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铁锹助力装置

2022-06-29 06:44: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锹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2.铁锹是一种扁平长方形或半圆尖头的适于用脚踩入地中翻土的构形工具,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建筑业、清洁行业等领域。如果遇到紧密度比较大或比较坚硬的物体,挖掘就比较费力了,需用脚助力踩压。现有技术中铁锹供踩踏的翻边比较窄,很难将足够的力传递到锹头上,费时费力。而且长时间踩踏,脚部会疼痛,引起人体的不适,对鞋底的损坏也比较大,导致鞋底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锹助力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铁锹供踩踏的翻边比较窄,导致其很难将足够的力传递到锹头上而造成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铁锹助力装置,包括:
6.夹组件,所述夹组件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所述第一夹体与所述第二夹体形成夹持部、踩踏部和手扳部,所述夹持部能够夹持于铁锹,所述踩踏部用于供人体脚部踩踏,所述手扳部用于供人体手部扳开所述夹组件,以使所述夹持部松开所述铁锹,所述第一夹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体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设置有通孔;
7.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分别与所述铰接轴转动连接;
8.扭力弹簧,套设于所述铰接轴,所述扭力弹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第一扭臂与所述第一夹体相抵接,所述第二扭臂与所述第二夹体相抵接,以驱使所述夹持部夹紧所述铁锹。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凹凸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交错配合的凸凹结构。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和所述凸凹结构设置有相互对应的避让位,所述避让位用于增大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的转动角度。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和所述凸凹结构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扭力弹簧。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体开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二夹体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一扭臂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一盲孔,所述第二扭臂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二盲孔,以使所述第一扭臂和所述第二扭臂分别与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相抵接。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扭臂和所述第二扭臂位于所述铰接轴的两相
对侧。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扭力弹簧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扭力弹簧沿所述铰接轴的轴向间隔设置。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开口销,所述铰接轴的一端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的轴线与所述铰接轴的轴线垂直,所述开口销穿设于所述销孔,所述铰接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止挡块,所述开口销和所述止挡块用于防止所述铰接轴从所述通孔处脱落。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和所述踩踏部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条,所述防滑条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凸点,多个所述防滑凸点呈阵列排布。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部。
1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9.本技术提出一种铁锹助力装置,通过将该铁锹助力装置安装在铁锹上以便人体脚部踩踏施压。其中,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形成与铁锹夹接的夹持部,通过扭力弹簧和铰接轴使得夹持部夹紧铁锹,从而使得铁锹助力装置与铁锹稳固连接,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形成有供人体手部扳开夹组件的手扳部,使得夹持部能够松开铁锹,从而实现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形成有供人体脚部踩踏的踩踏部,该踩踏部的踩踏面积较大,便于人体脚部踩踏施压将力传递给铁锹,省时省力,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铁锹供踩踏的翻边比较窄,导致其很难将足够的力传递到锹头上而造成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铁锹助力装置的夹紧状态示意图;
23.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铁锹助力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4.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铁锹助力装置与铁锹的正视示意图;
25.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铁锹助力装置的扭力弹簧和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铁锹助力装置的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示出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铁锹助力装置的松开状态示意图。
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9.100-铁锹助力装置;10-夹组件;101-第一夹体;1011-第一连接部;10111-凹凸结构;1012-第一盲孔;102-第二夹体;1021-第二连接部;10211-凸凹结构;1022-第二盲孔;103-夹持部;104-踩踏部;105-手扳部;106-通孔;107-避让位;108-容纳槽;20-铰接轴;201-销孔;202-止挡块;30-扭力弹簧;301-第一扭臂;302-第二扭臂;40-支撑板;500-铁锹。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5.如图1、图3和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锹助力装置100,主要应用于铁锹500中。该铁锹助力装置100包括夹组件10、铰接轴20和扭力弹簧30。
36.其中,所述夹组件10包括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所述第一夹体101与所述第二夹体102形成夹持部103、踩踏部104和手扳部105,所述夹持部103能够夹持于铁锹500,所述踩踏部104用于供人体脚部踩踏,所述手扳部105用于供人体手部扳开所述夹组件10,以使所述夹持部103松开所述铁锹500,所述第一夹体10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11,所述第二夹体102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021,所述第一连接部10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21均设置有通孔106。所述铰接轴20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21的所述通孔106,以使所述第一夹体101和所述第二夹体102分别与所述铰接轴20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30套设于所述铰接轴20,所述扭力弹簧30包括第一扭臂301和第二扭臂302,所述第一扭臂301与所述第一夹体101相抵接,所述第二扭臂302与所述第二夹体102相抵接,以驱使所述夹持部103夹紧所述铁锹500。
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锹助力装置100,该铁锹助力装置100可拆卸地安装在铁锹500上,以便人体脚部踩踏施压,能够节省部分力气。其中,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形成与铁锹500夹接的夹持部103,通过设置扭力弹簧30和铰接轴20使得夹持部103能够夹紧铁锹500,从而使得铁锹助力装置100与铁锹500稳固连接,进而实现用于供人体脚部踩踏以省
时省力。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形成有供人体手部扳开夹组件10的手扳部105,使得夹持部103能够松开铁锹500,从而实现铁锹助力装置100与铁锹500可拆卸连接。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还形成有供人体脚部踩踏的踩踏部104,该踩踏部104的表面较为平整,且踩踏面积较大,便于人体脚部踩踏施压将力传递给铁锹500,从而实现省时省力,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铁锹500供踩踏的翻边比较窄,导致其很难将足够的力传递到锹头上而造成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38.具体的,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21,且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21均设置有供铰接轴20穿设的通孔106,第一连接部1011的通孔106与第二连接部1021的通孔106同轴心,使得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分别与铰接轴20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能够沿铰接轴20的轴心转动。扭力弹簧30套设于铰接轴20的周向,其第一扭臂301和第二扭臂302分别与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相抵接,使得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位于铰接轴20上方的部分呈相互远离的趋势,利用杠杆原理和弹簧的扭力,使得位于铰接轴20下方的夹持部103呈相互靠近的趋势,从而使得夹持部103夹紧铁锹500,踩踏部104受到的踩踏力越大,夹持部103越夹紧铁锹500,实现铁锹助力装置100与铁锹500的稳固连接,不容易脱落,进而实现该铁锹助力装置100能够供人体脚部踩踏以省时省力。
39.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换脚操作时,操作人员通过双手扳动手扳部105以扳开夹组件10,使得夹持部103松开铁锹500,再将铁锹助力装置100对准铁锹500的另一侧,对准后双手松开手扳部105,夹组件10在扭力弹簧30的扭力作用下复位,使得夹持部103自动夹紧铁锹500,实现铁锹助力装置100与铁锹500的可拆卸连接,当操作结束或无需使用时可拆下保存以备下次使用,铁锹助力装置100与铁锹500的安装与拆卸方便,便于换脚操作。
40.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011设置有凹凸结构10111,所述第二连接部102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1相互交错配合的凸凹结构10211。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11设置有凹凸结构10111,第二连接部1021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011相互交错配合的凸凹结构10211,通过凹凸结构10111与凸凹结构10211配合,使得第一连接部1011的通孔106和第二连接部1021的通孔106同心以供铰接轴20穿设,从而使得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分别与铰接轴20转动连接,实现夹组件10的打开与闭合,结合扭力弹簧30的扭力复位作用,实现夹组件10的松开与夹紧功能,从而使得夹持部103能够松开与夹紧铁锹500。
42.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凹凸结构10111和所述凸凹结构10211设置有相互对应的避让位107,所述避让位107用于增大所述第一夹体101和所述第二夹体102的转动角度。
43.在本实施例中,凹凸结构10111和凸凹结构10211设置有相互对应的避让位107,其中,避让位107可以为倒直角或倒圆角结构,使得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均能够沿铰接轴20的轴心转动,且增大了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的转动角度,使得夹组件10的最大打开角度较大,以便装夹在铁锹500上。
44.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凹凸结构10111和所述凸凹结构10211形成容纳槽108,所述容纳槽108用于容纳所述扭力弹簧30。
45.在本实施例中,凹凸结构10111和凸凹结构10211形成用于容纳扭力弹簧30的容纳槽108。具体的,凹凸结构10111和凸凹结构10211相互交错配合后,形成有容纳扭力弹簧30的容纳槽108,从而使得铁锹助力装置100能够夹紧铁锹500。
46.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夹体101开设有第一盲孔1012,所述第二夹体102开设有第二盲孔1022,所述第一扭臂301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一盲孔1012,所述第二扭臂302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二盲孔1022,以使所述第一扭臂301和所述第二扭臂302分别与所述第一夹体101和所述第二夹体102相抵接。
4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分别设置有供扭力弹簧30的扭臂插入的第一盲孔1012和第二盲孔1022,使得扭力弹簧30的扭臂分别与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相抵接。具体的,第一盲孔1012和第二盲孔1022可以设置在容纳槽108位于铰接轴20上方的槽壁,且第一盲孔1012和第二盲孔1022位于铰接轴20的两相对侧,第一扭臂301和第二扭臂302的端部分别插入第一盲孔1012和第二盲孔1022内,且分别与第一盲孔1012和第二盲孔1022的底壁相抵接,从而使得扭力弹簧30的第一扭臂301和第二扭臂302分别与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相抵接,进而实现夹紧铁锹500的功能。
48.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扭臂301和所述第二扭臂302位于所述铰接轴20的两相对侧。
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扭臂301和第二扭臂302设置于铰接轴20的两相对侧,使得第一扭臂301插入第一夹体101的第一盲孔1012,第二扭臂302插入第二夹体102的第二盲孔1022,并与盲孔的底壁相抵接,从而实现第一扭臂301和第二扭臂302分别与第一夹体101和第二夹体102相抵接,进而利用杠杆原理和扭力弹簧30的扭力以实现夹持部103的夹紧和复位功能。
50.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扭力弹簧30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扭力弹簧30沿所述铰接轴20的轴向间隔设置。
51.在本实施例中,扭力弹簧30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扭力弹簧30沿铰接轴20的轴向间隔设置。具体的,当扭力弹簧30设置有两个时,可以将两个扭力弹簧30关于铰接轴2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设置。当扭力弹簧30设置有三个时,可以将三个扭力弹簧30沿铰接轴20的轴向间隔设置。当扭力弹簧30设置有四个时,可以将四个扭力弹簧30沿铰接轴20的轴向间隔设置,且凹凸结构10111和凸凹结构10211对应的位置形成相应的容纳槽108。通过增加扭力弹簧30的数量以增大扭力,从而增大夹持部103的夹力,增强了夹持部103的夹紧作用,使得铁锹助力装置100与铁锹500稳固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脱落。扭力弹簧30采用弹性较强的钢丝一体成型制成。当然,扭力弹簧30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更多个,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说明。
52.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铁锹助力装置100还包括开口销,所述铰接轴20的一端开设有销孔201,所述销孔201的轴线与所述铰接轴20的轴线垂直,所述开口销穿设于所述销孔201,所述铰接轴20的另一端设置有止挡块202,所述开口销和所述止挡块202用于防止所述铰接轴20从所述通孔106处脱落。
53.在本实施例中,铰接轴20的一端设置有垂直于铰接轴20的销孔201,开口销穿设于销孔201,用于防止铰接轴20从通孔106处脱落。铰接轴20的另一端设置有止挡块202,止挡块202为环形凸起结构,环形凸起结构的尺寸大于通孔106的直径,以避免铰接轴20从通孔
106处脱落。
54.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夹持部103和所述踩踏部104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条,所述防滑条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凸点,多个所述防滑凸点呈阵列排布。
55.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103和踩踏部104的表面均设置有用于防滑的防滑条,防滑条上设置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防滑凸点,以实现防滑作用。具体的,踩踏部104设置防滑条避免人体脚部踩踏施压时打滑,从而使铁锹助力装置100更好地受力,提高力的传递效率,进而节省部分力气。夹持部103设置防滑条,增大了摩擦力,使夹持部103更稳固地夹紧铁锹500,提高了铁锹助力装置100与铁锹500连接的稳定性,使其不容易脱落。示例性的,防滑条采用的材料可以为橡胶。
56.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铁锹助力装置100还包括支撑板40,所述支撑板40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21的底部。
5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2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40。具体的,支撑板40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11、第二连接部1021及铁锹500的翻边相抵接,使踩踏部104受到的踩踏力更好地传递到铁锹500上,提高了力的传递效率,从而节省部分力气。示例性的,支撑板40、第一夹体101、第二夹体102和铰接轴20可以采用塑钢或铝合金等硬而轻,且不易断裂的材料制成。
5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夹持部103与所述踩踏部104相互垂直。
59.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103与踩踏部104相互垂直。其中,踩踏部104与人体脚部的底面平行,夹持部103与铁锹500的工作面平行,从而实现踩踏和夹持功能。
6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铁锹助力装置,通过将该铁锹助力装置安装在铁锹上以便人体脚部踩踏施压。其中,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形成与铁锹夹接的夹持部,通过扭力弹簧和铰接轴使得夹持部夹紧铁锹,从而使得铁锹助力装置与铁锹稳固连接,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形成有供人体手部扳开夹组件的手扳部,使得夹持部能够松开铁锹,从而实现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形成有供人体脚部踩踏的踩踏部,该踩踏部的踩踏面积较大,便于人体脚部踩踏施压将力传递给铁锹,省时省力,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铁锹供踩踏的翻边比较窄,导致其很难将足够的力传递到锹头上而造成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61.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6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6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