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植造体的双层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20:15: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植造体的双层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2.植物的种类繁多,许多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常用来地面绿化及园林绿化。目前,植物作为一种非常好的装饰及实用材料,大多应用在地面以上以及墙壁处,随之形成表面装饰等。然而,传统植物培育时,仍然大多以布袋、塑料容器乃至种植棉等方式来达到种植植物的目的,一方面存在成本大和材料获取加工容易破坏生态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使用时,也容易产生供水不均、管路布置障碍等状况。同时,植入的植物在固定器具范围内不利于植物生长,维护成本强度高,这也给实际应用带来了一定阻碍。此外,固定容器种植植物,还有着杂草防控、水量、病虫害、根际根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这也都成为了目前植物建造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层墙体,其能将植物培育形成所需的独立的墙状结构,从而使得所成型的墙体兼具了植物和墙体的双重功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双层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质层,基质层的两侧由内而外的对称布置由透气透水材质制成的隔肤层,以使得两层隔肤层之间构成可供基质层安置的安置空间;主材植物的根系植根于地基或基质层内,各主材植物的树干部彼此紧靠形成铅垂墙体式的植造层,且该植造层分别沿两层隔肤层的外表面向上延伸布置;植造层外部还布置有一层用于固定植造层位置的模具层,植造层的树冠伸出模具层外。
6.优选的,所述模具层是由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配合形成的框架笼状结构。
7.优选的,该双层墙体还包括穿心螺栓,穿心螺栓水平向的依序贯穿外层的模具层、外层的植造层、外层的隔肤层及基质层后,再沿内层的隔肤层、内层的植造层以及内层的模具层穿出,穿心螺栓的两端均通过紧固螺母加以固定;穿心螺栓的贯穿点位于模具层处的横向筋条与纵向筋条的交叉点处。
8.优选的,所述基质层内埋设有水平布置的脉管,所述脉管包括两组以上且彼此管体贴靠的供气管和/或供液管,脉管管壁处贯穿开设有连通基质层和/或外部环境的连通孔。
9.优选的,管外层包覆有一层透水透气不透根的隔离布层。
10.优选的,所述供气管的连通孔处向外延伸有气路分管,各气路分管由基质层处依序穿过隔肤层及植造层,从而将各气路分管的出口伸出至植造层外表面。
11.优选的,一种应用所述双层墙体的植造墙,其特征在于该植造墙通过拆除双层墙体的模具层后形成。
12.优选的,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的植造墙。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抛弃了传统的以布袋、塑料容器、种植棉等方式组装在一起的既有植物培育体系,转而采用了“以墙成植,以植造墙”的设计思路,通过模具层来作为约束层,以基质层作为培育层,并在基质层外布置隔肤层来避免基质层垮漏,最后再在模具层与隔肤层之间布置以编织、并列、层叠等方式以便贴紧形成的植造层,最终使得所成型的墙体兼具了植物和墙体的双重功能。通过合理选择主材植物的样式,植造层或能自然紧密形成木质墙面,甚至可使得所述的植造层能在后期自然彼此融合从而形成整面的木质墙面;再后,可通过拆卸模具层,或通过打磨、雕刻等方式处理该木质墙面,或保留木质墙面的原生态环境,就可以获得完整的木质墙体,既满足了房屋的墙体建筑需求,又实现了原生态的建筑目的。
15.至此,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作为外挂载件从而安装在既有的基墙等基础上,又可以单独种植形成独立的墙体;其具备了原生态、自供液及自供气、主材植物生产稳定以及维护成本低廉的优点,一经种植即依靠主材植物的自然生长来形成成型的墙体,成效显著。
16.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单独的布置外置的灌溉线路和病虫害防治线路,用以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灌溉及病虫害防治目的。而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内外分别布置基质层和植造层的布置方式,且埋设在基质层内的脉管的作用范围能覆盖整个墙体,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代替土地用于生产,外部绿植甚至是蔬菜瓜果都可以依附在本实用新型的墙面外,从而形成植造体系。脉管的设计也利于通过脉管本身通驱虫灭虫水或通驱虫灭虫气体,从而实现病虫防治效果,杂草防控和供水同理。至此,本实用新型可在立体结构内自然生长,种植面积更多,生产空间的立体化功能拓展化更强,产量产值也能得到显著提升,利于工业化和产业化应用。
17.3)、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成型墙体后,显然可代替建筑形体、钢混体、木材料体、砖石体等建设的围墙、护栏、凉亭、长廊、迷宫等。此外,由于采用了多根主材植物组合贴紧的方式,也即各个相邻的主材植物之间可以是编织贴靠方式形成墙体,可以是盘绕贴靠的方式形成墙体,也可以单纯的平行并列贴靠,甚至通过类似嫁接的方式切削表面使之紧密压合以便更容易一体化融合形成整面墙体,因此往常单株绿化树需耗费极长年限成长笼罩的区域,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组合方式轻松形成,操作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21.图4为图3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22.图5为模具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24.10-基质层 20-隔肤层
25.30-主材植物 31-植造层 32-树冠
26.40-模具层 41-横向筋条 42-纵向筋条
27.51-穿心螺栓 52-紧固螺母
28.60-脉管 61-隔离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5,以通过主材植物30编织形成植造层31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3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其主要结构包括作为中间主体且位于两层隔肤层20之间的基质层10,隔肤层20可以使用透水透气的无纺布等来制成。基质层10的两侧分别向外依序布置植造层31及模具层40,其中:
31.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植造层31的布置位置最为关键。当模具层40安装完毕后,如图1-4所示的,主材植物30的树冠32可伸出模具层40的笼体顶端,甚至可以从模具层40的侧壁伸出模具层40,一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美观性,另一方面也能保证主材植物30的正常光照生长,图1所示为从笼体顶端伸出的最优表达形式。主材植物30的根部可以扎根在如地面或培养基等地基上,甚至可以直接扎根在基质层10下半区,此时装配后整个植造层31完全由主材植物30的树干部配合形成。此时,植造层31一方面依托于基质层10,从而利用基质层10内埋设的脉管60乃至基质层10本身给予生长养分,同时基质层10也起到了部分承载植造层31的目的;另一方面,植造层31外部通过模具层40箍紧,从而保证了整个墙体在初期的稳固性。待后期植造层31成长完成且形成一体化墙体时,可考虑拆除模具层40,随后或通过打磨、雕刻等修饰手段,或直接保留原生态表面,可形成所需的植造墙。
32.考虑到树冠32等的存在有可能产生的病虫害问题,此时可以在脉管60处布置单独的除病虫害管路,用以通入相应的气体或液体等,以实现由内而外的病虫害防治目的。甚至在必要时,单纯的通过供气管对外鼓风,一方面可以使得树冠32产生仿自然的叶片飘动感;另一方面也迫使飞虫无法悬停,也能起到一定的病虫害防治功能。模具层40作为限定本实用新型边界的约束结构,其尺寸、大小、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甚至可以设置为异型结构等特殊构造,以满足现场情况为准。
33.实际装配时,为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可考虑布置穿心螺栓51并搭配紧固螺母52,从而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向贯穿紧固目的。穿心螺栓51可以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横向筋条41与纵向筋条42的交叉点处,以确保紧固和结构加强效果。
34.对于脉管60而言,图3-4所示为三根独立管体并列形成,实际操作时可酌情采用更多或更少数目的管体。脉管60包括供气管和/或供液管,可根据现场情况酌情使用。脉管60外层包覆有一层透水透气不透根的隔离布层61,如无纺布等,以避免植物根系因趋水现象而扎入脉管60的连通孔处进而导致的堵管问题。必要时,供液管处还可以布置用于加热供液管内液体的加热源,以便通过水温的调节来破坏管内有害病菌的形成环境,从而保证供给液体乃至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清洁性。
35.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还包括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的相同或类似结构。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37.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