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耐火材料加工用风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6:14: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火材料加工用风冷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风冷通过气体介质与热物件表面热交换,然后利用气流的流动性将热量带走,实现物料的快速降温。
3.而气体介质本身热传导效率并不高,接触物料时,气流与物体表面热交换存在一定的迟滞性,容易影响物料的冷却成型。
4.同时,现有风冷设备的气流流动动力多通过泵机提供,气流从泵机鼓风位置到热交换硬件末端之间速度衰变大,其气流流速差速大,气体介质没有与导热硬件之间进行充分换热就排出了设备,不仅浪费了能量,针对部分需要利用惰性气体介质进行散热的生产过程,其气态原材没有充分利用。
5.且该供气特征也容易导致换热金属硬件表面温度不均,进而导致物料与换热硬件之间热交换效果不好,影响物料的冷却作业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火材料加工用风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风冷装置换热效率不高,冷却气体介质没有充分利用的问题。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耐火材料加工用风冷装置,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冷却板的底面等距固定连接有散热单体,所述散热单体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为中空的片状结构。
8.所述散热片顶部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四角通过螺栓与冷却板的底面锁固连接。
9.所述散热片顶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向散热片内侧延伸的端板,其中一侧所述端板底部与散热片内侧的底面之间构成进风口,另一侧所述端板底部与散热片内侧底面相接,且该端板的中部开设有出风口,两侧所述端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前后侧分别与散热片内壁的前后侧相接,所述隔板垂直于封板,所述隔板由进风口向出风口成倾斜向排布,由进风口向出风口方向的相邻所述隔板之间间距逐渐增大。
10.所述封板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封块,两个所述封块表面分别贯穿连接有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与进风口对应,所述出风管与出风口对应。
11.所述散热片成平行等距设置在冷却板底面的,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的进风管和出风管通过贯穿通孔的中继管串联在一起,首尾两个所述散热片的进风管和出风管上分别固定套接有进风总管和出风总管。
12.可选的,所述散热单体由前至后成正反向交替设置,所述散热单体为导热金属材质。
13.可选的,所述端板垂直于封板的端头,所述端板侧表面与散热片内壁左右侧留存有容纳进风管和出风管的空腔。
14.可选的,所述隔板将散热片内侧空间划分为高压风道、中压风道和低压风道,高压风道、中压风道和低压风道由进风口朝向出风口依次设置,高压风道、中压风道和低压风道内的隔板间隙逐渐增加,高压风道、中压风道和低压风道内的隔板的底端与散热片内侧底面之前间距逐渐减小。
15.可选的,所述封块与通孔一一对应,且封块贯穿通孔的上下侧。
16.可选的,所述进风管和出风管的底部端口均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上方位置。
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8.1、该设备通过设置散热单体与冷却板,利用冷却板固态的热传导效果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单体,再通过对散热单体进行风冷实现热量的交换、流动和散失效果,实现快速冷却动作,其冷却效率高。
19.2、该设备通过隔板的倾斜向排布,以及隔板间隙由窄到宽的设置,使得该设备能够将进风管进入散热片的气流进行按照“距离近,风压强,隔板阻滞强;距离远,风压低,隔板阻滞低”的原则进行分割,有效的增强了散热片与气流之间的热交换效果,实现热量充分流动和快速散失。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散热单体的正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散热单体的剖视图。
23.图中:1、冷却板;2、通孔;3、散热单体;301、散热片;302、安装板;303、封板;304、端板;305、进风口;306、出风口;307、隔板;308、封块;309、进风管;310、出风管;4、中继管;5、进风总管;6、出风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耐火材料加工用风冷装置,包括冷却板1,冷却板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2,冷却板1的底面等距固定连接有散热单体3,散热单体3由前至后成正反向交替设置,散热单体3为导热金属材质,散热单体3包括散热片301,散热片301为中空的片状结构。通过设置散热单体3与冷却板1,利用冷却板1固态的热传导效果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单体3,再通过对散热单体3进行风冷实现热量的交换、流动和散失效果,实现快速冷却动作,其冷却效率高。
29.散热片301顶部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302,安装板302的四角通过螺栓与冷却板1的底面锁固连接。
30.散热片301顶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封板303,封板303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向散热片301内侧延伸的端板304,端板304垂直于封板303的端头,端板304侧表面与散热片301内壁左右侧留存有容纳进风管309和出风管310的空腔,其中一侧端板304底部与散热片301内侧的底面之间构成进风口305,另一侧端板304底部与散热片301内侧底面相接,且该端板304的中部开设有出风口306,两侧端板304之间设置有隔板307,隔板307的前后侧分别与散热片301内壁的前后侧相接,隔板307垂直于封板303,隔板307由进风口305向出风口306成倾斜向排布,由进风口305向出风口306方向的相邻隔板307之间间距逐渐增大,隔板307将散热片301内侧空间划分为高压风道、中压风道和低压风道,高压风道、中压风道和低压风道由进风口305朝向出风口306依次设置,高压风道、中压风道和低压风道内的隔板307间隙逐渐增加,高压风道、中压风道和低压风道内的隔板307的底端与散热片301内侧底面之前间距逐渐减小。高压风道离进风口305位置最近,流经该风道的气流流速降最大,其次是中压风道和低压风道,该设置使得从进风口305流入的气流被分割成多股差速较小的换热气流,能够与散热片301内表面之间充分接触并换热,不仅提高了气体介质的换热效率,同时使得散热片301以及冷却板1表面各位置的温度均衡,使得物料与冷却板1接触面各个位置的散热效果相同,保障了的物料的成型效果。通过隔板307的倾斜向排布,以及隔板307间隙由窄到宽的设置,使得该设备能够将进风管309进入散热片301的气流进行按照“距离近,风压强,隔板307阻滞强。距离远,风压低,隔板307阻滞低”的原则进行分割,有效的增强了散热片301与气流之间的热交换效果,实现热量充分流动和快速散失。
31.封板303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封块308,封块308与通孔2一一对应,且封块308贯穿通孔2的上下侧,封块308与散热片301内壁的前后侧通过螺栓锁固并密封,通过拆卸封块308能够对散热片301内部进行清理,两个封块308表面分别贯穿连接有进风管309和出风管310,进风管309与进风口305对应,出风管310与出风口306对应,进风管309和出风管310的底部端口均设置在进风口305和出风口306的上方位置。
32.散热片301成平行等距设置在冷却板1底面的,相邻两个散热片301的进风管309和出风管310通过贯穿通孔2的中继管4串联在一起,首尾两个散热片301的进风管309和出风管310上分别固定套接有进风总管5和出风总管6。
33.本实用工作原理:该耐火材料加工用风冷装置在使用时,将物料与冷却板1进行接
触,使得物料向冷却板1和散热片301的快速热传导,物料快速降温。
34.通过气泵从进风总管5向散热片301内侧鼓吹冷气流,冷气流进入散热片301内侧后,穿过进风口305朝向出风口306流动,隔板307从进入冷气流流动方向的侧向刮风冷气流,越靠近进风口305位置的气流受隔板307阻挡迟滞的效果越强,被分割的气流流速降速程度越大。越远离进风口305位置的气流受隔板307阻挡迟滞的效果越小,被分割的气流流速降速程度越小,进而使得散热片301内侧气流分割排布均匀,各部位气流流速差值小,冷气流与散热片301进行了充分的热交换,实现冷气流气体介质的充分利用,减少了浪费,且同时提升了该设备的冷却效率,减轻了冷却板1表面温度不均对物料冷却作业的影响。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