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方法与流程

2022-06-08 16:10: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石油测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在钻井过程中,为满足井控需要增大钻井液密度,在渗透性好尤其是裂缝发育的储层受泥浆侵入的严重影响,电阻率测井曲线呈现出“凹平状”、“低中值”的非典型油气层特征,泥浆侵入弱化了电阻率对油气的指示;另外,储层内高含量泥质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电阻率大小对油气的指示,“低阻出油、高阻出水”现象存在,仅靠电阻率大小解决不了油气层的识别。目前,国、内外测井识别油气层的方法通常是围绕阿尔奇公式展开,即采用“电阻率-孔隙度”进行油气层判别,对于常规油气层,“孔隙度-电阻率”能较好识别。即在常规油气层中,电阻率测井曲线呈现出“凸状”、“高值”;而对于水层,通常电阻率测井曲线呈现出“凹平状”、“低值”。所以在常规油气层中,采用“电阻率-孔隙度”能有效判别流体性质。但在低阻油气层识别中,传统的“电阻率-孔隙度”识别油气层受到制约。
3.近年来随着测井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测井新技术被运用到低阻油气层的识别过程中,如核磁共振测井,但核磁共振测井价格昂贵导致开采成本高,且由于其探测深度浅而不能达到良好效果,因而绝大部分井没有做过核磁共振测井。
4.其中,有一种现有技术可以实现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其在低阻油气层的识别中需要用到参数swi,即束缚水饱和度,该参数可依据核磁共振资料或实验数据求取,而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准确获取swi数值,因此,该方法实用性低,不易解决现场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方法,能够通过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可以避免误判油气层,在提高油气层测井识别正确率的同时不增加成本,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低阻油气层评价,也适用于常规层内非均质储层评价。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方法,包括:
8.步骤s1、分析层内岩性曲线特征;
9.步骤s2、分析层内孔隙度曲线特征;
10.步骤s3、分析层内电阻率曲线特征;
11.步骤s4、根据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判别储层流体性质。
12.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中,分析层内岩性曲线特征包括:
13.寻找储层内自然伽马发生明显变化的层段,或者寻找储层内自然电位发生明显变化的层段,以得到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
14.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2中,分析层内孔隙度曲线特征包括:
15.分析层内三孔隙度曲线特征。
16.优选地,所述分析层内三孔隙度曲线特征包括:
17.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孔隙度曲线的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和密度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孔隙度近似不变。
18.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3中,分析层内电阻率曲线特征包括:
19.分析储层内深感应电阻率数值大小、曲线形态以及侵入特征;同时分析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深感应电阻率数值大小变化情况。
20.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根据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判别储层流体性质包括:
21.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且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的情况下,若电阻率数值增大,则判定储层为为水层;若电阻率数值减小或不变,则判定储层为油气层。
22.优选地,所述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且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的情况下,若电阻率数值增大,则判定储层为水层;若电阻率数值减小或不变,则判定储层为油气层包括:
23.在泥质含量自上而下增加的层段,且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的情况下,若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增大,则判定储层为水层;若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减小或不变,则判定储层为油气层;
24.或,在泥质含量自上而下减少的层段,且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的情况下,若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增大,则储层为油气层;若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减小或不变,则储层为水层。
25.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包括:
26.在孔隙度近似不变的情况下,水层电阻率数值随泥质含量增大而增大;
27.在孔隙度近似不变的情况下,油气层电阻率数值随泥质含量增大而减小或不变;
28.储层电阻率数值随孔隙度的减小而增大。
29.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30.步骤s5、验证储层流体性质效果。
31.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5中,验证储层流体性质效果包括:
32.将识别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判别流体性质的准确性。
33.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方法中,通过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可以避免误判油气层,在提高油气层测井识别正确率的同时不增加成本,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低阻油气层评价,也适用于常规层内非均质储层评价。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泥质砂岩导电路径示意图及等效电阻率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利用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a井低阻油气层的测井曲线成果图;
3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利用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b井油层的测井曲线成果图;
3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利用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c井油层的测井曲线成果图;
4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利用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d井油层的测井曲线成果图;
4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利用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e井水层的测井曲线成果图;
42.图8为本发明对比实施例提供的利用传统孔隙度-电阻率法误判f井油气层。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弥补传统“孔隙度-电阻率”方法及上述现有技术识别低阻油气层的不足,避免漏失油气层,提高测井识别准确率,准确识别低阻油气层很有必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方法,在对低阻油气层进行识别时,可以通过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低阻油气层的识别,提高油气层测井识别正确率的同时不增加成本,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4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一般来说,电阻率数值大小受制于储层的流体性质、导电路径或称之为孔道曲折度,并随地层孔隙度及地层岩性的变化而变化,构建岩石物理体积模型(附图1),并得到地层电阻率的理论推导公式:
[0046][0047][0048]
其中,lw/l为孔隙孔道的弯曲程度,即孔道曲折度,小数;r为100%饱含地层水的岩石电阻率,ω
·
m;rt为岩石电阻率,ω
·
m;rw为地层水电阻率,ω
·
m;φ为地层孔隙度,%。
[0049]
于是得出:(1)储层电阻率数值大小随流体电阻率的增大而增大,即随地层水电阻率的增大而增大;(2)电阻率数值大小随孔隙度的减小而增大;(3)储层电阻率数值大小随孔道曲折度的增大而增大。地层水电阻率及孔隙度都可以用测井资料定量表征,而曲折度的影响因素较多,是指包括不导电的油气与骨架的分布状态,即地层水的流经通道,它反映
地层导电的难易程度。对于在一个泥质砂岩储层内来说,由于沉积环境及油气水的运移基本相同,地层水、泥质水(微孔隙水及粘土表面吸附的水)的性质基本不变,因此,储层内地层水及泥质水电阻率数值基本不变。
[0050]
对于一个泥质砂岩水层来说,当物性不变,随着泥质的增大,无疑增大了孔道曲折度,从而使得水层电阻率随泥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对于一个泥质砂岩油气层内,当物性不变,随着泥质的增大,增大的孔道曲折度引起电阻率增大,但同时泥质含量的增大使得含水饱和度增大进而使得电阻率数值减小,油气层电阻率数值随泥质含量最终怎么变化,将取决于孔道曲折度与含水饱和度对其的影响程度,通常油气层电阻率数值随泥质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或不变。于是得出油气层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测井响应特征(即为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
[0051]
(1)在孔隙度近似不变的情况下,水层电阻率数值随泥质含量增大而增大;
[0052]
(2)在孔隙度近似不变的情况下,油气层电阻率数值随泥质含量增大而减小或不变;
[0053]
(3)储层电阻率数值随孔隙度的减小而增大。
[0054]
利用油气水层以上三个电阻率数值随孔隙度与泥质含量的变化规律,能较好地识别低阻油气层。
[0055]
相应地,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方法,包括:
[0056]
步骤s1、分析层内岩性曲线特征,以便于确定储层内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
[0057]
步骤s2、分析层内孔隙度曲线特征,以便于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确定孔隙度曲线无明显变化幅度的层段;
[0058]
步骤s3、分析层内电阻率曲线特征,以便于得到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深感应电阻率数值大小变化情况;
[0059]
步骤s4、根据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判别储层流体性质。即为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再利用上述三个电阻率数值随孔隙度与泥质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低阻油气层的识别。
[0060]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方法中,通过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可以避免误判油气层,在提高油气层测井识别正确率的同时不增加成本,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低阻油气层评价,也适用于常规层内非均质储层评价。
[0061]
在本方案中,油田主要通过自然电位划分储层岩性剖面,或者油田主要通过自然伽马划分储层岩性剖面,为了兼顾到上述情况,相应地,在所述步骤s1中,分析层内岩性曲线特征包括:
[0062]
寻找储层内自然伽马发生明显变化的层段,或者寻找储层内自然电位发生明显变化的层段,即为得到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本方案如此设计,以便于在储层内确定出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
[0063]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层内孔隙度曲线特征分析的准确性,相应地,在所述步骤s2中,分析层内孔隙度曲线特征包括:
[0064]
分析层内三孔隙度曲线特征。
[0065]
具体地,所述分析层内三孔隙度曲线特征包括:
[0066]
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孔隙度曲线的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和密度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孔隙度近似不变。基于此原理,从而有助于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确定孔隙度曲线无明显变化幅度的层段。
[0067]
再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分析层内电阻率曲线特征包括:
[0068]
分析储层内深感应电阻率数值大小、曲线形态以及侵入特征;同时分析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深感应电阻率数值大小变化情况,从而以便于得到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深感应电阻率数值大小变化情况。此外,本步骤还分析了储层内深感应电阻率数值大小、曲线形态以及侵入特征,以便于在实际勘探开发中,形成了易于在技术人员中推广应用的“四看电阻率”法,即一看电阻率大小、二看电阻率形态、三看电阻率侵入特征、四看电阻率与其它曲线的匹配关系,以此快速识别油气层。
[0069]
在本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4中,根据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判别储层流体性质包括:
[0070]
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且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的情况下,若电阻率数值增大,则判定储层为水层;若电阻率数值减小或不变,则判定储层为油气层。
[0071]
更为具体地,在泥质含量自上而下增加的层段,且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的情况下,若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增大,则判定储层为水层;若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减小或不变,则判定储层为油气层;
[0072]
或,在泥质含量自上而下减少的层段,且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的情况下,若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增大,则判定储层为油气层;若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减小或不变,则判定储层为水层。本方案如此设计,有助于提高了低阻油气层测井识别的正确率。
[0073]
在本方案中,如图2所示,在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0074]
步骤s5、验证储层流体性质效果。本方案如此设计,以便于验证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判别流体性质的方法的准确性。
[0075]
具体的,在所述步骤s5中,验证储层流体性质效果包括:
[0076]
将识别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判别流体性质的准确性。
[007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介绍:
[0078]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可以避免误判油气层,提高油气层测井识别正确率的同时不增加成本。该方法即适用于低阻油气层评价,也适用于常规层内非均质储层评价。
[0079]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0]
步骤s1、分析层内岩性曲线特征。即寻找储层内自然伽马升高的井段,或是储层内自然电位曲线幅度明显变化的井段,从而得出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
[0081]
步骤s2、分析层内孔隙度曲线特征。即在自然伽马升高的层段内,孔隙度曲线(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密度)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孔隙度近似不变;
[0082]
步骤s3、分析层内电阻率曲线特征。即深感应(深侧向)电阻率数值大小及曲线形态,层内曲线数值增大或减小的层段;
[0083]
步骤s4、分析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以此判别储层流体性质。在泥质
含量增加的层段,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电阻率数值增大为水层,电阻率数值减小或不变为油气层;
[0084]
步骤s5、储层流体性质效果验证。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判别流体性质的准确性。
[0085]
在实际勘探开发中,形成了易于在技术人员中推广应用的“四看电阻率”法,即一看电阻率大小、二看电阻率形态、三看电阻率侵入特征、四看电阻率与其它曲线的匹配关系,以此快速识别油气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有效解决了受泥浆侵入影响严重或高含量泥质存在的储层中利用传统孔隙度-电阻率误判油气层的难题;同时,该方法亦适用于层内非均质的常规储层,普适性强。
[0086]
本实施例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在塔河油田的a井,东濮凹陷b井、c井、d井、e井以及塔河油田f井(对比实施例)中进行试验:
[0087]
实施例一
[0088]
本实施例一以图3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a井低阻油气层的测井曲线成果图为例进行说明:
[0089]
a井的12号储层,利用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包括如下步骤:
[0090]
步骤s1、分析层内岩性曲线特征。即寻找储层内自然伽马升高的井段,或是储层内自然电位曲线幅度明显变化的井段,从而得出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
[0091]
a井位于塔河油田,塔河油田主要通过自然电位划分储层岩性剖面,因此寻找该储层内自然电位发生明显变化的层段。12号储层(4365.0-4386.5m)内,4383.5-4386.0m井段自上而下自然电位幅度减小,表明12号储层内4383.5-4386.0m泥质含量依次增加;
[0092]
步骤s2、分析层内三孔隙度曲线特征。即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三孔隙度曲线(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密度)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孔隙度近似不变;
[0093]
在12号储层内4383.5-4386.0m层段孔隙度曲线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在4383.5-4386.0m层段内孔隙度近似不变;
[0094]
步骤s3、分析层内电阻率曲线特征。即分析储层内深感应(深侧向)电阻率数值大小、曲线形态以及侵入特征;同时分析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深感应(深侧向)电阻率数值大小变化情况;
[0095]
12号储层下部4381.0-4386.5m井段内电阻率数值低、曲线形态呈凹形、高侵特征,为明显水层特征。在12号储层内4383.5-4386.0m层段深感应电阻率曲线平直、数值近似不变,电阻率数值最低在0.7ω
·
m左右;
[0096]
步骤s4、分析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以此判别储层流体性质。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三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电阻率数值增大为水层,电阻率数值减小或不变为油气层;
[0097]
在12号储层内4383.5-4386.0m层段,泥质含量自上而下依次增加、孔隙度近似不变、深感应电阻率曲线平直、数值近似不变,为油气层特征,以此识别12号层为油气层;
[0098]
步骤s5、储层流体性质效果验证。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判别流体性质的准确性。
[0099]
对4365.0-4386.5m射孔后自喷,日产油83.6吨、气11688方,无水。测试结果与解释结论吻合。
[0100]
实施例二
[0101]
本实施例二以图4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a井低阻油气层的测井曲线成果图为例进行说明:
[0102]
b井的56、58号储层,利用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包括如下步骤:
[0103]
步骤s1、分析层内岩性曲线特征。即寻找储层内自然伽马升高的井段,或是储层内自然电位曲线幅度明显变化的井段,从而得出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
[0104]
b井位于中原油田,中原油田主要通过自然伽马划分储层岩性剖面,因此寻找该储层内自然伽马发生明显变化的层段。56号储层(3693.8-3699.8m)内,3697.5-3698.5m井段自上而下自然伽马测井值增大,表明56号储层内3697.5-3698.5m层段泥质含量自上而下依次增加;58号储层(3703.0-3707.3m)内,3705.0-3706.0m井段自下而上自然伽马测井值依次增大,表明58号储层内3705.0-3706.0m层段泥质含量自下而上依次增加;
[0105]
步骤s2、分析层内三孔隙度曲线特征。即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三孔隙度曲线(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密度)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孔隙度近似不变;
[0106]
在56号储层内3697.5-3698.5m层段三孔隙度曲线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在3697.5-3698.5m层段内孔隙度近似不变;在58号储层内3705.0-3706.0m层段三孔隙度曲线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在3705.0-3706.0m层段内孔隙度近似不变;
[0107]
步骤s3、分析层内电阻率曲线特征。即分析储层内深感应(深侧向)电阻率数值大小、曲线形态以及侵入特征;同时分析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深感应(深侧向)电阻率数值大小变化情况;
[0108]
56号储层和58号储层电阻率数值低、曲线形态呈凹形,且依据该地区测井解释标准(电阻率>2.8ω
·
m),均解释为水层。在56号储层内3697.5-3698.5m层段深感应电阻率测井曲线平直,数值近似不变;在58号储层内3705.0-3706.0m层段深感应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依次逐渐增大;
[0109]
步骤s4、分析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以此判别储层流体性质。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三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电阻率数值增大为水层,电阻率数值减小或不变为油气层;
[0110]
在56号储层内3697.5-3698.5m层段,泥质含量自上而下依次增加、孔隙度近似不变、深感应电阻率测井曲线平直、数值近似不变,为油气层特征,以此判定56号层为油层;在58号储层内3705.0-3706.0m层段泥质含量自上而下依次减少、孔隙度近似不变、深感应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依次逐渐增大,为油气层特征判定58号层为油层;
[0111]
步骤s5、储层流体性质效果验证。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判别流体性质的准确性。
[0112]
对解释的56和58号层射孔投产,日产油3.5吨,无水。测试结果与解释结论吻合。
[0113]
实施例三
[0114]
本实施例三以图5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c井常规油气层的测井曲线成果图为例进行说明:
[0115]
c井的52号储层,利用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油气层,包括如下步骤:
[0116]
步骤s1、分析层内岩性曲线特征。即寻找储层内自然伽马升高的井段,或是储层内自然电位曲线幅度明显变化的井段,从而得出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
[0117]
c井位于中原油田,中原油田主要通过自然伽马划分储层岩性剖面,因此寻找该储层内自然伽马发生明显变化的层段。52号储层(3312.6-3319.1m)内,3315.0-3318.0m井段自上而下自然伽马测井值增大,表明52号储层内3315.0-3318.0m层段泥质含量自上而下增加;
[0118]
步骤s2、分析层内三孔隙度曲线特征。即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三孔隙度曲线(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密度)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孔隙度近似不变;
[0119]
在52号储层内3315.0-3318.0m层段三孔隙度曲线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在3315.0-3318.0m层段内孔隙度近似不变;
[0120]
步骤s3、分析层内电阻率曲线特征。即分析储层内深感应(深侧向)电阻率数值大小、曲线形态以及侵入特征;同时分析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深感应(深侧向)电阻率数值大小变化情况;
[0121]
52号储层电阻率上高下低,明显存在一个台阶,高的为4ω.m,低的为2.0ω.m,明显低于围岩电阻率(为3.0ω.m)。在52号储层内3315.0-3318.0m层段深感应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减小;
[0122]
步骤s4、分析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以此判别储层流体性质。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三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电阻率数值增大为水层,电阻率数值减小或不变为油气层;
[0123]
在52号储层内3315.0-3318.0m层段,泥质含量自上而下增加、孔隙度近似不变、深感应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减小,为油气层特征,以此判定52号层为油层;
[0124]
步骤s5、储层流体性质效果验证。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判别流体性质的准确性。
[0125]
对解释的52号层射孔投产,日产油6.8吨,无水。测试结果与解释结论吻合。
[0126]
实施例四
[0127]
本实施例四以图6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d井常规油气层的测井曲线成果图为例进行说明:
[0128]
d井的111号储层,利用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常规油气层,包括如下步骤:
[0129]
步骤s1、分析层内岩性曲线特征。即寻找储层内自然伽马升高的井段,或是储层内自然电位曲线幅度明显变化的井段,从而得出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
[0130]
d井位于中原油田,中原油田主要通过自然伽马划分储层岩性剖面,因此寻找该储层内自然伽马发生明显变化的层段。111号储层(3434.1-3437.8m)内,3435.5-3437.0m井段自上而下自然伽马测井值逐渐增大,表明111号储层内3435.5-3437.0m层段泥质含量自上而下依次增加;
[0131]
步骤s2、分析层内三孔隙度曲线特征。即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三孔隙度曲线(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密度)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孔隙度近似不变;
[0132]
在111号储层内3435.5-3437.0m层段三孔隙度曲线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在3435.5-3437.0m层段内孔隙度近似不变;
[0133]
步骤s3、分析层内电阻率曲线特征。即分析储层内深感应(深侧向)电阻率数值大小、曲线形态以及侵入特征;同时分析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深感应(深侧向)电阻率数值大小变化情况;
[0134]
在111号储层内3435.5-3437.0m层段深感应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减小;
[0135]
步骤s4、分析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以此判别储层流体性质。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三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电阻率数值增大为水层,电阻率数值减小或不变为油气层;
[0136]
在111号储层内3435.5-3437.0m层段,泥质含量自上而下依次增加、孔隙度近似不变、深感应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减小,为油气层特征,以此判定56号层为油气层;
[0137]
步骤s5、储层流体性质效果验证。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判别流体性质的准确性。
[0138]
对解释的111号层射孔投产,日产油5.1吨,气3000方。测试结果与解释结论吻合。
[0139]
实施例五
[0140]
本实施例五以图7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e井低阻水层的测井曲线成果图为例进行说明:
[0141]
e井的35号层,利用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识别低阻水层,包括如下步骤:
[0142]
步骤s1、分析层内岩性曲线特征。即寻找储层内自然伽马升高的井段,或是储层内自然电位曲线幅度明显变化的井段,从而得出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
[0143]
e井位于中原油田,中原油田主要通过自然伽马划分储层岩性剖面,因此寻找该储层内自然伽马发生明显变化的层段。35号层(3065.5-3070.3m)内,3366.2-3367.5m井段自上而下自然伽马测井值依次增大,表明35号层内3366.2-3367.5m层段泥质含量自上而下依次增加;
[0144]
步骤s2、分析层内三孔隙度曲线特征。即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三孔隙度曲线(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密度)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孔隙度近似不变;
[0145]
在35号层内3366.2-3367.5m层段三孔隙度曲线无明显变化幅度,表明在3366.2-3367.5m层段内孔隙度近似不变;
[0146]
步骤s3、分析层内电阻率曲线特征。即分析储层内深感应(深侧向)电阻率数值大小、曲线形态以及侵入特征;同时分析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内,深感应(深侧向)电阻率数值大小变化情况;
[0147]
在35号层内3366.2-3367.5m层段深感应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依次增大;
[0148]
步骤s4、分析层内孔隙度-电阻率-岩性匹配关系,以此判别储层流体性质。在泥质含量增加的层段,三孔隙度曲线显示孔隙度近似不变,电阻率数值增大为水层,电阻率数值减小或不变为油气层;
[0149]
在35号储层内3366.2-3367.5m层段,泥质含量自上而下依次增加、孔隙度近似不变、深感应电阻率数值自上而下依次增大,为水层特征,以此判定35号层为水层;
[0150]
步骤s5、储层流体性质效果验证。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层内孔隙度-电
阻率-岩性匹配关系法判别流体性质的准确性。
[0151]
对解释的35号层测试,日产水8.2方。测试结果与解释结论吻合。
[0152]
对比实施例
[0153]
本对比实施例以图8利用“孔隙度-电阻率”方法误判低阻油气层为水层的测井曲线成果图为例进行说明:
[0154]
f井的11-12号储层(4187.0-4202.0m),这两个层电阻率曲线形态呈凹状,深感应电阻率数值低,最低为0.5ω
·
m,且为明显的水层高侵特征(ild》ilm),三孔隙度曲线(声波时差、补偿密度、补偿中子)指示储层物性好,孔隙度均在25%左右。传统“孔隙度-电阻率”方法为:油层为孔隙度大,电阻率测井曲线呈现出“凸状”、“高值”;而对于水层,通常孔隙度大,电阻率测井曲线呈现出“凹平状”、“低值”,因此依据传统“孔隙度-电阻率”解释方法判定为水层。后对该层进行测试,日产油50.1吨、日产气4185方、无水,利用传统“孔隙度-电阻率”方法解释结果与测试结果相悖。
[0155]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156]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