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共挤袋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1:56: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挤袋。


背景技术:

2.共挤袋可用于各种小型物品(饰品、小五金、玩具)的内外包装。用食品级的原料生产的共挤袋可以存放各种小食品、茶叶,海产品等,防潮、防串味、防水、防虫、防止东西散落;共挤袋还可用于服装及其他日常用品的包装,用途广泛。
3.目前,常用的共挤袋只能存放单一种物体,如有的共挤袋只能存放需要密封保存的物体,有的共挤袋只能存放需要透气保存的物体,因此现有的共挤袋不能既存放需要密封保存的物体,又存放需要透气保存的物体,使用范围太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挤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共挤袋不能既存放需要密封保存的物体,又存放需要透气保存的物体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共挤袋,包括分隔板、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共挤袋袋体内部并将所述共挤袋袋体分隔成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其中:
6.所述第一袋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保存空腔,所述第一保存空腔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封口组件,所述第一封口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板固接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保存空腔;
7.所述第二袋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保存空腔,所述第二保存空腔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封口组件,所述第二封口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板固接并用于关闭所述第二保存空腔。
8.可选地,所述共挤袋袋体的袋壁包括第一尼龙层、第一混合粘结层、第二尼龙层、第二混合粘结层、高密度聚乙烯层、第一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和第二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所述第一尼龙层、所述第一混合粘结层、所述第二尼龙层、所述第二混合粘结层、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层、所述第一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和所述第二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依次层叠设置。
9.可选地,所述第一封口组件为密封拉链。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封口组件为魔术贴。
11.可选地,所述第二封口组件包括第一扣合板、扣合凸台和第二扣合板,所述第一扣合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袋体的后袋壁,所述扣合凸台固设于所述第一扣合板上,所述第二扣合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袋体的前袋壁,所述第二扣合板上设有与所述扣合凸台相匹配设置的扣合孔,以使所述扣合凸台扣合于所述扣合孔后,所述第一扣合板与所述第二扣合板贴合以关闭所述第二保存空腔。
12.可选地,所述第二袋体前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13.可选地,所述共挤袋袋体四个袋角均设置有圆角。
14.可选地,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表面均设置有防滑条纹。
15.可选地,所述共挤袋袋体上端开设有手提孔。手提孔的形状与人手相一致。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封口组件与所述第二封口组件高度平齐且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封口组件与所述第二封口组件与所述手提孔的垂直距离呈特定距离设置,所述特定距离的数范围均为20mm-40mm。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种共挤袋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8.共挤袋袋体包括分隔板、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分隔板设置于共挤袋袋体内部并把共挤袋袋体分隔成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第一袋体内部开设有第一保存空腔,所述第一保存空腔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封口组件,所述第二袋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保存空腔,所述第二保存空腔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封口组件,第一封口组件用于密封第一保存空腔,第二封口组件用于关闭第二保存空腔,因此,第一袋体可用于存放需要密封保存的物品,第二袋体可用于存放需要透气保存的物品,以此实现了既能存放需要密封保存的物品,又能存放需要透气保存的物品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共挤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封口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共挤袋袋体的袋壁分层结构示意图。
2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4.共挤袋袋体100、分隔板110、第一袋体120、第二袋体130、第一保存空腔121、第一封口组件122、第二保存空腔131、第二封口组件132、第一尼龙层101、第一混合粘结层102、第二尼龙层103、第二混合粘结层104、高密度聚乙烯层105、第一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106、第二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107、第一扣合板1321、扣合凸台1322、第二扣合板1323、扣合孔1324、透气孔133、圆角140、防滑条纹108、手提孔109。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
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提供一种共挤袋,包括共挤袋袋体100,所述共挤袋袋体100包括分隔板110、第一袋体120和第二袋体130,所述分隔板110设置于所述共挤袋袋体100内部并将所述共挤袋袋体 100分隔成第一袋体120和第二袋体130。
30.其中,所述第一袋体120的内部开设有第一保存空腔121,所述第一保存空腔121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封口组件122,所述第一封口组件122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板110固接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保存空腔121。
31.所述第二袋体130的内部开设有第二保存空腔131,所述第二保存空腔131 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封口组件132,所述第二封口组件132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板110固接并用于关闭所述第二保存空腔131。
32.共挤袋袋体100包括分隔板110、第一袋体120和第二袋体130,分隔板110 设置于共挤袋袋体100内部并把共挤袋袋体100分隔成第一袋体120和第二袋体130,第一袋体120内部开设有第一保存空腔121,所述第一保存空腔121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封口组件122,所述第二袋体130的内部开设有第二保存空腔131,所述第二保存空腔131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封口组件132,第一封口组件122用于密封第一保存空腔121,第二封口组件132用于关闭第二保存空腔131,因此,第一袋体120可用于存放需要密封保存的物品,第二袋体130 可用于存放需要透气保存的物品,以此实现了既能存放需要密封保存的物品,又能存放需要透气保存的物品的效果。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共挤袋袋体100的袋壁包括第一尼龙层101、第一混合粘结层102、第二尼龙层103、第二混合粘结层104、高密度聚乙烯层105、第一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106和第二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107,所述第一尼龙层101、所述第一混合粘结层102、所述第二尼龙层103、所述第二混合粘结层104、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层105、所述第一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106和所述第二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107依次层叠设置。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尼龙层101与所述第二尼龙层103均由尼龙组成且厚度相等,所述第一混合粘结层102与所述第二混合粘结层104均由粘结树脂和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混合组成,所述第一混合粘结层102与所述第二混合粘结层104的厚度均相等,且所述第一混合粘结层102的粘结树脂和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的混合比例与所述第二混合粘结层
104的粘结树脂和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的混合比例相同。所述第一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106与所述第二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107均由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组成,且所述第一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106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107的厚度相等。
35.所述第一尼龙层101和所述第二尼龙层103,保证了所述共挤袋袋体100的耐热性、高拉伸性和耐穿刺强度。所述第一混合粘结层102与所述第二混合粘结层104能提高所述共挤袋袋体100的抗撕裂性能,使所述共挤袋袋体100在高温情况下也不易发生破裂。所述第一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106与所述第二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层107也能提高所述共挤袋袋体100的抗撕裂性能,使所述共挤袋袋体100在高温情况下不易发生破裂的情况。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封口组件122为密封拉链,密封拉链具有密封性好,且使用简单方便等特点,使用密封拉链对所述第一袋体120进行封口,可实现反复打开和密封所述第一袋体120,从而实现重复使用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如何设置密封拉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应知晓并且并非本技术重点,本技术不再详述。
3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口组件122为魔术贴。魔术贴魔术贴使用方便、快捷,无论是进行粘扣还是需要撕开都很方便,且魔术贴的粘贴力强,贴合后不易分开。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如何设置魔术贴,本领域技术人员理应知晓并且并非本技术重点,本技术不再详述。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封口组件132包括第一扣合板1321、扣合凸台1322和第二扣合板1323,所述第一扣合板1321 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袋体130的后袋壁,所述扣合凸台1322固设于所述第一扣合板1321上,所述第二扣合板1323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袋体130的前袋壁,所述第二扣合板1323上设有与所述扣合凸台1322相匹配设置的扣合孔1324,以使所述扣合凸台1322扣合于所述扣合孔1324后,所述第一扣合板1321与所述第二扣合板1323贴合以关闭所述第二保存空腔131。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扣合凸台1322与所述扣合孔1324扣合后,所述第一扣合板1321与所述第二扣合板1323紧密贴合,从而固定所述第二袋体130的后袋壁与所述第二袋体130 的前袋壁。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袋体130前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33。具体地,若干个所述透气孔133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二袋体130表面。通过若干个所述透气孔133,所述第二袋的体内部与外界能进行更加充分的空气交换。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共挤袋袋体100的四个袋角均设置有圆角140。所述共挤袋袋体100的四个袋角设置成圆角140,能有效避免所述共挤袋袋体100的尖锐的边角划伤人的皮肤。
4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袋体120和所述第二袋体130表面均设置有防滑条纹108。当手持所述共挤袋时,所述防滑条纹 108能增大摩擦力,避免所述共挤袋从手上意外滑落。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共挤袋袋体100上端开设有手提孔109。具体地,所述手提孔109上边界开设有若干个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手指贴合,能有效减轻长时间手提所述共挤袋对人手产生的挤压痛感。
4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封口组件122与所述第二封口组件132高度平齐且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封口组件122与所述第二封口组件132与所述手提孔109的垂直距离呈特定距离设置,所述特定距离的数范围均为20mm-40mm。在本实
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口组件122与所述第二封口组件132呈水平设置,方便所述第一封口组件122与所述第二封口组件132 的开闭。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