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涡流联轴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21:16: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联轴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涡流联轴调速器。


背景技术:

2.永磁涡流柔性传动技术遵循的是磁感应基本定律,即楞次定律。当电机带动导体盘旋转时,导体盘与安装在负载端的永磁体盘产生切割磁力线运动,进而在导体盘中产生涡流,该涡流在导体盘周围生成反感磁场,从而带动永磁体盘旋转,实现能量的空中传递。
3.由于导体盘与永磁体盘非接触,因此涡流联轴装置可通过调节两者之间的气隙对负载的速度、扭矩进行调整。目前对导体盘与永磁体盘气隙的调节方式多为通过移动电机端实现。但电机本身的安装需要牢固稳定,重复的拆装电机座,容易影响其稳定性,同时导致其安装结构出现较大磨损。而且电机本身较为笨重,难以移动,气隙的调整距离又比较小,导致每次调整的用时较长,且精度也十分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涡流联轴调速器,解决了通过移动电机调整气隙的方式容易影响电机的稳定性,且调整用时长、精度低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涡流联轴调速器,包括轴承座一和轴承座二;所述轴承座一上转动安装有导体盘,所述轴承座二上转动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末端设有永磁体盘;所述永磁体盘远离导体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套,所述连接轴活动插接在连接套中,但所述连接轴不能与连接套发生相对转动;所述连接套的外侧转动安装有气隙调节组件,但所述气隙调节组件不能与永磁体盘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所述气隙调节组件的一端活动安装在轴承座二上,且所述气隙调节组件与轴承座二发生相对转动的同时其与轴承座二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
6.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气隙调节组件包括安装衬套、外调节套和支撑套;所述安装衬套套设在连接套的外侧,且所述安装衬套的一端安装在永磁体盘上,所述外调节套通过水平限位结构转动安装在安装衬套的外围;所述支撑套安装在轴承座二靠近永磁体盘的一侧,所述支撑套插接在外调节套中,且所述支撑套与外调节套螺纹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的轴承和定位螺母;所述外调节套中设有定位环槽一,所述轴承插接在定位环槽一中,且所述轴承的外圈与定位环槽一过盈配合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套设在安装衬套上,所述安装衬套远离永磁体盘的一端旋接有用于定位轴承内圈的定位螺母。
8.更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外侧的安装衬套上开设有定位环槽二,所述外调节套的末端安装有定位护板,所述定位护板插接在定位环槽二中。
9.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套与外调节套之间设有调速器防失效结构。
10.更进一步的,所述调速器防失效结构包括开设在支撑套末端的限位槽以及设在外
调节套中的限位梯段;所述限位梯段活动插接在限位槽中。
11.更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二上安装有用于防止外调节套自由转动的定位组件。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和调节杆;所述定位座安装在轴承座二上,所述调节杆活动插接在定位座中,所述定位座上旋接有用于顶紧调节杆的顶紧螺栓;所述调节杆靠近外调节套的一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外调节套靠近轴承座二的一端设有截面呈t形状的定位块,且所述定位块与外调节套的边缘之间设有定位平面;所述夹持部中开设有与定位块相匹配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块活动插接在定位凹槽中,且所述夹持部的末端与定位平面相贴合。
13.更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包括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所述下夹持块与调节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夹持块通过锁紧螺栓安装在下夹持块的上方。
14.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有限位平台,所述连接套的内腔中设有与限位平台相匹配的限位平面,且所述限位平台与限位平面相贴合。
15.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1、将永磁体盘与连接轴活动但不转动设置,同时通过与永磁体盘转动连接但水平方向限位的气隙调节组件带动永磁体盘移动,从而实现了导体盘与永磁体盘之间气隙的调整。其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对电机进行拆卸,因此不会影响到电机的稳定性,且调节精度高、误差小,有效的减少了调整所需的用时,可靠性高。
18.2、设置在轴承座二上的定位组件能有效的防止外调节套出现自由转动的现象,从而避免了调速器在工作过程中气隙发生改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调速器的可靠性,使其工作更加稳定。
19.3、设置在外调节套端部的定位护板能更好的防止外调节套与永磁体盘之间出现相对位移的现象,进一步提高调速器的整体可靠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调速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永磁体盘安装结构爆炸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速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轴承座一、2-轴承座二、3-导体盘、4-连接轴、5-永磁体盘、6-连接套、7-安装衬套、8-外调节套、9-支撑套、10-轴承、11-定位螺母、12-定位环槽一、13-定位环槽二、14-定位护板、15-限位槽、16-限位梯段、17-操作手轮、18-定位座、19-调节杆、20-夹持部、21-定位块、22-定位平面、23-限位平台、24-润滑油存储槽、25-收纳盒、26-上夹持块、27-下夹持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
限制,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28.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涡流联轴调速器,包括轴承座一1和轴承座二2。两个轴承座均固定安装,其之间的间距不变。轴承座一1上转动安装有导体盘3,轴承座二2上转动安装有连接轴4,连接轴4的末端设有永磁体盘5。永磁体盘5远离导体盘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套6,连接轴4活动插接在连接套6中,但连接轴4不能与连接套6发生相对转动。即在导体盘3驱使永磁体盘5转动时,由于连接轴4不能与连接套6发生相对转动,因此,永磁体盘5的转动能有效的带动连接轴4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负载做功。
29.为实现连接轴4不能与连接套6发生相对转动,本实施例的连接轴4的端部设有限位平台23。为确保连接的可靠性,本实施例的限位平台2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平台23对称布置。连接套6的内腔中设有与限位平台23相匹配的限位平面,且限位平台23与限位平面相贴合。当永磁体盘5转动时,通过限位平面与限位平台23的限位作用,从而能有效的带动连接轴4转动,避免了两者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可靠性高。
30.连接套6的外侧转动安装有气隙调节组件,但气隙调节组件不能与永磁体盘5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即永磁体盘5带动连接套6转动时,由于气隙调节组件于连接套6转动连接,因此,气隙调节组件不会跟随着永磁体盘5转动。气隙调节组件的一端安装在轴承座二2上,且气隙调节组件与轴承座二2发生相对转动的同时其与轴承座二2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
31.当调节导体盘3和永磁体盘5之间的气隙时,通过转动气隙调节组件使其与轴承座二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由于气隙调节组件与永磁体盘5之间不能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因此,永磁体盘5能跟随着气隙调节组件相对于轴承座二2一起移动,从而改变了导体盘3和永磁体盘5之间的气隙,实现了对输出至负载端的转速调节。而在永磁体盘5移动时,连接轴4将在连接套6中进行滑动,避免了传统的连接轴4与永磁体盘5固定连接从而阻止永磁体盘5移动的问题。
32.具体的,气隙调节组件包括安装衬套7、外调节套8和支撑套9。安装衬套7套设在连接套6的外侧,且安装衬套7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永磁体盘5上。外调节套8通过水平限位结构转动安装在安装衬套7的外围。水平限位结构起到防止外调节套8与安装衬套7之间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的作用。支撑套9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轴承座二2靠近永磁体盘5的一侧,支撑套9插接在外调节套8中,且支撑套9与外调节套8螺纹连接。
33.由于外调节套8通过水平限位结构的作用避免了其与安装衬套7,即永磁体盘5之间的水平方向相对位移。当转动外调节套8时,外调节套8将在支撑套9上移动,即外调节套8与轴承座二2之间的间距出现了变化,从而使得永磁体盘5与轴承座二2之间的间距改变,实现了气隙的调节。该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可靠,无需对电机进行拆卸,且调节精度高、误差小。
34.其中,水平限位结构包括两个的轴承10和定位螺母11。外调节套8中设有定位环槽一12,轴承10插接在定位环槽一12中,且轴承10的外圈与定位环槽一12过盈配合连接。轴承10的内圈套设在安装衬套7上。安装衬套7远离永磁体盘5的一端旋接有用于定位轴承10内圈的定位螺母11。在安装时,首先将轴承10敲进定位环槽一12中,然后再将轴承10的内圈插接在安装衬套7中。并通过定位螺母11对轴承10的锁紧作用,使轴承10被限位在安装衬套7
中。
35.本实施例中,通过轴承10的连接作用,实现了外调节套8与安装衬套7以及永磁体盘5之间的转动连接。并通过轴承10外圈与外调节套8之间的过盈配合连接,以及定位螺母11对轴承10内圈的定位,实现了外调节套8与永磁体盘5之间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该结构简单巧妙、制造成本低、易于实现。
36.需要说明的是,安装衬套7远离定位螺母11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轴承10内圈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靠近轴承10一端的位置与定位环槽一12的槽底位置一致。当定位螺母11旋紧时,通过定位螺母11与定位凸起对轴承10内圈的加压,能有效的对轴承10进行定位。
37.优选的,定位螺母11的外侧安装有卡簧,用于防止定位螺母11松动的现象。
38.优选的,定位螺母1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防滑凹槽,以便于对定位螺母11的操作。
39.优选的,轴承10外侧的安装衬套7上开设有定位环槽二13,外调节套8的末端通过固定螺栓安装有定位护板14,定位护板14插接在定位环槽二13中,且定位护板14与定位环槽二13相匹配。定位护板14用于进一步对永磁体盘5与外调节套8进行定位,能更好的防止两者之间出现相对位移的现象,提高调速器的整体可靠性。此外,定位护板14还能对轴承10的一端进行封闭,避免环境中的粉尘进入到轴承10中影响其性能带动问题。
40.优选的,定位护板14靠近定位环槽二13的一端呈圆弧状结构。由于永磁体盘5在转动时将带动安装衬套7进行旋转,而此时的定位护板14则与安装衬套7出现相对转动,定位护板14将与定位环槽二13的侧壁发生摩擦。为减小摩擦,本实施例将定位护板14的端部设置为圆弧状结构,能有效的对定位护板14以及安装衬套7进行保护,避免其边角剐蹭定位环槽二13的现象。
41.优选的,定位环槽二13中设有润滑油存储槽24。由于定位护板14的圆弧状设计,其端部与定位环槽二13之间可形成润滑油存储槽24,用于放置润滑油,以减小定位护板14与安装衬套7之间的摩擦。此外,定位环槽二13两侧的侧壁也开设有相应的润滑油存储槽24,用于储存润滑油。需要说明的是,润滑油存储槽24中存储的是半固态不流动的润滑油脂。在定位护板14与安装衬套7之间的摩擦较大,使其温升时,润滑油脂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流动性较增强,从而能流入到定位环槽二13中对定位护板14进行润滑,很好的保护了调速器的部件,可靠性高。
42.优选的,支撑套9与外调节套8之间设有调速器防失效结构,用于防止将气隙调节得过大导致调速器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失效的问题。
43.具体的,调速器防失效结构包括开设在支撑套9末端的限位槽15以及设在外调节套8中的限位梯段16。限位梯段16活动插接在限位槽15中。通过限位槽15对限位梯段16的限位作用,有效的避免了在将气隙调整变大时因过调而导致调速器失效的问题,实用可靠,确保了调速器的正常使用。限位梯段16的底部与限位槽15的底部相贴合,形成对外调节套8的进一步支撑。
44.优选的,外调节套8的外侧安装有操作手轮17,以便于对外调节套8进行转动。
45.优选的,轴承座二2上安装有用于防止外调节套8自由转动的定位组件,以进一步提高调速器的可靠性。
46.其中,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18和调节杆19。定位座18安装在轴承座二2上,调节杆19活动插接在定位座18中,定位座18上旋接有用于顶紧调节杆19的顶紧螺栓。此外,定位座
18的两侧均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中旋接有顶紧螺栓,用于顶紧调节杆19。即通对调节杆19的上方以及两侧对调节杆19进行顶紧,能更有效的避免调节杆19位移的现象,提高对外调节套8定位的可靠性。调节杆19靠近外调节套8的一端设有夹持部20,外调节套8靠近轴承座二2的一端设有截面呈t形状的定位块21,且定位块21与外调节套8的边缘之间设有定位平面22。夹持部20中开设有与定位块21相匹配的定位凹槽,定位块21活动插接在定位凹槽中,且夹持部20的末端与定位平面22相贴合。通过夹持部20对定位块21的夹持,以及定位平面22和定位块21共同对夹持部20的限位,能有效的确保在定位组件对外调节套8夹紧定位后外调节套8不会出现水平方向移动的现象。从而避免了调速器在工作过程中气隙发生改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调速器的可靠性,使其工作更加稳定。
47.优选的,夹持部20包括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下夹持块27与调节杆19为一体式结构,上夹持块26通过锁紧螺栓安装在下夹持块27的上方,以便于对夹持部20的拆装维护。
48.优选的,定位平面22上方的外调节套8边缘上设有刻度,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气隙进行调节。
49.优选的,定位座18的上方设有收纳盒25,收纳盒25中设有收纳腔,收纳腔中活动插接有指针。当需要调节气隙时,将指针从收纳盒25中拉出,以便于工作人员调整。气隙调整完毕后,将指针推回至收纳腔中即可。这样能有效的对指针进行保护,避免其暴露在外因碰撞导致指针指向不准确最终影响调整结果的问题。
5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调整气隙时,将指针拉出,同时松开调节杆19的顶紧螺栓。然后根据所需调整的间距转动操作手轮17,使外调节套8转动相应的刻度。在外调节套8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外调节套8与固定在轴承座二2上的支撑套9螺纹连接,因此外调节套8能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又由于外调节套8通过定位护板14、轴承10、定位螺母以及安装衬套7与永磁体盘5限位连接,因此,在外调节套8移动时,永磁体盘5也跟随着外调节套8一起移动,从而改变了永磁体盘5与轴承座二2之间的间距,实现了对永磁体盘5与导体盘3之间气隙的调整。当调整完毕后,重新对调节杆19进行锁紧,以避免外调节套8转动,并将指针进行收纳即可。
51.当导体盘3带动永磁体盘5进行转动时,由于限位平面以及限位平台23对连接轴4的限位作用,使其能跟随着永磁体盘5一起转动,实现对负载做功。又由于外调节套8通过轴承10与固定在永磁体盘5上的安装衬套7连接,因此外调节套8并不会跟随着永磁体盘5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涡流联轴调速器的能量传递功能。
5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虽然仅针对永磁体盘5进行了改进。但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其应用于对导体盘3的改进,同样也能实现对气隙的调节,并且也能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因此,将对气隙的调节结构转移至导体盘3中,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53.此外,本实施例的外调节套8通过操作手轮17手动转动,但也可通电动的方式转动,如电机结合齿轮的驱动方式。
54.另外,为实现外调节套8的水平移动,还可通过如直线电机、电动推杆之类的电动装置推动外调节套8。这种情况下,只需将外调节套8与支撑套9之间的螺纹连接修改为滑动连接即可。
55.但总的来说,调速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需要经常对导体盘3和永磁体盘5之
间的气隙进行调整,因此,通过手动调整的方式为较为经济的方式。而且调速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机械振动,这对于额外安装的电动装置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用时间长了之后,这些电动部件容易出现误差大、失效的现象,可靠性将大打折扣。
5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