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环境设计用除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0:57: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环境设计用除污装置。


背景技术:

2.环境设计是复杂的交叉学科,是指对于某一或一些主体的客观环境,以设计的手法进行整合创造的实用艺术。环境设计包含多个方面,如环境的美化、水电暖的布局、植物的绿化,排污管道的设计等等。为了环保需求,往往需要在排放污水之前对污水进行相应的处理,故而便需要使用到相应的除污装置;但是对于现有的除污装置来说,其效率较低,并且过滤效果不佳,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环境设计用除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除污装置效率较低,并且过滤效果不佳而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环境设计用除污装置。
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环境设计用除污装置,包括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下端连通第五水管;所述第五水管左端连接第一止水阀,右端连接第二止水阀;所述第一止水阀左端连接第四水管;所述第二止水阀右端连接所述第三水管;所述过滤板连接所述第一水管内部,除污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四水管左端和连接所述第三水管右端,用于沉积排水中杂质的两个沉积池组件。
5.所述第四水管左端的所述沉积池组件包括第二水管、沉积池、挡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两根导轨、两块滑块和动力组件,所述沉积池内壁前后两侧设置有两根所述导轨;所述导轨靠近所述沉积池池底;所述挡板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滑块;两块所述滑块各活动连接对应的所述导轨;所述沉积池后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位于所述挡板的上方;所述挡板左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右端;所述第二连接板下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上端;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动力组件。
6.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齿条、齿轮、电机和电机支架,所述齿条上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下端;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齿轮,固定端连接所述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连接所述沉积池底板的下表面。
7.保护罩上端连接所述沉积池底板的下表面,并且覆盖所述动力组件。
8.所述第二水管后端连接有第三止水阀和抽水泵。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过滤板用于过滤出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通过控制第一止水阀和第二止水阀来控制污水流动的方向,当左侧沉积池开始沉积排水时,右侧沉积池开始进水,这样增加了工作效率。沉积池能将水中的小颗粒杂质沉积到池底。挡板能将沉积池底部的杂质与过滤好的水分隔开防止抽水泵将池底的杂质一起抽出。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隐藏沉积池顶盖的俯视图;
12.图3是图2 中 b处的局部放大图;
13.图4是图2 中 c处的局部放大图;
14.图5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罩内部的零件图;
15.图6是图5 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6.图中:2、第一水管;3、第一止水阀;4、第二水管;5、沉积池;6、保护罩;7、挡板;8、第二连接板;10、齿条;11、齿轮;12、电机;13、电机支架;14、导轨;15、滑块;17、过滤板;18、第三水管;19、第二止水阀;20、第四水管;21、第五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如图1-6所示,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环境设计用除污装置,包括第一水管2,第一水管2下端连通第五水管21;第五水管21左端连接第一止水阀3,右端连接第二止水阀19,通过第一止水阀3和第二止水阀19来控制污水流动的方向;第一止水阀3左端连接第四水管20;第二止水阀19右端连接第三水管18;过滤板17连接第一水管2内部,用于过滤出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除污装置还包括:两个沉积池组件分别连接第四水管20左端和连接第三水管18右端,用于沉积排水中的杂质。
20.所述第四水管左端的沉积池组件包括第二水管4、沉积池5、挡板7、第二连接板8、第三连接板9、两根导轨14、两块滑块15和动力组件,沉积池5内壁前后两侧设置有两根导轨14;导轨14靠近沉积池5池底,用来限制挡板7的运动方向,使其只能沿导轨方向做直线运动,还起到了支撑挡板7的作用;挡板7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滑块15;两块滑块15各活动连接对应的导轨14,能将沉积池5底部的杂质与过滤好的水分隔开;第二水管4连通沉积池5的后端,并位于挡板7的上端,用于排出沉积完杂质的水;挡板7左端连接第二连接板8的右端;第二连接板8下端连接第三连接板9的上端;动力组件连接第三连接板9的下端,驱动挡板7运动。
21.动力组件包括保护罩6、齿条10、齿轮11、电机12和电机支架13,齿条10上端连接第三连接板9的下端,当齿条10运动时,第三连接板9跟着一起运动;齿轮11与齿条10相互啮合,齿轮11带动齿条10做水平直线运动;电机12输出端连接齿轮11,带动齿轮11转动,固定端连接电机支架13;电机支架13连接沉积池5底板的下表面,起支撑和固定作用;第二水管4后端连接有第三止水阀和抽水泵,加快排水的速率。
22.保护罩6上端连接沉积池5底板的下表面,并且覆盖动力组件,保护内部零件受环
境影响发生损坏。
23.工作原理:关闭第二止水阀19,打开第一止水阀3;排出的污水从第一水管2中流入第五水管21中,再通过第四水管20流入左侧的沉积池5中;当左侧的沉积池5中灌入的污水达到一定量时,打开第二止水阀19,关闭第一止水阀3;左侧沉积池5中的污水中杂质开始沉积;此时第五水管21中的污水就会通过第三水管18,流入右侧的沉积池5中;打开电机12,带动齿轮11转动,齿轮11带动齿条10做水平直线运动,当齿条10运动时,第三连接板9跟着一起运动,再带动挡板7沿导轨方向做直线运动直到将池底的杂质与沉积后的污水分隔开,此时打开第三止水阀和抽水泵,处理好的污水通过第二水管4排出;然后关闭第二止水阀19,打开第一止水阀3,右侧沉积池排水,左侧开始沉积。
24.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环境设计用除污装置,包括第一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2)下端连通第五水管(21);所述第五水管(21)左端连接第一止水阀(3),右端连接第二止水阀(19);所述第一止水阀(3)左端连接第四水管(20);所述第二止水阀(19)右端连接第三水管(18);过滤板(17)连接所述第一水管(2)内部,除污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四水管(20)左端和连接所述第三水管(18)右端,用于沉积排水中杂质的两个沉积池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环境设计用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水管(20)左端的所述沉积池组件包括第二水管(4)、沉积池(5)、挡板(7)、第二连接板(8)、第三连接板(9)、两根导轨(14)、两块滑块(15)和动力组件,所述沉积池(5)内壁前后两侧设置有两根所述导轨(14);所述导轨(14)靠近所述沉积池(5)池底;所述挡板(7)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滑块(15);两块所述滑块(15)各活动连接对应的所述导轨(14);所述沉积池(5)后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管(4),所述第二水管(4)位于所述挡板(7)的上方;所述挡板(7)左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8)的右端;所述第二连接板(8)下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9)的上端;所述第三连接板(9)的下端连接所述动力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环境设计用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齿条(10)、齿轮(11)、电机(12)和电机支架(13),所述齿条(10)上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9)的下端;所述齿轮(11)与所述齿条(10)相互啮合;所述电机(12)输出端连接所述齿轮(11),固定端连接所述电机支架(13);所述电机支架(13)连接所述沉积池(5)底板的下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环境设计用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罩(6)上端连接所述沉积池(5)底板的下表面,并且覆盖所述动力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环境设计用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管(4)后端连接有第三止水阀和抽水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环境设计用除污装置,包括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下端连通第五水管;所述第五水管左端连接第一止水阀,右端连接第二止水阀;所述第一止水阀左端连接第四水管;所述第二止水阀右端连接所述第三水管;所述过滤板连接所述第一水管内部,除污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四水管左端和连接所述第三水管右端,用于沉积排水中杂质的两个沉积池组件。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的除污装置效率较低,并且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并且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并且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骥 舒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骥
技术研发日:2022.01.04
技术公布日:2022/6/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