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13:25: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生儿复苏转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新生儿出生时,以往采取立即结扎脐带的处理方式。在2014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在全球推行延迟脐带结扎等新型处理方式,目的是给新生的婴儿提供更多的血容量,帮助维持循环的稳定,改善新生儿的存活和生存质量。
3.延迟脐带结扎虽然有较多的益处,但为了这样处理脐带,对部分需要窒息复苏和加强保暖的新生儿可能会延误相关的处理。而窒息和低体温对于新生儿伤害巨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现有的辐射台设备一般固定在特定育儿房内,难以搬动至产妇身旁,而对于需要窒息复苏和加强保暖的新生儿又需要放进辐射台设备内保护,现有的固定的辐射台装置不能满足新生儿的延迟脐带结扎需求,但是现有的新生儿复苏转运设备依然存在着容易伤害到新生儿,不能快速对新生儿进行供氧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新生儿复苏转运设备依然存在着容易伤害到新生儿,不能快速对新生儿进行供氧的问题。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包括连接基座,卡合槽,稳定板,新生儿育儿篮,隔菌罩,探手口,入氧管和废气排出管,其中:卡合槽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基座的表面,且稳定板通过螺栓安装在稳定板的表面,该新生儿育儿篮通过螺栓安装在稳定板的表面;所述隔菌罩镶嵌在卡合槽的内部,且探手口开设于隔菌罩的表面,该入氧管通过螺栓安装在隔菌罩的表面;所述废气排出管通过螺栓安装在隔菌罩的表面。
6.新生儿育儿篮包括支撑底板,防护栏,亲肤垫和头部缓冲枕,且防护栏粘接在支撑底板的两侧,该亲肤垫铺设于支撑底板的表面;所述头部缓冲枕缝制在亲肤垫的表面。
7.入氧管包括氧气输送管,单向阀,保温套和加温管,且单向阀通过螺纹安装在氧气输送管的内部,该保温套包裹在氧气输送管的表面;所述加温管镶嵌在保温套的内部。
8.新生儿育儿篮采用u字形结构的育儿篮,且新生儿育儿篮内部的防护栏采用硅胶长条,并且向内弯曲,该新生儿育儿篮内部的亲肤垫和头部缓冲枕采用针织亲肤面料,有利于放置新生儿,进行转运,放置新生儿在其内部出现不适感,且可以防止在放入新生儿时发生磕碰,使新生儿出现损伤。
9.隔菌罩采用矩形透明玻璃罩,且隔菌罩可通过卡合槽稳定的安装在连接基座的表面,该隔菌罩内部的探手口的内侧粘接有医用手套,有利于使新生儿周围形成无菌环境,且可以直接观察到其内部的新生儿的状态,可以进行安抚,且可以让其内部的的空气与外界空气不接触。
10.入氧管采用内部有钢制骨架的橡胶管,且入氧管内部的加温管采用若干干烧型加
热管,该入氧管内部的加温管可通过外界控制设备控制温度;所述入氧管的一端连接有氧气管,有利于源源不断的给新生儿输入氧气,供新生儿呼吸,新生呼出的废气在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废气排出管向外排出。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育儿篮的设置,有利于放置新生儿,进行转运,放置新生儿在其内部出现不适感,且可以防止在放入新生儿时发生磕碰,使新生儿出现损伤。
13.2.本实用新型隔菌罩的设置,有利于使新生儿周围形成无菌环境,且可以直接观察到其内部的新生儿的状态,可以进行安抚,且可以让其内部的的空气与外界空气不接触。
14.3.本实用新型入氧管的设置,有利于源源不断的给新生儿输入氧气,供新生儿呼吸,新生呼出的废气在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废气排出管向外排出。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育儿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入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
19.连接基座1,卡合槽2,稳定板3,新生儿育儿篮4,支撑底板41,防护栏 42,亲肤垫43,头部缓冲枕44,隔菌罩5,探手口6,入氧管7,氧气输送管71,单向阀72,保温套73,加温管74,废气排出管8。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包括连接基座1,卡合槽2,稳定板3,新生儿育儿篮4,隔菌罩5,探手口6,入氧管7和废气排出管8,其中:卡合槽2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基座1的表面,且稳定板3通过螺栓安装在稳定板3的表面,该新生儿育儿篮4通过螺栓安装在稳定板3的表面;所述隔菌罩 5镶嵌在卡合槽2的内部,且探手口6开设于隔菌罩5的表面,该入氧管7通过螺栓安装在隔菌罩5的表面;所述废气排出管8通过螺栓安装在隔菌罩5的表面。
23.新生儿育儿篮4包括支撑底板41,防护栏42,亲肤垫43和头部缓冲枕44,且防护栏42粘接在支撑底板41的两侧,该亲肤垫43铺设于支撑底板41的表面;所述头部缓冲枕44缝制在亲肤垫43的表面。
24.入氧管7包括氧气输送管71,单向阀72,保温套73和加温管74,且单向阀 72通过螺纹安装在氧气输送管71的内部,该保温套73包裹在氧气输送管71的表面;所述加温管74镶嵌在保温套73的内部。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连接基座1用于保证本实用新型的
稳定;卡合槽2用于固定隔菌罩5;稳定板3用于固定新生儿育儿篮4;新生儿育儿篮4采用u字形结构的育儿篮,且新生儿育儿篮4内部的防护栏42采用硅胶长条,并且向内弯曲,该新生儿育儿篮4内部的亲肤垫43和头部缓冲枕 44采用针织亲肤面料,有利于放置新生儿,进行转运,放置新生儿在其内部出现不适感,且可以防止在放入新生儿时发生磕碰,使新生儿出现损伤;隔菌罩5采用矩形透明玻璃罩,且隔菌罩5可通过卡合槽2稳定的安装在连接基座1的表面,该隔菌罩5内部的探手口6的内侧粘接有医用手套,有利于使新生儿周围形成无菌环境,且可以直接观察到其内部的新生儿的状态,可以进行安抚,且可以让其内部的的空气与外界空气不接触;入氧管7采用内部有钢制骨架的橡胶管,且入氧管7内部的加温管74采用若干干烧型加热管,该入氧管7内部的加温管74可通过外界控制设备控制温度;所述入氧管7的一端连接有氧气管,有利于源源不断的给新生儿输入氧气,供新生儿呼吸,新生呼出的废气在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废气排出管8向外排出。
26.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基座(1),卡合槽(2),稳定板(3),新生儿育儿篮(4),隔菌罩(5),探手口(6),入氧管(7)和废气排出管(8),其中:卡合槽(2)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基座(1)的表面,且稳定板(3)通过螺栓安装在稳定板(3)的表面,该新生儿育儿篮(4)通过螺栓安装在稳定板(3)的表面;所述隔菌罩(5)镶嵌在卡合槽(2)的内部,且探手口(6)开设于隔菌罩(5)的表面,该入氧管(7)通过螺栓安装在隔菌罩(5)的表面;所述废气排出管(8)通过螺栓安装在隔菌罩(5)的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生儿育儿篮(4)包括支撑底板(41),防护栏(42),亲肤垫(43)和头部缓冲枕(44),且防护栏(42)粘接在支撑底板(41)的两侧,该亲肤垫(43)铺设于支撑底板(41)的表面;所述头部缓冲枕(44)缝制在亲肤垫(43)的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氧管(7)包括氧气输送管(71),单向阀(72),保温套(73)和加温管(74),且单向阀(72)通过螺纹安装在氧气输送管(71)的内部,该保温套(73)包裹在氧气输送管(71)的表面;所述加温管(74)镶嵌在保温套(73)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生儿育儿篮(4)采用u字形结构的育儿篮,且新生儿育儿篮(4)内部的防护栏(42)采用硅胶长条,并且向内弯曲,该新生儿育儿篮(4)内部的亲肤垫(43)和头部缓冲枕(44)采用针织亲肤面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菌罩(5)采用矩形透明玻璃罩,且隔菌罩(5)可通过卡合槽(2)稳定的安装在连接基座(1)的表面,该隔菌罩(5)内部的探手口(6)的内侧粘接有医用手套。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氧管(7)采用内部有钢制骨架的橡胶管,且入氧管(7)内部的加温管(74)采用若干干烧型加热管,该入氧管(7)内部的加温管(74)可通过外界控制设备控制温度;所述入氧管(7)的一端连接有氧气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生儿复苏转运装置,包括连接基座,卡合槽,稳定板,新生儿育儿篮,隔菌罩,探手口,入氧管和废气排出管,其中:卡合槽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基座的表面,且稳定板通过螺栓安装在稳定板的表面,该新生儿育儿篮通过螺栓安装在稳定板的表面;所述隔菌罩镶嵌在卡合槽的内部,且探手口开设于隔菌罩的表面,该入氧管通过螺栓安装在隔菌罩的表面;所述废气排出管通过螺栓安装在隔菌罩的表面。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育儿篮,隔菌罩和入氧管的设置,不会伤害到新生儿,可以快速对新生儿进行供氧。供氧。供氧。


技术研发人员:姚彦莉 李存桂 石延玲 张国斐 王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海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6/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