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鞍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06:34: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鞍乘型车辆,特别是涉及具备支撑挡风玻璃的上端并设置于座椅的上方的顶棚和从下方支撑顶棚的左右一对的支柱的鞍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已知的是一种具备支撑挡风玻璃的上端并设置于座椅的上方的顶棚、和从下方支撑顶棚的左右一对的支柱的鞍乘型车辆。
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具备支撑挡风玻璃的上端并设置于座椅的上方的顶棚、和从下方支撑顶棚的左右一对的支柱的鞍乘型车辆中,在左右一对的支柱之间,从上依次配设头靠、板部件以及遮板(louver)构成。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6349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8.在此,在具备支撑挡风玻璃的上端并设置于座椅的上方的顶棚、和从下方支撑顶棚的左右一对的支柱的鞍乘型车辆中,由于挡风玻璃在驾驶员空间内产生的负压,由于该负压从后方朝向前方卷入的行驶风吹向驾驶员的后头部周边,有时风的声音和驾驶员的头发因风而产生的摇动等使驾驶员感到不快。对该技术问题,如专利文献1中那样,考虑在后头部的后方配设遮蔽风的板部件。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板部件由完全遮蔽风的板部件而构成,因此虽然能够通过板部件遮蔽直接吹向板部件的风,但不能减少驾驶员的后头部附近的负压,因此风以环绕板部件的方式从板部件的周围吹入因而结果造成不能够减少吹向驾驶员的后头部附近的风,驾驶员可能感觉不快。另外,专利文献1的结构以通过使空气从位于板部件的下方的遮板向后方逸出来防止产生负压为目的,但未设想减少因从板部件的周围卷入而吹向驾驶员的后头部周边的行驶风的技术问题。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减少由于挡风玻璃从后方朝向前方卷入的行驶风的鞍乘型车辆。
10.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1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具备支撑挡风玻璃(4)的上端的同时设置于座椅(18)的上方的顶棚(3)和从下方支撑该顶棚(3)的左右一对支柱(27)的鞍乘型车辆(1)中,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特征:在所述左右一对的支柱(27)之间并且比所述支柱(27)的上下方向中间更靠上方的位置,供至少一个贯通孔(42)形成的板部件(40)的至少一部分以其平面部(46)朝向前后方向地配设。
12.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二特征:所述贯通孔(42)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有多个。
13.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三特征:所述贯通孔(42)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状,
在所述板部件(40)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设置有用于使风通过所述板部件(40)与所述支柱(27)之间的切口(43),所述切口(43)的纵向尺寸(t1)比所述贯通孔(42)的纵向尺寸(t2)更大。
14.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第四特征:所述贯通孔(42)的周缘部(47)的厚度尺寸(t3)比所述板部件(40)的平面部(46)的厚度尺寸(t4)更大。
15.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五特征:所述贯通孔(42)的周缘部(47)呈朝向后方扩径的形状。
16.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第六特征:所述板部件(40)与配设于所述左右一对支柱(27)之间的光源部件(28)的箱体(29)一体形成。
17.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七特征:所述板部件(40)具备卡合于所述支柱(27)的卡合爪(44,45),所述卡合爪(44,45)由从所述支柱(27)的前侧卡合的第一卡合爪(44)和从所述支柱(27)的后侧卡合的第二卡合爪(45)构成。
18.而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第八特征:所述左右一对的支柱(27)竖立设置于所述座椅(18)的位置。
19.而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九特征:所述左右一对的支柱(27)埋设于在所述座椅(18)的后方竖立设置的靠背(26)。
20.实用新型效果
21.根据第一特征,在具备支撑挡风玻璃(4)的上端的同时设置于座椅(18)的上方的顶棚(3)和从下方支撑该顶棚(3)的左右一对支柱(27)的鞍乘型车辆(1)中,在所述左右一对的支柱(27)之间并且比所述支柱(27)的上下方向中间更靠上方的位置,供至少一个贯通孔(42)形成的板部件(40)的至少一部分以其平面部(46)朝向前后方向地配设,因此,一边将由于挡风玻璃从后方朝向前方卷入的行驶风的流动通过板部件遮蔽,一边通过贯通孔反而仅少量向前方侧流动,而能够抑制通过板部件的周围向驾驶员的后头部附近吹入的风的流动,从而减少驾驶员的不快感。
22.根据第二特征,所述贯通孔(42)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因此,通过将行驶风左右均等地流动而能够进一步减少驾驶员的不快感。
23.根据第三特征,所述贯通孔(42)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状,在所述板部件(40)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设置有用于使风通过所述板部件(40)与所述支柱(27)之间的切口(43),所述切口(43)的纵向尺寸(t1)比所述贯通孔(42)的纵向尺寸(t2)更大,因此,通过在板部件的侧部设置纵向尺寸大的切口,能够形成从后方朝向前方卷入的风更多地通过贯通孔的流动。
24.根据第四特征,所述贯通孔(42)的周缘部(47)的厚度尺寸(t3)比所述板部件(40)的平面部(46)的厚度尺寸(t4)更大,因此,由于周缘部贯通孔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增加,能够提高整流从后方朝向前方卷入的行驶风的效果。
25.根据第五特征,所述贯通孔(42)的周缘部(47)呈朝向后方扩径的形状,因此,能够使从后方朝向前方卷入的风顺畅地流入贯通孔。
26.根据第六特征,所述板部件(40)与配设于所述左右一对支柱(27)之间的光源部件(28)的箱体(29)一体形成,因此,能够提高板部件的刚性的同时减少零件数量。
27.根据第七特征,所述板部件(40)具备卡合于所述支柱(27)的卡合爪(44,45),所述
卡合爪(44,45)由从所述支柱(27)的前侧卡合的第一卡合爪(44)和从所述支柱(27)的后侧卡合的第二卡合爪(45)构成,因此,通过从前侧以及后侧卡合而能够减少板部件的晃动。
28.根据第八特征,所述左右一对的支柱(27)竖立设置于所述座椅(18)的位置,因此,通过在驾驶员的背面侧相邻配置支柱以及板部件,而能够得到由板部件产生的高的防风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三轮车的左侧视图。
30.图2是从左前方观察电动三轮车的立体图。
31.图3是从左前方观察电动三轮车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32.图4是电动三轮车的一部分放大的背视图。
33.图5是板部件的主视图。
34.图6是板部件的背视图。
35.图7是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
36.图8是图7的一部分放大的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电动三轮车(鞍乘型车辆)
39.3:顶棚
40.4:挡风玻璃
41.18:座椅
42.27:支柱
43.28:高位刹车灯(光源部件)
44.29:前侧箱体(箱体)
45.40:板部件
46.42:贯通孔
47.43:切口
48.44:第一卡合爪
49.45:第二卡合爪
50.46:板部件的平面部
51.47:贯通孔的周缘部
52.t1:切口的纵向尺寸
53.t2:贯通孔的纵向尺寸
54.t3:周缘部的厚度尺寸;
55.t4:平面部的厚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5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三轮车1的左侧视图。另外,图2是从左前方观察电动三轮车1的立体图。电动三轮车1是由摆动机构19在滚动方向将支撑一个前轮的前侧车体bf和支撑两个后
轮的后侧车体br能够摆动地连结而成的鞍乘型车辆。
57.在电动三轮车1的上部,安装有由挡风玻璃4以及顶棚3构成的顶棚单元2。在转向把手8和座椅18之间形成有驾驶员载足的低底板17。前轮wf由左右一对的前叉13支撑,前叉13通过转向把手8能够操舵地支撑于前侧车体bf。在前叉13安装有覆盖前轮wf的上方的前挡泥板12。在转向把手8的下方配设有与驾驶员的足对置的左右一对的护腿板16以及后面板14,在后面板14安装有储物箱15。
58.后侧车体br具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左右一对后轮wr的摆臂21,摆臂21的前端部由枢轴20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后侧车体br。在后轮wr的上方配设有后挡泥板22,在后侧车体br的后端部安装有尾灯23以及左右一对的后侧闪光灯24。
59.在护腿板16的前方配设有支撑左右一对滑块7的前罩9。在前罩9的下方安装有头灯11以及左右一对的前侧闪光灯10。在前罩9的上部支撑有左右一对的后视镜5以及挡风玻璃4,并在前罩9的前表面配设有用于洗净挡风玻璃4的雨刷6。
60.顶棚单元2的后端部由左右一对的支柱27从下方支撑。在大致铅直方向上延伸的支柱27埋设于在座椅18的后方竖立设置的靠背26。在支柱27的比上下方向中间更靠上方的位置安装有高位刹车灯28。在靠背26的后方配设有大型的装载架25。
61.图3是从左前方观察电动三轮车1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另外,图4是电动三轮车1的一部分放大的背视图。在电动三轮车1的装载架25能够安装大型的收纳箱b。作为光源部件的高位刹车灯28配设于比收纳箱b的上端更上方,从后方的可见性被保持。本实用新型的板部件40在高位刹车灯28的下部配设于左右一对支柱27之间。左右一对支柱27的间隔为挡风玻璃4的宽度的一半左右。
62.在此,如图4所示,在未安装收纳箱b的情况下,由于宽幅的挡风玻璃4而行驶风从后方朝向前方卷入,这可能吹入到驾驶员的后头部周边。本实施方式的板部件40是用于有效地减少从其后方朝向前方卷入的风并消除驾驶员的不快感而配设的。
63.图5是板部件40的主视图。另外,图6是板部件40的背视图。使平面部(46)朝向车体的前后方向而配设的板部件40由合成树脂的薄板部件形成。另外,板部件40与构成高位刹车灯28的前侧箱体29一体地构成。由此,能够提高板部件40的刚性的同时减少零件数量。在高位刹车灯28的后侧箱体30上安装有红色的透镜31。
64.在板部件40上形成有共16个狭缝状的贯通孔42。由此,通过一边将由于挡风玻璃4从后方朝向前方卷入的行驶风的流动利用板部件40遮蔽,一边利用贯通孔42反而仅少量向前方侧流动,而能够抑制通过板部件40的周围向驾驶员的后头部附近吹入的风的流动,从而减少驾驶员的不快感。另外,贯通孔42左右对称地形成,通过将行驶风左右均等地流动而能够进一步减少驾驶员的不快感。
65.贯通孔42为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状,并在板部件40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设置有四处用于在板部件40与支柱27之间通风的切口43。而且,切口43的纵向尺寸t1设定得比贯通孔42的纵向尺寸t2更大。由此,通过在板部件40的侧部设置纵向尺寸大的切口43,而能够以从后方朝向前方卷入的风更多地通过贯通孔42的方式形成流动。
66.在板部件40的侧部设置有从前方卡合于支柱27的左右一对的第一卡合爪44和从后方卡合于支柱27的左右一对的第2卡合爪45。由此,通过从前侧以及后侧卡合于支柱27而能够减少板部件40的晃动。
67.图7是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另外,图8是图7的一部分放大的图。将高位刹车灯28的光源32收纳的前侧箱体29以及后侧箱体30各自具有大致半圆横截面形状,并以从前后夹持支柱27的方式固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板部件40中,贯通孔42的周缘部47的厚度尺寸t3设定得比板部件40的平面部46的厚度尺寸t4更大。由此,贯通孔42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因周缘部47增加,能够提高整流从后方朝向前方卷入的行驶风的效果。
68.另外,贯通孔42的周缘部47为朝向后方扩径的形状,换言之,形成半圆横截面并向后方突出的形状。由此,如图8中粗箭头所示,能够使从后方朝向前方卷入的风顺畅地流入到贯通孔。
69.值得注意的是,电动三轮车的形态,挡风玻璃或顶棚的形状与构造、板部件的形状与配置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变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板部件不限于电动三轮车,也可以适用于鞍乘型的自动二轮车或四轮车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