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顺酐废水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08:13: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顺酐废水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2.顺酐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是仅次于醋酐和苯酐的第三大酸酐,顺酐的主要用途是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目前,顺酐的生产是以苯和空气为原料,采用催化剂经固定氧化床氧化生成顺酐物料气,生成的顺酐物料气经部分冷凝器冷凝后,气体进入到吸收塔被软水吸收形成顺酸溶液,顺酸溶液再通过脱水剂脱去水分后形成粗酐,脱水后的粗酐进入精馏塔中进行精馏,即得顺酐成品,上述生产的过程中,除了生产顺酐之外,还会生产废水,目前,顺酐废水的处理方式是将废水进行隔油处理后加入碱水进行浓缩处理,现有的浓缩方式大多采用加热方式使水分蒸发浓缩,传统的加热方式是采用电阻丝通电对浓缩罐进行加热,采用这种浓缩方式能耗较高,浓缩效率慢,严重影响了顺酐废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顺酐废水浓缩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顺酐废水浓缩装置,包括废水浓缩罐,所述废水浓缩罐的内部分隔设置有浓水腔、产水腔和加热腔,所述浓水腔内安装有多个膜元件,所述膜元件的浓水出口与所述浓水腔相连通,所述膜元件的产水出口与所述产水腔相连通,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蒸发罐,所述浓水腔与所述蒸发罐的内腔相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浓水腔的腔壁上连接有与所述浓水腔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加热腔的腔壁延伸至所述加热腔的内部与所述蒸发罐相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产水腔的腔壁上连接有产水出管,所述产水出管与所述产水腔相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腔的腔壁上连接有蒸汽进管和凝液出管,所述蒸汽进管设置在所述加热腔的腔壁顶部,所述凝液出管设置在所述加热腔的腔壁底部,所述蒸汽进管和所述凝液出管均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蒸发罐上连接有出汽管和排液管,所述出汽管设置在所述蒸发罐的侧壁顶部,所述排液管设置在所述蒸发罐的侧壁底部,所述出汽管和所述排液管均与所述蒸发罐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出汽管和所述排液管均穿过所述加热腔的腔壁延伸至所述废水浓缩罐的外部。
10.进一步地,所述废水浓缩罐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设置在所述废水浓缩罐的内腔顶部,所述第三分隔板设置在所述废水浓缩罐的内腔中部,所述第二分隔板位于所述第三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所述第二分隔板靠近所述第三分隔板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浓水腔位于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所述产水腔
位于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第三分隔板,所述加热腔位于所述第三分隔板与所述废水浓缩罐的内腔底壁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膜元件的进水端嵌设在所述第一分隔板上,所述膜元件的产水端嵌设在所述第二分隔板上。
13.进一步地,所述顺酐废水浓缩装置还包括顶盖和底座,所述顶盖盖设在所述废水浓缩罐的顶部,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废水浓缩罐的底部。
14.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膜元件的进水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顶盖上连接有废水输送管。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顺酐废水浓缩装置,废水浓缩罐的内部分隔设置有浓水腔、产水腔和加热腔,浓水腔内安装有多个用于浓缩顺酐废水的膜元件,膜元件的浓水出口与浓水腔相连通,膜元件的产水出口与产水腔相连通,加热腔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浓水的蒸发罐,浓水腔与蒸发罐的内腔相连通,浓水腔内的浓水可输送至蒸发罐进行蒸发浓缩,顺酐废水通过膜元件进行膜分离产生的产水水质优良,产水不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且离子浓度低,可直接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膜分离产生的浓水通入蒸发罐内加热蒸发进行二次浓缩,可以有效提高顺酐废水的浓缩效率,降低浓缩顺酐废水的能耗,从而有效提高顺酐废水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顺酐废水浓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顺酐废水浓缩装置的剖视图。
20.图中:100、顺酐废水浓缩装置,1、废水浓缩罐,11、第一分隔板,12、第二分隔板,13、第三分隔板,14、浓水腔,141、连接管,15、产水腔,151、产水出管,16、加热腔,161、蒸汽进管,162、凝液出管,17、膜元件,18、蒸发罐,181、出汽管,182、排液管,2、顶盖,21、容纳腔,22、废水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顺酐废水浓缩装置100,用于浓缩生产顺酐时产生的废水,顺酐废水浓缩装置100包括用于浓缩顺酐废水的废水浓缩罐1,盖设在废水浓缩罐1的顶部用于密封废水浓缩罐1的顶盖2,以及安装在废水浓缩罐1的底部用于支撑废水浓缩罐1的底座3,顺酐废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废水浓缩罐1内进行过滤蒸发浓缩。
23.如图1和图2所示,废水浓缩罐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分隔废水浓缩罐1内腔的第一分隔板11、第二分隔板12和第三分隔板13,第一分隔板11设置在废水浓缩罐1的内腔顶部,第三分隔板13设置在废水浓缩罐1的内腔中部,第二分隔板12位于第三分隔板13与第一分隔板11之间且第二分隔板12靠近第三分隔板13设置,第一分隔板11、第二分隔板12和第三分隔板13将隔废水浓缩罐1的内腔分隔形成用于容纳浓水的浓水腔14,用于容纳产水的产水
腔15以及用于对浓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腔16,其中,浓水腔14、产水腔15和加热腔16均封隔设置,浓水腔14位于第一分隔板11与第二分隔板12之间,浓水腔14的腔壁上连接有与浓水腔14相连通的用于输送浓水的连接管141,产水腔15位于第二分隔板12与第三分隔板13,产水腔15的腔壁上连接有与产水腔15相连通的用于排出产水的产水出管151,加热腔16位于第三分隔板13与废水浓缩罐1的内腔底壁之间,加热腔16的腔壁上连接有用于输送蒸汽的蒸汽进管161以及用于排出冷凝液的凝液出管162,蒸汽进管161和凝液出管162均与加热腔16相连通,蒸汽进管161设置在加热腔16的腔壁顶部,凝液出管162设置在加热腔16的腔壁底部;第一分隔板11和第二分隔板12之间安装有多个用于浓缩顺酐废水的膜元件17,多个膜元件17均匀分布在浓水腔14内,膜元件17的进水端嵌设在第一分隔板11上,膜元件17的浓水出口设置在浓水腔14内并与浓水腔14相连通,膜元件17的产水端嵌设在第二分隔板12上,膜元件17的产水出口与产水腔15相连通,本实施例中,膜元件17具有四个,四个膜元件17均为反渗透膜元件、微滤膜元件、纳滤膜元件以及超滤膜元件中的至少一种。
24.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腔16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浓水的蒸发罐18,蒸发罐18的内腔与加热腔16分隔设置,浓水腔14腔壁上的连接管141一端穿过加热腔16的腔壁延伸至加热腔16的内部与蒸发罐18相连接,浓水腔14内的浓水通过连接管141输送至蒸发罐18进行蒸发浓缩,蒸发罐18上连接有用于排出蒸汽的出汽管181以及用于排出浓缩液的排液管182,出汽管181设置在蒸发罐18的侧壁顶部,排液管182设置在蒸发罐18的侧壁底部,出汽管181和排液管182均与蒸发罐18的内腔相连通且出汽管181和排液管182均穿过加热腔16的腔壁延伸至废水浓缩罐1的外部,进入蒸发罐18内的浓水通过加热腔16内的蒸汽进行加热蒸发浓缩,蒸发产生的蒸汽通过出汽管181排出后冷凝收集,浓缩产生的浓缩水通过排液管182排出进行后续处理。
25.如图1和图2所示,顶盖2大致呈半球形结构,顶盖2可拆卸地密封盖设在废水浓缩罐1的顶部,顶盖2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容纳顺酐废水的容纳腔21,膜元件17的进水口与容纳腔21相连通,顶盖2上连接有用于输送顺酐废水的废水输送管22,顺酐废水通过废水输送管22输送至容纳腔21内并通过膜元件17的进水口进入废水浓缩罐1的内部进行浓缩处理。
26.工作时,将顺酐废水通过废水输送管22输送至顶盖2的容纳腔21内,顺酐废水通过膜元件17的进水口进入膜元件17内进行膜分离处理,膜分离处理产生的产水通过膜元件17的产水出口进入产水腔15内,再通过产水腔15腔壁上的产水出管151排出收集,膜分离处理产生的浓水通过膜元件17的浓水出口进入浓水腔14内,再通过产水腔14腔壁上的连接管141输送至蒸发罐18内,将加热蒸汽通过蒸汽进管161输送至加热腔16内对蒸发罐18进行加热,加热蒸汽冷凝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凝液出管162排出加热腔16,进入蒸发罐18内的浓水通过加热腔16内的加热蒸汽进行加热蒸发浓缩,蒸发产生的蒸汽通过出汽管181排出后冷凝收集,浓缩产生的浓缩水通过排液管182排出进行后续处理。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顺酐废水浓缩装置100,废水浓缩罐1的内部分隔设置有浓水腔14、产水腔15和加热腔16,浓水腔14内安装有多个用于浓缩顺酐废水的膜元件17,膜元件17的浓水出口与浓水腔14相连通,膜元件17的产水出口与产水腔15相连通,加热腔16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浓水的蒸发罐18,浓水腔与蒸发罐18的内腔相连通,浓水腔14内的浓水通过连接管141输送至蒸发罐18进行蒸发浓缩,顺酐废水通过膜元件17进行膜分离产生的产水水质优良,产水不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且离子浓度低,可直接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
用率,同时,膜分离产生的浓水通入蒸发罐18内加热蒸发进行二次浓缩,可以有效提高顺酐废水的浓缩效率,降低浓缩顺酐废水的能耗,从而有效提高顺酐废水的处理效率。
28.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