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协同管理的冠心病干预模型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13:05: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病情干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协同管理的冠心病干预模型。


背景技术:

2.冠心病患者在起搏器安装术后,由于起搏器囊袋于体内的介入,在初期术后恢复状态由于患者本身对自身病情了解的不够充足,容易因对囊袋置入后伤口处愈合程度的过度担心或是囊袋置入初期产生的异物感的心理作用影响下,手部频繁的产生对囊袋植入部位下意识的挠动或者往复抚摸,该行为的高频率发生造成囊袋移位,造成对植入术后囊袋正常功能性受损的后果,尤其作为老年或是年幼的患者时,由于其内心思考相较于正常青年人过度丰富,对该类行为的产生更加频繁,会加大该情况的出现概率,因此医护人员如何协同患者针对于该行为的产生管理,选择适应的心理开导干预方式,并将心理干预后数据统计模型化作为计划调整时的参考,实现减少以及打消该行为出现,是解决该问题的重点突破口。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协同管理的冠心病干预模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协同管理的冠心病干预模型。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协同管理的冠心病干预模型,包括采集模块、动作产生感应模块、缝纫填装层以及处理模块,所述缝纫填装层内部嵌设有肩周监控模块,所述动作产生感应模块用于患者术后对监测点抓挠动作的感应,所述肩周监控模块用于肩周大幅度动作的捕捉并做出患者动作异常状态下的警示,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上传所述动作产生感应模块采集的动作信号用于判别心理干预计划的有效性作参考, 所述动作产生感应模块包括贴附层、防护层和胸前监控模块,所述贴附层和所述防护层用于防止患者手部抓挠时直接与皮肤接触造成囊袋植入后的位移,所述胸前监控模块包括用于捕捉患者抓挠动作状态的异常动作监测单元、用于感应接触压力值用以分析抓挠力度的压力传感单元以及捕捉患者抓挠是否对肌肉造成形变的肌肉位移变量监测单元,通过胸前监控模块对抓挠动作行为频率采集进而了解周期内心理干预引导后动作出现频率是否减少提供参考分析数据,所述肩周监控模块包括柔性位移传感单元、本体警示单元和对接沟通单元,所述柔性位移传感单元用于对患者肩周大范围扭动姿态产生时的监测,所述本体警示单元用于所述柔性位移传感单元感应出肩周产生大范围扭动时的警示,所述对接沟通单元用于所述本体警示单元警示信号发出时接通医护终端进而对患者不当动作提示。
6.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层与所述贴附层之间通过扰动层固定连接,用于防止患者在对囊袋所处位置做出抓挠动作时直接产生皮下囊袋因扰动位移。
7.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由信号传递单元和单片机组成,所述信号传递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胸前监控模块以及所述肩周监控模块传递的动作采集信息并经
所述单片机将信息处理后上传至医护终端。
8.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采集模块根据监测位置分为胸前采集区域和肩周采集区域,所述动作产生感应模块对应所述胸前采集区域位置设置,所述缝纫填装层对应所述肩周采集区域位置设置。
9.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一种基于协同管理的冠心病干预模型的模型构建步骤,包括:s1、通过将心理引导干预前,胸前监控模块采集信息设定为a,心理引导干预后第一周期采集的信息设定为b,心理引导干预后的第二周期采集的信息设定为c;s2、在佩戴采集模块产生对胸前采集区域的防护层抓挠接触时,异常动作监测单元将患者手部抓挠动作产生时的动作捕捉采集,压力传感单元则对患者产生对胸前采集区域区域挠抓时产生的接触压力捕捉采集,而肌肉位移变量监测单元通过对挠抓时是否造成胸前肌肉因受力拉扯大幅度活动情况的监测并采集,通过将该周期内抓挠频率、挠抓接触压力和挠抓对肌肉产生拉扯的数据统计,后续对心理引导干预后是否有效作为干预计划调整的参考数据;s3、在完成对a、b、c周期数据的采集后,通过对比a-b周期采集数据的差值,用于判别心理引导干预前相较于心理引导干预后患者对胸前采集区域产生的抓挠频率、每次抓挠动作产生时的压力以及胸前肌肉是否受到拉扯三项数据是否有效减少,而通过对比b-c周期采集数据产生的频率、每次抓挠动作产生时的压力以及胸前肌肉是否受到拉扯三项数据的差值,判别第一周期心理引导干预相较于第二周期心理引导干预是否继续实现了对抓挠动作频率的降低,用于构建作为心理引导干预计划的参考模型,同时给于医护人员一个对心理引导干预计划的增加或减少的更变参考数值。
10.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异常动作监测单元、压力传感单元和肌肉位移变量监测单元采集患者术后抓挠频率、挠抓接触压力和挠抓对肌肉产生拉扯的数据,并根据心理引导干预前、一期干预和二期干预的采集顺序,列为干预前数据a、一期干预数据b、二期干预数据c,通过对比a-b周期采集数据产生的频率差值,用于判别心理引导干预前相较于心理引导干预后患者对胸前采集区域产生的抓挠频率、每次抓挠动作产生时的压力以及胸前肌肉是否受到拉扯三项数据是否有效减少,而通过对比b-c采集的数据判别第一周期心理引导相较于第二周期心理引导干预是否继续实现了对抓挠动作频率的降低,用于构建作为心理引导干预计划的参考模型,给于医护人员一个对心理引导干预计划的增加或减少的更变参考数值。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协同管理的冠心病干预模型的组成图。
12.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协同管理的冠心病干预模型中肩周监控模块和胸前监控模块组成示意图。
13.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协同管理的冠心病干预模型中贴附层、扰动层和防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采集模块;11、胸前采集区域;12、肩周采集区域;2、动作产生感应模块;21、贴附层;211、扰动层;22、防护层;23、胸前监控模块;231、异常动作监测单元;232、压力
传感单元;233、肌肉位移变量监测单元;3、缝纫填装层;31、肩周监控模块;311、柔性位移传感单元;312、本体警示单元;313、对接沟通单元;4、处理模块;41、信号传递单元;42、单片机。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一种基于协同管理的冠心病干预模型,包括采集模块1、动作产生感应模块2、缝纫填装层3以及处理模块4,缝纫填装层3内部嵌设有肩周监控模块31,动作产生感应模块2用于患者术后对监测点抓挠动作的感应,肩周监控模块31用于肩周大幅度动作的捕捉并做出患者动作异常状态下的警示,处理模块4用于上传动作产生感应模块2采集的动作信号用于判别心理干预计划的有效性作参考, 动作产生感应模块2包括贴附层21、防护层22和胸前监控模块23,贴附层21和防护层22用于防止患者手部抓挠时直接与皮肤接触造成囊袋植入后的位移,胸前监控模块23包括用于捕捉患者抓挠动作状态的异常动作监测单元231、用于感应接触压力值用以分析抓挠力度的压力传感单元232以及捕捉患者抓挠是否对肌肉造成形变的肌肉位移变量监测单元233,通过胸前监控模块23对抓挠动作行为频率采集进而了解周期内心理干预引导后动作出现频率是否减少提供参考分析数据,肩周监控模块31包括柔性位移传感单元311、本体警示单元312和对接沟通单元313,柔性位移传感单元311用于对患者肩周大范围扭动姿态产生时的监测,本体警示单元312用于柔性位移传感单元311感应出肩周产生大范围扭动时的警示,对接沟通单元313用于本体警示单元312警示信号发出时接通医护终端进而对患者不当动作提示。
17.由于患者术后处于初期恢复状态时,需要位置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初期暂时不利于患者干预沟通时,患者通过对采集模块1佩戴,将该阶段的心理引导干预前胸前监控模块23采集信息设定为a,在恢复达到医护人员心理引导进行干预沟通的精神状态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心理引导干预的方式使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逐渐消除患者担忧心理而产生的抓挠触摸行为,并通过胸前监控模块23对心理引导干预后第一周期采集的信息设定为b,而心理引导干预后的第二周期采集的信息设定为c,在佩戴采集模块1产生对胸前采集区域11的防护层22抓挠接触时,异常动作监测单元231将患者手部抓挠动作产生时的动作捕捉采集,压力传感单元232则对患者产生对胸前采集区域11区域挠抓时产生的接触压力捕捉采集,而肌肉位移变量监测单元233通过对挠抓时是否造成胸前肌肉因受力拉扯大幅度活动情况的监测并采集,通过将a、b以及c周期内采集的抓挠频率、挠抓接触压力和挠抓对肌肉产生拉扯的数据统计,通过信号传递单元41传递至单片机42将数据处理后上传至医护终端,用于作为后续对心理引导干预后是否有效的参考数据,在完成对a、b、c周期数据的采集后,通过对比a-b周期采集数据的差值,用于判别心理引导干预前相较于心理引导干预后患者对胸前采集区域11区域产生的抓挠频率、每次抓挠动作产生时的压力以及胸前肌肉是否受到
拉扯三项数据是否有效减少,给于判别心理引导干预是否对患者高频率抓挠的异常动作,是否起到有效干预作为分析用计算数据,而通过对比b-c周期采集数据产生的频率、每次抓挠动作产生时的压力以及胸前肌肉是否受到拉扯三项数据的差值,用于判别第一周期心理引导干预相较于第二周期心理引导干预是否继续实现了对抓挠动作频率的降低,给于医护人员对协同心理引导的管理干预计划增加或减少的更变参考数值,用于构建作为心理引导干预计划的参考模型,同时在患者肩周部产生大幅度抬升动作时,通过柔性位移传感单元311感应到肩周抬升动作大幅度状态产生时,通过本体警示单元312对患者该动作做出警示,同时信号传递单元41将本体警示单元312采集的大幅度弯曲动作信息,通过单片机42处理分析后上传至医院医护终端,使医护人员通过医护终端接受到该信息时,通过对接沟通单元313直接与患者进行沟通,达到了解患者该行为出现的具体目的,以及对患者进行一个劝阻的作用,避免肩部大幅度活动的频繁产生造成对胸前肌肉的拉扯,使植入于皮下的囊袋产生位移。
18.其中,防护层22与贴附层21之间通过扰动层211固定连接,用于防止患者在对囊袋所处位置做出抓挠动作时直接产生皮下囊袋因扰动位移;肌肉位移变量监测单元233通过皮表粘贴的方式,固定于患者囊袋安装皮表外侧,而压力传感单元232以及异常动作监测单元231置入于防护层22的内侧,扰动层211具有弹性,患者手部对胸前采集区域11区域产生挠动动作时,防护层22在受到挠动过程中,由于贴附层21和防护层22之间通过扰动层211连接后,防护层22在运动过程中会因扰动层211的弹性延伸而随着挠抓直接产生位移活动,减少患者在轻力度状态下挠抓胸前采集区域11区域时由于手部直接产生与贴附层21的接触,造成在挠抓作用力下带动胸前采集区域11区域的患者皮肤产生大范围位移,且由于防护层22直接接触人手,也可保证异常动作监测单元231和压力传感单元232对挠抓动作以及压力的感应,同时抓挠力度过大,造成胸前肌肉因受力拉扯下大幅度活动情况产生时,位于皮表的肌肉位移变量监测单元233可对该过大压力挠抓产生皮肤、肌肉位移状态的产生实现数据采集,从而通过三种数据的采集,用于判别心理引导干预前相较于心理引导干预后患者对胸前采集区域11区域产生的抓挠频率、每次抓挠动作产生时的压力以及胸前肌肉是否受到拉扯三项数据是否有效减少。
19.其中,处理模块4由信号传递单元41和单片机42组成,信号传递单元41用于接收胸前监控模块23以及肩周监控模块31传递的动作采集信息并经单片机42将信息处理后上传至医护终端;通过信号传递单元41接收到肩周监控模块31传递的周期采集动作信息后,通过信号传递单元41传递至单片机42将数据处理后上传至医护终端进行数据分析并在统计后将干预模型构出。
20.其中,采集模块1根据监测位置分为胸前采集区域11和肩周采集区域12,动作产生感应模块2对应胸前采集区域11位置设置,缝纫填装层3对应肩周采集区域12位置设置;肩周监控模块31填装于缝纫填装层3的内侧后通过缝纫的方式固定于肩周采集区域12区域,通过对患者肩周大幅度活动状态进行检测,动作产生感应模块2设置于胸前采集区域11的区域用于对应患者囊袋植入位置进行挠抓动作产生的检测。
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