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直流电源插头、直流电源线及直流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28 21:23: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电源插头、直流电源线及直流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2.直流电源插头上通常焊接有两根导线,分别用于正负极。导线通常为多股铜线缠绕形成,在将电源两极的两根导线焊接至直流电源插头上时,一根导线连接于插头的内电极,由于内电极位于插头中心轴线上,该导线与内电极的焊接位置也位于插头的中心轴线上,无论另一根导线与外电极哪个位置连接,在直流电源插头的径向上,两根导线的距离都会比较近,则两根导线之间的铜线发生接触的风险较高,不利于后续加工,易导致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插头、直流电源线及直流电源适配器,能够利于后续加工,有效避免短路问题。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插头,包括管状的外电极、内电极及绝缘管,所述内电极的一端设置有过渡部、以及用于连接导线的连接件,所述过渡部伸出于所述绝缘管的端部且向所述绝缘管的外侧延展后连接所述连接件。
5.其中,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导线的定位槽。
6.其中,所述连接件为片状,所述连接件的两侧边朝所述绝缘管的外侧突出呈弧形,所述连接件上远离所述外电极的中心轴心的一面形成用于定位导线的定位槽。
7.其中,所述过渡部为两个,分别连接至所述连接件的两侧边。
8.其中,所述连接件为片状,所述连接件的中部朝所述绝缘管的外侧弯曲呈弧形,所述连接件上朝向所述外电极的中心轴心的一面形成用于定位导线的定位槽。
9.其中,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通孔。
10.其中,所述内电极、过渡部与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
11.其中,所述绝缘管上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伸出至所述外电极外。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线,所述直流电源线具有前述的直流电源插头。
12.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适配器,所述直流电源适配器具有前述的直流电源插头。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电源插头、直流电源线及直流电源适配器,过渡部向绝缘管的外侧延展后连接所述连接件,可以使得连接件相对远离外电极的中心轴线,导线与连接件进行连接后,导线位于外电极的中心轴线偏心位置,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电源的另一根导线可以连接至外电极上与连接件径向距离较大的位置,从而避免两根导线相接触,以解决内外极因距离短易造成短路和高压不过的问题,并利于后续加工。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电源插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直流电源插头正投影图;
17.图3是图2中直流电源插头的分解示意图;
18.图4是图3中直流电源插头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19.图5是图1中直流电源插头连接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图5中直流电源插头与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分离后的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电源插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图7中直流电源插头正投影图;
23.图9是图7中直流电源插头连接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电源插头,包括管状的外电极1、内电极2及绝缘管3,外电极1套设在绝缘管3外,绝缘管3套设在内电极2外,利用绝缘管3将外电极1与内电极2隔离,避免二者接触电连通。外电极1可以为负极,内电极2可以为正极。
28.结合图1、图2所示,内电极2的一端设置有过渡部24、以及用于连接导线的连接件21,过渡部24伸出于绝缘管3的端部且向绝缘管3的外侧延展后连接所述连接件21。过渡部24向绝缘管3的外侧延展后连接所述连接件21,可以使得连接件21相对远离外电极1的中心轴线oo’,导线92与连接件21 进行连接后,导线92位于外电极1的中心轴线oo’偏心位置,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电源的另一根导线91可以连接至外电极上与连接件21径向距离较大的位置,从而避免两根导线91、92相接触,以解决内外极因距离短易造成短路和高压不过的问题,利于后续加工。
29.结合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1为片状,连接件21的两侧边朝绝缘管3的外侧弯曲呈弧形,可以使得连接件21的横截面呈大致c型,在连接件21上远离外电极1的中心轴线oo’的一面形成用于定位导线92的定位槽22。定位槽22的内表面为弧线,方便容纳及定位导线 92。
30.外电极1的外壁可以设置有用于连接导线91的外接位10。连接件21与外接位10分别设置在外电极1的中心轴线oo’的两侧,且定位槽22处于连接件21上远离外电极1的中心轴线oo’的一侧,使得外接位10与定位槽22分别位于外电极1的中心轴线oo’的两侧,即可以选择在直流电源插头径向上距离最大的外接位10连接导线91,进而增大导线91与导线92之间的距离;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利用连接件21可以将导线91与导线92隔开,连接件21 能够阻挡导线92内的铜线松散后伸向导线91,从而有效避免导线91与导线92 相接触造成短路,利于后续加工。
31.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导线91焊接至外接位10,导线92焊接至连接件21,通过焊接可以保证导线91与外接位10之间、导线92与连接位件2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保证导线91与导线92内的多股铜线凝聚在一起。此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线91与外接位10之间、导线92与连接件21之间还可以为铆接等其他连接方式。
32.如图4、图5及图6所示,连接件21上设置有通孔23,利用通孔23可以容纳更多焊锡,以使得导线92与连接件21连接牢固可靠。通孔23还可以连通至定位槽22,通孔23与定位槽22相配合能够起到更好的定位作用。同时利用通孔23还能够方便导线92与连接件21通过铆接、螺栓等其他方式进行连接。
33.通过片状的连接件21进行弯曲,利于通过冲压等方式形成定位槽22、通孔23等结构,方便加工制备。此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1还可以为块状、管状等其他形状。
34.如图1、图3所示,过渡部24为两个,分别连接至连接件21的两侧边。利用过渡部24可以增强连接件21与内电极2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连接件21 与内电极2的电导通性能。过渡部24还可以抵接于绝缘管3的端面,利用过渡部24可以实现内电极2在绝缘管3内的轴向定位,避免内电极2伸入绝缘管3 过深使得外露连接件21长度较短,保留预留足够长度的连接件21,进而方便连接导线92。
35.如图1、图2所示,绝缘管3上靠近连接件21的一端伸出至外电极1外,利用绝缘管3伸出外电极1的部分可以增大外接位10与连接件21在直流电源插头轴向上的距离,进一步降低第一导线91与导线92接触的风险,进一步避免短路,提高产品良率。
36.进一步作为优选,如图3及图4所示,内电极2、过渡部24与连接件21 为一体成型,以方便加工成型,减少工艺流程。
3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上远离外电极的中心轴心的一面形成用于定位导线的定位槽,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如图7、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电源插头,连接件21为片状,连接件21的中部朝绝缘管3的外侧突出呈弧形,连接件21上朝向所述外电极的中心轴心的一面形成用于定位导线的定位槽22。利用凹弧形的定位槽22同样可以起到容纳及定位导线的作用,由于过渡部24伸出于绝缘管3的端部且向绝缘管3的外侧延展后连接连接件21,使得连接件21相对远离外电极1的中心轴线oo’,连接件21 的中部朝绝缘管3的外侧突出呈弧形,可以使得连接件21的中部进一步远离外电极1的中心轴线oo’,当导线92连接至定位槽22中时,可以使得导线92 远离外电极1的中心轴线oo’,进而拉大导线92与外接位10即导线91的距离,避免断路,方便后续加工。本实施例中,过渡部24为一个,连接至连接件21底端。
38.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件为片状,通过弯曲即可形成定位槽,此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还可以为块状、管状等其他形状。当连接件为块状时,可以通过开槽等方式形
成用于定位导线的定位槽。
3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线,该直流电源线具有前述的直流电源插头。直流电源线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两根导线91、92,两根导线91、92分别连接至外接位10及连接件21。直流电源插头位于直流电源线的一端处,直流电源线的另一端可以为usb接口或者适配器。直流电源线还可以具有绝缘外层,绝缘外层包覆导线91与导线92。
4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适配器,该直流电源适配器具有前述的直流电源插头,直流电源适配器可以将交流电转化直流电,并通过直流电源插头提供给其他用电设备。
41.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