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21:46: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种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


背景技术:

2.薯类时土豆、白薯、红薯、芋头及山药等根茎类作物的总称,其是人体能量的来源之一,而且薯类血糖指数较低,在对薯类进行种植时需要使用到排种装置。
3.但是现有的大部分排种装置在对薯类进行排种时有可能会出现排种不均匀的现象,因此使得排种装置的实用性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通过排种机构的设置,使得该装置不会出现排种不均匀的现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包括排种箱,所述排种箱底部设置有排种管,所述排种管顶部贯穿排种箱并延伸至排种箱内部,所述排种箱后侧设置放置板,所述放置板横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放置板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一端贯穿排种箱并延伸至排种箱内部,所述轴杆位于排种箱内部一端上设置有排种机构。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种机构包括排种盘,所述排种板套设在轴杆上,所述排种盘上环形开设有多个排种槽。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种盘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挡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挡板一侧与排种箱内部一侧相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挡板一侧与排种箱内壁另一侧相连接。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均呈倾斜状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呈弧形设置。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种盘内部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内部均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弹簧。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底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部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底部设置有第二卡块。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卡块顶部接触第一卡块底部的一面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卡块与轴杆相连接。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杆前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前侧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一端依次贯穿固定板与轴杆并延伸至轴杆内部,所述排种箱前侧合页连接有检修门。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1、通过排种机构内排种盘、排种槽、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互配合的设置,使得通过该装置进行排种的薯类种子在排种时不可能会出现排种不均匀的现象,因此不仅使得该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还使得该装置的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15.2、通过连接机构内弹簧、限位板、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固定板与螺栓相互配合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者对需要进行更换的排种盘进行更换,因此使得操作人员更换排种盘时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种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为:1、排种箱;2、排种管;3、放置板;4、电机;5、轴杆;6、排种盘;7、排种槽;8、第一挡板;9、第二挡板;10、弹簧;11、限位板;12、第一卡块;13、第二卡块;14、固定板;15、螺栓;16、检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包括排种箱1,排种箱1底部设置有排种管2,排种管2顶部贯穿排种箱1并延伸至排种箱1内部,排种箱1后侧设置放置板3,放置板3横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放置板3内部设置有电机4,电机4输出端连接有轴杆5,轴杆5一端贯穿排种箱1并延伸至排种箱1内部,轴杆5位于排种箱1内部一端上设置有排种机构,以便于通过电机4带动排种机构进行运作。
24.如附图1、3所示,排种机构包括排种盘6,排种板套设在轴杆5上,排种盘6上环形开设有多个排种槽7,排种盘6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挡板8,其中一个第一挡板8一侧与排种箱1内部一侧相连接,另一个第一挡板8一侧与排种箱1内壁另一侧相连接,两个第一挡板8均呈倾斜状设置,两个第一挡板8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挡板9,第二挡板9呈弧形设置,以便于通过排种机构对薯类种子进行排种。
25.如附图4、5所示,排种盘6内部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内部均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弹簧10,弹簧10底部设置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底部设置有第一卡块12,第一卡块12底部设置有第二卡块13,第二卡块13顶部接触第一卡块12底部的一面开设有卡槽,第二卡块13与轴杆5相连接,轴杆5前端设置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前侧设置有螺栓15,螺栓15一端依次贯穿固定板14与轴杆5并延伸至轴杆5内部,排种箱1前侧合页连接有检修门16,以便于通过连接机构更换排种盘6。
2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实际使用时,先将该装置安装在其对应的外界机器上,随
后将薯类种子投入排种箱1内部,之后启动在电机4带动排种机构进行运作即可将位于排种箱1内部的薯类种子从排种箱1内部排出进行排种,在需要对排种盘6进行更换时,只需将打开检修门16将螺栓15从固定板14上取下,随拿住固定板14将固定板14从排种箱1内部取出,之后在拿住排种盘6向合适的方向拽动排种盘6即可将排种盘6从排种箱1内部取出进行功能,在安装排种盘6时只需反向操作上述步骤即可。
27.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28.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29.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包括排种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箱(1)底部设置有排种管(2),所述排种管(2)顶部贯穿排种箱(1)并延伸至排种箱(1)内部,所述排种箱(1)后侧设置放置板(3),所述放置板(3)横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放置板(3)内部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输出端连接有轴杆(5),所述轴杆(5)一端贯穿排种箱(1)并延伸至排种箱(1)内部,所述轴杆(5)位于排种箱(1)内部一端上设置有排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机构包括排种盘(6),所述排种盘套设在轴杆(5)上,所述排种盘(6)上环形开设有多个排种槽(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盘(6)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挡板(8),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挡板(8)一侧与排种箱(1)内部一侧相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挡板(8)一侧与排种箱(1)内壁另一侧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挡板(8)均呈倾斜状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挡板(8)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挡板(9),所述第二挡板(9)呈弧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盘(6)内部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内部均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弹簧(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0)底部设置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底部设置有第一卡块(12),所述第一卡块(12)底部设置有第二卡块(1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块(13)顶部接触第一卡块(12)底部的一面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卡块(13)与轴杆(5)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5)前端设置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前侧设置有螺栓(15),所述螺栓(15)一端依次贯穿固定板(14)与轴杆(5)并延伸至轴杆(5)内部,所述排种箱(1)前侧合页连接有检修门(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薯类种植用的排种装置,具体涉及排种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排种箱,所述排种箱底部设置有排种管,所述排种管顶部贯穿排种箱并延伸至排种箱内部,所述排种箱后侧设置放置板,所述放置板横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放置板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一端贯穿排种箱并延伸至排种箱内部,所述轴杆位于排种箱内部一端上设置有排种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排种机构内排种盘、排种槽、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互配合的设置,使得通过该装置进行排种的薯类种子在排种时不可能会出现排种不均匀的现象,因此不仅使得该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还使得该装置的可靠性得到了提升。得该装置的可靠性得到了提升。得该装置的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刘道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金藤薯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4
技术公布日:2022/6/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