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安装的水煤气用软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02:45: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件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安装的水煤气用软管接头。


背景技术:

2.软管接头主要适用于电线电缆保护管和民用淋浴等领域,在软管与其他部件连接时所被需求。
3.在水煤气领域中作为一种柔性耐压管件连接于液体输送系统中,用以补偿管道,吸收振动能量,其具备柔性好、耐腐蚀、耐高低温等性能。
4.目前的水煤气用软管接头不便于将其与部件之间进行安装,导致工人在拆装过程中较为繁琐,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不易对设备连接处进行维修处理;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水煤气用软管接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目前的水煤气用软管接头不易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水煤气用软管接头。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水煤气用软管接头,包括设置在软管接头本体两侧的连接件;
7.所述软管接头本体与连接件之间设置有拆装机构,所述拆装机构包括安装环、螺纹卡杆和密封垫,所述安装环焊接于安装环的开口处,所述软管接头本体内圈左右两侧皆开设有内凹环槽,且安装环卡接在相匹配的内凹环槽内部;所述软管接头本体两侧的上下两端皆开设有内置槽,所述内置槽内壁水平安装有螺母环,且螺纹卡杆通过螺纹连接在螺母环内部;所述安装环上下两端皆开设有三组定位孔,所述螺纹卡杆的一侧固接有把手,且螺纹卡杆插设在相匹配的定位孔内部;所述软管接头本体与安装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且密封垫胶粘在连接件与安装环的拐角处;所述密封垫与软管接头本体之间相互贴合,通过拆装机构的设计,提高了工人的安装效率。
8.优选的,所述螺纹卡杆的另一侧胶粘有引导块,且引导块地材质为橡胶材质,提高了螺纹卡杆在连接后的稳定性。
9.优选的,所述引导块为弧形设计,且引导块远离螺纹卡杆的一端与定位孔内壁相互贴合,确保了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的便捷。
10.优选的,所述安装环内表面上下两端皆固接有角形块,且角形块插设在软管接头本体上设置相匹配的槽内,可对安装环进行定位,避免产生转动。
11.优选的,所述软管接头本体和连接件上下两端设置有稳固机构,所述稳固机构包括第一稳固箍、第二稳固箍和梯形块,所述第一稳固箍套设于软管接头本体和连接件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第二稳固箍套设于软管接头本体和连接件连接处的下方,所述梯形块固接于第一稳固箍和第二稳固箍内表面的两侧,所述软管接头本体和连接件外壁皆开设有梯形槽,且梯形块插设于相匹配的梯形槽内部;所述梯形槽内壁两侧皆胶粘有卡扣,且卡扣插设
在梯形块内部设置相匹配的槽内;所述第二稳固箍上表面前后两端皆固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插设于第一稳固箍底端设置相匹配的槽内;所述第一稳固箍前后两端皆贯穿于连接块插设有定位杆,且第一稳固箍与定位杆之间设置有限位弹簧,通过稳固机构的设计,提高了软管接头连接后的稳固性,对受到的挤压力进行缓冲。
12.优选的,所述第一稳固箍和第二稳固箍内表面皆胶粘有限位弹簧,且限位弹簧与软管接头本体和软管接头本体的外壁相互贴合。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4.1.通过转动把手,由于螺纹卡杆通过螺纹连接于螺母环内部,可带动螺纹卡杆进行上下移动,在螺纹卡杆向远离安装环的一端进行移动时,使得螺纹卡杆和引导块同时脱离与定位孔之间的插设状态,此时安装环处于可活动状态,由于连接件与安装环之间为固定连接,可以将连接件整体向远离软管接头本体的一端进行抽动,使得安装环脱离与内凹环槽之间的卡接状态,将软管接头本体与连接件之间进行分离,通过拆装机构的设计,确保了拆装过程中的便捷性,以便于工人操作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15.2.通过拉动定位杆,对限位弹簧挤压,使得定位杆脱离与连接块槽内的锁定状态,此时第一稳固箍可处于活动状态,紧接着远离对方的一侧拉动第一稳固箍和第二稳固箍整体,带动梯形块向远离软管接头本体和连接件的一端进行移动,对卡扣挤压,使其产生形变后脱离与梯形块槽内的锁定状态,此时可以将第一稳固箍和第二稳固箍之间进行分离,通过将第一稳固箍和第二稳固箍套设于软管接头本体和连接件连接处的外部,通过稳固机构的设计,提高了软管接头连接后的稳固性,避免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使其连接处产生位移后发生错位现象,进而影响到管道输送效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7.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18.图2为实施例一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一第一稳固箍和第一稳固箍处的正视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实施例一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实施例一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实施例二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软管接头本体;101、内凹环槽;2、连接件;201、安装环;202、角形块;203、定位孔;204、内置槽;205、螺母环;206、螺纹卡杆;207、把手;208、引导块;209、密封垫;3、第一稳固箍;301、梯形块;302、梯形槽;303、卡扣;4、第二稳固箍;401、连接块;403、定位杆;404、限位弹簧;5、防护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
26.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便于安装的水煤气用软管接头,包括设置在软管接头本体1两侧的连接件2;
27.所述软管接头本体1与连接件2之间设置有拆装机构,所述拆装机构包括安装环201、螺纹卡杆206和密封垫209,所述安装环201焊接于安装环201的开口处,所述软管接头本体1内圈左右两侧皆开设有内凹环槽101,且安装环201卡接在相匹配的内凹环槽101内部;所述软管接头本体1两侧的上下两端皆开设有内置槽204,所述内置槽204内壁水平安装有螺母环205,且螺纹卡杆206通过螺纹连接在螺母环205内部;所述安装环201上下两端皆开设有三组定位孔203,所述螺纹卡杆206的一侧固接有把手207,且螺纹卡杆206插设在相匹配的定位孔203内部;所述软管接头本体1与安装环20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209,且密封垫209胶粘在连接件2与安装环201的拐角处;所述密封垫209与软管接头本体1之间相互贴合;工作时,通过将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拆除后,此时可以将手指穿插至把手207内部后进行转动,由于把手207、螺纹卡杆206与引导块208之间为一体式结构设计,进而在力的作用下,带动把手207进行转动的同时,使得螺纹卡杆206和引导块208同时进行转动,由于螺纹卡杆206通过螺纹连接于螺母环205内部,进而在螺纹卡杆206进行转动的同时,可带动螺纹卡杆206进行上下移动,在螺纹卡杆206向远离安装环201的一端进行移动时,使得螺纹卡杆206和引导块208同时脱离与定位孔203之间的插设状态,此时安装环201处于可活动状态,由于连接件2与安装环201之间为固定连接,可以将连接件2整体向远离软管接头本体1的一端进行抽动,使得安装环201脱离与内凹环槽101之间的卡接状态,将软管接头本体1与连接件2之间进行分离,通过拆装机构的设计,确保了拆装过程中的便捷性,以便于工人操作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28.所述螺纹卡杆206的另一侧胶粘有引导块208,且引导块208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工作时,通过将螺纹卡杆206插设至相匹配的定位孔203内部,由于定位孔203和螺纹卡杆206为一体式结构设计,进而在螺纹卡杆206插设过程中,使得引导块208与定位孔203的内壁处于贴合状态,由于引导块208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增加了接触面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提高了螺纹卡杆206在连接后的稳定性。
29.所述引导块208为弧形设计,且引导块208远离螺纹卡杆206的一端与定位孔203内壁相互贴合;工作时,在把手207转动时,使得螺纹卡杆206和引导块208同时进行转动,由于螺纹卡杆206通过螺纹连接于螺母环205内部,进而在螺纹卡杆206进行转动的同时,可带动螺纹卡杆206进行上下移动,在螺纹卡杆206向远离安装环201的一端进行移动时,使得螺纹卡杆206和引导块208同时脱离与定位孔203之间的插设状态,通过反转螺纹卡杆206,可带动螺纹卡杆206向靠近安装环201的一端进行移动,由于引导块208的端面为弧形设计,在转动过程中,使得引导块208首先插设至螺母环205孔洞内部,进而对螺纹卡杆206进行引导,以确保了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的便捷。
30.所述安装环201内表面上下两端皆固接有角形块202,且角形块202插设在软管接头本体1上设置相匹配的槽内;工作时,首先当连接件2和安装环201处于可活动状态时,通
过将其对准内凹环槽101的开口处进行插设,进而使得安装环201在内凹环槽101内圈进行活动,由于角形块202固接在安装环201的插设端,使得角形块202提前插设至软管接头本体1槽内,进而对角形块202进行引导的同时,确保了连接后的稳固性,对安装环201进行定位,避免产生转动,以便于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31.所述软管接头本体1和连接件2上下两端设置有稳固机构,所述稳固机构包括第一稳固箍3、第二稳固箍4和梯形块301,所述第一稳固箍3套设于软管接头本体1和连接件2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第二稳固箍4套设于软管接头本体1和连接件2连接处的下方,所述梯形块301固接于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内表面的两侧,所述软管接头本体1和连接件2外壁皆开设有梯形槽302,且梯形块301插设于相匹配的梯形槽302内部;所述梯形槽302内壁两侧皆胶粘有卡扣303,且卡扣303插设在梯形块301内部设置相匹配的槽内;所述第二稳固箍4上表面前后两端皆固接有连接块401,且连接块401插设于第一稳固箍3底端设置相匹配的槽内;所述第一稳固箍3前后两端皆贯穿于连接块401插设有定位杆403,且第一稳固箍3与定位杆403之间设置有限位弹簧404;工作时,通过向外侧拉动定位杆403,在作用力下,对限位弹簧404挤压,使得定位杆403脱离与连接块401槽内的锁定状态,此时第一稳固箍3可处于活动状态,紧接着远离对方的一侧拉动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整体,由于梯形块301与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之间为一体式结构设计,进而在拉动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进行移动的同时,带动梯形块301向远离软管接头本体1和连接件2的一端进行移动,对卡扣303挤压,由于卡扣303为橡胶材质设计,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其产生形变后脱离与梯形块301槽内的锁定状态,此时可以将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之间进行分离,通过将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套设于软管接头本体1和连接件2连接处的外部,提高了软管接头连接后的稳固性,进而确保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32.所述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内表面皆胶粘有限位弹簧404,且限位弹簧404与软管接头本体1和软管接头本体1的外壁相互贴合;工作时,通过将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套设至软管接头本体1和连接件2外部后,接触面产生相互的挤压力,由于限位弹簧404为橡胶材质,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其产生形变后发生形变恢复原状,进而对受到的挤压力进行缓冲,提高了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
33.实施例二
34.请参阅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外表面皆胶粘有防护软垫5,且防护软垫5上设置有防滑纹;工作时,通过将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的外表面设置防护软垫5,由于防护软垫5的材质为橡胶设计,进而在装配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时,增加手部与其的摩擦力,避免在装配过程中手部产生打滑的现象,确保了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
35.工作原理,通过将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拆除后,此时可以将手指穿插至把手207内部后进行转动,由于把手207、螺纹卡杆206与引导块208之间为一体式结构设计,进而在力的作用下,带动把手207进行转动的同时,使得螺纹卡杆206和引导块208同时进行转动,由于螺纹卡杆206通过螺纹连接于螺母环205内部,进而在螺纹卡杆206进行转动的同时,可带动螺纹卡杆206进行上下移动,在螺纹卡杆206向远离安装环201的一端进行移动时,使得螺纹卡杆206和引导块208同时脱离与定位孔203之间的插设状态,此时安装环201处于可活动状态,由于连接件2与安装环201之间为固定连接,可以将连接件2整体向远离软
管接头本体1的一端进行抽动,使得安装环201脱离与内凹环槽101之间的卡接状态,将软管接头本体1与连接件2之间进行分离,通过拆装机构的设计,确保了拆装过程中的便捷性,以便于工人操作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36.通过向外侧拉动定位杆403,在作用力下,对限位弹簧404挤压,使得定位杆403脱离与连接块401槽内的锁定状态,此时第一稳固箍3可处于活动状态,紧接着远离对方的一侧拉动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整体,由于梯形块301与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之间为一体式结构设计,进而在拉动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进行移动的同时,带动梯形块301向远离软管接头本体1和连接件2的一端进行移动,对卡扣303挤压,由于卡扣303为橡胶材质设计,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其产生形变后脱离与梯形块301槽内的锁定状态,此时可以将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之间进行分离,通过将第一稳固箍3和第二稳固箍4套设于软管接头本体1和连接件2连接处的外部,提高了软管接头连接后的稳固性,进而确保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