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后浇带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6:21: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我国大部分超长结构以及高度不同的建筑在设计时通常通过留设施工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来解决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后浇带由于需待主体结构全部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周期长。在施工后浇带时,需要在后浇带处设置支架以对后浇带进行支撑。
3.目前后浇带的支架通常采用盘扣式支撑架或者pvc管混凝土构造柱的方式,盘扣式支撑架在下层楼板上沿后浇带的长度方案密集的设置较多的立柱,pvc管混凝土构造柱也是在下层楼板上沿后浇带的长度方案密集的设置,由于立柱间的间距、pvc管混凝土构造柱间的间距较小,占用了下层楼板的空间较多,影响了施工运输车辆和材料在下层楼板上的运输作业,降低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后浇带的支架占用下层楼板的空间较多,影响了施工运输车辆和材料在下层楼板上的运输作业,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设于下层楼板上且用于支撑上层楼板的后浇带的模板,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6.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地支撑固定于所述下层楼板和所述上层楼板之间的若干对支柱,每对所述支柱对称地位于所述后浇带的两侧;
7.固定连接于相邻两对所述支柱之间且位于所述支柱的顶部的承托组件,顶部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以及
8.形成于相邻两对所述支柱和对应的所述承托组件之间的通行空间。
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层楼板上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设置间距较大的若干对支柱,在相邻两对支柱间固定连接承托组件以顶撑后浇带的模板,由于承托组件位于支柱的顶部,使得相邻两对支柱和对应的承托组件之间能够形成范围较大的通行空间以供施工运输车辆和材料的运输作业,由于支柱不会占用下层楼板较多的空间,使得整个下层楼板更加宽敞和整洁,不会影响下层楼板上的运输和施工。
10.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托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相邻两对所述支柱的顶部之间的固定杆以及间隔地固设于所述固定杆之上且顶部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的若干个顶撑件;
11.所述固定杆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一致。
12.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对的两个所述固定杆上的顶撑件一一对应;
13.所述承托组件还包括水平地固设于对应的两个所述固定杆之上的托杆,支撑所述
后浇带的模板。
14.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托杆的长度与所述后浇带的模板的宽度相适配。
15.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每对所述支柱之间且位于所述支柱的顶部的支承组件,所述支承组件的顶部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
16.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承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每对所述支柱的顶部之间的横杆、间隔地固设于所述横杆之上且顶部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的若干个立杆。
17.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承组件还包括水平地固设于每对支柱之间的若干个立杆之上的撑杆,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
18.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撑杆的两端与对应的支柱固定连接。
19.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承托组件和所述支柱的连接处且供承托所述承托组件的加固件。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主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侧视图。
22.图中:上层楼板10,后浇带的模板20,支柱30,承托组件40,固定杆41,顶撑件42,托杆43,通行空间50,支承组件60,横杆61,立杆 62,撑杆63,加固件70,加强件80。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后浇带,本实用新型包括若干对支柱、承托组件、支承组件,由于承托组件和支承组件均位于支柱的顶部,不会占用下层楼板较多的空间,相邻两对支柱和对应的承托组件之间能够形成范围较大的通行空间以供施工运输车辆和材料的运输作业。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进行说明。
26.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设于下层楼板上且用于支撑上层楼板10的后浇带的模板20,支撑结构包括: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地支撑固定于下层楼板和上层楼板10之间的若干对支柱30,每对支柱30对称地位于后浇带的两侧;固定连接于相邻两对支柱 30之间且位于支柱30的顶部的承托组件40,承托组件40顶部支撑后浇带的模板20;形成于相邻两对支柱30和对应的承托组件40之间的通行空间50。
27.在本实施例中后浇带支撑结构中相邻两对支柱30间的间距较大,不会占用下层楼板较多的空间,承托组件40固定连接于相邻两对支柱30 间以顶撑后浇带的模板20,起到了对后浇带有效的支撑作用,同时在相邻两对支柱30和对应的承托组件40之间能够形成范围
较大的通行空间 50以供施工运输车辆和材料的运输作业,不会影响下层楼板上的运输和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该后浇带支撑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强,确保在后浇筑尚未浇筑之前两侧混凝土结构的变形不超过最大值,确保结构安全。可节省盘扣支架的使用和租赁费用,同时可保证楼内其他作业同步穿插不受影响,节约工期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确保结构整体施工安全。在浇筑施工后浇带结构后,能够可拆除该支承结构,周转调拨使用。
28.参见图1和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承托组件40包括固定连接于相邻两对支柱30的顶部之间的固定杆41以及间隔地固设于固定杆41 之上且顶部支撑后浇带的模板20的若干个顶撑件42;固定杆41的设置方向与后浇带的长度方向一致。通过在相邻两个支柱30的顶部之间设置横杆61相当于转换梁,在该转换梁上设置若干个顶撑件42以对相邻两对支柱30间的后浇带区域进行加固支撑,转换梁位于支柱30的顶部,不会占用下层楼板的空间,转换梁下方能够自由的通行运输。
29.较佳地,顶撑件42竖直设置。
30.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的,相对的两个固定杆41上的顶撑件42一一对应;承托组件40还包括水平地固设于对应的两个固定杆41之上的托杆43,支撑后浇带的模板20。通过在对应的两个固定杆41之上设置托杆 43,以增加与后浇带的模板20的接触面积,起到对后浇带的宽度方向上的支撑。较佳地,相对的两个固定杆41上的顶撑件42两两相对称设置。托杆43的设置方向与后浇带的宽度方向一致。
31.更进一步的,托杆43的长度与后浇带的模板20的宽度相适配。
32.参见图1和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后浇带支撑结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每对支柱30之间且位于支柱30的顶部的支承组件60,支承组件 60的顶部支撑后浇带的模板20。通过设置支承组件60以对每对支柱30 之间的后浇带的区域进行加固支撑。
33.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的,支承组件60包括固定连接于每对支柱 30的顶部之间的横杆61、间隔地固设于横杆61之上且顶部支撑后浇带的模板20的若干个立杆62。横杆61位于支柱30的顶部,不会占用下层楼板的空间,使得下层楼板更为宽敞整洁。在横杆61上设置立柱,以对每对支柱30之间的后浇带的区域进行加固支撑。
34.参见图1和图2,更进一步的,支承组件60还包括水平地固设于每对支柱30之间的若干个立杆62之上的撑杆63,撑杆63支撑后浇带的模板20。通过在每对支柱30之间的若干个立杆62之上设置撑杆63,以增加与后浇带的模板20的接触面积,增强支撑效果。
35.较佳地,撑杆63的两端与对应的支柱30固定连接,使撑杆63与立柱连为一体,增加整体的受力性能。
36.参见图1和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后浇带支撑结构还包括设于承托组件40和支柱30的连接处且供承托该承托组件40的加固件70,加固件70位于承托组件40之下,加强承托组件40和支柱30连接处的受力性能。较佳地,加固件70为钢牛腿。
37.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的,后浇带支撑结构还包括设于支承组件60 和支柱30的连接处且供承托该支承组件60的加强件80,加强件80位于支承组件60之下,加强支承组件60和支柱30连接处的受力性能。较佳地,加强件80为钢牛腿。
38.较佳地,固定杆41和横杆61为h型钢。
39.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后浇带支撑结构还包括对应支柱30的设置位置预埋于下层楼板上的预埋件,支柱30固设于预埋件上。
40.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后浇带支撑结构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
41.将若干对支柱30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地支撑固定于下层楼板和上层楼板10之间,并使每对支柱30对称地位于后浇带的两侧,将若干个顶撑件42间隔地固设于固定杆41之上,将托杆43水平地固设于每个固定杆41上的若干个顶撑件42之上;将固定杆41固定连接于相邻两对支柱30的顶部之间,使固定杆41的设置方向与后浇带的长度方向一致,使托杆43支撑后浇带的模板20。将若干个立杆62间隔地固设于横杆61之上,将撑杆63水平地固设于每个横杆61的若干个立杆62之上,将撑杆 63的两端与对应的支柱30固定连接,将横杆61固定连接于每对支柱30 的顶部之间,使撑杆63支撑后浇带的模板20。将加固件70安装固定于设于承托组件40和支柱30的连接处以供承托该承托组件40,使加固件 70位于承托组件40之下。将加强件80安装固定于支承组件60和支柱30 的连接处且供承托该支承组件60,使加强件80位于支承组件60之下。
42.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