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轴喷水推进器推力测量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12:14: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推进器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轴喷水推进器推力测量总成。


背景技术:

2.随着无轴喷水推进器市场日益扩大,产能提升。无轴喷水推进器产品性能测试及质量检验需求突出。现有的测试方法通常是实船推力测试的方式,该测试方法实验成本高,安装不方便,所需场地大,不利于生产和实验。
3.因此,需要一种无轴喷水推进器推力测量总成,该装置可配合独立推进器检测,实验成本低,安装方便,所需试验场地小,利于生产和实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轴喷水推进器推力测量总成,该装置可配合独立推进器检测,实验成本低,安装方便,所需试验场地小,利于生产和实验。
5.本实用新型的无轴喷水推进器推力测量总成,包括推力称和推进器安装架,所述推力称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杠杆臂以及分别安装于杠杆臂的两端部与基座之间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推进器安装架安装于杠杆臂上,所述推进器安装架底部具有用于安装推进器的推进器安装部,所述推进器安装部被推进器产生的水平推力推动并通过推进器安装架驱动杠杆臂摆动将水平推力转化为压力传感器两端部的拉力和压力。
6.进一步,所述杠杆臂设置有一对且在同一水平面上平行安装于基座的下方,所述推力称还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称臂,两所述称臂分设于杠杆臂转动支点的两侧且垂直连接于两杠杆臂之间,所述推进器安装架安装于两个称臂上。
7.进一步,所述推进器安装架包括传力框架,所述传力框架包括水平主梁、水平连杆以及两个推力拉杆,两个所述推力拉杆上端分别转动配合安装于水平主梁两端、下端分别转动配合安装于水平连杆两端,所述推进器安装部连接于水平连杆的下方,所述水平主梁的两端分别与两称臂转动配合。
8.进一步,所述推进器安装架还包括竖向主梁,所述水平主梁、水平连杆呈十字交叉状固定连接于竖向主梁上。
9.进一步,所述水平主梁两端垂直于水平主梁水平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转动配合安装于称臂上。
10.进一步,所述传力框架设置有两组并分别平行夹持于竖向主梁的两侧。
11.进一步,所述竖向主梁为上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推进器安装部设置于竖向主梁的下端。
12.进一步,所述水平主梁长于水平连杆,所述水平主梁、水平连杆以及两组推力拉杆合围形成倒置等边梯形框架结构。
13.进一步,所述推力称还包括拆装夹具,所述拆装夹具包括基板和夹持板,所述基板
固定安装于称臂上,所述夹持板以可被驱动靠近或者远离基板的方式安装于基板上,所述夹持板和夹板的相对面设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基板和夹持板相互靠近时,两弧形槽适形夹持于安装轴上使得安装轴与拆装夹具转动配合。
14.进一步,所述基座为方框结构,两所述杠杆臂和两所述称臂分别设置于基座的四边下方并与基座各边平行,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有四个并设置于基座的四角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可配合独立推进器检测,实验成本低,安装方便,所需试验场地小,利于生产和实验;且该装置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模拟了推进器的实际使用环境下,提高了推进器的检测效率,利于缩短推进器的研发周期,提高推进器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推进器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推力称结构示意图1;
21.图4为推力称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推力称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实施例的无轴喷水推进器推力测量总成,包括推力称10和推进器安装架 20,所述推力称10包括基座11、安装于基座上的杠杆臂12以及分别安装于杠杆臂的两端部与基座之间的压力传感器15,所述推进器安装架20安装于杠杆臂12 上,所述推进器安装架底部具有用于安装推进器的推进器安装部21,所述推进器安装部21被推进器产生的水平推力推动并通过推进器安装架驱动杠杆臂摆动将水平推力转化为压力传感器15两端部的拉力和压力。结合图1所示,推力称架空安装于支架30上,支架可以为门型钢结构也可以为混凝土桥梁结构,基座 11固定安装于支架30底部形成架空安装结构,推进器安装架20悬挂于推力称的杠杆臂下方,杠杆臂中部转动配合安装于基座11的底部,推进器安装部21为法兰结构,推进器40安装于推进器安装部21上,其中支架30架设于水池50上方,推进器40没于水池的液体内以模拟无轴喷水推进器的运行环境,推进器40启动后会产生水平的驱动力,该水平的驱动力通过推进器安装架20驱动杠杆臂发生摆动,进而将水平的驱动力转化为驱动杠杆臂两段的拉力和压力,该拉力和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15检测;其中压力传感器15依据应变片布置方式不同,可采用梁氏弯曲变形、轴式扭转变形或者筒式拉压变形的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采购现有结构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24.本实施例中,所述杠杆臂12设置有一对且在同一水平面上平行安装于基座 11的下方,所述推力称10还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称臂13,两所述称臂分设于杠杆臂转动支点的两侧且垂直连接于两杠杆臂之间,所述推进器安装架20安装于两个称臂13上。结合图3和图5所示,两个杠杆臂12和两个称臂13构成了水平的方框结构,两个称臂13为推进器安装架20提供了两个安装位,利于推进器安装架20的安装,且利于保持空间受力平衡;两个杠杆臂12的端部对应设置有四个压力传感器,当推进器安装架20受力偏置时,通过四个压力传感器
的相互校正,利于精确的测量各个方向的分力,而且也可消除由于安装误差导致的测量误差;
25.本实施例中,所述推进器安装架20包括传力框架,所述传力框架包括水平主梁22、水平连杆23以及两个推力拉杆24,两个所述推力拉杆上端分别转动配合安装于水平主梁两端、下端分别转动配合安装于水平连杆两端,所述推进器安装部21连接于水平连杆的下方,所述水平主梁的两端分别与两称臂转动配合。结合图2所示,水平主梁22的端部转动配合安装有安装结27,推力拉杆24斜向插装固定于安装结上,使得推力拉杆24与水平主梁22形成转动配合关系,通过两个推力拉杆分别形成拉压效果,利于驱动水平主梁22摆动进而驱动杠杆臂 12和称臂13自适应摆动,两侧推拉力杆的设置可将推进器巨大推力传递到推力称进行测量,同时推力拉杆的设置可避免传感器浸水失效。
26.本实施例中,所述推进器安装架20还包括竖向主梁25,所述水平主梁、水平连杆呈十字交叉状固定连接于竖向主梁上。结合图2所示,竖向主梁的设置利于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利于保证推进器40的稳定性。
27.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主梁22两端垂直于水平主梁水平设置有安装轴26,所述安装轴转动配合安装于称臂13上。其中称臂转动配合安装于两杠杆臂之间,使得推进器安装架20被驱动偏置时,安装轴与称臂自适应的相对转动。
28.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力框架设置有两组并分别平行夹持于竖向主梁的两侧。结合图2所示,两组传力框架位于竖向主梁的前后侧,安装轴26水平插装在两个水平主梁22的端部,形成了空间框架结构,改善推进器安装架20的传力路径和传力效果,提高检测精度。
29.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主梁为上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推进器安装部 21设置于竖向主梁的下端。结合图2所示,竖向主梁为方形梁,其中空内腔作为过线通道,可用于穿设管线与推进器40连接,推进器安装部为法兰盘结构,用于与推进器基座法兰盘相连并使用密封圈密封;推进器动力线缆穿过竖向主梁的过线通道,推进器安装部与竖向主梁连接处满焊以确保竖向主梁内接线端子不会浸水产生危险;方形竖向主梁也利于与水平主梁22和水平连杆23的配合连接。
30.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主梁22长于水平连杆23,所述水平主梁22、水平连杆23以及两组推力拉杆24合围形成倒置等边梯形框架结构。竖向主梁相对水平主梁和水平连杆居中设置,该结构利于通过推力拉杆24形成等量的推力和拉力,优化传力路径,提高检测精度。
31.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力称10还包括拆装夹具14,所述拆装夹具包括基板14a 和夹持板14b,所述基板固定安装于称臂13上,所述夹持板以可被驱动靠近或者远离基板的方式安装于基板上,所述夹持板和夹板的相对面设开设有弧形槽 14c,所述基板14a和夹持板14b相互靠近时,两弧形槽适形夹持于安装轴26上使得安装轴与拆装夹具14转动配合。结合图4所示,每个称臂13上具有两个拆装夹具14,其中转轴26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拆装夹具14上,基板14a和夹持板14b可通过螺杆调节距离,使得转轴26的两端被夹持于弧形槽14c内,弧形槽14c内径优选与转轴外径相同,以使得转轴26与拆装夹具14形成稳定的转动配合关系;另外可在基板14a下方设置垫块14d,通过垫块调整基板的高度。
32.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1为方框结构,两所述杠杆臂12和两所述称臂13 分别设置于基座的四边下方并与基座各边平行,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有四个并设置于基座的四角处。结合图3和图5所示,在基座11的四角处开设有通孔,压力传感器内套于通孔内,压力传
感器的上部支撑于基座11上表面,压力传感器的下部与杠杆臂端部转动配合,该结构构成了空间立体的推力称10,提高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利于通过各个压力传感器相互校正消除误差,提高检测精度。
3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