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机械工件自动测定硬度计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15:18: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硬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机械工件自动测定硬度计。


背景技术:

2.硬度计是一种硬度测试仪器。金属硬度测量最早由雷奥姆尔提出硬度定义,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现有的金属材料硬度计分为台式和便携式硬度计,台式硬度计不能直接测试大型工件的硬度,如大型压力容器、大型模具等,它只能通过取样或制作样板来进行硬度测试,费工费时。而现有便携式硬度计在对大型机械上的部件检测硬度时,需要同时拿着硬度计主体和测量杆去检测,检测时测量杆底部的测量头容易移位,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机械工件自动测定硬度计,可快速定位机械工件,进行精准硬度检测。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机械工件自动测定硬度计,包括底座、硬度计本体、导线和测量杆,硬度计本体通过导线与测量杆电性连接;所述底座上方设有一转轴安装座,硬度计本体底端设有安装块,安装块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转轴安装座上,硬度计本体背面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下端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还固定一支架,测量杆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底座上设有一检测口,检测口位于测量杆正下方,且测量杆底端伸入检测口内;所述底座下方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两个可沿滑槽移动的夹持块,夹持块朝向滑槽端部一侧设有弹簧,两个夹持块可相向移动。
5.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大型设备上的机械工件进行硬度检测,利用底座下方的夹持块固定在待检测机械工件附近,待检测工件位于底座的检测口下方,使得测量杆底部可以快速定位待检测的机械工件,进行精准硬度检测;硬度计本体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底座上,可以相对底座转动到合适倾斜角度,方便用户观察检测结果,硬度计本体背面的支撑板可以支撑住硬度计本体,防止其倾倒。
6.优选地,所述支撑板顶端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硬度计本体背面,底座上设有多道卡槽,支撑板底端插入任一卡槽内。底座上设有多个卡槽,支撑板插入不同的卡槽,可以调节硬度计本体的倾斜角度,在不同位置检测时,可以随时调整硬度计本体的倾斜角度,方便用户读数;同时支撑板可以贴合硬度计本体,再将硬度计本体转动至贴合底座,可在闲置时收纳硬度计本体。
7.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套筒、螺杆和安装架,套筒安装在底座上,螺杆置于套筒内,螺杆两端通过轴承与套筒转动配合,螺杆上设有紧固螺母;所述套筒侧面设有一竖向设置的长槽孔,安装架一端通过长槽孔伸入套筒内,与螺杆螺纹配合,另一端夹持住测量杆,螺杆带动测量杆沿长槽孔移动。由于待检测机械工件的表面可能不平整,出现凹陷或凸出状
态,使得测量杆与待检测面的距离发生变化,此时可以转动螺杆,使得安装架沿长槽孔上下移动,调节测量杆的高度,通过紧固螺母固定,从而增加硬度检测范围。
8.优选地,所述套筒安装在一固定座上,固定座底部通过磁铁吸附在底座上。整个支架通过磁吸的方式安装在底座上,可以在闲置时将测量杆从支架上取下,再将支架从底座上取下,方便收纳和携带。
9.优选地,所述底座下方设有两道互相平行的滑槽,两个夹持块为长条状,夹持块与滑槽构成井字型结构;所述夹持块两端各设有一滑动部,分别置于两个滑槽内,可沿滑槽移动;滑动部朝向滑槽端部设有弹簧安装柱,弹簧一端固定在夹持块的弹簧安装柱上,另一端抵在滑槽端部。两个夹持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具有相向的夹持力,可以夹持在不同的机械部位,对测量杆与待检测机械工件快速定位,保证检测效率。
10.优选地,所述每个夹持块底面设有若干磁铁。为了增加底座的稳固性,夹持块底部可以增加磁铁,与机械部件进一步磁吸固定。
11.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安装槽,安装槽位于转轴安装座和检测口之间。安装槽用于在闲置时放置测量杆,方便收纳和携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利用底座下方的夹持部,将硬度计本体固定在大型设备的机械工件上,待检测工件位于底座的检测口下方,测量杆可以快速定位机械工件的位置,进行精准硬度检测;
14.2)硬度计本体可以相对底座转动到合适倾斜角度,方便用户观察检测结果,硬度计本体背面的支撑板可以支撑住硬度计本体,防止其倾倒;
15.3)方便收纳和携带:支撑板可收在硬度计本体背面,硬度计本体可贴合底板;支架通过磁性方式固定,可快速拆除;测量杆从支架上取下后,可收纳至底座的安装槽内,减小占用体积。
附图说明
16.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19.图3为底座的结构剖视图;
20.图4为底座的结构俯视图;
21.图5为底座的结构仰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23.图7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记为:底座1、转轴安装座11、卡槽12、安装槽13、滑槽14、检测口15、硬度计本体2、安装块21、支撑板22、显示屏23、按键24、导线3、测量杆4、夹持块5、滑动部51、弹簧52、磁铁53、支架6、固定座61、套筒62、螺杆63、安装架64、紧固螺母65、长槽孔66。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26.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一种便携式机械工件自动测定硬度计,包括底座1、硬度计本体2、导线3和测量杆4,硬度计本体上设有显示屏23和按键24,硬度计本体侧面通过导线与测量杆电性连接,硬度计本体、测量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工作原理为现有成熟技术。
28.所述底座1可分为安装区和测量区,安装区上方设有转轴安装座11,硬度计本体2底端设有安装块21,安装块21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转轴安装座11上,使得硬度计本体2可以绕底座1转动;所述底座1的安装区上设有多道平行设置的卡槽12,硬度计本体2背面设有支撑板22,支撑板22顶端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硬度计本体2背面,支撑板22底端插入任一卡槽12内,支撑板插入不同的卡槽,可以调节硬度计本体的倾斜角度,在不同位置检测时,可以随时调整硬度计本体的倾斜角度,方便用户读数;同时支撑板22可以贴合硬度计本体2,再将硬度计本体2转动至贴合底座1,可在闲置时收纳硬度计本体。所述底座1的安装区与测量区之间设有一安装槽13,安装槽可用于在闲置时放置测量杆4,方便收纳和携带。
29.所述底座1安装区的下方设有两道互相平行的滑槽14,滑槽内设有两个可沿滑槽移动的夹持块5,两个夹持块为长条状,两个夹持块5与两个滑槽14构成井字型结构;所述夹持块5两端各设有一滑动部51,分别置于两个滑槽14内,可沿滑槽移动;滑动部朝向滑槽端部设有弹簧安装柱,弹簧52一端固定在夹持块的弹簧安装柱上,另一端抵在滑槽端部。两个夹持块5在弹簧52的作用下,具有相向的夹持力,可以夹持在不同的机械部位,对测量杆与待检测机械工件快速定位,保证检测效率。所述每个夹持块5底面设有若干磁铁53,可以增加底座的稳固性,与机械部件进一步磁吸固定。
30.所述底座1的测量区设有一检测口15,检测口15边上固定一支架6,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座61、套筒62、螺杆63和安装架64,固定座61底部通过磁铁吸附在底座1上,套筒62安装在固定座61上,螺杆63置于套筒62内,螺杆63两端通过轴承与套筒62转动配合,螺杆63上设有紧固螺母65;所述套筒62侧面设有一竖向设置的长槽孔66,安装架64一端设有螺纹孔,穿过长槽孔伸入套筒内,与螺杆63螺纹配合,另一端夹持住测量杆4,螺杆带动测量杆4沿长槽孔移动。测量杆4为直立状态,检测口15位于测量杆正下方,且测量杆底端伸入检测口内。
31.由于待检测机械工件的表面可能不平整,出现凹陷或凸出状态,使得测量杆与待检测面的距离发生变化,此时可以转动螺杆,使得安装架沿长槽孔上下移动,调节测量杆的高度,通过紧固螺母固定,从而增加硬度检测范围。
32.使用时,找到待检测的机械工件,将底座1下方的两个夹持块5分开,夹在待检测机械工件附近,夹持块5受弹簧52作用产生的夹持力,可以牢牢固定底座1;此时,将硬度计本体2转动至合适角度,将支撑板22插入合适的卡槽12内,固定硬度计本体2,方便用户观察检测结果;将支架6固定在底座1上,测量杆4安装在支架6上,调整测量杆4的位置,使得测量杆
底板与待检测的机械工件贴合,开始硬度检测;检测完成后,可以打开夹持块,将底座移动下一待检测机械工件附件。
33.收纳时,将硬度计本体2背面的支撑板22从卡槽内12拔出,支撑板22与硬度计本体2背面贴合,再把硬度计本体2放倒,与底座1贴合,将测量杆4从支架6上取下,放入安装槽13内固定,将支架6从底座1上取下,减小整个硬度计的体积,方便收纳和携带。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