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段同向弯折的工件的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17:48: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抛光装置,尤其是多段同向弯折的工件的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工件,尤其是多段同向弯折的工件,通常是先将板材通过热压工艺沿同一方向经多次弯折成型,然后再通过切割工艺获得,因此,这类多段同向弯折的工件,其两歌侧面为切割面,需要进行抛光处理,以降低其表面的粗糙度。
3.例如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3380904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全自动u形把手内壁及其侧面抛光拉丝机,包括对把手进行抛光的抛光模组,对把手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u形把手抛光拉丝机,通过输送装置将u形把手输送至抛光模组处,抛光模组通过夹住u形把手侧壁的外壁,然后进行u形把手的内壁和两u形侧面进行抛光,然后抛光模组与第二抛光模组交接u形把手,且第二抛光模组夹手伸入u形把手u形槽内向外撑开顶住内壁,从内部固定u形把手,然后进行u形把手的外壁打磨和抛光。
4.该抛光拉丝机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多组机械结构相互配合进行抛光,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故障率也由于复杂的结构而相对较高。另外,通过第一面抛光组和第二面抛光组对工件(u形把手)的侧面进行抛光时,抛光的方向和工件的延伸方向无法始终保持一致性,尤其是工件弯折的部分,从而使得抛光效果存在瑕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段同向弯折的工件的抛光装置,结构简单并且具有对工件的侧面具有较好的抛光效果。
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多段同向弯折的工件的抛光装置,包括工作台,用于水平放置多段同向弯折的工件;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导向结构,用于保持经过第一导向结构的工件的当前段沿正向延伸;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和第一导向结构配合的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在第一导向结构对工件的当前段导向时用于驱使当前段沿正向移动、以及在第一导向结构和工件的当前段分离时用于驱使工件转动从而使得工件的下一段被第一导向结构导向;所述工作台位于驱动结构上方设有抛光机构,用于对工件当前段的侧面抛光。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竖立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贴靠在工件当前段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驱动轮贴靠在工件当前段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驱动轮的转速大于第二驱动轮。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轮设为主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设为从动轮。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向结构沿反向和所述驱动结构间隔开;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贴靠在工件当前段的外表面上。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设为竖立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导
向轮。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抛光机构具有抛光带;所述抛光带对工件侧面进行抛光的部分水平设置,并且沿反向运行。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抛光带可上下调节位置。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和第一导向结构关于驱动结构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可以和驱动结构配合,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用于保持经过第一导向结构的工件的当前段沿反向延伸,驱动结构在第二导向结构对工件的当前段导向时用于驱使当前段沿反向移动、以及在第二导向结构和工件的当前段分离时用于驱使工件转动从而使得工件的下一段被第二导向结构导向。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向结构沿正向和所述驱动结构间隔开;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贴靠在工件当前段的外表面上。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设为竖立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二导向轮。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第一导向结构和驱动结构的配合,工件的当前段始终保持沿正向移动,不仅抛光方向始终和工件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性,使得工件侧面的抛光效果较好,而且结构较为简易,机械动作较少,从而可以提高运行的稳定程度;另外,本发明还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利用对称的结构特性,使得工件在沿正向完成抛光后还能沿反向进行二次抛光,两侧抛光的方向相反,使得工件侧面更为光滑。
附图说明
18.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案例,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抛光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抛光装置在一种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抛光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驱动结构、第一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和工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21.参照图1-图4,一种抛光装置,用于对多段同向弯折的工件进行抛光,其包括工作台1、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驱动结构2和第一导向结构3、设置在于驱动结构2上方的抛光机构。
22.所述工作台1用于水平放置工件,在本实施案例中,进行抛光的工件为胶合弯曲成
型的木质工件,并且是经过两侧弯折呈三段结构,在整体形状上呈现为u形,以图中视角为例,工件分为左侧段601、中间段603、右侧段605、以及衔接左侧段601和中间段603的左弯曲段602、衔接右侧段605和中间段603的右弯曲段604。
23.所述第一导向结构3用于保持经过第一导向结构3的工件的当前段沿正向延伸。所述驱动结构2和第一导向结构3是相互配合的,驱动结构2在第一导向结构3对工件的当前段导向时用于驱使当前段沿正向移动,在第一导向结构3和工件的当前段分离时用于驱使工件转动从而使得工件的下一段被第一导向结构3导向。所述抛光机构对工件的当前段的侧面进行抛光。
24.对于本实施案例而言,当所述工件的左侧段601经过第一导向结构3时,第一导向结构3的导向作用使得左侧段601保持沿正向延伸的状态,所述驱动结构2驱使所述左侧段601沿正向移动,与此同步地,所述抛光机构对所述左侧段601的侧面进行抛光。当所述左侧段601沿正向移动直至和第一导向结构3分离时,所述驱动结构2驱使工件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左弯曲段602的侧面被抛光结构进行抛光,直到工件转动至所述中间段603可被第一导向结构3导向,所述中间段603被所述驱动结构2驱使沿正向移动,然后再是右弯曲段604以及右侧段605。
25.接下来对所述驱动结构2以及所述第一导向结构3的更为详细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26.所述驱动结构2包括第一驱动轮21、第二驱动轮22,两者均竖立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驱动轮21贴靠在工件当前段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驱动轮22贴靠在工件当前段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驱动轮21的转速大于第二驱动轮22。当工件的当前段被所述第一导向结构3导向时,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分别贴靠在工件当前段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通过转动产生的摩擦力驱使工件当前段沿正向移动;当工件的当前段和所述第一导向结构3分离时,由于所述第一驱动轮21的转速大于第二驱动轮22,两者之间存在转速差,就会使得工件绕所述第二驱动轮22转动。
27.所述第一导向结构3沿反向和所述驱动结构2间隔开,所述第一导向结构3贴靠在工件当前段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由于存在转速差,使得工件的当前段在没有其他外界作用力的情况下会发生转动,因此当所述第一导向结构3贴靠在工件当前段的外表面上,就可以阻止工件当前段发生转动,使得当前段始终保持沿正向延伸,从而起到导向作用。
28.以本实施案例呈u形的工件为例,当工件的左侧段601的外表面被所述第一驱动轮21,内表面被所述第二驱动轮22贴靠时,由于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存在转速差,在两者产生的摩擦力驱使左侧段601沿正向移动时,工件始终具有绕顺时针转动的驱使,由于左侧段601的外表面贴靠在所述第一导向结构3上,使其始终保持沿正向延伸,抛光机构对左侧段601的侧面进行抛光。当工件的左侧段601完全经过第一导向结构3并和第一导向结构3分离时,工件就会沿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分别贴靠在左弯曲段602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抛光结构对左弯曲段602的侧面进行抛光。当工件逆时针转动至所述中间段603的外表面贴靠在第一导向结构3上,第一导向结构3保持中间段603沿正向延伸,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分别贴靠在中间段60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并驱使其沿正向移动,抛光机构对中间段603进行抛光。然后工件的右弯曲段604、右侧段605经过同
样的过程。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轮21设为主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22设为从动轮。即所述驱动结构2只有第一驱动轮21具有动力,在能够实现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存在转速差的前提下,还能够节省成本。更为具体的,为节省所述工作台1上的空间,可将所述第一驱动轮21的驱动设备设置在工作台1下方,所述工作台1的底面上固定有安装座211,所述安装座211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12,驱动电机212内设有减速器以控制输出动力,所述驱动电机212的输出轴竖向设置,贯穿安装座以及工作台1,所述第一驱动轮21套接在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驱动轮22可转动地套接在一轴上,该轴竖向设置在工作台1上。
30.由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3是通过贴靠的方式进行导向的,为减少第一导向结构3对当前段产生的摩擦阻力,所述第一导向结构3设为竖立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导向轮31。
31.所述抛光机构包括抛光带51、驱动电机52以及两个从动轴53,所述抛光带51套接在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以及两个从动轴53上,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以及两个从动轴53呈三角位置关系,两个从动轴53位于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下方,并且抛光带51位于两个从动轴53之间的部分是水平的,该部分用来对工件的侧面进行抛光。
32.所述抛光带51位于两个从动轴53之间的部分,其运行反向是沿反向的,和工件的当前段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可以使得抛光更为充分,抛光效果更佳。另外,由于所述驱动结构2和第一导向结构3的配合,使得抛光机构对于工件侧面的抛光方向和工件的延伸方向始终保持一致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抛光效果。
33.再进一步地,所述抛光带51可上下调节位置,从而可以调节抛光带51对工件侧面的抛光力度。具体地,所述工作台1设置有竖立的支架11,所述支架11上滑动连接有有可上下滑动的升降座54,所述抛光机构安装在升降座54上,所述支架上固定有调节气缸55,其活塞杆竖向设置并且顶端连接所述升降座54。所述调节气缸55可以控制抛光机构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抛光带51对工件的抛光力度。
34.所述工作台1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4,所述第二导向结构4和第一导向结构3关于驱动结构2对称设置,其结构和作用和第一导向结构3完全相同。所述第二导向结构4可以和驱动结构2配合,所述第二导向结构4用于保持经过第一导向结构3的工件的当前段沿反向延伸,驱动结构2在第二导向结构4对工件的当前段导向时用于驱使当前段沿反向移动、以及在第二导向结构4和工件的当前段分离时用于驱使工件转动从而使得工件的下一段被第二导向结构4导向。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4沿正向和所述驱动结构2间隔开;所述第二导向结构4贴靠在工件当前段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导向结构4设为竖立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二导向轮41。
35.所述驱动结构2和第一导向结构3配合,将工件的每一段沿正向进行抛光后;反向启动所述驱动结构2以及抛光结构,使得所述驱动结构2和第二导向结构4配合,将工件的每一段沿反向进行抛光。
36.以本实施案例为例,启动所述驱动结构2和抛光结构,驱动结构2和第一导向结构3配合,依次将工件的左侧段601、左弯曲段602、中间段603、右弯曲段604、右侧段605进行抛光。然后反向启动驱动结构2和抛光结构,驱动结构2和第二导向结构4配合,依次再将工件的右侧段605、右弯曲段604、中间段603、左弯曲段602、左侧段601进行抛光。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案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