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过氧化氢消毒器的加热出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04:49: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氧化氢消毒器的构成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过氧化氢消毒器的加热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2.过氧化氢消毒器是用于医疗领域的一种常用消毒设备,其主要通过将液体过氧化氢加热生成气态过氧化氢,并将其扩散到空气中,过氧化氢分子会释放出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对空气中和所处空间物体表面的各种微生物进行杀灭并利用过氧化氢的不稳定性,使其在空气中自行分解成氧气和水,避免对空气造成污染。
3.当使用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消毒灭菌介质进行空气净化和消毒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一般不超过8%,即过氧化氢消毒液兑水形成过氧化氢水溶液,用于进行空气净化和消毒时,其过氧化氢溶液中,其水的含量约为92.1%至92.5%,过氧化氢消毒液的含量约7.5%至7.9%。
4.现有的过氧化氢消毒器在将液态的过氧化氢加热喷出时,部分气态的过氧化氢和水在喷出过程中会遇冷凝结在过氧化氢消毒器出口的表面,当过氧化氢和水冷凝结的量较多时,其液体会沿着过氧化氢消毒器出口表面滴落在地面或物体表面,给灭菌工作带来不便且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氧化氢消毒器的加热出风装置,安装在过氧化氢消毒器的壳体上,包括加热组件、通风管和出风组件,加热组件与出风组件通过通风管连通。出风组件包括圆台和限位盖,圆台开设有通风通道,通风通道贯穿圆台的上下两端,通风通道内设有限流盘,在限流盘上开设有出气孔,限位盖与限流盘连接,圆台远离通风管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的槽面高度低于圆台上端面的高度,限位盖和限流盘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限位盖的直径小于环形槽的直径,通风管远离加热组件的一端嵌设于圆台下端的通风通道中。液态的过氧化氢经过加热组件加热之后汽化从出风组件中流出,在此过程中,部分气态的过氧化氢与限位盖和圆台的侧壁接触时遇冷会凝结成液态的过氧化氢,液态的过氧化氢会粘附在环形槽的槽面和限位盖的下端面上,当液态的过氧化氢达到一定量时会流入到出气孔内,最后回到加热组件中再次进行加热然后从出风组件中喷出,凝结成液体的过氧化氢不会沿着过氧化氢消毒器出口表面滴落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使灭菌工作更加简单且不易发生危险。
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过氧化氢消毒器的加热出风装置,安装在过氧化氢消毒器的壳体上,包括加热组件、通风管和出风组件,加热组件与出风组件通过通风管连通,出风组件包括圆台和限位盖,圆台上开设有通风通道,通风通道贯穿圆台的上下两端,通风通道内设有限流盘,在限流盘上开设有出气孔,限位盖与限流盘连接,圆台远离通风管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槽,环形
固定孔;167-安装孔;169-凹槽;17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27.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28.请参考图1和图3所示,一种过氧化氢消毒器的加热出风装置,包括加热组件110、通风管130和出风组件150。加热组件110与出风组件150通过通风管130连通,出风组件150 包括圆台151和限位盖153,圆台151上开设有通风通道155,通风通道155贯穿圆台151的上下两端,通风管130远离加热组件110的一端嵌设于圆台151下端的通风通道155中,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风通道155内开设有内螺纹,通风管130远离加热组件110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通风通道155与通风管130螺纹连接。在圆台151设有限流盘157,在限流盘157上开设有出气孔159,通风管130螺接在限流盘157下方,在限位盖153下端设置有固定杆163,限位盖153通过固定杆163与限流盘157连接,具体的,在固定杆163的下端轴心位置开设有固定孔165,在限流盘157上开设有安装孔167,固定杆163与限流盘157通过螺钉连接,且能够通过转动限位盖153调节限位盖153与限流盘157之间的距离。在安装时,限位盖153和限流盘157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限位盖153的边缘与圆台151的侧壁也间隔一定的距离,以保证气态的过氧化氢蒸汽从出气孔159中喷出后,能够从限位盖153的边缘与圆台151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扩散进入到空气中。
29.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气孔159在限流盘157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三个,液态过氧化氢溶液在加热组件110中加热汽化,气态过氧化氢蒸汽从加热组件110流经通风管130进入通风通道155内再从出气孔159中流出,由于出气孔159的横截面积要比通风通道155的横截面积小,所以出气孔159会加快气态过氧化氢蒸汽的流速,使其喷射在限位盖153的下端面,并从限位盖153与圆台151侧壁之间的缝隙中喷出,扩大了气态过氧化氢蒸汽喷出的范围,使其对空气消毒灭菌的喷洒范围更宽。
3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通风管130远离加热组件110的一端嵌设于圆台151下端的通风通道155中,通风管130伸入到通风通道155一端的端面优选为倒角,即通风管130上端的外壁高度高于内壁高度,便于通风通道155内壁凝结的液体流入到通风管130内。此外,通风管130的外周直径应与通风通道155的内腔直径相适配,避免液体从通风通道155和通风管 130之间流出。
31.进一步的,圆台151远离通风管130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槽161,环形槽161的槽面高度低于圆台151上端面的高度,限位盖153的直径小于环形槽161的直径。由于外界环境的温度和限位盖153的温度及从出气孔159内喷出的过氧化氢蒸气温度均存在较大温差,气态的过氧化氢蒸汽在喷射到限位盖153的下端面后,会有部分气态过氧化氢蒸汽遇冷液化并粘附在限位盖153的下侧和圆台151的内壁上。粘附在限位盖153上的液体在存积一段时间后滴落在限流盘157上和环形槽161的槽面上;粘附在圆台151内壁上的液体在存积一段时间后会沿着圆台151的内壁流到环形槽161的槽面中,环形槽161槽面上积留较多的液体之后,液体会流入限流盘157上的出气孔159中,进而进入到加热组件110内进行再次加热。避免液体沿着圆台151的外壁表面滴落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且对回收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二次加
热之后再进行挥发使用,也节约了灭菌成本。
32.为了使遇冷凝结的过氧化氢能够快速且彻底的回流到加热组件11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槽161的槽面为斜面,当环形槽161的槽面上粘附有液体时,液体不会在槽面上停留很长时间,受其重力作用液体会沿着槽面流到限流盘157上。此外,限位盖153为圆碟形,限位盖153的下端为弧形设置的弧面,限位盖153下端积存的液体较多时,液体会沿着弧面向限位盖153下端面的中心滑动,然后沿固定杆163的外周流到限流盘157上。
33.进一步的,圆台151上端的直径大于圆台151下端的直径,限流盘157与环形槽161之间的圆台151侧壁为斜面,即圆台151上端的内壁为锥面形状,倾斜的圆台侧壁具有导向作用,气态的过氧化氢蒸汽从出气孔159向上喷出时,能够沿倾斜的圆台151的内侧壁向外扩散,气态的过氧化氢蒸汽不会与圆台151侧壁的上端面接触,从而避免在圆台151侧壁的上端面上形成过氧化氢蒸汽的冷凝。
34.请参考图4和图5所示,加热组件110包括加热器111和加热舱113。加热舱110为敞口设置,加热舱113的上端与通风管130远离圆台151的一端连通。加热器111成筒状,并环绕安装于加热舱113的侧壁上,能够增加加热舱113的受热面积,使过氧化氢快速汽化。加热舱110上安装有注液管115,用于向加热舱110内注入液态的过氧化氢溶液。注液管115 的位于加热舱113外侧的一端安装有蠕动泵(图中未画出),蠕动泵能够将过氧化氢溶液吸入到加热舱113内。加热舱113的底部还安装有温度控制器117和温度检测装置119,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温度检测装置119监控加热舱113内的温度,并通过温度控制器117对加热舱113 内的温度进行调节。
35.加热组件110外部安装有外壳121,外壳121的底部安装有风扇123,通风管130贯穿外壳121的顶面与圆台151连通。位于外壳121内部的通风管130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送风口 131。加热组件110开始工作时,风扇123转动,向外壳121内吹风,吹入的风经过加热器 111时会进行加热,避免加热后的气态过氧化氢与冷空气接触遇冷凝结。经过加热的空气从送风口131进入到通风管130,然后和气态的过氧化氢一同经过出风组件150吹出。向外壳 121内吹风能够加快气态过氧化氢向外扩散的速度,加快灭菌速度。
36.请再次参考图3所示,圆台151下端面开设有凹槽169,凹槽169内安装有密封圈171,圆台151下端面与外壳121的顶面抵触连接,密封圈171能够加强圆台151下端面与外壳121 的顶面之间的密封性。
37.当使用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消毒灭菌介质进行空气净化和消毒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一般不超过6%,即过氧化氢消毒液兑水形成过氧化氢水溶液,用于进行空气净化和消毒时,其过氧化氢溶液中,其水的含量约为94%至95%,过氧化氢消毒液的含量约5%至6%。
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