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保温隔热绿色建筑的制作方法

2022-06-30 01:11: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保温隔热绿色建筑。


背景技术:

2.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是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建筑物。
3.对比文件1为授权公告号cn112554374b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和绿色建筑,该专利的墙体中通过在第一、第二限位条内设置真空夹层,提高墙体的保温效果,且有利于降低自重,有利于发展轻质墙体结构,同时利用工质囊中储能介质进行热量储存,减少气味散发,提高隔热性,利于节能,而对比文件2授权公告号cn110528726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以及施工方法,该专利中同样使用了对比文件1中的储能保温结构,但是两组对比文件中的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4.1、两组对比文件中皆是利用温度上升迫使弹性气囊升温膨胀,从而让储有热量的工质囊上升,以便于外界的热量向工质囊内部的介质传递,而在弹性气囊降温缩小时,储有热量的工质囊便会将其内部的热量向墙体传递,但是由于工质囊一直与弹性气囊接触,虽然通过设置真空层避免工质囊一内部的热量向弹性气囊传递,但是这种方式十分依赖真空层的保温效果,无法在结构上完全避免工质囊内部的热量向弹性气囊传递,从而可能导致工质囊内部的热量向弹性气囊传递,导致弹性气囊一直处于膨胀状态,这会使得工质囊内部的热量反而向外界环境传递,不会向建筑墙体中传递。
5.2、且对比文件中都仅仅是通过隔热层对建筑墙体隔热,其所能起到的隔热效果也十分有限,无法在实现自动储热放热效果的同时,提高整个建筑墙体的隔热保温效果。
6.3、同时两组对此文件中的结构,其本身并没有较好的消音隔音的效果,只能通过保温层进行初步隔音处理,穿过保温层的外界声音便会直接传递到建筑墙体的外侧,从而向建筑墙体的内部继续传递,从而导致整座建筑的隔音效果有限,无法进一步提高建筑墙体的隔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隔热绿色建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隔热绿色建筑,包括建筑墙体,所述建筑墙体的外侧均匀安装有安装条,且安装条的外侧均匀安装有若干组安装柱,若干组所述安装柱远离建筑墙体的一侧共同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安装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导热板,所述安装板和建筑墙体之间设置有两组隔板,且两组隔板靠近安装柱的位置处对称开设有方形通槽,所述方形通槽的内侧安装有与安装柱相互配合的导向轮,两组所述隔板之间共同设置有调节组件,两组所述隔板之间共同安装
有储油仓,且储油仓位于安装柱的下方,所述储油仓的内部交错安装有两列第二导热棒,两组所述隔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安装有第四导热板和第五导热板,且第四导热板和第五导热板分别与相邻一列第二导热棒固定连接,所述建筑墙体外侧靠近储油仓的位置处安装有与第五导热板相互配合的第六导热板,所述安装板内侧靠近储油仓的位置处安装有与第四导热板相互配合的第三导热板,且第三导热板远离第四导热板的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一导热棒,所述第一导热棒远离第三导热板的一侧与第二导热板的内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隔板之间共同均匀安装有弯折板。
9.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弹性气囊、活动板、固定柱、插槽、安装仓、连接导热板和第一导热板,两组所述隔板之间共同安装有安装仓,且安装仓的内部设置有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的一侧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远离弹性气囊的一侧均匀安装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另一侧与建筑墙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气囊远离活动板的一侧与相邻一组隔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仓远离活动板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插槽,且插槽的内部插设有连接导热板,所述保温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导热板,所述连接导热板远离活动板的一侧与第一导热板的内侧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弹性气囊位于储油仓的正上方,所述活动板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
11.优选的,所述建筑墙体的外侧均匀安装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远离建筑墙体的一侧与相邻一组隔板的外侧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保温板的外侧设置有抗裂保护层,且抗裂保护层的外侧设置有饰面层。
13.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内部呈中空结构,且隔板内部中空的腔体内设置有聚氨酯发泡。
14.优选的,所述建筑墙体的外侧均匀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安装条的外侧均匀螺纹设置有第一螺丝,所述安装条通过第一螺孔和第一螺丝与建筑墙体的外侧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建筑墙体的外侧均匀安装有传热片,且传热片的外侧与第六导热板的内侧固定连接。
16.优选的,所述安装柱远离安装条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均匀螺纹设置有第二螺丝,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二螺孔和第二螺丝与安装柱固定连接。
17.优选的,所述弯折板的纵切面呈“w”形结构,且弯折板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半球形凹槽。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温隔热绿色建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利用第一导热板和连接导热板的配合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弹性气囊,让弹性气囊受热膨胀,膨胀的弹性气囊推动两组隔板一同向保温板的方向靠近,直到第三导热板和第四导热板相互紧贴,而外界的热量则通过第二导热板依次传递给第一导热棒、第三导热板和第四导热板,最后热量通过与第四导热板相连的第二导热棒传递给储油仓内部的储热介质,从而将外界的热量储存起来,并且此时隔板也没有与建筑墙体的外侧靠近或接触,两者之间只有空腔,热量无法直接向建筑墙体的内部传递,从而提高了整个建筑的隔热效果,而在夜晚温度降低时,低温迫使弹性气囊收缩,使得两组隔板重新移动回原先位置处,此时第三导热板不再与第四导热板紧贴,而第五导热板则与第六导热板紧贴,储油仓内部储存的热量便会通过第五导热板和第六导热板向建筑墙体内传递,使得整个建筑墙体更
加保温,由于将调节组件和储油仓分开设置,避免了储油仓内部热量向弹性气囊内传递的可能性,并且又因为没有使用电器产品对建筑墙体进行保温,也就使得整个建筑具备绿色节能的优点。
20.2、本发明在外界温度升高并通过储油仓内部的介质进行储热时,建筑墙体的外侧并没有与相邻一组隔板接近或接触,反而由于两组隔板向保温板的方向移动,增加了隔板与建筑墙体之间的间距,使得外界温度难以直接向建筑墙体传递,且由于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保温板,可以对整个建筑墙体起到初步隔热的效果,而两组隔板配合其内部的聚氨酯发泡则可以起到第二步隔音效果,同时,由于两组隔板之间的空腔、隔板与安装板之间的空腔以及隔板与建筑墙体之间的空腔都能进一步提高外界温度向建筑墙体传递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
21.3、本发明通过设计两组可以移动位置的隔板,且在两组隔板之间均匀设置有弯折板,可以在保温板对外界噪音进行初步降噪后,通过两组隔板以及弯折板进一步的对传递到建筑墙体外侧的噪音进行降噪处理,从而可以明显提高该建筑整体的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建筑墙体的剖视图;
23.图2为本发明弹性气囊膨胀后的剖视图;
24.图3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储油仓的剖视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储油仓的立体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安装条的立体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安装仓的立体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弯折板的立体示意图;
30.图9为本发明图1的a处放大图;
31.图10为本发明图2的b处放大图。
32.图中:1、安装板;2、调节组件;201、弹性气囊;202、活动板;203、固定柱;204、插槽;205、安装仓;206、连接导热板;207、第一导热板;3、建筑墙体;4、复位弹簧;5、隔板;6、储油仓;7、保温板;8、安装柱;9、导向轮;10、抗裂保护层;11、饰面层;12、第二导热板;13、弯折板;14、第一导热棒;15、第三导热板;16、第四导热板;17、第五导热板;18、第二导热棒;19、第六导热板;20、安装条;21、方形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保温隔热绿色建筑,包括建筑墙体3,建筑墙体3的外侧均匀安装有安装条20,且安装条20的外侧均匀安装有若干组安装柱8,若干组安装柱8远离建筑墙体3的一侧共同安装有安装板1,安装板1的外侧安装有保温板7,
保温板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导热板12,安装板1和建筑墙体3之间设置有两组隔板5,且两组隔板5靠近安装柱8的位置处对称开设有方形通槽21,方形通槽21的内侧安装有与安装柱8相互配合的导向轮9,两组隔板5之间共同设置有调节组件2,两组隔板5之间共同安装有储油仓6,且储油仓6位于安装柱8的下方,储油仓6的内部交错安装有两列第二导热棒18,两组隔板5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安装有第四导热板16和第五导热板17,且第四导热板16和第五导热板17分别与相邻一列第二导热棒18固定连接,建筑墙体3外侧靠近储油仓6的位置处安装有与第五导热板17相互配合的第六导热板19,安装板1内侧靠近储油仓6的位置处安装有与第四导热板16相互配合的第三导热板15,且第三导热板15远离第四导热板16的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一导热棒14,第一导热棒14远离第三导热板15的一侧与第二导热板12的内侧固定连接,两组隔板5之间共同均匀安装有弯折板13。
35.进一步地,调节组件2包括弹性气囊201、活动板202、固定柱203、插槽204、安装仓205、连接导热板206和第一导热板207,两组隔板5之间共同安装有安装仓205,且安装仓205的内部设置有弹性气囊201,弹性气囊201的一侧安装有活动板202,活动板202远离弹性气囊201的一侧均匀安装有固定柱203,且固定柱203的另一侧与建筑墙体3的外侧固定连接,弹性气囊201远离活动板202的一侧与相邻一组隔板5的内侧固定连接,安装仓205远离活动板202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插槽204,且插槽204的内部插设有连接导热板206,保温板7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导热板207,连接导热板206远离活动板202的一侧与第一导热板207的内侧固定连接。
36.进一步地,弹性气囊201位于储油仓6的正上方,活动板202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可以避免弹性气囊201中的热量直接传递给建筑墙体3,也避免储油仓6中的热量直接传递给弹性气囊201。
37.进一步地,建筑墙体3的外侧均匀安装有复位弹簧4,且复位弹簧4远离建筑墙体3的一侧与相邻一组隔板5的外侧固定连接,在弹性气囊201受冷收缩时,更有利于两组隔板5向建筑墙体3靠近。
38.进一步地,保温板7的外侧设置有抗裂保护层10,且抗裂保护层10的外侧设置有饰面层11,有助于对建筑的墙体进行保护。
39.进一步地,隔板5的内部呈中空结构,且隔板5内部中空的腔体内设置有聚氨酯发泡,有助于提高两组隔板5的隔热降噪效果。
40.进一步地,建筑墙体3的外侧均匀开设有第一螺孔,安装条20的外侧均匀螺纹设置有第一螺丝,安装条20通过第一螺孔和第一螺丝与建筑墙体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助于将安装条20固定在建筑墙体3的外侧。
41.进一步地,建筑墙体3的外侧均匀安装有传热片,且传热片的外侧与第六导热板1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助于传递到第六导热板19上的热量更容易向建筑墙体3内部传递。
42.进一步地,安装柱8远离安装条2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孔,安装板1的外侧均匀螺纹设置有第二螺丝,安装板1通过第二螺孔和第二螺丝与安装柱8固定连接,有助于将安装板1稳定的固定在建筑墙体3的外侧。
43.进一步地,弯折板13的纵切面呈“w”形结构,且弯折板13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半球形凹槽,有助于提高弯折板13的降噪效果。
44.实施例1,如图1-10所示,在外界温度升高并通过储油仓6内部的介质进行储热时,
建筑墙体3的外侧并没有与相邻一组隔板5接近或接触,反而由于两组隔板5向保温板7的方向移动,增加了隔板5与建筑墙体3之间的间距,使得外界温度难以直接向建筑墙体3传递,且由于安装板1的外侧设置有保温板7,可以对整个建筑墙体起到初步隔热的效果,而两组隔板5配合其内部的聚氨酯发泡则可以起到第二步隔音效果,同时,由于两组隔板5之间的空腔、隔板5与安装板1之间的空腔以及隔板5与建筑墙体3之间的空腔都能进一步提高外界温度向建筑墙体3传递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
45.实施例2,如图1-7所示,而在夜晚温度降低时,低温迫使弹性气囊201收缩,使得两组隔板5重新移动回原先位置处,此时第三导热板15不再与第四导热板16紧贴,而第五导热板17则与第六导热板19紧贴,储油仓6内部储存的热量便会通过第五导热板17和第六导热板19向建筑墙体3内传递,使得整个建筑墙体更加保温,由于将调节组件2和储油仓6分开设置,避免了储油仓6内部热量向弹性气囊201内传递的可能性,并且又因为没有使用电器产品对建筑墙体3进行保温,使得建筑在夜晚时,其内部的温度不会降的过低,也就让该建筑的保温效果更好。
46.工作原理:当外界白天温度升高时,外界的温度通过第一导热板207和连接导热板206的配合传递到安装仓205上,之后热量便会传递给弹性气囊201,受热的弹性气囊201逐渐膨胀,而安装仓205又对弹性气囊201的外侧进行限位,迫使弹性气囊201向其两端伸长,从而推动两组隔板5一同向安装板1靠近,直到第三导热板15和第四导热板16相互紧贴,过程中导向轮9在安装柱8的外侧滚动,连接导热板206向插槽204的内部深入,而外界的热量则通过第二导热板12依次传递给第一导热棒14、第三导热板15和第四导热板16,最后热量通过与第四导热板16相连的第二导热棒18传递给储油仓6内部的储热介质,从而将外界的热量储存起来,并且此时隔板5也没有与建筑墙体3的外侧靠近或接触,两者之间只有空腔,热量无法直接向建筑墙体3的内部传递,从而提高了整个建筑的隔热效果,而在夜晚温度降低时,低温迫使弹性气囊201收缩,使得两组隔板5重新移动回原先位置处,此时第三导热板15不再与第四导热板16紧贴,而第五导热板17则与第六导热板19紧贴,储油仓6内部储存的热量便会通过第五导热板17和第六导热板19向建筑墙体3内传递,使得整个建筑墙体更加保温。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8.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