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栓塞弹簧圈、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设备与流程

2022-06-29 15:36: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栓塞弹簧圈、栓塞弹簧圈的制备方法、以及栓塞弹簧圈的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2.动脉瘤是动脉血管在血流动力学负荷或其它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由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是一种高致病率和高致死率的脑血管疾病,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死亡率高达51%,生存者的致残率接近50%。
3.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科开颅手术,对动脉瘤进行夹闭或者结扎,其缺点是手术时间长,病人创伤大,对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动脉主干等特殊部位的动脉瘤,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也十分困难;另外一种是介入血管内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成为目前很多医学专家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案,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在x射线的引导下,经皮血管穿刺,将栓塞弹簧圈置于输送导管内,通过输送装置将栓塞弹簧圈输送至动脉瘤腔,至栓塞弹簧圈完全进入动脉瘤腔后使栓塞弹簧圈与输送装置解脱,从而使栓塞弹簧圈填充于动脉瘤腔中将动脉瘤形成实体而进行封闭。
4.栓塞弹簧圈的弹簧圈本体内通常设置有抗解旋线,抗解旋线的两端固定于弹簧圈本体的两端,以防止栓塞弹簧圈在填充和使用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被拉直而不能保持其预设螺旋形状。但是目前所用的栓塞弹簧圈,抗解旋线往往通过胶水粘附于弹簧圈本体内壁,抗解旋线受拉伸至与弹簧圈本体脱离时,抗解旋线可承受的拉力小于0.5n,在填充过程中尤其是填充后期,动脉瘤腔内的空间越来越小,栓塞弹簧圈近端容易受到挤压等外力作用,由于粘附强度不够,抗解旋线的近端容易与栓塞弹簧圈本体脱离,导致抗解旋线的近端无法保持其预设螺旋形状,进而无法填充入动脉瘤腔中,使栓塞弹簧圈的近端垂于载瘤动脉内而造成血管栓塞,因此需要取出该栓塞弹簧圈并更换新的栓塞弹簧圈后重新填充,从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和病人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栓塞弹簧圈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抗解旋线的近端与弹簧圈本体近端粘结强度差容易脱离而导致栓塞弹簧圈填充动脉瘤腔失败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栓塞弹簧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将芯线穿设在竖直弹簧内并布置于所述弹簧的中心轴线处;
8.使所述芯线的上端凸出所述弹簧的上端并向上延伸,所述芯线或其延长线的上端在加热装置的一对出风口之间居中竖立,所述一对出风口横向相对;
9.启动所述加热装置,以使所述芯线自上端开始熔融,直至所述芯线的熔融液至少
盈满所述弹簧的上端第一圈的内腔;其中,在启动所述加热装置时,控制所述一对出风口同时喷吹同等强度的热风,以将靠近所述一对出风口的所述芯线熔融,且控制所述一对出风口相对所述芯线竖直运动,以维持所述芯线在熔融过程中其上端与所述一对出风口的高度差恒定;
10.待所述芯线的熔融液固化,制得所述栓塞弹簧圈。
11.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栓塞弹簧圈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在所述栓塞弹簧圈的外周涂布绝缘胶水。
12.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时间为5~15s。
13.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130~190℃,所述芯线的材质为聚丙烯;
14.或者,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130~150℃,所述芯线的材质为聚乙烯;
15.或者,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160~180℃,所述芯线的材质为聚甲醛。
16.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线的上端凸出所述弹簧上端的长度为0.5~0.8mm。
17.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线的线径为0.02~0.15mm,所述弹簧的内径为0.25~0.35mm。
18.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栓塞弹簧圈的制备设备,适用于如上所述的栓塞弹簧圈的制备方法,所述栓塞弹簧圈的制备设备包括:
19.加热装置,其设置有横向相对的一对出风口;
20.弹簧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一对出风口的下方,用于支撑竖直布置的弹簧;
21.芯线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一对出风口的下方,用于支撑竖直延伸的芯线;
22.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相连接,并用于:当所述芯线的上端凸出所述弹簧的上端,且所述芯线或其延长线的上端在所述一对出风口之间居中竖立时,启动所述加热装置,控制所述一对出风口同时喷吹同等强度的热风,以将靠近所述一对出风口的所述芯线熔融,且控制所述一对出风口相对所述芯线竖直运动,以维持所述芯线在熔融过程中其上端与所述一对出风口的高度差恒定。
23.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栓塞弹簧圈,采用如上所述的栓塞弹簧圈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所述栓塞弹簧圈包括弹簧和穿设于所述弹簧的芯线,所述芯线包括互相连接的抗解旋段和填充段,所述填充段熔融后填充于所述弹簧的近端内腔且其外周嵌接于所述弹簧近端,所述填充段包覆于所述抗解旋段的近端的外周。
24.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解旋段受拉伸至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簧脱离时,所述抗解旋段可承受的拉力大于1n。
25.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栓塞弹簧圈还包括涂覆于所述弹簧外周的绝缘胶层。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提出的栓塞弹簧圈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使弹簧竖直放置,并控制加热装置使芯线自上端开始熔融,以及通过一对横向相对的出风口自两侧对向同时喷吹同等强度的热风,一方面,保持了芯线的上端在一对出风口之间居中竖直,不仅可以使芯线受热熔融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刚好落入弹簧的内腔,而
且避免了芯线发生偏斜或者芯线相对两侧的熔融速率不同而导致的芯线的熔融液在弹簧的内腔中分布不均匀,进而引起芯线与弹簧的连接牢度差等问题;另一方面,不需要外部装置夹持即可保持芯线的上端居中竖立,保持了芯线的洁净,提高了其应用于治疗动脉瘤时的安全性;芯线的熔融液落入弹簧内腔时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仅可以至少盈满弹簧的上端第一圈的内腔并与弹簧构成连接,而且可以适应弹簧的形状,此外还包覆芯线位于弹簧上端内腔的部分,使抗解旋段嵌接于其中,增加了填充段与抗解旋段的连接强度、以及抗解旋段与弹簧的固定牢度,避免了在填充和使用过程中栓塞弹簧圈的弹簧解旋。
附图说明
27.此处所提供的附图用来说明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栓塞弹簧圈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其中示意了弹簧的剖切面;
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栓塞弹簧圈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发明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发明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32.实施例1
33.参看图1至图2,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栓塞弹簧圈1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4.将芯线12穿设在竖直弹簧11内并布置于弹簧11的中心轴线处;
35.使芯线12的上端凸出弹簧11的上端并向上延伸,芯线12或其延长线的上端在加热装置200的一对出风口21之间居中竖立,一对出风口21横向相对;
36.启动加热装置200,以使芯线12自上端开始熔融,直至芯线12的熔融液至少盈满弹簧11上端第一圈的内腔;其中,在启动加热装置200时,控制一对出风口21同时喷吹同等强度的热风,以将靠近一对出风口21的芯线熔融,且控制一对出风口21相对芯线12竖直运动,以维持芯线12在熔融过程中其上端与一对出风口21的高度差恒定;
37.待芯线12的熔融液固化,制得栓塞弹簧圈100。
38.其中,芯线12的熔融液填充入弹簧11内腔的部分构成栓塞弹簧圈100的填充段13;芯线12未熔融且位于弹簧11内的部分构成栓塞弹簧圈100的抗解旋段14,以防止栓塞填充过程中栓塞弹簧圈100的弹簧11解旋。
39.通过使弹簧11竖直放置,并控制加热装置200使芯线12自上端开始熔融,以及通过一对横向相对的出风口21自两侧对向同时喷吹同等强度的热风,一方面,保持了芯线12的上端在一对出风口21之间居中竖直,不仅可以使芯线12受热熔融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刚好落入弹簧11的内腔,而且避免了芯线12发生偏斜或者芯线12相对两侧的熔融速率不同而导致
的芯线12的熔融液在弹簧11的内腔中分布不均匀,进而引起的填充段13不均匀、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连接牢度差等问题;另一方面,不需要外部装置夹持即可保持芯线12的上端居中竖立,保持了芯线12的洁净,提高了其应用于治疗动脉瘤时的安全性;芯线12的熔融液落入弹簧11内腔时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仅可以至少盈满弹簧11的上端第一圈的内腔形成填充段13,而且可以适应弹簧11的形状,此外还将芯线12位于弹簧11上端内腔的部分包裹于填充段13中,使抗解旋段14嵌接于填充段13中,甚至部分抗解旋段14可与填充段13熔融为一体,一方面增加了填充段13与抗解旋段14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填充段13以熔融的方式形成了与弹簧11的固定连接,甚至至少部分弹簧11嵌接于填充段13,与现有技术中的芯线12通过胶水与弹簧11粘接时,芯线12与弹簧11的线接触相比,通过填充段13与弹簧11的面接触,大大提高了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固定牢度,避免了在填充和使用过程中栓塞弹簧圈100的弹簧11解旋。经对抗解旋段14进行拉伸测试,测得抗解旋段14受拉伸至填充段13与弹簧11脱离时,抗解旋段14可承受的拉力大于1n,足以保证栓塞弹簧圈100在栓塞填充动脉瘤腔的过程中抗解旋段14的端部与弹簧11的连接牢度,避免了抗解旋段14的端部与弹簧11脱离而导致弹簧11解旋。
4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该制备方法对抗解旋段14的近端与弹簧11的近端进行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弹簧11的近端朝上放置。这样,可以解决填充过程中,随着动脉瘤腔中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使栓塞弹簧圈100自远端向近端受到的挤压越来越严重,导致的栓塞弹簧圈100的近端伸直拉长而引起的抗解旋段14脱离弹簧11,进而引起的栓塞弹簧圈100无法完全填充入动脉瘤腔中、栓塞弹簧圈100的近端垂于载瘤动脉内而造成血管栓塞、需要取出该栓塞弹簧圈100并更换新的栓塞弹簧圈100后重新填充、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和病人痛苦的情况发生。
41.在本发明中,术语“远端”和“近端”应当被理解为从临床医生的方向观察,近端为朝向临床医生的一端,而远端为远离临床医生的一端,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自远端向近端的方向。
42.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该制备方法对抗解旋段14的远端与弹簧11的远端进行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将弹簧11的远端朝上放置以执行前述步骤,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栓塞弹簧圈100的弹簧11与抗解旋段14的远端的连接牢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常见的胶水粘结、绑系等方式将弹簧11与抗解旋段14的远端进行固定,以简化加工工序。
43.其中,芯线12可以由至少一根线形成,也可以是丝束,具体可根据需要选择。
44.进一步地,栓塞弹簧圈100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在栓塞弹簧圈100的外周涂布绝缘胶水。这样,不仅可以对栓塞弹簧圈100整体进行绝缘,扩大了栓塞弹簧圈100的适用范围,不仅可以与机械解脱、水解脱、热解脱等结构配合以使栓塞弹簧圈100与输送导管解脱,而且还可适用电解脱结构,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而且可以对弹簧11与抗解旋段14进行粘合,进一步增加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连接牢度,经对抗解旋段14进行拉伸测试,测得抗解旋段14受拉伸至填充段13与弹簧11脱离时,抗解旋段14可承受的拉力大于1.5n。
45.进一步地,加热装置200的加热时间为5~15s。经大量试验研究可证,加热时间为5~15s时,不仅可以熔融芯线12凸出弹簧11上端的部分,而且可使芯线12熔融形成的熔融液盈满弹簧11上端的1~3圈的内腔,也就是说芯线12熔融固化而形成的填充段13填充弹簧11近端的1~3圈的内腔。若加热时间不够,则芯线12尚未熔融,或者熔融后形成的液滴在还未
接触到弹簧11上端时就已经固化,或者熔融后形成的液滴刚接触到弹簧11上端就固化从而在弹簧11的上端部外侧形成膨大块,导致抗解旋段14仅有端部与膨大块形成点接触,甚至受加热影响导致抗解旋段14与膨大块之间无接触,这几种情况都会影响填充段13的作用,导致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之间的连接牢度差。若加热时间过长,则芯线12熔融后形成的熔融液固化所需的时间较长,容易使填充段13形成于弹簧11自上端部起的3~5圈螺旋甚至离上端部更远的螺旋处,导致栓塞弹簧圈100上端无抗解旋效果,容易在填充时伸直硬化从而将输送导管踢出动脉瘤腔至载瘤动脉中,造成栓塞弹簧圈100的尾端垂于载瘤动脉内而引起血管栓塞。
4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00的加热温度为130~190℃,同时所采用的芯线12的材质为聚丙烯;或者,加热装置200的加热温度为130~150℃,同时所采用的芯线12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者,加热装置200的加热温度为160~180℃,同时所采用的芯线12的材质为聚甲醛。这样,根据芯线12的材质不同所采用的加热温度也不同,从而使芯线12凸出弹簧11上端的部分受热熔融,并且芯线12熔融形成的熔融液落入弹簧11上端的1~3圈螺旋后固化形成填充段13。
47.进一步地,芯线12的上端凸出弹簧11上端的长度为0.5~0.8mm,一方面,该长度可使加热装置200仅熔融芯线12凸出弹簧11上端的部分而芯线12位于弹簧11内的部分不熔融,这样,填充段13刚好位于弹簧11内而不凸伸出弹簧11;另一方面,该长度的芯线12熔融后恰好可以盈满弹簧11上端的1~3圈螺旋的内腔,且形成相当于弹簧11的1~3圈螺旋长度的填充段13。若芯线12凸出弹簧11的长度太短,则形成的填充段13的长度过短,制得的栓塞弹簧圈100的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连接牢度不够,甚至容易使芯线12位于弹簧11内的部分受热熔融。若芯线12凸伸出弹簧11的长度过长,一方面容易使芯线12凸出弹簧11的部分不能完全熔融,仍有部分未熔融的芯线12凸出弹簧11,另一方面容易使芯线12熔融形成的熔融液还没落入弹簧11内就已经固化,从而无法在弹簧11内形成有效的填充段13,无法达到增加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连接牢度的效果。
48.进一步地,芯线12的线径为0.02~0.15mm,弹簧11的内径为0.25~0.35mm。这样,当芯线12凸出弹簧11上端的部分熔融后恰好可以盈满弹簧11的1~3圈的内腔,并形成相当于弹簧11的1~3圈螺旋长度的填充段13,而且形成的填充段13的外周嵌接入弹簧11的内壁,使填充段13与弹簧11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提高了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连接牢度。
49.实施例2
50.参看图1,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栓塞弹簧圈100的制备设备,适用于前述的栓塞弹簧圈100的制备方法。
51.所述栓塞弹簧圈100的制备设备包括:
52.加热装置200,其设置有横向相对的一对出风口21;
53.弹簧支撑架,设置在一对出风口21的下方,用于支撑竖直布置的弹簧11;
54.芯线支撑架,设置在一对出风口21的下方,用于支撑竖直延伸的芯线12;
55.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200相连接,并用于:当芯线12的上端凸出弹簧11的上端,且芯线12或其延长线的上端在一对出风口21之间居中竖立时,启动加热装置200,控制一对出风口21同时喷吹同等强度的热风,以将靠近一对出风口21的芯线12熔融,且控制一对出风口21相对芯线12竖直运动,以维持芯线在熔融过程中其上端与一对出风口21的高度差恒
定。
56.通过加热装置200设置一对横向相对的出风口21,并配合弹簧支撑架和芯线支撑架,不仅可以借助重力使芯线12受热熔融后刚好落入弹簧11内腔,而且一对出风口21自两侧对向同时喷吹同等强度的热风,一方面可保持芯线12的上端在一对出风口21之间居中竖直,避免了芯线12发生偏斜或者芯线12相对两侧的熔融速率不同而导致的芯线12的熔融液在弹簧11的内腔中分布不均匀,进而引起的填充段13不均匀、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连接牢度差等问题;另一方面保持了芯线12的洁净,提高了其应用于治疗动脉瘤时的安全性。
57.实施例3
58.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栓塞弹簧圈100,其采用上述栓塞弹簧圈100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59.参看图2,栓塞弹簧圈100包括弹簧11和穿设于弹簧11的芯线12,芯线12由至少一根线形成或者丝束形成。芯线12包括互相连接的抗解旋段14和填充段13,填充段13熔融后填充于弹簧11的近端内腔,且填充段13的外周嵌接于弹簧11近端,填充段13包覆于抗解旋段14的近端的外周。
60.通过抗解旋段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弹簧11的两端以使弹簧11保持其预设的螺旋形状,从而可防止在栓塞过程中弹簧11解旋。抗解旋段14的近端通过填充段13熔融后填充于弹簧11内腔,不仅将抗解旋段14的近端包裹于填充段13中,甚至部分抗解旋段14可与填充段13熔融为一体,一方面增加了填充段13与抗解旋段14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填充段13以熔融的方式形成了与弹簧11的固定连接,甚至至少部分弹簧11嵌接于填充段13,与现有技术中的芯线12通过胶水与弹簧11粘接时,芯线12与弹簧11的线接触相比,通过填充段13与弹簧11的面接触,大大提高了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固定牢度,避免了在填充和使用过程中栓塞弹簧圈100的弹簧11解旋。经对抗解旋段14进行拉伸测试,测得抗解旋段14受拉伸至填充段13与弹簧11脱离时,抗解旋段14可承受的拉力大于1n,足以保证栓塞弹簧圈100在栓塞填充动脉瘤腔的过程中抗解旋段14的端部与弹簧11的连接牢度,避免了抗解旋段14的端部与弹簧11脱离而导致弹簧11解旋,防止了栓塞弹簧圈100无法完全填充入动脉瘤腔中、栓塞弹簧圈100的近端垂于载瘤动脉内而造成血管栓塞、需要取出该栓塞弹簧圈100并更换新的栓塞弹簧圈100后重新填充、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和病人痛苦的情况发生。
61.进一步地,栓塞弹簧圈100的远端也设置有填充段13,填充段13包覆于抗解旋段14的远端的外周,且填充段13的外周熔融后填充于弹簧11的远端内腔并嵌接于弹簧11远端的内壁,这样,栓塞弹簧圈100的抗解旋段14通过填充段13与弹簧11的远端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之间的连接强度。
62.进一步地,栓塞弹簧圈100还包括设于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之间的粘合胶层,以进一步增加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连接强度,经对抗解旋段14进行拉伸测试,测得抗解旋段14受拉伸至填充段13与弹簧11脱离时,抗解旋段14可承受的拉力大于1.5n,进一步防止了栓塞弹簧圈100在栓塞填充动脉瘤腔的过程中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脱离而导致弹簧11解旋。
63.进一步地,栓塞弹簧圈100还包括涂覆于弹簧11外周的绝缘胶层,不仅可以对栓塞弹簧圈100整体进行绝缘,扩大了栓塞弹簧圈100的适用范围,不仅可以与机械解脱、水解脱、热解脱等结构配合以使栓塞弹簧圈100与输送导管解脱,而且还可适用电解脱结构,提
高了使用安全性;而且可以对弹簧11与抗解旋段14进行粘合,进一步增加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连接牢度,经对抗解旋段14进行拉伸测试,测得抗解旋段14受拉伸至填充段13与弹簧11脱离时,抗解旋段14可承受的拉力大于1.5n。
64.进一步地,填充段14自弹簧11的近端端部向弹簧11的远端延伸,也即,填充段14始于弹簧11的近端端部,且填充段14的长度为弹簧11的1~3圈螺旋的螺旋长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避免了弹簧11近端具有与抗解旋段14和填充段13均无连接的螺旋,该部分螺旋在栓塞弹簧圈100填充动脉瘤腔时容易受挤压伸直硬化或者解旋,容易导致栓塞弹簧圈100的近端垂于载瘤动脉内而填充失败,进而引起血管栓塞、需要取出该栓塞弹簧圈100并更换新的栓塞弹簧圈100后重新填充、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和病人痛苦等情况发生。
65.综上所述,本发明中提出的栓塞弹簧圈100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使弹簧11竖直放置,并控制加热装置200使芯线12自上端开始熔融,以及通过一对横向相对的出风口21自两侧对向同时喷吹同等强度的热风,一方面,保持了芯线12的上端在一对出风口21之间居中竖直,不仅可以使芯线12受热熔融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刚好落入弹簧11的内腔,而且避免了芯线12发生偏斜或者芯线12相对两侧的熔融速率不同而导致的芯线12的熔融液在弹簧11的内腔中分布不均匀,进而引起的填充段13不均匀、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连接牢度差等问题;另一方面,不需要外部装置夹持即可保持芯线12的上端居中竖立,保持了芯线12的洁净,提高了其应用于治疗动脉瘤时的安全性;芯线12的熔融液落入弹簧11内腔时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仅可以至少盈满弹簧11的上端第一圈的内腔形成填充段13,而且可以适应弹簧11的形状,此外还将芯线12位于弹簧11上端内腔的部分包裹于填充段13中,使抗解旋段14嵌接于填充段13中,甚至部分抗解旋段14可与填充段13熔融为一体,一方面增加了填充段13与抗解旋段14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填充段13以熔融的方式形成了与弹簧11的固定连接,甚至至少部分弹簧11嵌接于填充段13,与现有技术中的芯线12通过胶水与弹簧11粘接时,芯线12与弹簧11的线接触相比,通过填充段13与弹簧11的面接触,大大提高了抗解旋段14与弹簧11的固定牢度,避免了在填充和使用过程中栓塞弹簧圈100的弹簧11解旋。经对抗解旋段14进行拉伸测试,测得抗解旋段14受拉伸至填充段13与弹簧11脱离时,抗解旋段14可承受的拉力大于1n,足以保证栓塞弹簧圈100在栓塞填充动脉瘤腔的过程中抗解旋段14的端部与弹簧11的连接牢度,避免了抗解旋段14的端部与弹簧11脱离而导致弹簧11解旋,防止了栓塞弹簧圈100无法完全填充入动脉瘤腔中、栓塞弹簧圈100的近端垂于载瘤动脉内而造成血管栓塞、需要取出该栓塞弹簧圈100并更换新的栓塞弹簧圈100后重新填充、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和病人痛苦的情况发生。
66.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6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