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09 02:49: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如下连接器:其在柔性扁形电缆的末端部固装多个端子零件,将多个端子零件单个地收纳到形成于壳体内的多个腔。在将连接器水平设置的状态下,腔在壳体的后表面开口,柔性扁形电缆从壳体向后方导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374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在上述连接器在温度差大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有可能在柔性扁形电缆的表面产生结露,且结露水沿着柔性扁形电缆的表面浸入到壳体内。
5.本公开的连接器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防止向壳体内的浸水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在片状导电线路的前端部固装有端子零件的片状柔性导电线路,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导出部,在将所述端子零件收纳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导出部能够将所述片状导电线路向下导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能够防止向壳体内的浸水。
附图说明
8.图1是从斜上后方观看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连接器的侧视剖视图。图3是从斜下前方观看上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从斜上前方观看上下分离的下壳体和片状柔性导电线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连接器,(1)具备:壳体;和在片状导电线路的前端部固装有端子零件的片状柔性导电线
路,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导出部,在将所述端子零件收纳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导出部能够将所述片状导电线路向下导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根据本公开的构成,因为片状导电线路从壳体向下方导出,所以即使在片状导电线路的表面产生结露,或者水分附着于片状导电线路的表面,结露水、附着水等液体也不可能浸入到壳体内。
[0010]
(2)优选的是,所述端子零件以将所述片状导电线路的前端部朝向水平的状态收纳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设置有转向部,所述转向部使所述片状导电线路中比所述端子零件靠后方的部位塑性变形为向下弯折的状态。根据该构成,即使片状导电线路在壳体的外部与其他构件干涉而向水平姿势移位,也因为在片状导电线路存在通过塑性变形而从壳体向下导出的部位,所以液体不可能沿着片状导电线路向壳体内浸入。
[0011]
(3)优选的是,在(2)中,所述转向部具有:上表面按压部,从上方按压所述片状导电线路中比弯折部靠前方的部位;后表面按压部,从后方按压所述片状导电线路中比所述弯折部靠下方的部位;以及支承部,从内侧支承所述片状导电线路中的所述弯折部。根据该构成,因为在弯折部及弯折部的附近三处保持片状导电线路的弯曲形状,所以弯折部的形状稳定。
[0012]
(4)优选的是,在(3)中,所述转向部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配置于所述后表面按压部的下方,将所述片状导电线路保持为上下方向的朝向。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壳体外使片状导电线路的导出路径稳定向下。
[0013]
(5)优选的是,在(2)~(4)中,所述转向部具有将所述片状导电线路在前后方向上定位的定位部。根据该构成,可防止片状导电线路相对于转向部的错位,所以片状导电线路的弯曲形状稳定。
[0014]
(6)优选的是,所述壳体通过将下壳体和上壳体上下合体而构成。根据该构成,通过将壳体分割成下壳体和上壳体,即使用于将下壳体和上壳体成形的模具结构不复杂,也能够提高壳体的内部形状的设计自由度。因此,即使在壳体形成将端子零件水平配置的部位、和使片状导电线路向下导出的导出部,下壳体和上壳体的形状也不变得复杂,所以能够降低模具成本。
[0015]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实施例1]参照图1~图4说明将本公开的连接器a具体化的实施例1。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中的斜右上方、图2中的右方、图3中的斜右上方、图4中的斜右下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4所示的朝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0016]
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a通过将片状柔性导电线路10和壳体20组装而构成。片状柔性导电线路10例如由柔性印刷基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扁形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等构成。如图2、4所示,扁形电缆具备能弯曲变形的一张片状导电线路11和多个端子零件15。片状导电线路11通过将多根导体13以并列状配置在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片状基材12而成。
[0017]
在片状导电线路11的前端部,以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构成梳齿状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连接部14。在各连接部14,一个一个地布设有导体13,且导体13的前端部露出。导体13
中比连接部14靠后方的区域被片状基材12包覆。在片状导电线路11的前端部,在多根导体13的露出部分通过软钎焊、熔敷等能导通地单独地固装有多个端子零件15的后端部。在片状导电线路11中比端子零件15靠后方的区域形成有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定位孔16。
[0018]
在壳体20内收纳片状柔性导电线路10中的端子零件15整体和片状导电线路11的前端部。在壳体20内,端子零件15水平地配置,在端子零件15的后方附近,片状导电线路11水平地向后方伸出。壳体20具有转向部21和导出部22。
[0019]
转向部21在壳体20的内部使片状导电线路11的一部分以变为弯折形状的方式塑性变形。具体地讲,如图2所示,在片状导电线路11中比端子零件15靠后方的部位形成有弯折部17,通过转向部21使弯折部17塑性变形为从水平的朝向向下转向的形状。片状导电线路11中比弯折部17靠下方的区域从在壳体20的下表面开口的导出部22向下导出到壳体20的外部。
[0020]
壳体20通过使合成树脂制的下壳体23和合成树脂制的上壳体34两部件上下合体而构成。如图4所示,下壳体23是具有底壁部24、左右一对侧壁部25以及前壁部26的单一部件。在从上方观看下壳体23的俯视时,底壁部24呈方形。在底壁部24的上表面中比前后方向中央靠前方的区域,左右并列地形成有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多个端子收纳槽27。
[0021]
在底壁部24的后端缘部形成有从底壁部24上表面向上方立起的形态的支承部28。支承部28形成遍及底壁部24的左右方向上的全宽区域连续地延伸的肋状。支承部28是构成转向部21的部位。在底壁部24的上表面中比端子收纳槽27靠后方的位置形成有左右隔开间隔的多个定位部29。定位部29为从底壁部24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形态,位于比支承部28靠前方。定位部29是构成转向部21的部位。
[0022]
一对侧壁部25从底壁部24的左右两侧缘向上方突出。在一对侧壁部25的外侧面形成有锁定突起30。前壁部26从底壁部24的前端缘遍及全宽区域向上方立起。在前壁部26,在左右方向以一定间距形成有多个插入口31,插入口31为将前壁部26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形态。在插入口31插入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阳端子零件。
[0023]
在前壁部26的上端部形成有左右隔开间隔的一对第1接纳部32f。一对第1接纳部32f具有在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槽部33。在底壁部24的左右两侧缘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左右一对第2接纳部32m。一对第2接纳部32m配置于比锁定突起30靠后方、且比定位部29靠前方的位置。在底壁部24的左右两侧缘部的后端部形成有呈肋状的左右一对第3接纳部32r。一对第3接纳部32r位于比定位部29靠后方。第1~第3接纳部32f、32m、32r作为非弹性锁定部执行功能,在设计上为不弹性变形的形态。
[0024]
如图3所示,上壳体34是具有上壁部35和左右一对弹性锁片36的单一部件。在从下方观看上壳体34的仰视时,上壁部35呈方形。在上壁部35的下表面形成有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多个突部37。多个突部37单个地嵌入到多个端子收纳槽27。在各突部37的后端部形成有防脱突起38。一对弹性锁片36为从上壁部35的左右两侧缘部向下方呈悬臂状突出的形态。
[0025]
在上壁部35的前端部形成有从上壁部35的前端面向前方突出的形态的左右一对第1嵌合部39f。第1嵌合部39f形成向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肋状。在上壁部35的左右两侧缘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左右一对第2嵌合部39m。第2嵌合部39m位于比弹性锁片36靠后方。在上壁部35的左右两侧缘部的后端部形成有在内表面具有肋状突起40的左右一对第
3嵌合部39r。一对第3嵌合部39r位于比第2嵌合部39m靠后方。第1~第3嵌合部39f、39m、39r作为非弹性锁定部执行功能,在设计上为不弹性变形的形态。
[0026]
在上壁部35形成有在左右方向细长的上表面按压部41。上表面按压部41从上壁部35的下表面遍及上壁部35的全宽呈肋状突出。在将两壳体23、34合体的状态下,上表面按压部41配置于比上壁部35的后端靠前方、且定位部29的后方附近的位置。在将两壳体23、34合体的状态下,上表面按压部41的下端位于比定位部29的上端靠下方。上表面按压部41是构成转向部21的部位。
[0027]
在上壁部35形成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后表面按压部42。后表面按压部42从上壁部35的后端缘遍及全宽连续地向下方呈壁状伸出。后表面按压部42在将两壳体23、34合体的状态下位于支承部28的后方附近,并且以相对于底壁部24的后端面24r及支承部28的后表面从后方对置的方式配置。后表面按压部42的下端位于比支承部28靠下方。后表面按压部42是构成转向部21的部位。
[0028]
在组装本实施例的连接器a时,首先,在下壳体23装配扁形电缆。此时,通过将片状导电线路11的定位孔16与下壳体23的定位部29嵌合,从而将片状柔性导电线路10定位于下壳体23。接着,将多个端子零件15单独地收纳于多个端子收纳槽27。在端子收纳槽27内,端子零件15以水平姿势配置,片状导电线路11中与端子零件15的后端相连的前端部载置于下壳体23的底壁部24的上表面。片状导电线路11中比底壁部24的后端缘靠后方的区域变为向水平方向后方伸出的状态。
[0029]
在将片状柔性导电线路10装配于下壳体23后,将上壳体34相对于下壳体23以从上方覆盖的方式组装而合体。在组装两壳体23、34的过程中,后表面按压部42的下端缘部从上方按住片状导电线路11中比支承部28靠后方的部位的上表面,所以片状导电线路11以支承部28为支点向下弹性地转向。
[0030]
此时,片状导电线路11中比抵接于后表面按压部42的部位靠前方的区域由于弹性的反作用力将要向上方浮起。但是,因为该片状导电线路11的浮起被抵接于片状导电线路11的上表面的上表面按压部41压住,所以片状导电线路11通过支承部28、后表面按压部42以及上表面按压部41的抵接而变形为以较小的曲率半径弯折的形状。另外,通过由上表面按压部41防止片状导电线路11的浮起,从而可保持定位孔16和定位部29的嵌合状态。
[0031]
在将两壳体23、34合体而组装的状态下,通过弹性锁片36和锁定突起30的嵌合、第1~第3接纳部32f、32m、32r和第1~第3嵌合部39f、39m、39r的嵌合,两壳体23、34保持为组装状态。通过以上,壳体20的组装和扁形电缆相对于壳体20的组装完成。
[0032]
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a组装的状态下,嵌入到端子收纳槽27的防脱突起38相对于端子零件15从后方对置,所以端子零件15变为防脱的状态。另外,通过定位部29和定位孔16的嵌合,端子零件15和片状导电线路11中收纳于壳体20内的区域相对于壳体20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被定位。
[0033]
在壳体20的内部的后端部构成被底壁部24的后端部、上壁部35的后端部、上表面按压部41以及后表面按压部42包围的转向空间44。在片状导电线路11中比端子零件15靠后方的区域,通过被上表面按压部41、后表面按压部42及支承部28弯曲而形成弯折部17。弯折部17通过弯曲而变为塑性变形的状态,收纳于转向空间44内。另外,在底壁部24的后端面24r与后表面按压部42的前表面之间形成有侧视时在上下方向细长的狭缝状的导向槽45。
导向槽45的下端部在壳体20的后端部下表面向下开口为在左右方向细长的狭缝状的导出部22。片状导电线路11中从弯折部17向下方伸出的部位被导向槽45朝向上下方向导向,从导出部22向壳体20的下方导出。
[0034]
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a具有壳体20和片状柔性导电线路10。片状柔性导电线路10为在片状导电线路11的前端部固装有端子零件15的形态。在壳体20形成有导出部22,在将端子零件15收纳于壳体20的状态下,导出部22能够使片状导电线路11向下导出到壳体20的外部。根据该构成,片状柔性导电线路10中露出到壳体20的外部的片状导电线路11从壳体20向下导出,在壳体20的下方沿上下方向布设。
[0035]
即使在壳体20的下方,片状导电线路11向上转向,也在壳体20的附近,片状导电线路11通过导向槽45保持上下方向的朝向。因此,即使在壳体20的外部,在片状导电线路11的表面产生结露水,或者飞散的水附着于片状导电线路11,那些液体也不会沿着片状导电线路11的表面浸入到壳体20内。
[0036]
端子零件15以将片状导电线路11的前端部朝向水平的状态收纳于壳体20内。在壳体20设置有转向部21,转向部21使片状导电线路11中比端子零件15靠后方的部位塑性变形为向下弯折的状态。根据该构成,即使片状导电线路11在壳体20的外部与其他构件干涉而向水平姿势移位或者变形为u字形,也在片状导电线路11存在通过塑性变形而从壳体20向下导出的部位。因此,液体不可能沿着片状导电线路11向壳体20内浸入。
[0037]
转向部21具有:上表面按压部41,从上方按压片状导电线路11中比弯折部17靠前方的部位;后表面按压部42,从后方按压片状导电线路11中比弯折部17靠下方的部位;以及支承部28,从内侧支承片状导电线路11中的弯折部17。根据该构成,因为在弯折部17及弯折部17的附近三处保持片状导电线路11的弯曲形状,所以弯折部17的形状稳定。
[0038]
转向部21具有导向槽45,导向槽45配置于后表面按压部42的下方,将片状导电线路11中比弯折部17靠下方的部位保持为上下方向的朝向。通过设置导向槽45,能够在壳体20外使片状导电线路11的导出路径稳定向下。转向部21具有将片状导电线路11在前后方向上定位的定位部29。根据该构成,可防止片状导电线路11相对于转向部21的错位,所以片状导电线路11的弯折部17的弯曲形状稳定。
[0039]
壳体20通过将下壳体23和上壳体34上下合体而构成。根据该构成,通过将壳体20分割成下壳体23和上壳体34,即使用于将下壳体23和上壳体34成形的模具结构不复杂,也能够提高壳体20的内部形状的设计自由度。因此,即使在壳体20形成将端子零件15水平配置的部位、使片状导电线路11向下转向的转向部21、以及将片状导电线路11向下导出的导出部22,下壳体23和上壳体34的形状也不变得复杂。由此,能够降低模具成本。
[0040]
[其他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本发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请求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变更,意欲包括如下述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中,转向部具有导向槽,但是转向部也可以为不具有导向槽的形态。在上述实施例中,转向部具有定位部,但是转向部也可以为不具有定位部的形态。在上述实施例中,转向部构成为具备上表面按压部、后表面按压部以及支承部,但是转向部也可以为不具有支承部的形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通过下壳体和上壳体两部件构成,但是壳体也可以是单一部件。在上述实施例中,片状导电线路从壳体向正下方导出,但是片状导电线路也可以从壳体向斜前方或者斜后方导出。附图说明
[0041]
a:连接器10:片状柔性导电线路11:片状导电线路12:片状基材13:导体14:连接部15:端子零件16:定位孔17:弯折部20:壳体21:转向部22:导出部23:下壳体24:底壁部24r:后端面25:侧壁部26:前壁部27:端子收纳槽28:支承部29:定位部30:锁定突起31:插入口32f:第1接纳部32m:第2接纳部32r:第3接纳部33:槽部34:上壳体35:上壁部36:弹性锁片37:突部38:防脱突起39f:第1嵌合部39m:第2嵌合部39r:第3嵌合部
40:肋状突起41:上表面按压部42:后表面按压部44:转向空间45:导向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