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辆的组装式侧围内板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28 22:21: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组装式侧围内板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2.车辆的侧围内板总成结构作为车身结构的大型钣金件之一,其合理的结构设计对其模具设计、车身重量控制、车身开发周期、车身开发成本、车辆尺寸配置及车辆换代开发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目前,车辆开发钣金结构设计这块往往只考虑单一产品模式,侧围前内板总成为一体式,一体式侧围前内板总成存在零件大、重量大、成型工艺复杂、模具成本高、车型拓展改制困难甚至于模具重开等缺点,不利于汽车开发产品拓展或产品换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组装式侧围内板总成结构,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述的不足之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车辆的组装式侧围内板总成结构,包括:侧围前内板总成和侧围后内板总成;所述的侧围前内板总成包括侧围基板组件和侧围延伸板;所述的侧围基板组件设有第一连接部,以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组装焊接于所述的侧围延伸板;所述的侧围前内板总成通过所述的侧围延伸板组装焊接于所述的侧围后内板总成,以适配车辆的车身。
6.优选的,所述的侧围基板组件包括侧围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的侧围连接板上。
7.优选的,所述的侧围基板组件还包括侧围基板,所述的侧围基板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的侧围基板通过所述的第二连接部组装焊接于所述的侧围连接板。
8.优选的,所述的侧围延伸板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的侧围延伸板通过所述的第三连接部组装焊接于所述的侧围后内板总成。
9.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为焊接边,所述的焊接边分别由所述的侧围连接板、侧围基板和侧围延伸板下沉变形形成。
10.优选的,所述的焊接边呈“z”字型。
11.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改变了传统一体式侧围前内板总成的结构,将传统的一体式侧围前内板总成分解成多个部分进行焊接加工,一部分为侧围基板组件,其作为各种不同车型的共用基础标准件;另一部分为侧围延伸板,其需根据车身尺寸灵活调整尺寸;之后再将侧围延伸板组装焊接于侧围后内板总成,即可适配车辆的车身长度尺寸需求。其解决了传统一体式侧围前内板总成在车身尺寸变更时,侧围前内板总成零件设计材料利用率低、大零件开发周期长的问题;且这种零件灵活组合焊接的方式还可实现不同车型共用
零件的目的,同时零件尺寸减小,模具投入减小,不仅有利于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还有利于汽车开发产品的拓展和换代。
13.(2)侧围基板、侧围连接板和侧围延伸板都设有焊接边,该焊接边都是由下沉变形形成,以保证侧围基板通过焊接边焊接于侧围连接板、侧围连接板通过焊接边焊接于侧围延伸板、侧围延伸板通过焊接边焊接于侧围后内板总成时,都能保持一定的内表面平整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装配示意图;
17.图3为图2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围延伸板和侧围连接板的焊接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侧围基板组件;111、侧围连接板;111a、第一连接部;112、侧围基板;112a、第二连接部;12、侧围延伸板;12a、第三连接部;2、侧围后内板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22.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23.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24.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25.请参见图1至图4。
2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组装式侧围内板总成结构,包括侧围前内板总成和侧围
后内板总成2,其中侧围前内板总成分解为侧围基板组件11和侧围延伸板12,而侧围后内板总成2作为各种不同车型车身的共用基础标准件,无需另行尺寸的改变,后续直接组装焊接即可。
27.本实施例中,侧围基板组件11包括侧围连接板111和侧围基板112,侧围连接板111和侧围基板112也无需另行尺寸的改变,其也作为各种不同车型车身的共用基础标准件,仅用于后续的直接组装焊接。侧围连接板111分为上下两块,上下两块侧围连接板111的左侧都设有第一连接部111a,通过该第一连接部111a组装焊接于侧围延伸板12的右侧,侧围基板112的左侧设有第二连接部112a,通过该第二连接部112a组装焊接于侧围连接板111的右侧,即可组装成完整的侧围基板组件11。
28.本实施例中,侧围延伸板12在组装焊接前,需根据车身尺寸进行尺寸的灵活调整,其按照车身的尺寸要求,另行设计模具或采用其它工艺方式改变侧围延伸板12的尺寸;侧围延伸板12的左侧设有第三连接部12a,通过该第三连接部12a组装焊接于侧围后内板总成2的右侧。
29.本实施例中,侧围连接板111的第一连接部111a、侧围基板112的第二连接部112a和侧围延伸板12的第三连接部12a都为焊接边;该焊接边都是下沉变形一个料厚形成,料厚的厚度为其侧围连接板111、侧围连接板111和侧围延伸板12本身的厚度。
30.本实施例中,焊接边下沉变形为呈“z”字型的焊接边,以便于侧围连接板111、侧围基板112、侧围延伸板12和侧围后内板总成2在组装焊接时,内表面都能保持一定的平整性和美观性。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改变了传统一体式侧围前内板总成的结构,将传统的一体式侧围前内板总成分解成侧围连接板111、侧围基板112、侧围延伸板12进行分别焊接加工;厂家在进行焊接装配前,侧围后内板总成2、侧围基板112、侧围连接板111都能根据原有的标准模具进行制造,无需改变任何尺寸结构,仅需根据车身尺寸调整侧围延伸板12的尺寸结构;在进行焊接装配时,将侧围基板112焊接于侧围连接板111的右侧,侧围连接板111焊接于调整好尺寸的侧围延伸板12右侧,最后将侧围延伸板12再焊接于侧围后内板总成2右侧,即可组装焊接成适配车身的侧围内板总成结构。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其解决了传统一体式侧围前内板总成在车身尺寸变更时,侧围前内板总成零件设计材料利用率低、大零件开发周期长的问题;且这种零件灵活组合焊接的方式还可实现不同车型共用零件的目的,同时零件尺寸减小,模具投入减小,不仅有利于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还有利于汽车开发产品的拓展和换代。
32.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