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原油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05:52: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油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油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2.原油循环装置是海上平台电站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针对于海上平台这种特殊的环境,原油循环装置作为发电机组一对一的设备,是原油进入原油机组的一道屏障,由于空间的限制,导致原油发电机组各辅机的布置位置错综复杂,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管线距离远,这将直接导致原油在长线输送到原油发电机组的过程中产生温度和压力的损失,从而达不到原油进机的要求,使得电站不能顺利启动,在原油运行模式时,温度必须高于51℃,一般通过加热装置加热后的原油温度为60℃,对应的粘度值为7.4cst,且原油的进机压力一般要求在6-8bar,算上中途输送时的热量损耗,所述的原油循环装置的原油出口压力一般保证在10bar,在目前现存的技术中,所述的原油循环单元内部设备及管线错综复杂,非常不方便维护,且空间利用率不高,在自动化方面来说,也表现的不足,有些记录和操作还必须由操作人员到现场去实施,这样费时费力。
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原油循环装置,旨在改善循环装置的结构和布局,方便操作和维护,提高空间利用率和自动化程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原油循环装置,包括一用于收集循环装置内污油的集油底盘,所述集油底盘上安装有用于对原油进行加压加热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用于控制循环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控制系统,所述循环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分布于两个独立的区域;
6.所述循环处理系统包括一原油进油口和一柴油进油口,所述原油进油口和所述柴油进油口通过第一三通阀连接于一混合油罐,所述混合油罐的出油口连接一泵前滤器,所述泵前滤器的出油口连接若干用于对原油加压的循环泵,任一所述循环泵连接一用于对原油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出油口设有对原油粘度进行检测的粘度计,所述粘度计设有与外部原油机组连接的第一出油口、与循环装置的回油管路连接的第二出油口。
7.优选地,所述循环泵和所述加热器分别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循环泵和两个加热器分别为独立的单元。
8.优选地,所述混合油罐连接一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进油口与外部原油机组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出油口连接一储油罐。
9.优选地,所述第二三通阀与储油罐之间还设有一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三三通阀的出油口分别连接有原油日用油箱和柴油日用油箱。
10.优选地,还包括一第四三通阀,所述第四三通阀的入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路连接,所述第四三通阀的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的进油口和换热器。
11.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检测管路内原油和轻油流量的流量计,用于对原油或柴油进行冷却的冷却器。
12.优选地,所述循环泵还设有用于检测泵出口压力的压力变送器,用于检测原油进入循环泵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介质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13.优选地,所述加热器本体上设有用于检测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进行高温保护的温度开关、用于检测压力的压力开关。
14.优选地,所述混合油罐设有用于检测内部液位高低的液位开关。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操作方便,控制集中,整个原油循环装置的控制在一个地方就可以进行;
17.2、自动化程度高,所有的油路切换,油质监测都可以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
18.3、安全性能可靠,plc编程控制,可塑性强,全面的故障报警,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如高温、高压、低压、等故障,并同时能第一时间自动进行报警和故障动作,同时反馈给控制室,让运行人员能及时的做出反应,避免损失。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循环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原油循环装置,参考图1,包括一用于收集循环装置内污油的集油底盘,所述集油底盘上安装有用于对原油进行加压加热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用于控制循环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控制系统1,所述循环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1分布于两个独立的区域;
23.所述循环处理系统包括一原油进油口10和一柴油进油口11,所述原油进油口10和所述柴油进油口11通过第一三通阀连接于一混合油罐4,所述混合油罐4的出油口连接一泵前滤器,所述泵前滤器的出油口连接若干用于对原油加压的循环泵2,任一所述循环泵2连接一用于对原油进行加热的加热器3,所述加热器3的出油口设有对原油粘度进行检测的粘度计6,所述粘度计6之后设有与外部原油机组连接的第一出油口、与循环装置的回油管路连接的第二出油口。
24.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2和所述加热器3分别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循环泵2和两个加热器3分别为独立的单元。应当说明的是,正常情况下,循环泵2和加热器3分别使用其中一个工作,另一个作为备用,保证装置能够正常运行。
25.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油罐4连接一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进油口与外部原油机组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出油口连接一储油罐。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三通阀与储油罐之间还设有一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三三通阀
的出油口分别连接有原油日用油箱和柴油日用油箱。
27.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第四三通阀,所述第四三通阀的入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路连接,所述第四三通阀的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的进油口和换热器。
28.工作室,外部原油增压撬的原油从原油进油口10进入,外部柴油增压撬的柴油从柴油进油口11进入,通过第一三通阀与混合油罐4进油口连接,混合油罐4上设有出油口、回油口、泄油口、排污口,以及一些电气仪表,混合油罐4一出油口与泵前过滤器7的进口连接,泵前过滤器7的出口则与循环泵2的入口相连,其目的是保护循环泵2,原油中如果有大颗粒物的话对循环泵2的加压螺杆会有很大的磨损。原油在通过循环泵2的加压后进入到加热器3中,当原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进入粘度计6,进行原油粘度的监测和控制。如果是轻油的话,则会通过与其连接的旁通管,符合粘度的原油通过粘度计6的出口则将会与外部原油机组进行连接,粘度计6的旁通管与回油管路连接,中间设有调压装置,混合油罐4的回油口则来自外部原油机组,在进入混合油罐4回油口之前,通过第二三通阀,用于切换来自机组回油的去向,要么回到所述循环单元内部的混合油罐4,要么回到外部储罐中。
29.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管路内原油和轻油流量的流量计8,实时与累计记录轻油与原油的消耗。用于对原油或柴油进行冷却的冷却器5,当在调试阶段或长时间使用柴油运行时,投入柴油冷却器5。
30.泵前滤器主要监测滤器的阻塞情况,当滤器上压差指示牌由白色变成红色,压差达到1.2bar时,差压报警,提示运行人员需检查并处理。
31.循环单元出口设有压力变送器,用于监测循环单元的压力,当压力低于7bar时,压力低报警。当检测到压力为8bar时,检测或开启轻油增压泵,且检测到轻油管的压力为3bar时,自动转换第一三通阀。
32.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2正常运行时压力为10bar,所述循环泵2还设有用于检测泵出口压力的压力变送器,当检测到泵出口压力低于8bar时低压报警,当泵出口压力低于9bar时,由plc柜来实现自动启动备用泵,也可以在plc控制箱上转入到远程控制及显示,即转入到ccp公共控制屏。循环泵2还设有用于检测原油进入循环泵2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介质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在高温80℃高报警,低温51℃低报警。
33.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3本体上设有用于检测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进行高温保护的温度开关、用于检测压力的压力开关。第三温度传感器给出的信号来控制加热器3的投入组数,其中,有一组加热器3具有调功的功能,以便相对精确地加热原油到合适的温度(根据粘温对应值)。温度开关监测加热器3内介质温度高报警和壳体温度高报警,保护动作自动停止加热器3。当压力低于2bar时,压力开关控制加热器3投入闭锁或自动跳开。
34.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油罐4设有用于检测内部液位高低的液位开关。在开机前,当其液位低时,作为循环泵2启动的闭锁条件之一。在运行过程中,当其液位低时,提示运行人员需检查并处理。
35.进一步地,第二三通阀带有阀位反馈信号,在控制箱面板有阀位信号指示,同时有无源干接点信号输出到plc系统中进行阀位的显示。当因某种特殊原因,在没转换成柴油且机组将停机超过2小时以上时,或在机组紧急停运后,手动转换第二三通阀至原油日用油箱位置,对循环撬、过滤撬及柴油机机机身上整个燃油系统进行冲洗,时间大约2分钟,在基本
冲洗一遍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避免少进柴油到原油日用油箱。
36.进一步地,原油循环装置除了原油进油口10和柴油进油口11,还设有与柴油机连接的入油口12、与柴油机连接的出油口20、与原油日用油箱连接的出油口21、与柴油日用油箱连接的出油口22、与冷却水系统连接的出水口31、与冷却水系统连接的进水口32、与原油日用箱连接的出油口60、与外部空气连接的进气孔70、与闭排总管连接的出口80、与开排总管连接的出口90,同时,上述这些口均沿一个方向并排设置。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