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强剪切混合机自动加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5:40: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强剪切混合机自动加料系统。


背景技术:

2.高效强剪切混合机做液相包覆产品时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没有专门针对液态包覆材料自动定量喷淋的设备,基本操作方法是将液态包覆材料放入容器内先称重,然后从高效强剪切混合机人工进料口倒入。人工进料操作的结果是液态包覆材料不能均匀的喷洒在物料上,只有采取大幅延长混合的时间来规避包覆不匀的情况。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漏掉的物料会造成地面及称重设备脏污,清理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强剪切混合机自动加料系统,解决以往通过人工将液态包覆材料倒入高效强剪切混合机,需要大幅延长混合的时间来规避包覆不匀,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高效强剪切混合机自动加料系统,包括混合机本体、称体、桶体、加热带、齿轮泵、反吹阀、三通阀、喷淋头、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第三出料管、回料管和控制端。桶体放置于称体上侧,用于盛放液态包覆材料,加热带套设于桶体的外壁上,第一出料管一端和桶体相连通,另一端和齿轮泵前端的传动部相连通,传动部的另一侧和第二出料管相连通,第二出料管远离传动部的一端和三通阀相连通,三通阀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第三出料管以及回料管相连通,回料管远离三通阀的一端和桶体相连通,第三出料管远离三通阀的一端穿进混合机本体内,并且在混合机本体内和喷淋头相连。称体上设置有称重模块,反吹阀设置于第三出料管上,称重模块、反吹阀和三通阀均与控制端相连。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齿轮泵内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内竖向设置有转动架,转动架的中部设置有前后通透的转动孔,齿轮泵的前端设置有和工作腔相连通的输出孔,后端设置有和工作腔相连通的散热孔,工作腔内转动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的前端穿过输出孔和传动部相连,后端穿过转动孔,并且在转动架和散热孔之间连接有排风扇。齿轮泵的上侧连接有冷却水箱,输出轴上滑动套设有散热环管,工作腔的上腔壁上贴合固定有第一散热管,第一散热管的上端通过连通孔穿出工作腔,并且和冷却水箱的出水口相连,第一散热管的下端沿转动架向下延伸至和散热环管相连通,散热孔和排风扇之间竖向设置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的下端通过第二散热管和散热环管相连通,上端通过第三散热管和冷却水箱的进水口相连。冷却水箱内设置有水泵和冷却液,水泵用于使冷却液从出水口流入第一散热管内,并且依次流经散热环管、第二散热管、散热结构和第三散热管,最终从进水口流入冷却水箱内。
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散热结构包括固定环、边框以及在边框内呈“s”形设置的散热盘管,固定环的外壁和工作腔的腔壁相连,内壁和边框卡扣相连。固定环内壁的上下两
侧分别竖向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散热盘管的上端穿进边框内,并且在边框上端的前侧形成第一接口,第三散热管远离进水口的一端穿进第一连接板内,并且在第一连接板的后侧形成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密封连通,散热盘管的下端穿进边框内,并且在边框下端的前侧形成第三接口,第二散热管远离散热环管的一端穿进第二连接板内,并且在第二连接板的后侧形成第四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密封连通,边框上设置有用于锁紧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之间连接的锁紧结构。
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锁紧结构包括第一锁紧柱、第二锁紧柱、第一滑动柱、第二滑动柱、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拉动杆,边框的后侧连接有把手,把手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竖杆,第一横杆的前端和边框上端的后侧相连,第二横杆的前端和边框下端的后侧相连,竖杆的上端和第一横杆的后端相连,下端和第二横杆的下端相连。第一横杆内水平设置有第一滑动腔,第一滑动腔的前端延伸至边框内,边框的上侧设置有和第一滑动腔相连通的第一滑动孔,固定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锁紧槽,第一锁紧柱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动孔内,第一锁紧柱的上端穿出第一滑动孔,并且卡设于第一锁紧槽内,第一锁紧柱的下端穿进第一滑动腔内,并且下端设置为由后至前倾斜向下的第一斜面,第一滑动柱前后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动腔内,第一滑动柱的前端设置为由后至前倾斜向下的第二斜面,后端和第一弹簧的前端相连,第一弹簧的后端和第一滑动腔的后腔壁相连,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滑动相连。第二横杆内水平设置有第二滑动腔,第二滑动腔的前端延伸至边框内,边框的下侧设置有和第二滑动腔相连通的第二滑动孔,固定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锁紧槽,第二锁紧柱滑动设置于第二滑动孔内,第二锁紧柱的下端穿出第二滑动孔,并且卡设于第二锁紧槽内,第二锁紧柱的上端穿进第二滑动腔内,并且上端设置为由后至前倾斜向上的第三斜面,第二滑动柱前后滑动设置于第二滑动腔内,第二滑动柱的前端设置为由后至前倾斜向上的第四斜面,后端和第二弹簧的前端相连,第二弹簧的后端和第二滑动腔的后腔壁相连,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滑动相连。第一横杆的下侧设置有和第一滑动腔相连通的第三滑动孔,第二横杆的上侧设置有和第二滑动腔相连通的第四滑动孔,拉动杆的上端通过第三滑动孔穿进第一滑动腔内和第一滑动柱相连,下端通过第四滑动孔穿进第二滑动腔内和第二滑动柱相连。
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斜面上设置有第一磁吸部,第二斜面上设置有第二磁吸部,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磁吸相连,第三斜面上设置有第三磁吸部,第四斜面上设置有第四磁吸部,第三磁吸部和第四磁吸部磁吸相连。
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三散热管在靠近第二接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三散热管通断的第一阀门,第二散热管在靠近第四接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散热管通断的第二阀门。
11.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12.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锁紧槽的后槽壁设置为由槽口至槽底向前倾斜的第五斜面,第一锁紧柱的上端设置有匹配第五斜面的第六斜面,第二锁紧槽的后槽壁设置为由槽口至槽底向前倾斜的第七斜面,第二锁紧柱的下端设置有匹配第七斜面的第八斜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加热带,能够对桶体内的液态包覆材料进行加热,让液态包覆材料的流动性更好,有利于后续由喷淋头喷出时形成雾
状,更好的在混合机本体内和原料进行混合。通过设置齿轮泵和传动部,能够带动桶体内的液态包覆材料在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第三出料管和回料管内流动,通过设置三通阀和控制端,能够通过控制端控制三通阀的开启方向。在混合机本体启动前,先启动齿轮泵,通过控制端控制三通阀连通第二出料管和回料管,这样能够让液态包覆材料沿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和回料管流动循环,这样能够让液态包覆材料受热更均匀。启动混合机本体后,先低速运转,并且放入需要混合的原料,当原料放入完毕以后,通过控制端控制三通阀连通第二出料管和第三出料管,封闭回料管。这样就能使液态包覆材料通过喷淋头均匀的将液态包覆材料喷淋在混合机本体内的原料上。通过设置称重模块,能够在喷入的液态包覆材料达到一定的重量后,向控制端传递信号,然后通过控制端控制三通阀,阻断第二出料管和第三出料管之间的连接,连通第二出料管和回料管之间的连接。解决以往通过人工将液态包覆材料倒入高效强剪切混合机,需要大幅延长混合的时间来规避包覆不匀,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同时启动反吹阀对第三出料管内进行吹气,将第三出料管内残留的液态包覆材料喷吹干净,避免温度降低后,液态包覆材料凝固,堵住第三出料管。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强剪切混合机自动加料系统的侧面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强剪切混合机自动加料系统的齿轮泵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标记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4为图2中标记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强剪切混合机自动加料系统的齿轮泵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19.图标:1-齿轮泵,2-混合机本体,3-称体,4-桶体,401-加热带,402-第一出料管,403
‑ꢀ
第二出料管,404-第三出料管,405-回料管,5-反吹阀,6-三通阀,7-传动部,8-工作腔, 9-转动架,10-转动孔,11-输出孔,12-散热孔,13-排风扇,14-冷却水箱,15-散热环管, 16-第一散热管,17-第二散热管,18-第三散热管,19-固定环,20-边框,21-散热盘管,22
‑ꢀ
第一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4-第一锁紧柱,25-第二锁紧柱,26-第一滑动柱,27-第二滑动柱,28-第一弹簧,29-第二弹簧,30-拉动杆,31-第一横杆,32-第二横杆,33-竖杆,34
‑ꢀ
第一滑动腔,35-第一滑动孔,36-第一锁紧槽,37-第一斜面,38-第二斜面,39-第二滑动腔, 40-第二滑动孔,41-第二锁紧槽,42-第三斜面,43-第四斜面,44-第三滑动孔,45-第四滑动孔,46-第一阀门,47-第二阀门,48-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
22.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23.一种高效强剪切混合机自动加料系统,包括混合机本体2、称体3、桶体4、加热带
401、齿轮泵1、反吹阀5、三通阀6、喷淋头、第一出料管402、第二出料管403、第三出料管404、回料管405和控制端。桶体4放置于称体3上侧,用于盛放液态包覆材料,加热带401套设于桶体4的外壁上,第一出料管402一端和桶体4相连通,另一端和齿轮泵1前端的传动部相连通,传动部7的另一侧和第二出料管403相连通,第二出料管403远离传动部7的一端和三通阀6相连通,三通阀6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第三出料管404以及回料管405相连通,回料管405远离三通阀6的一端和桶体4相连通,第三出料管404远离三通阀6的一端穿进混合机本体2内,并且在混合机本体2内和喷淋头相连。称体3上设置有称重模块,反吹阀5 设置于第三出料管404上,称重模块、反吹阀5和三通阀6均与控制端相连。
24.通过设置加热带401,能够对桶体4内的液态包覆材料进行加热,让液态包覆材料的流动性更好,有利于后续由喷淋头喷出时形成雾状,更好的在混合机本体2内和原料进行混合。通过设置齿轮泵1和传动部7,能够带动桶体4内的液态包覆材料在第一出料管402、第二出料管403、第三出料管404和回料管405内流动,通过设置三通阀6和控制端,能够通过控制端控制三通阀6的开启方向。在混合机本体2启动前,先启动齿轮泵1,通过控制端控制三通阀6连通第二出料403管和回料管405,这样能够让液态包覆材料沿第一出料管402、第二出料管403和回料管405流动循环,这样能够让液态包覆材料受热更均匀。启动混合机本体2后,先低速运转,并且放入需要混合的原料,当原料放入完毕以后,通过控制端控制三通阀6连通第二出料管403和第三出料管404,封闭回料管405。这样就能使液态包覆材料通过喷淋头均匀的将液态包覆材料喷淋在混合机本体1内的原料上。通过设置称重模块,能够在喷入的液态包覆材料达到一定的重量后,向控制端传递信号,然后通过控制端控制三通阀6,阻断第二出料管403和第三出料管404之间的连接,连通第二出料管403和回料管405之间的连接。解决以往通过人工将液态包覆材料倒入高效强剪切混合机,需要大幅延长混合的时间来规避包覆不匀,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同时启动反吹阀5对第三出料管404内进行吹气,将第三出料管404内残留的液态包覆材料喷吹干净,避免温度降低后,液态包覆材料凝固,堵住第三出料管404。
25.齿轮泵1内设置有工作腔8,工作腔8内竖向设置有转动架9,转动架9的中部设置有前后通透的转动孔10,齿轮泵1的前端设置有和工作腔8相连通的输出孔11,后端设置有和工作腔8相连通的散热孔12,工作腔8内转动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的前端穿过输出孔11 和传动部7相连,后端穿过转动孔10,并且在转动架9和散热孔12之间连接有排风扇13。齿轮泵1的上侧连接有冷却水箱14,输出轴上滑动套设有散热环管15,工作腔8的上腔壁上贴合固定有第一散热管16,第一散热管16的上端通过连通孔穿出工作腔8,并且和冷却水箱 14的出水口相连,第一散热管16的下端沿转动架9向下延伸至和散热环管15相连通,散热孔12和排风扇13之间竖向设置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的下端通过第二散热管17和散热环管 15相连通,上端通过第三散热管18和冷却水箱14的进水口相连。冷却水箱14内设置有水泵和冷却液,水泵用于使冷却液从出水口流入第一散热管16内,并且依次流经散热环管15、第二散热管17、散热结构和第三散热管18,最终从进水口流入冷却水箱14内。在齿轮泵1 的前端设置多个和工作腔8相连通的进气孔。散热环管15的内壁可以滑动贴合与输出轴的表面,同时两者之间可以添加一些导热油来提升热传导效率。散热环管15的侧面可以固定在转动架9上,这样能够避免散热环管15晃动。在正常加工状态下,齿轮泵1基本处于长时间运转的状态,这样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齿轮泵1高温,长时间的高温状态,容易造成一些零部件损
坏。这样的设置,在齿轮泵1工作的时候,启动冷区水箱14内的水泵,使水泵带动冷却水箱14内的冷区也进行循环,当冷却液流经第一散热管16的时候,能够吸收工作腔8 以及转动架9上的热量,当冷却液流经散热环管15的时候,能够吸收输出轴上的热量,当冷却液流经第二散热管17的时候,能够吸收转动架9以及工作腔内的热量,当冷却液流经散热结构的时候,能够通过排风扇对散热机构进行吹风降温,这样就能通过流动的空气带走散热机构上的热量,进而对流经散热结构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流经第三散热管 18又回到了冷区水箱14,继续进行下一个循环。这样的设置改变了以往齿轮泵大多只通过单一风扇进行降温,提高了降温散热的效率,避免齿轮泵长期处于高温状态。
26.散热结构包括固定环19、边框20以及在边框20内呈“s”形设置的散热盘管21,固定环19的外壁和工作腔8的腔壁相连,内壁和边框20卡扣相连。固定环19内壁的上下两侧分别竖向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散热盘管21的上端穿进边框20内,并且在边框20上端的前侧形成第一接口,第三散热管18远离进水口的一端穿进第一连接板22内,并且在第一连接板22的后侧形成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密封连通,散热盘管21的下端穿进边框20内,并且在边框20下端的前侧形成第三接口,第二散热管17远离散热环管 15的一端穿进第二连接板23内,并且在第二连接板23的后侧形成第四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密封连通,边框20上设置有用于锁紧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之间连接的锁紧结构。这样的设置,当冷却液流经散热结构的时候,冷却液从第三接口流入散热盘管21,由于散热盘管21呈“s”形设置,这样能够使散热盘管21有较长的长度和较大的表面积,这样的话,当吸收过热量的冷却液流经散热盘管21的时候,能够充分的将热量传递到散热盘管21的表面,然后通过排风扇13朝散热盘管21吹风的,就会带走散热盘管21 表面的热量,从而降低冷却液的温度。通过设置锁紧结构,能够锁紧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之间连接,避免冷却液从连接处渗漏。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之间的连接处可以设置密封环来进一步避免渗漏。
27.锁紧结构包括第一锁紧柱24、第二锁紧柱25、第一滑动柱26、第二滑动柱27、第一弹簧28、第二弹簧29和拉动杆30,边框20的后侧连接有把手,把手包括第一横杆31、第二横杆32和竖杆33,第一横杆31的前端和边框20上端的后侧相连,第二横杆32的前端和边框20下端的后侧相连,竖杆33的上端和第一横杆31的后端相连,下端和第二横杆32的下端相连。第一横杆31内水平设置有第一滑动腔34,第一滑动腔34的前端延伸至边框20内,边框20的上侧设置有和第一滑动腔34相连通的第一滑动孔35,固定环19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锁紧槽36,第一锁紧柱24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动孔35内,第一锁紧柱24的上端穿出第一滑动孔35,并且卡设于第一锁紧槽36内,第一锁紧柱24的下端穿进第一滑动腔34内,并且下端设置为由后至前倾斜向下的第一斜面37,第一滑动柱26前后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动腔34内,第一滑动柱26的前端设置为由后至前倾斜向下的第二斜面38,后端和第一弹簧28 的前端相连,第一弹簧28的后端和第一滑动腔34的后腔壁相连,第一斜面37和第二斜面 38滑动相连。第二横杆32内水平设置有第二滑动腔39,第二滑动腔39的前端延伸至边框 20内,边框20的下侧设置有和第二滑动腔39相连通的第二滑动孔40,固定环19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锁紧槽41,第二锁紧柱25滑动设置于第二滑动孔40内,第二锁紧柱25的下端穿出第二滑动孔40,并且卡设于第二锁紧槽41内,第二锁紧柱25的上端穿进第二滑动腔39 内,并且上端设置为由后至前倾斜向上的第三斜面42,第二滑动柱27前后滑动设置于第二滑动腔39内,第二滑动柱27
的前端设置为由后至前倾斜向上的第四斜面43,后端和第二弹簧29的前端相连,第二弹簧29的后端和第二滑动腔39的后腔壁相连,第三斜面42和第四斜面43滑动相连。第一横杆31的下侧设置有和第一滑动腔34相连通的第三滑动孔44,第二横杆32的上侧设置有和第二滑动腔39相连通的第四滑动孔45,拉动杆30的上端通过第三滑动孔44穿进第一滑动腔34内和第一滑动柱26相连,下端通过第四滑动孔45穿进第二滑动腔39内和第二滑动柱27相连。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在对齿轮泵1进行检修的时候,将边框20和散热盘管21从固定环19上拆卸下来,以便于进行检修。拆卸的时候,通过握住把手的竖杆33和拉动杆30,然后握紧,是拉动杆30朝向竖杆33移动,这样就能通过拉动杆30带动第一滑动柱26和第二滑动柱27朝向把手一侧移动。当第一滑动柱26移动的时候,由于第一斜面37和第二斜面38之间滑动相连,这样就第一滑动柱26就会通过第一斜面37 和第二斜面38之间的连接带动第一锁紧柱24从第一锁紧槽36内缩回到第一滑动孔35内。当第二滑动柱27移动的时候,由于第三斜面42和第四斜面43滑动相连,这样第二滑动柱 27就会通过第三斜面42和第四斜面43之间的连接带动第二锁紧柱25从第二锁紧槽41内缩回到第二滑动孔40内。此时拉动把手朝远离排风扇13的方向移动就能将边框20和散热盘管 21从固定环19上拆卸下来进行维修。
28.第一斜面37上设置有第一磁吸部,第二斜面38上设置有第二磁吸部,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磁吸相连,第三斜面42上设置有第三磁吸部,第四斜面43上设置有第四磁吸部,第三磁吸部和第四磁吸部磁吸相连。这样的设置提升了第一斜面37和第二斜面38以及第三斜面42和第四斜面43之间连接的牢固度。
29.第三散热管18在靠近第二接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三散热管18通断的第一阀门 46,第二散热管17在靠近第四接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散热管17通断的第二阀门47。这样的设置,能够在将边框20和散热盘管21从固定环19上拆卸下来的时候,通过第一阀门 46和第二阀门47避免冷却液从冷却水箱14内流出。
30.散热孔12内安装有防护网48。这样能够防止一些杂物进入到工作腔8内。
31.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冷却液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的连接处渗漏。
32.第一锁紧槽36的后槽壁设置为由槽口至槽底向前倾斜的第五斜面,第一锁紧柱24的上端设置有匹配第五斜面的第六斜面,第二锁紧槽41的后槽壁设置为由槽口至槽底向前倾斜的第七斜面,第二锁紧柱25的下端设置有匹配第七斜面的第八斜面。这样的设置便于第一锁紧柱24更好的进入第一锁紧槽36内,以及第二锁紧柱25更好的进入第二锁紧槽41内。
33.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