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肾内科临床血液透析用输血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17:24: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肾内科临床血液透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肾内科临床血液透析用输血器。


背景技术:

2.肾内科是各级医院为了诊疗肾脏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有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3.目前在肾内科临床血液透析过程中,通常都会使用到输血器,常用的输血器不能很好的保持透析的血液与人体体温在相同范围内,透析使得过低的血液进入人体,会使人体感到不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肾内科临床血液透析用输血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肾内科临床血液透析用输血器,便于对透析的血液温度保持在与人体体温相同的范围内,提高病人治疗时的舒适度。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肾内科临床血液透析用输血器,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设置有输血器体,所述输血器体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暖热体,所述输血器体的外部四角处均设置有限位件,所述输血器体通过限位件与支撑台相连接,所述支撑台的底部连接有升降支撑件。
7.优选地,所述升降支撑件包括升降螺纹杆和稳定座,所述稳定座的顶部固接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内腔设置有棱形导向块,所述支撑筒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柄盖,且柄盖与升降螺纹杆的外部相螺接,所述升降螺纹杆的顶端与支撑台相固接,所述升降螺纹杆的底端伸入支撑筒的内腔与棱形导向块的顶部相固接,所述稳定座的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设置有万向移动轮。
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对输血器在工作区进行移动。
9.优选地,所述暖热体包括恒温箱,所述恒温箱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过渡管组,所述恒温箱的顶部设置有温控开关和电加热棒,所述温控开关的底部感应端和所述电加热棒的底端均伸入恒温箱的内腔,且温控开关与电加热棒电性连接。
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控制电加热棒进行水源的加热工作。
11.优选地,所述恒温箱顶部右侧设置有加水管,所述恒温箱远离输血器体的一侧壁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加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截止阀。
1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向恒温箱中添加水源以及将添加的水源从恒温箱中排出,进行水源的更换。
13.优选地,所述缓冲过渡管组包括出液管、进液管和若干组自前向后等间距排布的s形弯管,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分别位于恒温箱的左侧和右侧,所述s形弯管位于恒温箱的内部,所述相邻两组s形弯管之间相连通,所述进液管的输出端与首端一组s形弯管的输入端
透析机构,2051-支撑杆,2052-承载框,2053-半透膜,2054-橡胶密封圈,206-限位罩,207-漏液通孔,3-限位件,301-角挡座,302-条板,303-位移槽,304-螺纹柱,305-限位旋钮,4-暖热体,401-恒温箱,402-温控开关,403-电加热棒,404-缓冲过渡管组,4041-s形弯管,4042-出液管,4043-进液管,5-升降支撑件,501-升降螺纹杆,502-柄盖,503-支撑筒,504-棱形导向块,505-稳定座,506-万向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肾内科临床血液透析用输血器,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的顶部设置有输血器体2,输血器体2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暖热体4,输血器体2的外部四角处均设置有限位件3,输血器体2通过限位件3与支撑台1相连接,支撑台1的底部连接有升降支撑件5。
35.如图2所示,升降支撑件5包括升降螺纹杆501和稳定座505,稳定座505的顶部固接有支撑筒503,支撑筒503的内腔设置有棱形导向块504,支撑筒503的内部为与棱形导向块504相配合的棱形腔体,便于棱形导向块504在在其中上下移动;支撑筒50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柄盖502,且柄盖502与升降螺纹杆501的外部相螺接,升降螺纹杆501的顶端与支撑台1相固接,升降螺纹杆501的底端伸入支撑筒503的内腔与棱形导向块504的顶部相固,通过在503支撑筒503上旋拧柄盖502,经柄盖502与升降螺纹杆501的螺接作用,以及棱形导向块504在支撑筒503中上下滑动作用,便于对升降螺纹杆501在支撑筒503中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伸缩调节,进而便于对输血器体2在使用时的高度进行调整,提高便捷性;稳定座505的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设置有万向移动轮506,通过对万向移动轮506在地面上滚动,进而便于对输血器在工作区进行移动。
36.如图3所示,暖热体4包括恒温箱401,恒温箱401的底部与支撑台1相连接,恒温箱40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过渡管组404,恒温箱40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加水管,恒温箱401远离输血器体2的一侧壁底部连通有出水管,加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截止阀,便于向恒温箱401中添加水源以及将添加的水源从恒温箱401中排出,进行水源的更换;恒温箱401的顶部设置有温控开关402和电加热棒403,温控开关402的底部感应端和电加热棒403的底端均伸入恒温箱401的内腔,且温控开关402与电加热棒403电性连接,温控开关402中设有加热水源的温度值36~37.3℃(正常人的体温范围),在电加热棒403加热恒温箱401中水源使其稳定大于37.3℃温度时,控制电加热棒403停止加热,在温箱401中的水源温度低于36℃时,控制电加热棒403对水源进行加热,从而便于控制电加热棒403进行水源的加热工作,使得恒温箱401中的水源温度范围保持在正常人的体温范围内。
37.如图3和图4所示,缓冲过渡管组404包括出液管4042、进液管4043和若干组自前向后等间距排布的s形弯管4041,出液管4042和进液管4043分别位于恒温箱401的左侧和右侧,s形弯管4041位于恒温箱401的内部,相邻两组s形弯管4041之间相连通,进液管4043的输出端与首端一组s形弯管4041的输入端相连通,出液管4042的输入端与末端一组s形弯管4041的输出端相连通,便于血液在缓冲过渡管组404中流动输送,同时通过s形弯管4041呈现s形状,延长血液在管中输送时的时间,使得血液与加热的水源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血液温度保持在人体需要的温度范围内。
38.如图3所示,输血器体2包括输血箱体203,输血箱体203的左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液嘴204,出液嘴204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左侧暖热体4上的进液管4043相连通,便于血液从输血器体2向左侧的暖热体4中输送,输血箱体203的顶部设置有盒盖201,盒盖201的右侧连通有进液嘴202,进液嘴202通过导管与右侧暖热体4上的出液管4042相连通,便于血液从右侧的暖热体4中向输血器体2中输送;盒盖201的底部均匀开设有漏液通孔207,输血箱体203的内腔设置有透析机构205,且透析机构205的顶部与盒盖201相连接,盒盖201的外部固接有限位罩206,且限位罩206位于进液嘴202的底部,盒盖201通过限位罩206与输血箱体203卡接配合,便于对盒盖201在输血箱体203上的盖合固定和拆卸。
39.如图3和图5所示,透析机构205包括三组自上而下均匀排布的承载框2052,三组承载框2052的内部均设置有半透膜2053,通过使用多组数的半透膜2053,在上面一组半透膜2053损坏时,下面的两组半透膜2053能够及时作为备用;三组承载框2052的外部均固接有橡胶密封圈2054,承载框2052通过橡胶密封圈2054与输血箱体203之间密封配合,在透析机构205伸入到输血箱体203中时,通过橡胶密封圈2054提高承载框2052与输血箱体203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承载框2052的顶部四角均设置有支撑杆2051,支撑杆2051的外壁下端与三组承载框2052相螺接,便于对支撑杆2051与三组承载框2052之间的安装和拆卸;支撑杆2051的顶端与盒盖201的底部过盈插接配合,便于对支撑杆2051与盒盖201之间的插接固定和拆卸,从而便于对每组承载框2052进行安装和拆卸,进而便于对每组承载框2052上的半透膜2053进行拆卸更换和安装。
40.如图6所示,限位件3包括角挡座301和条板302,条板302与角挡座301远离输血器体2的一侧壁相固接,条板302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柱304,且螺纹柱304的底部与支撑台1相固接,螺纹柱304的外壁螺接有限位旋钮305,条板302的顶部开设有与螺纹柱304相配合的位移槽303,便于对条板302和角挡座301进行远离和靠近输血器体2的调节,在对角挡座301向输血器体2边直角处压紧贴合时,在304上旋拧拧紧305,对四组限位件3重复上述动作,便于对输血器体2在支撑台1上进行限位固定,方便使用,反之,便于对输血器体2在支撑台1上进行拆卸。
41.工作原理:
42.进行肾内科临床血液透析工作时,血液从人体抽出被输送时,先通过导管进入一组暖热体4中,然后流入到输血器体2中,在输血器体2中,首先从进液嘴202输入进入到盒盖201的内腔中,通过盒盖201底部均匀开设的漏液通孔207将血液均匀的流出输送到半透膜2053上,通过半透膜2053进行血液透析,透析后的血液在输血箱体203的内腔底部集中,最后从出液嘴204排出输送到另一组暖热体4中。
43.在两组暖热体4中,通过温控开关402控制电加热棒403对恒温箱401中的水源进行加热并控温度在人体温度范围,然后血液都先通过进液管4043进入到s形弯管4041中,在若干组相通的s形弯管4041中经其自身的s形形状,进行s形流动输送,延长血液的输送时间,使得血液与加热的水源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从而使得被透析后的血液经过水浴暖热后从另一组暖热体4上的出液管4042向人体输送时,对透析后的血液温度保持在与人体体温相同的范围内,提高病人治疗时的舒适度。
44.以上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