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单向液流控制重复开关液流通道的井下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12:31: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向液流控制重复开关液流通道的井下工具。


背景技术:

2.随着对油气井的不断开采,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因此,在修井作业的洗井工作中,经常出现洗井液大量漏入地层的现象,工程上称为井漏。井漏不仅造成大量洗井液的浪费,而且会严重污染地层,使油气井产液量降低。同时在现行技术中,由于油田注水、长时间关井或其它不明的地质变化等原因,本来不能自喷的油气井,在修井作业中会突然发生井喷,往往造成人、财、物的重大损失。有时地层压力稍大于井底压力,虽不至于发生井喷,但涌出井口的液体给修井作业带来不少麻烦,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在中国授权并已到期失效的专利cn202249943u中,提到了一种轨道式井下开关阀,其包括本体、阀座、轨道循环套、阀体和压缩弹簧;在本体的左部内侧有环形的本体凸台,在本体凸台左方的本体内固定安装有阀座,在阀座的内部有与本体内部相通的阀孔:在本体凸台右方的本体内固定安装有轨道循环套;在轨道循环套上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导向轨道,本体的内侧安装有阀体;阀体的左端固定有能使阀孔封闭的阀头,阀体的右端外侧固定有外端安装在导向轨道内并能沿导向轨道移动的阀体导向凸起。这种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其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应用并不广泛。
4.在中国授权并已到期失效的专利cn202832377u中,提到了一种轨道式开关阀,有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定压阀部分、变位活塞部分和换轨机构,上连接头、定压阀部分、变位活塞部分、换轨机构和下连接头由上至下依次连接,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标准油管。定压阀部分包括:与上连接头相连接的阀座,位于阀座下方的阀体,位于阀体下方的定压弹簧,设置在阀座和阀体之间的密封垫,阀体和定压弹簧的内侧套有与上连接头相连通的上中心管。上中心管上形成有过流口,阀座与阀体之间形成有与上中心管上的过流口相连通的且可开关的节流出口,节流出口开关对应坐封与验封两种状态。换轨过程,销钉不仅需要起到滑移导向的作用,还需要承受较大的载荷力,销钉极易磨损失效。
5.国内期刊《石油矿场机械》2017年第46卷第2期第55页,王德贵等人发表的《连续油管多次循环开关阀研制》文章,向大众介绍了为了解决连续油管钻磨碎屑返排技术难题,硏制了一种旁通可以反复打开和关闭的多次循环开关阀。该阀采用流体激发原理,有两种工作状态:旁通关闭时流体全部流向钻头;旁通打开时流体全部流向环空。通过开、关泵控制工具在这两种模式下进行反复切换。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开关阀换位顺畅,通过开、关泵,旁通能够顺利打开和关闭。
6.同时,在油气田的实际开发过程中,部分井需要下入工具对井筒内的液体或地层压力进行临时封堵,给地面工作创造不带压作业下入其它生产管柱的条件;在油气井不带压下入生产管柱后,临时封堵工具上部井筒内的空间可能出现受限,使得无法再次下入其它开关工具对井下临时封堵工具实施打开作业,仅仅可以实施的是通过地面打压注入单向
流体;同时为了油气井开发的长远考虑,也期望井下临时封堵工具可以在井口或生产管柱出现异常时可以实现通过地面打压注入单向流体实现对封堵工具的关闭。上述两个专利虽然部分解决了开关阀转换的问题,但是并未解决通过地面井口注入单向流体向井内打压实现对井下工具控制多次开关的功能。
7.再者,目前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多使用压裂施工,施工后压裂砂经常随生产流体上返至井口,对井下采油装置特别是采油泵造成影响,导致多次起下管柱进行检泵。


技术实现要素:

8.(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9.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向液流控制重复开关液流通道的井下工具,其解决了无法通过地面井口注入单向流体向井内打压控制井下工具多次开关的技术问题。
10.(二)技术方案
1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单向液流控制重复开关液流通道的井下工具包括:滑套和桥塞;
12.所述滑套包括滑套主体、换向换位装置以及单向液流堵塞装置;其中,所述滑套主体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嵌套设置的第一防砂套筒、过流内套筒和滑套轴芯,所述过流内套筒的两端均开口,所述滑套轴芯能够在所述过流内套筒内沿轴向运动;所述过流内套筒的侧壁上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流通道,所述滑套轴芯的侧壁上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流通道;所述单向液流堵塞装置包括堵塞球,所述堵塞球位于所述过流内套筒的第一端内;
13.所述换向换位装置设置于所述过流内套筒的第二端,所述换向换位装置与所述滑套轴芯连接,所述换向换位装置能够使所述滑套轴芯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从而使所述滑套轴芯沿轴向远离所述过流内套筒的第一端运动时依次实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第一状态时,所有所述第一过流通道与所有所述第二过流通道一一对应连通;第二状态时,部分所述第一过流通道与部分所述第二过流通道一一对应连通;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过流通道与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相互不连通;
14.所述桥塞设置于所述过流内套筒的第一端,所述桥塞内设置有第二防砂套筒,所述第二防砂套筒与所述过流内套筒的第一端连接。
15.可选地,所述换向换位装置包括:套管、分度爪、滑爪套、弹性件以及导轨;
16.所述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过流内套筒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套管的内壁上;
17.所述分度爪、所述滑爪套以及所述弹性件均套设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分度爪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套轴芯连接,所述分度爪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滑爪套的第一端,所述滑爪套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套管的第二端连接;
18.所述分度爪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
19.所述滑爪套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滑爪,所述滑爪至少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滑爪、第二滑爪以及第三滑爪;
20.所述滑爪套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能够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
上;
21.所述滑爪和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滑爪套的圆周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滑爪的最低点到所述分度爪的第一端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滑爪的最低点到所述分度爪的第一端的距离为l2,所述第三滑爪的最高点到所述分度爪的第一端的距离为l3,则有l1>l2>l3。
22.可选地,所述导轨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弹性件,所述导轨的第一端的端面为斜面;
23.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滑套处于全开状态;
24.第二状态时,所述导轨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滑爪抵接,所述滑套处于半开状态;
25.第三状态时,所述导轨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滑爪抵接,所述滑套处于全关状态。
26.可选地,所述桥塞包括:封隔芯轴、推环、上封隔固定卡瓦、上导向锥、上保护环、胶筒、下保护环、下导向锥、下封隔固定卡瓦以及中部接头;
27.所述封隔芯轴的第一端设置于轴肩,所述封隔芯轴的第二端和所述过流内套筒的第一端均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中部接头内;
28.所述推环、所述上封隔固定卡瓦、所述上导向锥、所述上保护环、所述胶筒、所述下保护环、所述下导向锥以及所述下封隔固定卡瓦依次轴向套设于所述封隔芯轴上,所述推环与所述轴肩抵接,所述下封隔固定卡瓦与所述中部接头抵接;
29.所述第二防砂套筒设置于所述封隔芯轴内。
30.所述第二防砂套筒至少包括第一级防砂套筒和第二级防砂套筒;
31.所述第一级防砂套筒的两端均开口,所述第一级防砂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流内套筒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级防砂套筒的第一端设置有锁扣;
32.所述第二级防砂套筒的第一端为封口,所述第二级防砂套筒的第二端为开口;所述第二级防砂套筒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级防砂套筒内,所述第二级防砂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级防砂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
33.可选地,所述滑套轴芯的第一端为开口,所述滑套轴芯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堵塞球,所述滑套轴芯的第二端与所述分度爪的第一端连接;
34.所述滑套轴芯的第一端的开口为第一漏斗结构,所述第一漏斗结构靠近所述堵塞球的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堵塞球的直径,所述第一漏斗结构远离所述堵塞球的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堵塞球的内径。
35.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流内套筒的过流总面积;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滑套轴芯的横截面的面积。
36.可选地,所述单向液流堵塞装置还包括固定机构和软连接结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过流内套筒的第一端,所述堵塞球通过所述软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固定机构。
37.可选地,所述滑套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过流内套筒的第一端对接,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环内。
38.可选地,所述过流内套筒的第一端的开口为第二漏斗结构,所述第二漏斗结构的第一端的内径大于第二端的内径,所述第二漏斗结构的第二端靠近所述过流内套筒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漏斗结构的第二端的内径大于所述堵塞球的直径。
39.(三)有益效果
40.本实用新型保证了日常生产,并且滑套轴芯处于第三状态时,能防止井喷、井涌、井漏等事故的发生;滑套轴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防砂套筒提供防砂功能;滑套轴芯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实现对第一防砂套筒的清洗,延长了工具使用寿命及检泵周期,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41.单向液流控制重复开关液流通道的井下工具的总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循环开关、性能可靠。解决了现场下入管柱后无法关闭井内液体封隔地层压力的技术难题,可以实现常压下入后续生产管柱,同时用于修井作业时可以明显减少地面返出液体的数量,对于井控安全也可以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实现了大规模压裂施工的工厂化快速作业,减少高成本带压作业机的使用,降低现场作业成本并可实现提高环保效果。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工具的滑套的第一状态图;
4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工具的换向换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工具的滑套的第二状态图;
4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工具的滑套的第三状态图;
4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工具的单向液流堵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工具的桥塞的结构示意图;
4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工具的桥塞的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50.【附图标记说明】
51.1:连接环;2:单向液流堵塞装置;3:滑套主体;4:换向换位装置; 5:第一防砂套筒;6:过流内套筒;7:滑套轴芯;8:固定机构;9:软连接结构;10:堵塞球;11:中部接头;12:套管;13:分度爪;14:导轨; 15:滑爪套;16:弹性件;
52.21:封隔芯轴;22:推环;23:上封隔固定卡瓦;24:上导向锥; 25:上保护环;26:胶筒;27:下保护环;28:下导向锥;29:下封隔固定卡瓦;30:中接头;40:第二防砂套筒;41: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上”、“下”...... 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
54.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5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向液流控制重复开关液流通道的井下工具,如图1所示,其包括滑套和桥塞,其中,滑套包括滑套主体3、换向换位装置 4以及单向液流堵塞装置2。
滑套主体3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嵌套设置的第一防砂套筒5、过流内套筒6和滑套轴芯7,过流内套筒6的两端均为开口,滑套轴芯7能够在过流内套筒6内沿过流内套筒6的轴向运动。过流内套筒 6的侧壁上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流通道,滑套轴芯7的侧壁上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流通道。单向液流堵塞装置2包括堵塞球10,堵塞球10设置于过流内套筒6的第一端内,桥塞设置于过流内套筒6的第一端。换向换位装置4设置于过流内套筒6的第二端,换向换位装置4与滑套轴芯 7连接,换向换位装置4能够使滑套轴芯7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从而使滑套轴芯7沿轴向远离过流内套筒6的第一端运动时依次实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第一状态时,所有第一过流通道与所有第二过流通道一一对应连通;第二状态时,部分第一过流通道与部分第二过流通道一一对应连通;第三状态时,第一过流通道与第二过流通道相互不连通。
56.如图2所示,换向换位装置包括套管12、分度爪13、滑爪套15、弹性件16以及导轨14。换向换位装置类似于自动圆珠笔的结构,在自动圆珠笔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段下压锁住的机构,实现了分度爪13第一次下压滑爪套 15锁住,分度爪13第二次下压滑爪套15锁住,分度爪13第三次下压滑爪套15释放。具体地,套管12的第一端与过流内套筒的第二端连接,导轨14 设置于套管12的内壁上,分度爪13、滑爪套15以及弹性件16均套设于套管12内,分度爪13的第一端与滑套轴芯连接,分度爪13的第二端抵接于滑爪套15的第一端,滑爪套15的第二端抵接于弹性件16第一端,弹性件 16优选为弹簧,弹性件16的第二端与套管12的第二端连接。导轨14设置于套管12的内壁上,分度爪13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滑动设置于导轨14上。滑爪套15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滑爪,滑爪至少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滑爪、第二滑爪以及第三滑爪。滑爪套15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滑槽,当分度爪13越过第三滑爪的最到点时,第二滑槽能够滑动设置于导轨14上。滑爪和第二滑槽沿滑爪套15的圆周间隔分布,当换向换位装置竖直放置且滑爪套15的第一端朝上时,第一滑爪的最低点到分度爪13的第一端的距离为l1,第二滑爪的最低点到分度爪13的第一端的距离为l2,第三滑爪的最高点到分度爪13的第一端的距离为l3,则有l1>l2>l3。导轨14的第一端靠近弹性件16,导轨14的第一端的端面为斜面;第一状态时,第二滑槽滑动设置于导轨14上,滑套处于全开状态;第二状态时,导轨14 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一滑爪抵接,滑套处于半开状态;第三状态时,导轨14 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二滑爪抵接,滑套处于全关状态。
57.假定初始状态为第一状态,滑套轴芯7推动分度爪13向靠近弹性件16 的方向运动至第一滑爪的最高点刚好越过导轨14的第一端。分度爪13向靠近弹性件16的方向运动时,由于第一滑槽受导轨14的限制,使得分度爪13 只能沿轴向运动;分度爪13推动滑爪套15沿轴向运动,当导轨14的第一端越过第一滑爪的最高点后,由于滑爪套15受弹性件16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滑爪会沿着导轨14的第一端的端面上的斜面运动,滑爪套15做周向旋转和轴向直线运动,直至导轨14的第一端与第一滑爪抵接且导轨14的侧壁与第二滑爪抵接。滑爪套15做周向旋转实现换向功能。由于第二滑爪受导轨 14的阻挡,使得滑爪套15无法继续周向旋转,由于第一滑爪受导轨14的阻挡,使得滑爪套15无法继续轴向直线运动,滑爪套15保持静止,此时为第二状态;滑套轴芯7再次推动分度爪13相靠近弹性件16的方向运动至第二滑爪的最高点刚好越过导轨14的第一端,当导轨14的第一端越过第二滑爪的最高点后,由于滑爪套15受弹性件16的作用力,使得第二滑爪会沿着导轨14的第一端的端面上的斜面运动,滑爪套15做周向旋转和轴向直线运动,直至导轨14的第一端与第二滑爪抵接且导轨14
的侧壁与第三滑爪抵接。滑爪套15做周向旋转实现换向功能。由于第三滑爪受导轨14的阻挡,使得滑爪套15无法继续周向旋转,由于第二滑爪受导轨14的阻挡,使得滑爪套15 无法继续轴向直线运动,滑爪套15保持静止,此时为第三状态;滑套轴芯7 再次推动分度爪13相靠近弹性件16的方向运动至第三滑爪的最高点刚好越过导轨14的第一端,当导轨14的第一端越过第三滑爪的最高点后,由于滑爪套15受弹性件16的作用力,使得第三滑爪会沿着导轨14的第一端的端面上的斜面运动,滑爪套15做周向旋转和轴向直线运动,导轨14进入第二滑槽内,恢复成第一状态。滑爪套15做周向旋转实现换向功能。第一滑爪、第二滑爪以及第三滑爪只是最基本的单元,滑爪的数量越多,滑套的状态也就越多,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滑爪的数量来增加滑套在半开状态时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连通的数量。
58.具体应用过程:滑套工具正常下井后,在地面向井下注入单向流体打压。单向液流控制重复开关液流通道的井下工具处于第三状态时,由于堵塞球10 距离滑套轴芯7较远,压力作用于滑套轴芯7上并推动换向换位装置4下行实现换位,换向换位装置4受内部的弹性件16作用,在井口泄压后会自行上行,并推动滑套轴芯7运行至第一状态,地层流体经由第一防砂套筒5过滤后再由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进入滑套轴芯7的内腔,并绕行堵塞球10后返回至地面;再次实施井口注入单向流体打压,堵塞球10在液流作用下推动滑套轴芯7下行,并推动换向换位装置4下行实现换位,换向换位装置4受内部的弹性件16在井口泄压后会自行上行,并在推动滑套轴芯7 运行至第二状态;再次实施井口注入单向流体打压,在流量低于一定限度时,注入的单向流体由滑套轴芯7经过过流内套筒6后可以对第一防砂套筒5实现清洗;继续提高注入单向流体的流量,滑套轴芯7内部形成的节流压差会推动滑套轴芯7下行,并推动换向换位装置4下行,单向流体撤除后,换向换位装置4推动滑套轴芯7上行第一状态,从而实现对滑套的关闭。本实用新型保证了日常生产,并且滑套轴芯7处于第三状态时,能防止井喷、井涌、井漏等事故的发生。滑套轴芯7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防砂套筒5提供防砂功能。滑套轴芯7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实现对第一防砂套筒5的清洗,延长了工具使用寿命及检泵周期,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59.如图1所示,滑套轴芯7的第一端为开口,滑套轴芯7的第一端靠近堵塞球10,滑套轴芯7的第二端与分度爪13的第一端连接。滑套轴芯7的第一端的开口为第一漏斗结构,第一漏斗结构靠近堵塞球10的一端的内径大于堵塞球10的直径,第一漏斗结构远离堵塞球10的一端的内径小于堵塞球 10的内径,在地面向井下注入单向流体打压时,堵塞球10受压进入第一漏斗结构中,堵塞球10与第一漏斗结构直接产生相对密封,从而实现堵塞球 10落座密闭节流的功能。
60.优选地,第一过流通道的横截面和第二过流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过流内套筒6的过流总面积;第一过流通道的横截面和第二过流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滑套轴芯7的横截面的面积。
61.如图4所示,单向液流堵塞装置2还包括固定机构8和软连接结构9,软连接结构9优选为链条或弹簧结构,具有有效的延展空间。固定机构8设置于过流内套筒6的第一端,堵塞球10通过软连接结构9连接固定机构8,堵塞球10受压时能够朝向过流内套筒6的第一端运动,从而推动滑套轴芯7 运动。
62.如图1所示,滑套还包括连接环1,连接环1与过流内套筒6的第一端对接,第一防砂
套筒5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环1和下接头11连接,从而使第一防砂套筒5固定套设在过流内套筒6外。固定机构8优选为安装臂,安装臂沿径向设置于连接环1内,避免堵塞连接环1。
63.如图1所示,过流内套筒6的第一端的开口为第二漏斗结构,第二漏斗结构的第一端的内径大于第二端的内径,第二漏斗结构的第二端靠近过流内套筒6的第二端;第二漏斗结构的第二端的内径大于堵塞球10的直径。
64.如图1所示,滑套轴芯7上沿轴向依次设置有多个o型密封圈,有效地提高滑套轴芯7外壁与过流内套筒6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并使滑套轴芯7 在过流内套管12内部滑动,滑套轴芯7滑动到不同位置实现滑套过流功能的开关功能。
65.如图7和图8所示,桥塞为常规设备,桥塞包括封隔芯轴21、推环22、上封隔固定卡瓦23、上导向锥24、上保护环25、胶筒26、下保护环27、下导向锥28、下封隔固定卡瓦29、中部接头以及第二防砂套筒40。封隔芯轴 21的第一端设置于轴肩,封隔芯轴21的第二端与连接环1之间通过中部接头连接。推环22、上封隔固定卡瓦23、上导向锥24、上保护环25、胶筒26、下保护环27境、下导向锥28以及下封隔固定卡瓦29依次轴向套设于封隔芯轴21上,推环22与轴肩抵接,下封隔固定卡瓦29与中部接头抵接。利用电缆或管柱将桥塞输送到井筒预定位置,通过火药爆破、液压坐封或者机械坐封工具产生的压力作用于上封隔固定卡瓦23,拉力作用于张力棒,通过上下导向锥28对胶筒26施以上压下拉两个力,当拉力达到一定值时,张力棒断裂,坐封工具与桥塞脱离。此时桥塞中心管上的锁紧装置发挥效能,上下封隔固定卡瓦29破碎并镶嵌在套管内壁上,胶筒26膨胀并密封,完成坐封。
66.第二防砂套筒40至少包括第一级防砂套筒和第二级防砂套筒,还可以设置多级嵌套设置的防砂套筒,每一级防砂套筒的侧壁均设置有多个过流通道,或者侧壁直接采用防砂网,通过设置多级防砂套筒来增加过流面积。具体地,第一级防砂套筒的两端均开口,第一级防砂套筒的第二端与过流内套筒6的第一端连通,地下水和地面水均通过第一级防砂套筒的第二端开口进出过流内套筒6,第一级防砂套筒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锁扣41。第二级防砂套筒的第一端为封口,第二端为开口,若包括多级防砂套筒,则只有最后一级防砂套筒的第一端为封口,其他均为开口。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级防砂套筒套设于第一级防砂套筒内,第二级防砂套筒的第一端与第一级防砂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以构成可伸缩的结构。锁扣41优选为环形锁扣,用于限制第二级防砂套筒的第二端,以免第二级防砂套筒的第二端从第一级防砂套筒中滑出。桥塞坐封好后,坐封工具撤离时将第二级防砂套筒从第一级防砂套筒中抽出,直至第二级防砂套筒的第二端运动至锁扣41处,锁扣41对第二级防砂套筒的第二端进行锁止,第二级防砂套筒保持当前工作状态。第二防砂套筒40具备长度伸展及自锁功能,有效地扩展了第二防砂套筒40的过流面积,即能有效地过滤砂石,有能避免因砂石堵塞而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在滑套处于“全开”状态时,地下流体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对第二防砂套筒40进行冲刷清洗。在井下工具被释放并座封在井下套管后,胶筒26将处于膨胀封隔状态,当滑套同时处于“关闭”状态时,井下工具将实现对井筒内胶筒26位置以下地层流体和压力的封隔,地面井口处压力将归零,井筒流体不再返出井口,工具以上的井筒内可进行常规不带压作业,无需再进行压井作业,实现对井筒内的液体或地层压力进行无限次封堵的功能。通过第一防砂套筒5和第二防砂套筒40将该工具过流通道封闭其中,形成可以双向过流不过砂的封闭空间,可以保护工具内部结构不受外部砂粒的影响;通过工具过流方向的调整,利用井筒内流体可对工具的上、下防砂结构进行冲刷清洗,在套管中实现了
双向过滤防砂功能,达到了防砂目标。
67.单向液流控制重复开关液流通道的井下工具的总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循环开关、性能可靠。解决了现场下入管柱后无法关闭井内液体封隔地层压力的技术难题,整体技术先进,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实现常压下入后续生产管柱,同时用于修井作业时可以明显减少地面返出液体的数量,对于井控安全也可以有明显的提升作用。随着现场油气井压裂施工的推广,该单向液流控制重复开关液流通道的井下工具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实现大规模压裂施工的工厂化快速作业,减少高成本带压作业机的使用,降低现场作业成本并可实现提高环保效果。
6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7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