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06:36: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冷板。


背景技术:

2.目前,储能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其中利用锂电池作为储能的载体更是占据了能量储存方式的主导地位,锂电池作为核心部件,系统的安全性,充放电效率,循环次数直接影响着整个储能系统的性能及收益。
3.锂电池性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大,目前的大型储能项目,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热管理方式来解决电芯对温度比较敏感的问题,主流的热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风冷,另一种是液体冷却,液冷相比风冷具有更高的换热系数,及更均匀的温度分布,目前各家头部企业已经逐步推出各类型的液冷产品。现有的液冷板往往流道设计简单,导致电芯之间温差相对较大,能量损失大,需要增加保温设计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板,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液冷板流道设计简单,难以确保冷却、散热效果,使得电芯之间温差相对较大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包括:
6.底板,所述底板形成有流道,所述流道内流动有冷却液;所述流道内设置有多个扰流凸部;
7.面板,所述面板扣设于所述底板;
8.所述电池包包括电芯模组,所述面板背离所述电芯模组的一侧壁面形成承载面,所述电芯模组设置于所述承载面。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流道相对所述底板的板面凹陷形成槽体结构;
10.所述流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流道顺次连通。
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流道内均设置有多个扰流凸部;多个所述扰流凸部分成多列设置在所述流道内,相邻的两列所述扰流凸部错位设置。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面板设置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
13.所述第一接头与多个所述流道中的一个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头与多个所述流道中的另一个所述流道连通。
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流道的拐角处设置有导流凸部;所述底板除所述流道以外的部分形成有加强部。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所述面板通过真空钎焊的方式连接;
16.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通过真空钎焊的方式连接。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具
有至少一端开口的槽体结构,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开口。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板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底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固定构件连接;
19.所述连接件为fds螺钉。
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厚度为0.8mm-1.3mm;
21.所述底板的厚度为0.8mm-1.3mm;
22.所述扰流凸部和所述导流凸部的高度均为3.0-3.8mm。
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板的至少所述承载面设置有绝缘层。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5.本技术提供的液冷板包括:底板,底板形成有流道,流道内流动有冷却液;流道内设置有多个扰流凸部;面板,面板扣设于底板;电池包包括电芯模组,面板背离电芯模组的一侧壁面形成承载面,电芯模组设置于承载面。
26.本技术提供的液冷板,相比传统的液冷电池包具有显著的减重效果,能够明显的提高整包的能量密度,通过对流道增加扰流设计能够改变液体流动的形态,使冷却液充分混合,减小进出口液体的温差,形成均匀的温度场分布,从而提高显著减小电芯间的温差。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的另一视角图。
31.附图标记:
32.1-面板,2-底板,201-流道,202-扰流凸部,203-导流凸部,204-加强部,3-第一接头,4-第二接头,5-电芯模组,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35.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液冷板。
39.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板,用于锂电池电池包,液冷板包括:底板2和面板1,其中,面板1扣合在底板2的上方,并且底板2与面板1相互连接,底板2形成有流道201,流道201内流动有冷却液,电池包包括电芯模组5,面板1具有导热性,面板1的外表面形成承载面,电芯模组5设置于承载面,电芯模组5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面板1并由面板1下方的流道201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吸收,依次持续地对电芯模组5进行散热,并且流道201内形成有多个扰流凸部202,扰流凸部202相对流道201的上表面凸起并与面板1的下板面接触,能够加强在流道201内流动的冷却液扰流效果,从而提高换热系数,以确保对电芯模组5的散热效果,并且能够避免流道201内各个位置产生温差,从而保证对电芯模组5包含的多个电芯均能够进行有效散热。
40.进一步地,流道201具有对底板2进行冲压而向下凹陷而形成槽体结构,并且底板2上形成有多个流道201,多个流道201沿第一方向a顺次排布,并且多个流道201顺次连通,使得冷却液能够顺畅地流经各个流道201,每一个流道201内均设置有多个扰流凸起。
41.定义沿着第一方向a,第一个流道201为首端流道,最后一个流道201为末端流道,首端流道与末端流道之间设置有多个流道201,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流道20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首端流道与末端流道之间设置有两个流道201,当然,流道201的数量具体由底板2的尺寸、面板1需承载的电芯模组5的数量而定。
42.面板1的承载面设置有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分别作为冷却液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一接头3至少与首端流道连通,第二接头4至少与末端流道连通,从而使得冷却液能够在流道201内持续循环流动,以确保冷却、散热效果,而且无需额外的管路转接,减少水冷管路的失效风险点。
43.优选地,面板1、底板2、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的均由al3003mod材料制成,更优选地,面板1和底板2以及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与面板1均通过真空钎焊的方式连接,既能够确保焊接强度以及焊接质量,还使得本液冷板具有较轻的重量,避免增加锂电池的整体重量。
44.进一步地,在每一个流道201内均设置有多个扰流凸部202,并且在每一个流道201内,多个扰流凸部202均分成多列设置在流道201内,多列扰流凸部202沿第一方向a间隔排布,并且每一列扰流凸部202均包含多个沿第二方向b间隔分布的扰流凸部202,其中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相互垂直。
45.更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列扰流凸部202错位设置,以首端流道为例,首端流道内设置有三列扰流凸部202,第一列中的多个扰流凸部202中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第二列中的多个扰流凸部202中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间隙面对第二
间隙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强扰流并提高换热系数。
46.优选地,由底板2的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中线为中心朝向底板2的左右两侧边延伸的方向,相邻两列的扰流凸部20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从而能够调节多个流道201中不同流道201之间的阻力从而给调整冷却液的流量分配,有助于加强液冷板各个流道201之间温度场均匀分布,以确保对电芯模组5的冷却效果。
47.优选地,在每一个流道201内的拐角转完处设置异形的导流凸部203,导流凸部203具有l型或u型结构,并且l型结构的拐角对应流道201的拐角设置,通过设置导流凸部203,不仅能够减小流道201的阻力降还能优化流体的分配,使得每个流道201的流量均流。
4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多个流道201占据底板2的大部分,底板2除流道201以外的部分也冲压形成有多个加强部204,加强部204相对底板2的上板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凹部,优选地,加强部204呈l型,多个加强部204不与流道201连通,其中也不需要注入冷却液,多个加强部204在底板2的上表面(面对面板1的一侧表面),多个加强部204的作用在于提高底板2以及本液冷板的整体强度。
4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面板1厚度为0.8mm-1.3mm,优选为1.2mm;底板2的厚度为0.8mm-1.3mm,优选为1.2mm;扰流凸部202和导流凸部203的高度均为3.0-3.8mm,优选为3.5mm,使得本液冷板整体的总高度在5.9mm左右,在确保冷却、散热效果的前提下,较大程度上控制本液冷板的厚度,避免占用过多空间,影响电芯模组5的安装、排布。
50.进一步地,本液冷板还包括连接件,电池包包括固定构件,其中固定构件具有框架结构,底板2、面板1通过连接件与固定构件的边框连接,以使本液冷板能够封堵固定构件的底部开口,使得本液冷板与固定构件共同形成能够容纳电芯模组5的槽体结构,其中连接件优选为fds螺钉,fds螺钉贯穿底板2、面板1与固定构件连接,相较于普通的螺钉,fds螺钉与底板2、面板1的穿设位置配合密封圈具有更好密封效果,避免冷却液渗漏。
51.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液冷板,至少面板1的外表面也就是承载面喷涂有绝缘漆,优选地,本液冷板的整体外表面均喷涂有绝缘漆,以提高绝缘性,避免发生漏电情况,提高电池包的使用安全。
52.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液冷板,具体采用冲压钎焊的液冷板,高度方向尺寸不到6mm,能够降低整个电池包的高度,重量相比传统的液冷电池包具有显著的减重效果,能够明显的提高整包的能量密度,冲压形成的流道,通过流道形式的设计能够改变液体流动的形态,使冷却液充分混合,减小进出口液体的温差,形成均匀的温度场分布,从而提高显著减小电芯间的温差。
5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