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26 00:54: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分配器,尤其涉及一种持续喷雾的喷雾器。


背景技术:

2.液压泵装置广泛用于各种应用。液压泵装置的最简单形式包括机械连接至活塞的手动泵,用于从容器抽取流体,例如粘性液体,且用于从集液腔和/或喷嘴腔排放流体。对于许多装置,由用户启动手动泵触发器,以移动集液腔中的活塞克服弹簧力,从而从集液腔通过孔口排放流体以用于分配粘性流体,如洗涤剂和皂液的传统液压泵装置经常采用带有喷嘴腔的细长喷嘴,在泵送循环的“排放”段期间,喷嘴腔与致动器集液腔流体连通,其中流体通过喷嘴腔的阀孔口从集液腔排放出。如一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323441.9(申请公布号为cn10735215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液压泵》其提供了一种能独立于致动器的运行状态而进行的喷雾机构,其中即使当己经从致动器的触发部分撤走运行力时,液体排放也可进行,也称之为“持续喷雾装置”,但这种“持续喷雾装置”通过固定于主体中的喷嘴孔口实现喷雾,其不能实现喷头的转换,如择一性地选择喷雾、喷水、喷泡沫或是直接关闭,这对于喷嘴的选择显得很局限,为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根据用户使用需要而选择喷液状态的喷雾器。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喷雾器,包括有:
5.主体;
6.分配室,设置在主体内,所述分配室内设置有喷嘴以及对应喷嘴设置的分配活塞,所述分配活塞被第一弹性件约束而使其始终具有减小所述分配室内分配室容积的趋势,在分配室中流入的液体压力超过分配室中的压力阈值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第一弹性件所积累的势能转换为弹簧伸长动能以打开所述排放阀并允许液体从喷液口持续喷出;
7.其特征在于:
8.所述分配室具有朝向所述喷嘴所在方向设置的分配口,而分配口中能拆卸地密封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有与所述分配活塞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喷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在调节所述喷嘴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转动角度的状态下,能实现喷嘴于下述喷液状态的至少一个状态:喷雾或是关闭。
9.为了利用第一弹性件所积累的势能转换为弹簧伸长动能以打开所述排放阀并允许液体从喷液口持续喷出,优选地,所述分配活塞包括有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与所述分配室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液体流入的第一流道,并且所述活塞本体包括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活塞颈部以及用于约束第一弹性件的活塞腔,所述活塞颈部具有与第一流道相流体连通的流通口。
10.为了能够驱使分配活塞的移动,从结构上实现优选地,所述活塞腔的腔壁上设置
有能在所述分配室中与其形成有密闭内腔的作用部,所述作用部具有朝向所述排放阀所在方向设置的第一作用圈以及与所述第一作用圈开口朝向相反设置的第二作用圈,在分配室中流入的液体作用于所述第一作用圈的状态下,能驱使所述分配活塞朝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方向移动。
11.为了实现第一连接部与活塞颈部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有用于容置所述排放阀的第一筒体以及沿着第一筒体的底部周缘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边,与所述流通口连通的第一开口则开设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上,而所述第一连接部中与所述活塞颈部直接相连接的部分即为所述第一凸边。
12.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可以为: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呈横置的“h”形,包括有两端均开口的第二筒体以及位于第二筒体中央的连接板,并且所述第二筒体的筒体壁邻近所述连接板的位置向外延伸有连接环壁,所述连接环壁用于封堵住所述分配室的分配口,并且所述连接环壁向所述分配室所在方向延伸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脚,对应地,所述分配室具有与各自对应的第一连接脚连接的第二连接脚。
13.为了能够将排放阀保持在第一开口中,从结构紧凑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将所述第二筒体的筒体壁分隔成第一连接筒壁和第二连接筒壁,所述第一连接筒壁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外,所述第二连接筒壁插配至所述喷嘴中,所述第一筒体内设置有排放阀,并且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排放阀的第三筒体,并在所述第三筒体内设置有始终能将所述排放阀保持在关闭所述第一开口中的第二弹性件。
14.为了实现液体最终能从喷嘴中流出,优选地,所述第三筒体的筒体壁局部伸入所述第一筒体内,而第三筒体的末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三筒体的末端,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则连接在所述排放阀上,所述第三筒体的筒体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筒壁之间的间隔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在排放阀打开的状态下,液体从第一流道经第一开口进入第一筒体内后再经第二开口以及第二流道从喷嘴流出。
15.为了实现转动喷嘴的状态下能实现喷雾、喷水或者是关闭,优选地,所述第三筒体(7)的封闭端沿周向间隔地设置有对应喷液出喷雾的第一喷液流道,各个第一喷液流道之间的间隔部对应关闭状态。当然在喷嘴转动至第一喷液流道或是各个第一喷液流道之间的间隔部,则会处于关闭状态。
16.进一步地,所述喷嘴包括有内筒体以及围设在所述内筒体外围的外筒体,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二连接筒壁插配的插设空间,所述第三筒体的封闭端则嵌入至所述内筒体中,并且所述内筒体的底部还具有供喷液流出的喷液口,在排放阀打开的状态下,液体经对应的第一喷液流道或第二喷液流道而从喷嘴的喷液口流出,而对应地形成喷雾或喷水状态。
17.为了使得喷嘴还能实现喷泡沫状,优选地,在液体的喷出方向上,所述喷嘴于所述喷液口的下游设置有能将喷液状态转换成泡沫状态的网孔结构。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连接件将现有固定的喷嘴设置成相对连接件的转动方式,使得在利用第一弹性件所积累的势能转换为弹簧伸长动能以打开排放阀并允许液体从喷液口持续喷出的前提下,能实现喷液状态的转换,以使得喷雾器能更好地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喷雾器中入口阀、出口阀以及排放阀处于关闭状态的剖视图(虚线箭头指示的是液体流动方向);
21.图3为图2中入口阀被打开而液体进入集液室状态的剖视图(虚线箭头指示的是液体流动方向);
22.图4为图2中出口阀被打开而液体进入分配室状态的剖视图(虚线箭头指示的是液体流动方向);
23.图5为图2中排放阀被打开而液体被喷出的结构示意图(虚线箭头指示的是液体流动方向);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分配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6的剖视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图8的剖视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三筒体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31.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4为图13的剖视图;
33.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5.实施例1
36.如图1~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喷雾器包括有主体1,设置在主体1内的分配室2,其中分配室2内设置有喷嘴3以及对应喷嘴3设置的分配活塞4,分配活塞4被第一弹性件5约束而使其始终具有减小分配室2内分配室2容积的趋势,在分配室2中流入的液体压力超过分配室2中的压力阈值的状态下,利用第一弹性件5所积累的势能转换为弹簧伸长动能以打开排放阀70并允许液体从喷液口31持续喷出,分配室2具有朝向喷嘴3所在方向设置的分配口21,而分配口21中能拆卸地密封连接有连接件6,连接件6包括有与分配活塞4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1以及与喷嘴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62,在调节喷嘴3相对第二连接部62的转动角度的状态下,能实现喷嘴3于下述喷液状态的至少一个状态:喷雾以及关闭。利用连接件6将现有固定的喷嘴3设置成相对连接件6的转动方式,使得在利用第一弹性件5所积累的势能转换为弹簧伸长动能以打开排放阀70并允许液体从喷液口31持续喷出的前提下,能实现喷液状态的转换,从而使得喷雾器能更好地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
37.具体地,为了利用第一弹性件5所积累的势能转换为弹簧伸长动能以打开排放阀70并允许液体从喷液口31持续喷出,本实施例的分配活塞4包括有活塞本体41,活塞本体41与分配室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液体流入的第一流道42,并且活塞本体41包括有与第一连接部61连接的活塞颈部411以及用于约束第一弹性件5的活塞腔412,活塞颈部411具有与第
一流道42相流体连通的流通口4111,该第一弹性件5选择为第一压缩弹簧,该第一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分配室2的室壁内,而该第一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则连接在活塞腔412内,为了能够驱使分配活塞4的移动,从结构上实现优选地,活塞腔412的腔壁上设置有能在分配室2中与其形成有密闭内腔的作用部413,作用部413具有朝向排放阀70所在方向设置的第一作用圈413a以及与第一作用圈413a开口朝向相反设置的第二作用圈413b,在分配室2中流入的液体作用于第一作用圈413a的状态下,能驱使分配活塞4朝压缩第一弹性件5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的重点还在于连接件6的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为分体设置,这样能实现喷嘴3相对分配活塞4的转动,其中为了实现第一连接部61与活塞颈部411的连接,第一连接部61包括有用于容置排放阀70的第一筒体611以及沿着第一筒体611的底部周缘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边612,与流通口4111连通的第一开口6111则开设在第一筒体611的底部上,而第一连接部61中与活塞颈部411直接相连接的部分即为第一凸边612,对应地,第二连接部62的结构可以为:第二连接部62的截面呈横置的“h”形,包括有两端均开口的第二筒体以及位于第二筒体中央的连接板621,并且第二筒体的筒体壁邻近连接板621的位置向外延伸有连接环壁622,连接环壁622用于封堵住分配室2的分配口21,并且连接环壁622向分配室2所在方向延伸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脚6221,对应地,分配室2具有与各自对应的第一连接脚6221连接的第二连接脚20。
38.另外,为了能够将排放阀70保持在第一开口6111中,从结构紧凑的角度考虑,连接板621将第二筒体的筒体壁分隔成第一连接筒壁623和第二连接筒壁624,第一连接筒壁623套设在第一筒体611外,第二连接筒壁624插配至喷嘴3中,第一筒体611内设置有排放阀70,并且连接板621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排放阀70的第三筒体7,并在第三筒体7内设置有始终能将排放阀6保持在关闭第一开口6111中的第二弹性件8,该第二弹性件8也可以选择为第二压缩弹簧,第三筒体7的筒体壁局部伸入第一筒体611内,而第三筒体7的末端为封闭端,第二弹性件8的一端抵接在第三筒体7的末端,第二弹性件8的另一端则连接在排放阀70上,第三筒体7的筒体壁与第二连接筒壁624之间的间隔形成有第二流道71,连接板621上设置有与第一开口6111连通的第二开口6211,在排放阀70打开的状态下,液体从第一流道42经第一开口6111进入第一筒体611内后再经第二开口6211以及第二流道71从喷嘴3流出。为了实现转动喷嘴3的状态下能实现喷雾、喷水或者是关闭,本实施例的第三筒体7的封闭端沿周向间隔地设置有对应喷液出喷雾的第一喷液流道72以及各个第一喷液流道72之间的间隔部73对应关闭状态。当然在喷嘴3转动至第一喷液流道72会形成喷雾状态或如转至90
°
其可转至各个第一喷液流道72之间的间隔部73,则会处于关闭状态。对应地,喷嘴3包括有内筒体32以及围设在内筒体32外围的外筒体33,内筒体32和外筒体33之间形成有供第二连接筒壁624插配的插设空间34,第三筒体7的封闭端则嵌入至内筒体32中,并且内筒体32的底部还具有供喷液流出的喷液口31,在排放阀70打开的状态下,液体经对应的第一喷液流道72而从喷嘴3的喷液口31流出,而对应地形成喷雾状态。
39.综上述,本喷雾器的持续喷雾的过程如下:首先用户可以根据是否需要生成泡沫而状态带有网孔结构35的喷嘴3,然后根据使用需求,喷雾或是关闭而选择喷嘴3上对应的指示图标,调节喷嘴3相对第二连接部62的转动角度后,按压扳手50上液时,入口阀93打开进口91(如图3所示),以集液室9中生成减小的压力作为动力,驱动液体从流体连通的容器进入集液室9中到达定量,集液室9内液体瞬时顶住入口阀93,入口阀93能有效地密封进口
而阻止液体朝向容器回流;再次按压扳手50,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使得用户在按压扳手50的状态下,能迫使出口阀94的打开以将液体挤压进分配室2中(如图4所示),在分配室2中流入的液体压力超过分配室2中的压力阈值的状态下,分配室2中的液体同样瞬间顶住出口阀94,出口阀94能有效地密封出口92而阻止液体朝向集液室9回流;并且还利用第一弹性件5所积累的势能转换为弹簧伸长动能,使得液体能通过分配活塞4而驱使排放阀70打开以允许液体经过第一流道42、流通口4111、第一开口6111进入第一筒体611内后再经第二开口6211以及第二流道71经对应的第一喷液流道72而从喷嘴3的喷液口31流出,而对应地形成喷雾的持续排出(如图5所示),即当停止按动扳手时,液体排放也可以持续进行,这时出液活塞能回到原始位置。
40.实施例2
41.与本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为了使得喷嘴3还能实现喷泡沫状,在液体的喷出方向上,喷嘴3于喷液口31的下游设置有能将喷液状态转换成泡沫状态的网孔结构35,如图15所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