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人行通道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20:01: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混凝土盖梁或横梁的制造及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人行通道。


背景技术:

2.目前高桩码头在我国港口码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桩码头横梁施工时,横梁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需借助底模支撑系统,相邻两榀横梁之间布设人行通道,用于施工人员、材料及小型设备运输,人行通道的布设跟随横梁施工进度安排进行。为满足人员及设备通行需求,横梁底模支撑系统在横梁整个施工过程中均不得拆除,需要大量的底模支撑系统材料,造成了施工措施材料的浪费,经济性较差,且施工难度较大。中国专利文献cn 102844498 a记载了桥梁用架设人行道,该装置结构相对复杂,在使用时零件制作成本和精度要求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缺陷,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人行通道,解决人行通道经济性低、安全性差、占用空间大且整体安拆复杂,在使用过程中不便运输搬运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人行通道,包括支架单元,支架单元通过螺钉和悬臂梁连接,支架单元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竖向支撑和第一纵向支撑,螺钉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竖向支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纵向支撑上沿桥向设有第一横向支撑,第一横向支撑上支承设有人行通道单元,人行通道单元包括盖板,盖板两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二竖向支撑,第二竖向支撑上穿设有圆管。
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悬臂梁上设置有多个预埋件,预埋件包括筒体,筒体上设有第一螺纹孔,螺钉和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螺钉穿设在第一竖向支撑上。
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人行通道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横向支撑,两个第二横向支撑分别设置在第一横向支撑内,第二横向支撑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纵向支撑连接,盖板位于第二横向支撑和第二纵向支撑的上方,第二竖向支撑固设在第二横向支撑上。
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竖向支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圆管穿设在第一通孔内,圆管两侧设有螺纹,圆管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竖向支撑连接。
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纵向支撑上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通过限位板和人行通道单元连接。
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第二螺纹孔,人行通道单元包括第二横向支撑,第二横向支撑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下侧设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和第二螺纹孔分别和螺钉螺纹连接,螺钉穿设在限位板上。
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限位板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均穿设有第四通孔,第一安装板上还设有第三通孔,螺钉穿设在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内。
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螺钉上还穿设有限位垫片,限位垫片抵靠在第一纵向支撑的外侧。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悬臂梁上设置预埋件,通过螺钉可以快速的安装支架单元到悬臂梁一侧,人行通道单元可以整体安装到支架单元上,且拆除方便,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的施工效率,本结构不需要浇筑混凝土结构底模支撑材料,因此可以大大的节省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同时缩短了施工周期,人行通道单元根据需要多次重复使用,稳定性强刚性好,满足经济性要求。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示意图状态一;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示意图状态二;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单元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图5的爆炸示意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人行通道单元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图7的爆炸示意图;
22.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沿桥向示意图;
23.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人行通道单元固定在底模支撑系统主梁上正视示意图;
24.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人行通道单元固定在底模支撑系统主梁上底视示意图。
25.图中:悬臂梁1;支架单元2;第一竖向支撑201;第一纵向支撑202;第一横向支撑203;连接块204;第二螺纹孔205;限位垫片206;人行通道单元3;第二横向支撑301;第二纵向支撑302;盖板303;第二竖向支撑304;圆管305;第一螺母306;第一通孔307;第二通孔308;第二螺母309;限位板4;支撑板401;第一安装板402;第二安装板403;第三通孔404;第四通孔405;预埋件5;筒体501;第一螺纹孔502;螺钉6;底模支撑系统主梁7;锚筋8。
具体实施方式
26.如图1-11中,一种装配式人行通道,包括支架单元2,支架单元2通过螺钉6和悬臂梁1连接,支架单元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竖向支撑201和第一纵向支撑202,螺钉6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竖向支撑201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纵向支撑202上沿桥向设有第一横向支撑203,第一横向支撑203上支承设有人行通道单元3,人行通道单元3包括盖板303,盖板303两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二竖向支撑304,第二竖向支撑304上穿设有圆管305。支架单元2的高度和悬臂梁1的高度相等,人行通道单元3和相邻的悬臂梁1之间的距离相匹配。由此结构,以使得在浇筑悬臂梁1的时,将预埋件5固定在设计位置,待养护达到强度后即可通过螺钉6快速的安装支架单元2,然后将人行通道单元3进行拼装后直接放置在支架单元2的第一横向支撑203上,第一横向支撑203限制了人行通道单元3垂直桥向的移动,保证了整体的使用安全。
27.在悬臂梁1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人行通道单元3搁置在底模支撑系统主梁7上,供施工人员、材料及小型设备通行,锚筋8及预埋件5在悬臂梁1浇筑之前在预定位置预埋,待完
成悬臂梁1混凝土的浇筑且相邻悬臂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将支架单元2吊装至相邻两端悬臂梁1上通过限位垫片206及螺钉6与预埋件5紧固连接,将原搁置在底模支撑系统主梁7上的人行通道单元3吊装至支架单元2的第一横向支撑203内固定,然后可拆除悬臂梁1底模支撑系统主梁7,混凝土底模支撑系统可转运至其他工作面使用。
28.人行通道使用完毕后,可将支架单元2上的螺钉6松开,直接吊装拆卸后供其他工作面使用,悬臂梁1内预埋件5及锚筋8可采用相关措施修复,不影响混凝土结构功能。
2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悬臂梁1上设置有多个预埋件5,预埋件5包括筒体501,筒体501上设有第一螺纹孔502,螺钉6和第一螺纹孔502螺纹连接,螺钉6穿设在第一竖向支撑201上。由此结构,以使得可以快速的将支架单元2安装在悬臂梁1上,待施工完成后,可以快速的将支架单元2从悬臂梁1上拆下,整体使用方便,施工效率高。
3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人行通道单元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横向支撑301,两个第二横向支撑301分别设置在第一横向支撑203内,第二横向支撑301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纵向支撑302连接,盖板303位于第二横向支撑301和第二纵向支撑302的上方,第二竖向支撑304固设在第二横向支撑301上。由此结构,以使得第二横向支撑301和第二纵向支撑302连接形成框架,盖板303用于人员行走的支撑基础,第二竖向支撑304和第一竖向支撑201之间形成通道,盖板303上设置有多个增大摩擦力的凸起,使用安全。
3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竖向支撑304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307,圆管305穿设在第一通孔307内,圆管305两侧设有螺纹,圆管305通过第一螺母306和第二竖向支撑304连接。由此结构,以使得圆管305可以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在施工完成后可以独立拆卸,保证了整体搬移运输时体积更小,携带更方便。
3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纵向支撑202上设置有连接块204,连接块204通过限位板4和人行通道单元3连接。由此结构,以使得连接块人行通道单元3通过限位板4和第一纵向支撑202连接,限位板4限制了人行通道单元3顺桥向的移动和上下的晃动,整体更加稳定,且限位板4起到了定位的作用,保证了人行通道单元3整体安装的一致性好,质量更佳。
3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连接块204上设有第二螺纹孔205,人行通道单元3包括第二横向支撑301,第二横向支撑301上设有第二通孔308,第二通孔308的下侧设有第二螺母309,第二螺母309和第二螺纹孔205分别和螺钉6螺纹连接,螺钉6穿设在限位板4上。由此结构,以使得整体安拆方便,采用螺钉连接,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整体刚性好。
3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限位板4包括支撑板401,支撑板40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板402和第二安装板403,第一安装板402和第二安装板403上均穿设有第四通孔405,第一安装板402上还设有第三通孔404,螺钉6穿设在第三通孔404和第四通孔405内。由此结构,以使得第二安装板403支撑在第一纵向支撑202的上部,第一安装板402和第二横向支撑301连接,第二安装板403起到了限制支撑板401移动的作用,同时为支撑板401提供稳定的基础,增大支撑板401和第一纵向支撑202的接触面积,整体受力更好。
3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螺钉6上还穿设有限位垫片206,限位垫片206抵靠在第一纵向支撑202的外侧。由此结构,以使得调节螺钉6能够更方便的固定在第一纵向支撑202上,同时增大了螺钉6和第一纵向支撑202的接触面积,受力均匀。
36.安装过程:
37.1、支架单元2和人行通道单元3均采用型钢制成,分别加工各连接的部件;
38.2、将加工好的型钢部件进行组装连接,完成支架单元2和人行通道单元3的安装;
39.3、相邻悬臂梁1混凝土浇筑前,人行通道单元3放置在悬臂梁2底模支撑系统主梁7上,供施工人员、材料及小型设备通行;
40.4、将预埋锚筋8与预埋件5浇筑在相邻悬臂梁1混凝土内;
41.5、相邻悬臂梁1混凝土均达到设计强度值后,将支架单元2吊装至相邻两端悬臂梁1上用限位垫片206及螺钉6与预埋件5紧固连接;
42.6、通道支架单元2安装完毕后,将人行通道单元3吊装至支架单元2上,第二横向支撑301放置在第一横向支撑203的卡槽内,防止人行通道单元3滑移。两端悬臂梁1底模支撑系统主梁7可进行拆除,转运至其他混凝土结构施工面使用,悬臂梁1上预埋件5封闭后不影响主体结构功能。
43.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