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循环系统用原浆池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23:46: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循环系统用原浆池。


背景技术:

2.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类机械制品的产出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其中废水治理势在必行,各类生产类的机械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等需要将下一步处理再次利用,其中水循环系统用原浆池的使用必不可少,传统的水循环系统用原浆池在使用时浮料难去除。
3.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下,需要一种水循环系统用原浆池进行替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循环系统用原浆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循环系统用原浆池,包括支撑座、安装在所述支撑座顶端的第一液体池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液体池一侧的第二固体池;所述第二固体池的内部设置有换流槽,所述第一液体池的内部设置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通过输水孔与所述换流槽相互连通,所述输水孔上方的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顶端的开孔处均匀设置有聚拢部;其中
6.所述换流槽内的水流通过所述换流槽从所述分隔板穿梭到所述储水槽内时,所述聚拢部适于阻止水流中的浮料进入到所述储水槽内。
7.进一步的,所述换流槽的底部设置有格栅沉降板;以及
8.所述格栅沉降板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深度不一的沉降孔。
9.进一步的,所述聚拢部包括支撑环;以及
10.所述支撑环固定在所述分隔板表面的孔内壁上。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环的内壁上固定有导流筒;以及
12.所述导流筒的开口半径沿水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环的外壁上安装有储存环;以及
14.所述储存环的横截面呈半圆弧状,且所述储存环的两端半径小于中端半径。
15.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的顶端开设有输入孔;以及
16.所述输入孔的所在高度高于所述储存环的高度。
17.进一步的,所述储存环的顶端固定有缓冲环,所述缓冲环的顶端安装有辅流罩;以及
18.所述缓冲环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储存环一致,所述储存环内壁的最大半径小于所述缓冲环内壁的最大半径。
19.进一步的,所述储存环、所述缓冲环以及所述辅流罩均为透水材质;其中
20.当水流从所述导流筒进入时,所述储存环、所述缓冲环以及所述辅流罩适于阻止浮料排出。
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破碎后的原浆水冲入到第二固体池中,第二固体池内部的换流槽会使原浆水停留,停留的时间水中固体沉降到格栅沉降板内,当水流高度达到输水孔位置处时,液体会从其位置穿梭进入到第一液体池内的储水槽中,此时水流会贯穿到与分隔板连通的聚拢部内部再排至储水槽的空腔内,从输入孔进入的可漂浮物会堆积在被水流冲击到缓冲环内壁上最后堆积在储存环与导流筒外壁之间,此设计能够使漂浮物至于聚拢部内又不易被水流冲出;实现了双池固液分离的功能,解决了浮料难去除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循环系统用原浆池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循环系统用原浆池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隔板和聚拢部连接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聚拢部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27.图中
28.1、支撑座;2、第一液体池;3、第二固体池;4、储水槽;5、分隔板;6、聚拢部;7、输水孔;
29.31、换流槽;32、格栅沉降板;
30.61、支撑环;62、储存环;63、缓冲环;64、辅流罩;65、导流筒;66、输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2.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循环系统用原浆池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循环系统用原浆池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隔板和聚拢部连接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请参阅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聚拢部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循环系统用原浆池,包括支撑座1、安装在所述支撑座1顶端的第一液体池2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液体池2一侧的第二固体池3;其中,支撑座1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待安装平台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第一液体池2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存放液体,第二固体池3的主要作用是将原浆液体中的固体沉降后液体输送到第一液体池2内。针对以上部件,如下进行一一详述。
33.支撑座1
34.支撑座1为整体为平板装,直接与地面相互接触,其中,支撑座1采用耐腐材质,具体的,支撑座1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待装配平带,起到稳定支撑固定本实施列中原浆池的其他组成配件的作用。
35.第一液体池2
36.第一液体池2固定在支撑座1的顶部,具体的,第一液体池2与支撑座1采用相同材质,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原浆液体中具有腐蚀性物质导致此设备整体的损坏,且第一液体池2整体呈长方体其内部具有空腔;下面具体说明第一液体池2的组成机构,所述第一液体池2
的内部设置有储水槽4,所述储水槽4内设置有分隔板5,所述分隔板5顶端的开孔处均匀设置有聚拢部6,具体的,分隔板5倾斜的设置在储水槽4内,因此,聚拢部6整体与分隔板5一致倾斜,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大与水接触的横截面积,其中,水流为穿过聚拢部6排至储水槽4内,此过程中,聚拢部6的作用为留置浮料。
37.第二固体池3
38.第二固体池3固定在第一液体池2一侧,且第二固体池3的底部与支撑座1的顶部相互固定,第二固体池3与支撑座1采用相同材质,所述第二固体池3的内部设置有换流槽31,换流槽31的主要作用是将通入的原浆液从其内部经沉降后输送到第一液体池2内,为了增强沉降效果,在所述换流槽31的底部设置有格栅沉降板32;以及所述格栅沉降板3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深度不一的沉降孔;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沉降后的固定在水流波动下再次浮动,进而实现了较好的集中沉降固定的效果,所述储水槽4通过输水孔7与所述换流槽31相互连通。
39.聚拢部6
40.聚拢部6安装在分隔板5表面的孔内壁上,且聚拢部6整体与分隔板5保持一致的倾斜角度,当水流从输水孔7进入到分隔板5下方空间持续上移过程中,上移的水流需要穿过聚拢部6才能从储水槽4顶部排出,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聚拢部6的主要作用是在水流穿梭其内部是,将水流排出,将可漂浮物留置在其内部,进而与第二固体池3内的格栅沉降板32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双池固液分离的功能,解决了浮料难去除的问题。
41.下面具体说明聚拢部6的组成结构,所述聚拢部6包括支撑环61;以及所述支撑环61固定在所述分隔板5表面的孔内壁上;也就是说,在水流上移到分隔板5上方时,需要进入到分隔板5孔径内后从支撑环61内持续移动,所述支撑环61的内壁上固定有导流筒65;以及所述导流筒65的开口半径沿水流动方向逐渐减小;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导流筒65开口小的一端位置处的水流以及漂浮物难以反向流动,让所述支撑环61的外壁上安装有储存环62;以及所述储存环62的横截面呈半圆弧状,且所述储存环62的两端半径小于中端半径;所述导流筒65的顶端开设有输入孔66;以及所述输入孔66的所在高度高于所述储存环62的高度;由于,输入孔66的所在高度高于储存环62的高度,因此,从支撑环61内进入的水流会沿导流筒65内径从输入孔66排至高于储存环62位置处的空腔内,所述储存环62的顶端固定有缓冲环63,所述缓冲环63的顶端安装有辅流罩64;以及所述缓冲环63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储存环62一致,所述储存环62内壁的最大半径小于所述缓冲环63内壁的最大半径;由于储存环62与缓冲环63所围成的波浪状内壁能够避免漂浮物在其内腔中自由穿梭,因此能够实现放置漂浮物反流现象,同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储存环62、所述缓冲环63以及所述辅流罩64均为透水材质;其中当水流从所述导流筒65进入时,所述储存环62、所述缓冲环63以及所述辅流罩64适于阻止浮料排出。
42.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通过将破碎后的原浆水冲入到第二固体池3中,第二固体池3内部的换流槽31会使原浆水停留,停留的时间水中固体沉降到格栅沉降板32内,当水流高度达到输水孔7位置处时,液体会从其位置穿梭进入到第一液体池2内的储水槽4中,由于分隔板5倾斜的设置在输水孔7的出口,此时水流会贯穿到与分隔板5连通的聚拢部6内部在排至储水槽4的空腔内,由于储水槽4内的水在输水孔7出口的压力作用下不断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排出,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聚拢部6整体为透水材质,且支撑环61为刚性与分隔
板5表面的孔相互连通,导流筒65整体孔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从输入孔66进入的可漂浮物会堆积在被水流冲击到缓冲环63内壁上最后堆积在储存环62与导流筒65外壁之间,此设计能够使漂浮物至于聚拢部6内又不易被水流冲出;实现了双池固液分离的功能,解决了浮料难去除的问题。
43.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