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伏幕墙及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2:12: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一体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建筑发展要求,建筑与光伏行业均在对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也就是说,将光伏组件集成到建筑物上具有较好的发展趋势,例如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
3.而现有将光伏组件通过龙骨(龙骨一般包括立柱和横梁)集成在建筑物立面上以形成光伏幕墙时,存在光伏组件走线不规范的问题,从而影响光伏幕墙的美观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幕墙及建筑物,用于规范光伏组件的走线,以提高光伏幕墙的美化程度。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幕墙,光伏幕墙形成在建筑立面上。光伏幕墙包括多个电连接在一起的幕墙单元。每一幕墙单元均包括:承载框,承载框在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均具有相对的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第一装配面与建筑立面紧固连接。光伏模块,光伏模块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装配面紧固连接。输电模块,输电模块设置在第二面且靠近第二面的至少一侧边的位置。封装条,封装条的两侧分别压合在相邻的两个光伏模块的第二面,封装条靠近中间的位置与承载框紧固连接。封装条与输电模块相对应的部分和光伏模块之间具有容纳输电模块的容纳空间。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在实际应用中,多个幕墙单元组装完成并形成光伏幕墙后,接线盒、接线器和线缆等均可以容置在容纳空间内,并且可以在容纳空间内实现线缆的走线。基于此,不仅可以规范线缆的走线,而且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接线盒、接线器和线缆等裸露在外,以降低对整个光伏幕墙美观性的不利影响。
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承载框包括立柱和横梁,立柱与横梁首尾连接以围合形成承载框。输电模块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接线盒、接线器和线缆。接线盒和接线器沿立柱或横梁的长度方向分布在光伏模块的第二面上。线缆沿立柱和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设置,接线盒、接线器可以沿立柱或横梁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而线缆则是根据具体工况,可以沿立柱和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基于此,立柱和横梁可以作为输电模块设置的坐标,在提高输电模块设置规范性的情况下,提高整个光伏幕墙的美观程度。
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立柱和横梁均包括:承重部,承重部在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与建筑立面紧固连接。自第二面的两端向靠近光伏模块的方向延伸分别形成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自第二面且位于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之间向远离承重部的方向形成第三装配部。其中,第一装配部与其中一个光伏模块所具有的第一面紧固连接,第二装配部与另外一个光伏模块所具有的第一面紧固连接,第三装配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光伏模块之间,第三装配部与封装条紧固连接。承重部所具有的
第二面、第一装配部和第三装配部之间,以及承重部所具有的第二面、第二装配部和第三装配部之间均形成散热空间。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利用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和第三装配部,不仅可以实现光伏模块与立柱和横梁的紧固连接,而且,还可以利用上述各装配部与第二面之间形成的散热空间,实现输电模块的高效散热,从而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光伏幕墙的电性能。
1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光伏模块的相邻边与第三装配部之间均具有缝隙。光伏幕墙在组装状态下,缝隙由密封件填充。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相邻的两个光伏模块与第三装配部之间具有缝隙,在光伏幕墙组装过程中,可以为光伏模块的安装留有安装预留,基于此,可以有效的降低光伏模块与第三装配部之间发生磕碰的概率,从而提高光伏模块的良率。组装完成后,采用密封件将缝隙填充,使得散热空间呈现出相对封闭的状态,以提高散热空间的气密性。
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光伏模块包括封装玻璃以及与封装玻璃紧固连接的第一光伏组件。封装玻璃与第一光伏组件之间具有空气层。封装玻璃远离第一光伏组件的一面与第一装配面紧固连接。第一光伏组件远离封装玻璃的一面承载输电模块。如此设置,可以兼顾光伏幕墙的保温、降噪和发电性能。
1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光伏模块所具有的第一面通过第一封装胶条与第二装配面紧固连接。光伏模块所具有的第二面通过第二封装胶条与封装条紧固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光伏模块与承载框以及封装条与光伏模块之间的连接存在缓冲余地,当光伏幕墙受风力或外界其他力作用时,封装胶条(包括第一封装胶条和第二封装胶条)可以吸收上述冲击力,以从整体上提高光伏幕墙的稳定性。
1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光伏幕墙还包括与封装条扣合的扣盖。如此设置,不仅可以起到防护封装条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光伏幕墙的美观程度。
1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封装条包括:第一封装部,第一封装部具有第一子容纳空间,位于其中一个光伏模块上的输电模块容纳在第一子容纳空间内。第二封装部,第二封装部具有第二子容纳空间,位于另外一个光伏模块上的输电模块容纳在第二子容纳空间内。连接部,连接部连接第一封装部和第二封装部的相邻边,连接部与承载框紧固连接。
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封装部和第二封装部均包括:第一封装板,第一封装板垂直连接于光伏模块的第二面。第二封装板,第二封装板与第一封装板远离光伏模块的一端连接,并在与光伏模块平行的方向向连接部延伸。第三封装板,第三封装板的一端与第二封装板的延伸端紧固连接,第三封装板的另一端与连接部连接;连接部为与光伏模块平行的连接板。
1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物,包括光伏幕墙,光伏幕墙为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实现方式所述的光伏幕墙。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物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光伏幕墙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
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幕墙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22.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光伏幕墙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5的a-a向剖视图;
25.图6为图5的b-b向剖视图。
26.附图标记:
27.10-幕墙单元,100-承载框,101-光伏模块,
28.102-输电模块,103-封装条104-封装胶条,
29.105-缝隙,106-密封件,107-扣盖,
30.1000-立柱,1001-横梁,1002-角码,
31.100a-承重部,100b-第一装配部,100c-第二装配部,
32.100d-第三装配部,100e-散热空间;
33.1010-封装玻璃,1011-第一光伏组件;
34.1020-接线盒,1021-接线器,1022-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41.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幕墙可以形成在建筑立面上。具体的,光伏幕墙包括多个电连接在一起的幕墙单元10,此处的电连接可以是利用接线盒1020将单个光伏模块101的电引出后,再利用接线器1021和线缆1022等将多个光伏模块101所包括的接线器1021串接在一起后输出至蓄电池或逆变器等,以实现光伏幕墙所产生的电的输送及利用。至于多个光伏模块101的分布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多个光伏模块101可以以规则矩阵的形式排布,也可以以其他形式排布。也就是说,光伏模块101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建筑立面的形状确定。
42.参见图1至图6,每一个幕墙单元10均可以包括承载框100,幕墙单元10所包括的承载框100可以相互独立,在实际应用中,相邻的幕墙单元10所包括的相互独立的承载框100可以拼接在一起。当然,幕墙单元10所包括的承载框100还可以是彼此关联,在实际应用中,相邻的幕墙单元10所包括的承载框100可以共用相邻边。
43.参见图1至图6,每一幕墙单元10所包括的承载框100在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均具有相对的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其中,第一装配面与建筑立面紧固连接,至于第一装配面与建筑立面的紧固连接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装配面可以与建筑立面(具体可以是建筑立面的框架)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不可拆卸或可拆卸的方式紧固连接在一起。
44.参见图1至图3,每一幕墙单元10还包括光伏模块101,光伏模块101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装配面紧固连接。输电模块102,输电模块102设置在第二面且靠近第二面的至少一侧边的位置。封装条103,封装条103的两侧分别压合在相邻的两个光伏模块101的第二面,封装条103靠近中间的位置与承载框100紧固连接。封装条103与输电模块102相对应的部分和光伏模块101之间具有容纳输电模块102的容纳空间。
45.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将输电模块102沿光伏模块101的边沿安装在光伏模块101的第二面上。此时,将压条盖合在相邻的两个光伏模块101的相邻边,压条可以整体上覆盖输电模块102。基于此,在避免输电模块102外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输电模块102的使用寿命。而且,在压条的作用下,规范输电模块102的设置,从而提高光伏幕墙的美观程度。
46.参见图2、图3以及图5、图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承载框100包括立柱1000和横梁1001,立柱1000与横梁1001首尾连接以围合形成承载框100。输电模块102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接线盒1020、接线器1021和线缆1022。接线盒1020和接线器1021沿立柱1000或横梁1001的长度方向分布在光伏模块101的第二面上。线缆1022沿立柱1000和横梁1001的长度方向延伸。
47.参见图1至图6,作为一种示例,立柱1000可以是具有中空腔体的立柱1000,横梁1001可以是具有中空腔体的横梁1001。可以分别对立柱1000和横梁1001的两端做45
°
斜切处理,以使立柱1000的端部与横梁1001的端部对接后,两者相互垂直。立柱1000与横梁1001的端部对接后,可以进一步的利用角码1002实现立柱1000与横梁1001可拆卸式的紧固连接。具体的,可以在立柱1000和横梁1001的中空腔体的内壁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压点,角码1002所具有的连接板上也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压点。角码1002所具有的两个连接板分别插入至立柱1000和横梁1001所具有的中空腔体内。此时,第二压点可以压合在第一压点之间的间隙内,相应的,第一压点可以压合在第二压点之间的间隙内。利用第一压点和第二压点之间的咬合力实现立柱1000与横梁1001的紧固连接。应理解,立柱1000与横梁1001的连接方
式不仅限于上述示例,还可以是横梁1001的两端与立柱1000靠近其端面的内侧面垂直连接在一起。
48.参见图1至图3,作为一种示例,接线盒1020和接线器1021沿立柱1000的长度方向分布在光伏模块101的第二面上,基于此,利用线缆1022将接线器1021依次连接。也就是说,线缆1022根据实际应用工况,可以沿立柱1000和横梁1001的长度方向延伸。
49.参见图4至图6,作为第二种示例,接线盒1020和接线器1021沿横梁1001的长度方向分布在光伏模块101的第二面上,基于此,利用线缆1022将接线器1021依次连接。也就是说,线缆1022根据实际应用工况,可以沿立柱1000和横梁1001的长度方向延伸。
5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将输电模块102设置在光伏模块101的第二面上(第二面为光伏模块101的外立面),当建筑物室内存在如钢筋混凝土柱而阻碍在室内安装输电模块102时,可以在室外完成输电模块102的安装和布线。在提高输电模块102安装便利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光伏幕墙的安装效率。
51.而且,在输电模块102的实际安装过程中,立柱1000和横梁1001可以作为输电模块102设置的坐标,在提高输电模块102设置规范性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整个光伏幕墙的美观程度。
52.参见图2、图3以及图5和图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立柱1000和横梁1001均包括:承重部100a,承重部在垂直于建筑立面的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与建筑立面紧固连接。自第二面的两端向靠近光伏模块101的方向延伸分别形成第一装配部100b和第二装配部100c,自第二面且位于第一装配部100b和第二装配部100c之间向远离承重部100a的方向形成第三装配部100d。其中,第一装配部100b与其中一个光伏模块101所具有的第一面紧固连接,第二装配部100c与另外一个光伏模块101所具有的第一面紧固连接,第三装配部100d位于相邻的两个光伏模块101之间,第三装配部100d与封装条103紧固连接。承重部100a所具有的第二面、第一装配部100b和第三装配部100d之间,以及承重部100a所具有的第二面、第二装配部100c和第三装配部100d之间均形成散热空间100e。
53.参见图2、图3以及图5和图6,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在立柱1000和横梁1001所具有的第一装配部100b和第二装配部100c与光伏模块101相对的一面开设安装槽。当然,为了提高安装槽的安装稳定性,可以对安装槽的槽口做封口处理。也就是说,安装槽所具有的相对的槽壁可以在槽口处相对折弯,以预留出相对于安装槽的槽内空间较小的槽口。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将封装胶条104的一部分通过安装槽的槽口嵌入至安装槽的槽内空间,以使得封装胶条104的一部分被“咬合”在安装槽内。凸出于安装槽外的封装胶条104则可以粘贴在上述光伏模块101的第一面且靠近其边沿的位置。应理解,上述封装胶条104可以是三元乙丙胶胶条或其他可以实现相同功能的胶条等。至此,以可拆卸的方式实现了光伏单元与立柱1000和横梁1001的紧固连接。
54.进一步的,封装胶条104可以使得光伏模块101与承载框100以及封装条103与光伏模块101之间的连接存在缓冲余地,当光伏幕墙受风力或外界其他力作用时,封装胶条104可以吸收上述冲击力,以从整体上提高光伏幕墙的稳定性。
55.参见图2、图3以及图5和图6,作为一种示例,第三装配部100d可以包括自第二面向远离承重部100a的方向延伸的中空装配段,与中空装配段紧固连接的至少两个过渡肋条,以及与过渡肋条连接的具有开口的第一装配槽。在实际应用中,封装条103靠近中心的部分
与第三装配部100d相对应(应理解,此处的对应指的是空间上的对应),进一步的可以利用如螺栓等紧固件将封装条103与第三装配部100d紧固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可以将螺栓的头部卡装在第一装配槽内,螺栓的尾部贯穿封装条103后与螺母旋接在一起。
5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利用第一装配部100b、第二装配部100c和第三装配部100d,不仅可以实现光伏模块101与立柱1000和横梁1001的紧固连接,而且,还可以利用上述各装配部与第二面之间形成的散热空间100e,实现输电模块102的高效散热,从而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光伏幕墙的电性能。
57.参见图2、图3以及图5和图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相邻的两个光伏模块101的相邻边与第三装配部100d之间均具有缝隙105。光伏幕墙在组装状态下,缝隙105由密封件106填充。此处的密封件106可以是耐候硅酮密封胶和珍珠岩泡沫棒的复合封装件。
5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相邻的两个光伏模块101与第三装配部100d之间具有缝隙105,在光伏幕墙组装过程中,可以为光伏模块101的安装留有安装预留,基于此,可以有效的降低光伏模块101与第三装配部100d之间发生磕碰的概率,从而提高光伏模块101的良率。组装完成后,采用密封件106将缝隙105填充,使得散热空间100e呈现出相对封闭的状态,以提高散热空间100e的气密性。
59.参见图2、图3以及图5和图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光伏模块101包括封装玻璃1010以及与封装玻璃1010紧固连接的第一光伏组件1011。封装玻璃1010与第一光伏组件1011之间具有空气层。封装玻璃1010远离第一光伏组件1011的一面与第一装配面紧固连接。第一光伏组件1011远离封装玻璃1010的一面承载输电模块102。如此设置,可以兼顾光伏幕墙的保温、降噪和发电性能。
60.参见图2、图3以及图5和图6,作为一种示例,封装玻璃1010远离第一光伏组件1011的一面与第一装配面紧固连接通过上述咬合在安装槽内的封装胶条104实现。第一光伏组件1011与封装玻璃1010的紧固连接则可以利用现有任意一种绝缘胶实现。封装玻璃1010与第一光伏组件1011的边沿齐平,以提高整个光伏模块101的规整性。
6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封装玻璃1010实现对建筑立面的封闭或半封闭式防护,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第一光伏组件1011实现对建筑立面的二次防护。在封装玻璃1010具有较好透光性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光伏幕墙的透光性,从而使得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幕墙的建筑物具有较好的采光效果。
62.参见图2、图3以及图5和图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封装条103可以包括第一封装部,第一封装部具有第一子容纳空间,位于其中一个光伏模块上的输电模块可以容纳在第一子容纳空间内。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输电模块102可以设置在光伏模块101靠近其侧边的受光面上。封装条103还可以包括第二封装部,第二封装部具有第二子容纳空间,位于另外一个光伏模块101上的输电模块102容纳在第二子容纳空间内。该输电模块102可以设置在靠近该光伏模块101与上一个光伏模块101相邻侧边的受光面上。也就是说,上述两个光伏模块101为相邻的光伏模块101,上述两个输电模块102为相邻的输电模块102,相应的,第一封装部和第二封装部为相邻的两个封装部。封装条103还可以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连接第一封装部和第二封装部的相邻边,连接部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件可以是螺栓等)与承载框100紧固连接在一起。应理解,上述封装条103可以是由第一封装部、第二封装部和连接部形成的一体式封装条。
63.参见图2、图3以及图5和图6,作为一种示例,第一封装部和第二封装部可以是对称结构,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封装板,第一封装板垂直连接于光伏模块的第二面。具体的,可以在第一封装板与光伏模块相对的一面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内咬合一部分封装胶条104,封装胶条104凸出于安装槽的部分则与光伏模块的第二面紧固连接在一起。第一封装部和第二封装部还可以包括第二封装板,第二封装板与第一封装板远离光伏模块101的一端连接,并在与光伏模块101平行的方向向连接部延伸。第三封装板,第三封装板的一端与第二封装板的延伸段紧固连接,第三封装板的另外一端与连接部连接,此处的连接部可以是与光伏模块101平行的连接板。
64.上述封装条103可以是具有一定强度或刚度的金属封装条,具体材质可以是铝合金封装条。
65.参见图2、图3以及图5和图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光伏幕墙还包括与封装条103扣合的扣盖107。如此设置,不仅可以起到防护封装条103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光伏幕墙的美观程度。在实际应用中,扣盖107可以是u形扣盖107,u形扣盖107所具有的两侧板的内壁可以设置凹槽和凸起,相应的,封装条103与扣盖107扣合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凹槽和凸起,通过凹槽与凸起的配合实现u形扣盖107和封装条103的扣合。
66.参见图1至图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第一光伏组件1011可以是双玻光伏组件,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以提高光伏幕墙的输出功率。
6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物,包括光伏幕墙,光伏幕墙为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实现方式所述的光伏幕墙。
6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物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光伏幕墙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69.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