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驻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23:25: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驻车空调。


背景技术:

2.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驻车空调的运用越来越多,运输卡车、房车、大巴车等都安装上了驻车空调,相比传统汽车空调,驻车空调无需依靠车辆发动机启动,而是直接由车载蓄电池驱动,因此在汽车熄火时,驻车空调还可以运行,是更加环保节能的空调。
3.目前市面上的驻车空调包括分体式、一体式等形式,但随着驻车空调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安装在车辆顶部的一体式驻车空调逐渐成为了市场需求量较高的产品。
4.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一体式驻车空调内部构件的集成化,尤其对其内部集成的电气元件而言,针对电气安全问题,安装在车辆顶部的一体式驻车空调往往会面临两个水源干扰:一个是驻车空调内部蒸发器附近产生的冷凝水,是属于空调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另一个是进入一体式驻车空调内的外界雨水,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通过改进驻车空调外壳,避免雨水直接落在电气元件上,但由于驻车空调的壳体需要设置相应的散热孔结构,以确保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而雨水往往会通过相应的孔结构进入驻车空调,这也导致无法完全避免外界雨水进入驻车空调内部。
5.因此,对于驻车空调而言,无论是冷凝水,还是外界雨水,一旦流动至驻车空调内的电气元件,极容易产生电气故障,不仅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甚至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
6.除此之外,对于安装在车辆顶部的一体式驻车空调的内部而言,无论是冷凝水,还是外界雨水的进入,也都有可能会随着进出风通道流动至车厢内部,造成常规认知中的“空调漏水”现象,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驻车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颠簸、晃动等情况,冷凝水会随着进出风通道流至车厢内部的问题。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9.一种驻车空调包括底盘、蒸发器,所述底盘上设置蒸发换热区,所述蒸发换热区设置水道结构,且所述蒸发换热区在水道结构的一侧设置出风通道,在水道结构的另一侧设置进风通道;所述水道结构包括出水孔、第一水道,所述蒸发器设置在第一水道上,所述第一水道与进风通道之间、所述第一水道与出风通道之间均设置第二水道,所述第一水道、第二水道均与出水孔连通。
10.所述第一水道与第二水道之间设置第一侧壁,所述第二水道在远离第一水道方向的一侧设置第二侧壁。
11.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大于第一侧壁的高度。
12.所述水道结构还包括汇集水道,所述汇集水道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水道、第二水道
连通,所述汇集水道的另一端设置出水孔。
13.所述第一水道中设置支撑筋条。
14.所述驻车空调包括罩壳结构,所述罩壳结构套设在蒸发换热区上,所述罩壳结构与底盘密封连接。
15.所述驻车空调包括壳体,所述罩壳结构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密封贴合。
16.所述罩壳结构的外壁设置密封槽,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密封筋,所述密封筋与密封槽卡接。
17.所述罩壳结构包括外罩壳、内罩壳,所述外罩壳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套设在内罩壳的外壁,所述外罩壳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密封贴合。
18.所述外罩壳的内壁设置筋条,所述筋条与蒸发器顶部密封连接。
19.所述外罩壳的一端设置第一密封部,所述外罩壳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密封部,所述外罩壳内侧的装配腔在靠近第一密封部的位置形成第一卡槽,在靠近第二密封部的位置形成第二卡槽;所述内罩壳的一端设置第一卡接部,所述内罩壳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第一卡槽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与第二卡槽卡接。
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具有以下优势:
2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通过在第一水道与进风通道之间,以及第一水道与出风通道之间分别设置第二水道,为冷凝水提供一定的扩容空间,使得车辆颠簸、晃动或倾斜时,冷凝水从第一水道进入第二水道中,而不会直接流向进风通道或出风通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冷凝水通过进风通道、出风通道进入车厢内部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的爆炸图;
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中壳体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中外罩壳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中外罩壳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中内罩壳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中内罩壳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中壳体与罩壳结构装配后的仰视图;
3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中底盘的俯视图;
33.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中底盘与蒸发器的爆炸图;
35.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图1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壳体;11、风扇孔;12、散热孔;13、密封筋;2、罩壳结构;21、外罩壳;211、第一密封部;212、第二密封部;213、第一卡槽;214、第二卡槽;215、密封槽;216、第一装配柱;217、
装配孔;218、装配腔;22、内罩壳;221、第一卡接部;222、第二卡接部;223、内腔;224、第一卡接件;225、第二装配柱;226、筋条;3、底盘;30、装配筋条;31、水道结构;311、第一水道;312、第二水道;313、第一侧壁;314、第二侧壁;315、支撑筋条;32、汇集水道;33、出水孔;34、出风通道;35、进风通道;36、第二卡接件;4、蒸发器;5、电控区;6、蒸发换热区;7、散热区。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发明概念。然而,这些发明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
3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41.对于一体式驻车空调而言,往往安装在车辆顶部,且其内部构件高度集成化,尤其对其内部集成的电气元件而言,针对电气安全问题往往会面临两个水源干扰:一个是驻车空调内部蒸发器附近产生的冷凝水,是属于空调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另一个是进入一体式驻车空调内的外界雨水,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通过改进驻车空调外壳,避免雨水直接落在电气元件上,但由于驻车空调的壳体需要设置相应的散热孔结构,以确保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而雨水往往会通过相应的孔结构进入驻车空调,这也导致无法完全避免外界雨水进入驻车空调内部。因此,对于驻车空调而言,无论是冷凝水,还是外界雨水,一旦流动至驻车空调内的电气元件,极容易产生电气故障,不仅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甚至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除此之外,对于安装在车辆顶部的一体式驻车空调的内部而言,无论是冷凝水,还是外界雨水的进入,也都有可能会随着进出风通道流动至车厢内部,造成常规认知中的“空调漏水”现象,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42.实施例1
43.首先,为了解决空调内部冷凝水的问题,避免冷凝水流动至驻车空调内的电气元件,导致电气故障;如附图1-1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驻车空调,包括罩壳结构2、底盘3、蒸发器4,所述底盘3上设置蒸发换热区6,所述蒸发换热区6设置水道结构31,所述蒸发器4设置在水道结构31上,使得蒸发器4产生的冷凝水能够自动滴落到水道结构31中,并随着水道结构31排放至驻车空调外部,所述罩壳结构2套设在蒸发换热区6上,所述罩壳结构2与底盘3密封连接。
44.通过罩壳结构2的设置,一方面形成蒸发换热空间,将罩壳结构2外部的空间隔绝开,不仅能够对蒸发换热区6中的相关空调部件进行保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对蒸发换热过程进行保温,另一方面由于罩壳结构2与底盘3密封连接,使得蒸发器4产生的冷凝水只能通过蒸发换热区6内的水道结构31,排放至驻车空调外部,而不会外溢或滴落到罩壳结构2的外部,从而能够确保驻车空调设置在罩壳结构2外部的电气元件不会与冷凝水接触,杜绝了冷凝水导致驻车空调内电气元件故障的情况发生。
45.对于蒸发器4而言,为常规的空调蒸发器,包括翅片、换热盘管等结构,在此不进行赘述;对于蒸发器4的装配,所述罩壳结构2的内侧壁设置第一卡接件224,所述底盘3在水道结构31处设置第二卡接件36,所述蒸发器4分别与第一卡接件224、第二卡接件36卡接,从而
蒸发器4能够被较为牢固地固定,能够有效避免由于行车过程中的颠簸,而导致蒸发器4松动,甚至倾倒的情况发生。
46.对于底盘3的蒸发换热区6而言,在水道结构31的一侧设置出风通道34,在水道结构31的另一侧设置进风通道35,即出风通道34、进风通道35布置在蒸发器4的两侧,从而使得车厢内的空气从进风通道35进入罩壳结构2内,流经蒸发器4换热,再通过出风通道34流动至车厢内。当然,在此换热过程中,所述驻车空调还包括风机,为车厢内的循环空气提供流动动力,对于风机的结构、设置位置而言,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4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底盘3在蒸发换热区6的边缘设置装配筋条30,亦或者说,所述装配筋条30在底盘3围成了蒸发换热区6,所述罩壳结构2与装配筋条30密封连接。
48.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罩壳结构2与底盘3之间的密封,也使得外界雨水不会进入蒸发换热区6内,也就杜绝了外界雨水通过进风通道35、出风通道34进入车厢内部的情况发生。
49.实施例2
50.通过实施例1可以看出,蒸发换热区6内设置进风通道35、出风通道34,而在行车过程中,由于颠簸、晃动等情况,冷凝水可能会从水道结构31中溅出,使得冷凝水通过进风通道35、出风通道34进入车厢内部。
5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水道结构31进行改进。如附图10-13所示,所述水道结构31包括出水孔33、第一水道311,所述蒸发器4设置在第一水道311上,所述第一水道311与进风通道35之间、所述第一水道311与出风通道34之间分别设置第二水道312,所述第一水道311、第二水道312均与出水孔33连通,并通过出水孔33与驻车空调外部环境连通,能够将冷凝水排放至驻车空调外部。
52.从而蒸发器4产生的冷凝水主要滴落到第一水道311中,再通过在第一水道311与进风通道35之间,以及第一水道311与出风通道34之间分别设置第二水道312,为冷凝水提供一定的扩容空间,使得车辆颠簸、晃动或倾斜时,冷凝水从第一水道311进入第二水道312中,而不会直接流向进风通道35或出风通道34,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冷凝水通过进风通道35、出风通道34进入车厢内部的情况发生。
53.在车辆颠簸行驶中,蒸发器4的翅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冷凝水的飞溅,但对于水道结构31中冷凝水飞甩的问题,所述第一水道311与第二水道312之间设置第一侧壁313,所述第二水道312在远离第一水道311方向的一侧设置第二侧壁314,也可以说,第一水道311是在两个第一侧壁313之间形成,第二水道312是在相邻的第一侧壁313与第二侧壁314之间形成,所述第二侧壁314的高度大于第一侧壁313的高度;从而利用高度差,在车辆颠簸或倾斜时,第一水道311能够容纳一定量的冷凝水,溢出第一水道311的冷凝水流入第二水道312,同时受第二侧壁314高度的阻拦,一方面使得第二水道312能够容纳更多的冷凝水,另一方面能够对飞甩的冷凝水进行阻拦,防止冷凝水甩至水道结构31外部。
54.所述第一水道311中设置支撑筋条315,用于对蒸发器4进行支撑,分散受力情况,避免水道结构31与蒸发器4装配过程中受力过于集中。
55.所述水道结构31还包括汇集水道32,所述汇集水道3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水道311、第二水道312连通,所述汇集水道32的另一端设置出水孔33。
56.实施例3
57.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2可以看出,主要针对冷凝水可能产生的相应问题;在实施例1中,所述壳体1具有风扇孔11、散热孔12,用于确保冷凝器的通风、散热,这也是驻车空调的常规技术,但正是由于风扇孔11、散热孔12的设置,也难以避免外界雨水进入驻车空调内部;因此,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主要针对进入空调内部的外界雨水,避免外界雨水流动至驻车空调内的电气元件,防止产生电气故障。
58.如附图1-1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另一种驻车空调,包括壳体1、罩壳结构2、底盘3、蒸发器4,所述壳体1与底盘3连接,所述底盘3上依次设置电控区5、蒸发换热区6、散热区7,所述蒸发器4设置在蒸发换热区6,所述罩壳结构2套设在蒸发换热区6上,所述罩壳结构2与底盘3密封连接;即所述底盘3在蒸发换热区6的一侧设置电控区5,用于装配电气元件,所述底盘3在蒸发换热区6的另一侧设置散热区7,用于装配冷凝器、散热风扇等部件;也就是说,所述底盘3上依次设置电控区5、蒸发换热区6、散热区7,所述蒸发换热区6将电控区5、散热区7分隔开。此外,所述罩壳结构2的外壁与壳体1的内壁密封贴合。
59.其中,由于风扇装配、散热的需要,风扇孔11、散热孔12的设置,使得外界雨水也会通过风扇孔11、散热孔12,进入散热区7;但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罩壳结构2,并将罩壳结构2分别与底盘3、壳体1密封,使得壳体1与底盘3之间的空间被罩壳结构2分隔为相互独立且密封的三个区域,对于进入散热区7的外界雨水而言,只能够在散热区7中流动,并通过散热区7中设置的相应排水孔排放至驻车空调外部,而不会流动至电控区5和蒸发换热区6,一方面杜绝了外界雨水进入蒸发换热区6内,也就避免了外界雨水通过进风通道35、出风通道34进入车厢内部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杜绝了外界雨水进入电控区5内,也就避免了电控区5的电气元件与外界雨水接触,防止了外界雨水导致驻车空调内电气元件故障的情况发生。
60.对于罩壳结构2与壳体1的密封结构而言,所述罩壳结构2的外壁与壳体1的内壁密封贴合,且所述罩壳结构2的外壁设置密封槽215,所述壳体1的内壁设置密封筋13,所述密封筋13与密封槽215卡接。
61.对于罩壳结构2而言,优选为双层罩壳结构,包括外罩壳21、内罩壳22,所述外罩壳21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套设在内罩壳22的外壁,所述外罩壳21的外壁与壳体1的内壁密封贴合。
62.所述外罩壳21的一端设置第一密封部211,所述外罩壳21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密封部212,所述第一密封部211、第二密封部212均设置密封槽215,所述壳体1的密封筋13与密封槽215卡接。
63.所述外罩壳21内侧的装配腔218在靠近第一密封部211的位置形成第一卡槽213,在靠近第二密封部212的位置形成第二卡槽214;所述内罩壳22的一端设置第一卡接部221,所述内罩壳22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卡接部222,所述第一卡接部221与第一卡槽213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222与第二卡槽214卡接。
64.所述内罩壳22的内壁设置第一卡接件224,用于对蒸发器4进行卡接限位。此外,所述外罩壳21的内壁设置筋条226,所述筋条226与蒸发器4顶部密封连接,确保从进风道通34到出风通道35的风,都经过蒸发器4进行换热,防止蒸发器与内罩壳顶部漏风,有利于提高蒸发器4的换热效率。
65.为了确保外罩壳21、内罩壳22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外罩壳21设置第一装配柱216,所述第一装配柱216具有装配孔217,所述内罩壳22的外壁设置第二装配柱225,所述第二装配柱225被设置在装配孔217中;优选的,所述装配孔217为通孔,所述第二装配柱225设置螺孔,使得外罩壳21、内罩壳22套设组装后,在第二装配柱225的螺孔中拧入紧固件,确保外罩壳21、内罩壳22之间牢固连接。
66.在本发明中,对于任意驻车空调而言,在本技术提供的相关结构及装配关系的基础上,所述驻车空调还包括风机、压缩机、散热风扇、冷凝器等结构在内的驻车空调常规构件;鉴于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