一台体1与该插入部22的部分。如此一来,当用水冷却该切割单元82的锯片822时,水流便会被所述挡水件4挡止而不会四处喷溅。水流流入该插槽12或该切削槽道3时,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排水槽道13与所述第二排水槽道14排出,从而防止冷却水溢流于该台面p。在该展开位置时,该主体部21远离于该第一台体1,该插入部22只有小部分位于该插槽12内。
33.要特别强调的是,本实施例在该收合位置时该插入部22全部皆位于该插槽12内,但是在其他的变化例中,该插入部22也可以是大部分位于该插槽22内而非全部。本实施例在该展开位置时该插入部22只有小部分位于该插槽12内,但是在其他的变化例中,该插入部22也可以脱离该插槽12。此处只是举例而言,不应以此为限。
34.操作本实施例时,应先将所欲切割的磁砖83放置于该台面p并靠抵于该靠抵块212,再将本实施例推送经过该锯片822与该基座81之间,使得该磁砖83被该锯片822切割。若该磁砖83的面积较大或较长,则可以先将本实施例移动至该展开位置后再放置所欲切割的磁砖83。
35.如此一来,将磁砖83置放在处于该展开位置的本实施例时(如图9所示),该磁砖83
会同时被该第一表面11、该第二表面211与该插入表面223共同支撑。相较于先前技术来说,该第一台体1与该第二台体2之间不会形成无法支撑该磁砖83的空乏区域。因此,本实施例显然提供了较佳的支撑而有助于防止磁砖83在加工的过程中断裂。
36.综上所述,本发明磁砖切割机的工作台,通过该插槽12与该插入部22的配合,使得在该展开位置切割磁砖83时,该插入部22能够支撑磁砖83,从而提供了较佳的支撑而有助于防止磁砖83在加工的过程中断裂,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