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13:03: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手术线固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和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
3.现有技术中,当手术相对复杂时,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不同种类的手术缝合线和手术缝合针,医师长时间手术后难免会出现疲惫现象,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用错手术缝合线的现象,因此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分类固定手术缝合线的设备,虽然现有设备达到了分类固定手术缝合线的效果,但是其将手术缝合线切断后,手术缝合线卷切断处会掉落至固定装置中,导致医师下次使用此类手术缝合线时难以将其线头取出,延长手术进程,从而加大手术风险,同时,在进行手术准备操作时,医师将手术缝合线卷放入至固定装置中后,还要将不同种类的手术缝合线线头依次穿过浸泡槽和切割槽,操作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固定设备将手术缝合线切断后,手术缝合线卷切断处会掉落至固定装置中,导致医师下次使用此类手术缝合线时难以将其线头取出,延长手术进程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
6.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包括有方形框体、顶盖、支撑块、缝合线卷、管道、切割组件、限位组件、拉扯组件、第一摆放组件和固定组件,方形框体上侧插接有顶盖,顶盖左侧下部和右侧下部均开设有凹槽,方形框体内侧前部固接有支撑块,顶盖右部连通有管道,顶盖前部安装有四个用于对缝合线卷进行切割的切割组件,并且四个切割组件呈直线等距阵列设置,顶盖上侧前部安装有四个用于对切割组件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四个限位组件分别与对应的切割组件相接触,支撑块上安装有四个用于将缝合线卷切断处拉出的拉扯组件,四个拉扯组件分别位于对应的切割组件正下方,方形框体内侧后部和顶盖下侧之间安装有用于对缝合线卷进行固定的第一摆放组件,方形框体左侧和右侧均安装有一个用于对顶盖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两个固定组件为左右对称设置,并且两个固定组件均与顶盖相接触,第一摆放组件上安装有四个缝合线卷,四个缝合线卷均与支撑块相接触,四个缝合线卷分别与对应的拉扯组件相接触。
7.优选的技术方案,切割组件包括有滑块、第一联动块、限位杆、第一拨块、空腔体、联动杆、第一弹簧、第一推板、压块、第二弹簧、第二联动块、联动板和切刀,方形框体前部左侧滑动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两个限位杆前部之间固接有第一联动块,第一联动块后侧上部固接有滑块,第一联动块前侧上部固接有第一拨块,第一联动块前侧下部固接有空腔体,滑块上滑动连接有两个联动杆,两个联动杆上端之间固接有第一推板,第一推板下侧中部固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下端与滑块固接,两个联动杆下端之间固接有压块,两个联动杆下
部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下端均与压块固接,压块下侧左部和下侧右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二联动块,两个联动杆下部之间滑动连接有联动板,联动板下侧与两个第二弹簧固接,联动板前侧固接有切刀。
8.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联动杆的上部外侧均开设有凹槽,并且凹槽内壁上侧面为斜面。
9.优选的技术方案,压块下侧设置有若干个锯齿。
10.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位组件包括有连接架、第一弹力伸缩杆和限位板,顶盖上侧前部固接有两个连接架,两个连接架相向侧上部均固接有两个第一弹力伸缩杆,每两个相应的第一弹力伸缩杆的伸缩端均固接有一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分别与对应的联动杆相接触。
11.优选的技术方案,扯组件包括有第二弹力伸缩杆、联动框体、第一承接板、第三弹力伸缩杆和第二承接板,支撑块左部内侧固接有第二弹力伸缩杆,第二弹力伸缩杆的伸缩端固接有联动框体,联动框体下侧与方形框体相接触,联动框体前侧上部固接有第一承接板,第一承接板与支撑块滑动连接,联动框体内壁底部固接有第三弹力伸缩杆,第三弹力伸缩杆的伸缩端固接有第二承接板,第二承接板的上侧面左右两部均开设有向下贯穿的滑槽,第二承接板上的两个滑槽分别与相邻的第二联动块滑动配合,第二承接板与联动框体滑动连接,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上侧中部均与缝合线卷相接触。
12.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承接板上侧后部开设有凹槽。
13.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摆放组件包括有圆柱体、限位环、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第三插板、连接板和收纳盒,方形框体内部后侧固接有四个圆柱体,并且四个圆柱体呈直线等距阵列设置,四个圆柱体下部均固接有一个限位环,方形框体中部固接有第一隔板,方形框体前部固接有第二隔板,并且第二隔板前侧与支撑块相接触,顶盖下侧中部固接有第一插板,第一插板与第一隔板插接,顶盖下侧前部固接有第二插板,第二插板与缝合线卷相接触,顶盖下侧前部固接有第三插板,并且第三插板位于第二插板前方,第三插板与第二隔板插接,方形框体内部后侧固接有连接板,并且连接板位于第一隔板后方,第一隔板和连接板之间插接有收纳盒。
14.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组件包括有连接块、圆杆、固定板和第三弹簧,方形框体左侧上部固接有两个连接块,两个连接块之间固接有圆杆,圆杆中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向侧上部均设置有弯钩,固定板与顶盖卡接,固定板右侧下部固接有三个第三弹簧,三个第三弹簧右端均与方形框体固接。
15.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第二摆放组件,顶盖上侧后部安装有第二摆放组件,第二摆放组件包括有橡胶承接板、缝合针、第四弹力伸缩杆、第三联动块、第二推板、橡胶条和第二拨块,顶盖上侧后部固接有橡胶承接板,橡胶承接板上侧放置有四个缝合针,顶盖上侧左部和上侧右部均固接有两个第四弹力伸缩杆,每两个相应的第四弹力伸缩杆的伸缩端均固接有一个第三联动块,两个第三联动块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板,第二推板下侧中部固接有橡胶条,橡胶条与四个缝合针相接触,第二推板上侧右部固接有第二拨块。
16.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推板前侧左部和前侧右部均为粗糙面,第二推板后侧左部和后侧右部均为粗糙面。
17.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使用时便于医护人员对缝合线卷进行安装操作,大大提高
安装效率,同时通过第二隔板和第三插板对不同缝合线的分隔限位固定,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缝合线卷缠绕现象,通过收纳盒对渗透出第一隔板后侧的生理盐水进行收集,避免生理盐水将还没有使用的缝合线卷浸湿,同时通过第一推板和切刀配合医护人员将缝合线卷截断,并通过压块和第二承接板相配合将缝合线卷截断处向前拉出,便于医护人员后续取线,缩短手术时间,并且避免切刀的刀刃出现磨损现象,还实现了通过橡胶条配合医护人员快速将缝合针的两端向上翻起,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将缝合针取出。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安装过程图。
21.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安装过程图。
22.图5是本发明切割组件和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发明切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发明限位组件部分结构的前视图。
25.图8是本发明拉扯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发明拉扯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发明第一摆放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11是本发明第一摆放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12是本发明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是本发明第二摆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方形框体,2-顶盖,3-支撑块,4-缝合线卷,5-管道,201-滑块,202-第一联动块,203-限位杆,204-第一拨块,205-空腔体,206-联动杆,207-第一弹簧,208-第一推板,209-压块,2010-第二弹簧,2011-第二联动块,2012-联动板,2013-切刀,301-连接架,302-第一弹力伸缩杆,303-限位板,401-第二弹力伸缩杆,402-联动框体,403-第一承接板,404-第三弹力伸缩杆,405-第二承接板,501-圆柱体,502-限位环,503-第一隔板,504-第二隔板,505-第一插板,506-第二插板,507-第三插板,508-连接板,509-收纳盒,601-连接块,602-圆杆,603-固定板,604-第三弹簧,701-橡胶承接板,702-缝合针,703-第四弹力伸缩杆,704-第三联动块,705-第二推板,706-橡胶条,707-第二拨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33.实施例1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如图1-图12所示,包括有方形框体1、顶盖2、支撑块3、缝合线卷4、管道5、切割组件、限位组件、拉扯组件、第一摆放组件和固定组件,方形框体1上侧插接有顶盖2,顶盖2左侧下部和右侧下部均开设有凹槽,方形框体1内侧前部
固接有支撑块3,顶盖2右部连通有管道5,顶盖2前部安装有四个切割组件,并且四个切割组件呈直线等距阵列设置,顶盖2上侧前部安装有四个限位组件,四个限位组件分别与对应的切割组件相接触,支撑块3上安装有四个拉扯组件,四个拉扯组件分别位于对应的切割组件正下方,方形框体1内侧后部和顶盖2下侧之间安装有第一摆放组件,方形框体1左侧和右侧均安装有一个固定组件,两个固定组件为左右对称设置,并且两个固定组件均与顶盖2相接触,第一摆放组件上安装有四个缝合线卷4,四个缝合线卷4均与支撑块3相接触,四个缝合线卷4分别与对应的拉扯组件相接触。
34.切割组件包括有滑块201、第一联动块202、限位杆203、第一拨块204、空腔体205、联动杆206、第一弹簧207、第一推板208、压块209、第二弹簧2010、第二联动块2011、联动板2012和切刀2013,方形框体1前部左侧滑动连接有两个限位杆203,两个限位杆203前部之间固接有第一联动块202,第一联动块202后侧上部固接有滑块201,第一联动块202前侧上部固接有第一拨块204,第一联动块202前侧下部固接有空腔体205,滑块201上滑动连接有两个联动杆206,两个联动杆206上端之间固接有第一推板208,第一推板208下侧中部固接有第一弹簧207,第一弹簧207下端与滑块201固接,两个联动杆206下端之间固接有压块209,两个联动杆206下部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2010,两个第二弹簧2010下端均与压块209固接,压块209下侧左部和下侧右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二联动块2011,两个联动杆206下部之间滑动连接有联动板2012,联动板2012下侧与两个第二弹簧2010固接,联动板2012前侧固接有切刀2013,两个联动杆206的上部外侧均开设有凹槽,并且凹槽内壁上侧面为斜面,压块209下侧设置有若干个锯齿。
35.限位组件包括有连接架301、第一弹力伸缩杆302和限位板303,顶盖2上侧前部螺栓连接有两个连接架301,两个连接架301相向侧上部均固接有两个第一弹力伸缩杆302,每两个相应的第一弹力伸缩杆302的伸缩端均固接有一个限位板303,两个限位板303分别与对应的联动杆206相接触。
36.拉扯组件包括有第二弹力伸缩杆401、联动框体402、第一承接板403、第三弹力伸缩杆404和第二承接板405,支撑块3左部内侧固接有第二弹力伸缩杆401,第二弹力伸缩杆401的伸缩端固接有联动框体402,联动框体402下侧与方形框体1相接触,联动框体402前侧上部固接有第一承接板403,第一承接板403与支撑块3滑动连接,联动框体402内壁底部固接有第三弹力伸缩杆404,第三弹力伸缩杆404的伸缩端固接有第二承接板405,第二承接板405的上侧面左右两部均开设有向下贯穿的滑槽,第二承接板405上的两个滑槽分别与相邻的第二联动块2011滑动配合,第二承接板405与联动框体402滑动连接,第一承接板403和第二承接板405上侧中部均与缝合线卷4相接触,第一承接板403上侧后部开设有凹槽。
37.第一摆放组件包括有圆柱体501、限位环502、第一隔板503、第二隔板504、第一插板505、第二插板506、第三插板507、连接板508和收纳盒509,方形框体1内部后侧固接有四个圆柱体501,并且四个圆柱体501呈直线等距阵列设置,四个圆柱体501下部均固接有一个限位环502,方形框体1中部固接有第一隔板503,方形框体1前部固接有第二隔板504,并且第二隔板504前侧与支撑块3相接触,顶盖2下侧中部固接有第一插板505,第一插板505与第一隔板503插接,顶盖2下侧前部固接有第二插板506,第二插板506与缝合线卷4相接触,顶盖2下侧前部固接有第三插板507,并且第三插板507位于第二插板506前方,第三插板507与第二隔板504插接,方形框体1内部后侧固接有连接板508,并且连接板508位于第一隔板503
后方,第一隔板503和连接板508之间插接有收纳盒509。
38.固定组件包括有连接块601、圆杆602、固定板603和第三弹簧604,方形框体1左侧上部固接有两个连接块601,两个连接块601之间固接有圆杆602,圆杆602中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板603,两个固定板603相向侧上部均设置有弯钩,固定板603与顶盖2卡接,固定板603右侧下部固接有三个第三弹簧604,三个第三弹簧604右端均与方形框体1固接。
39.进行预备工序时,医护人员按压固定板603下部向内侧运动,使固定板603绕着圆杆602旋转,并对第三弹簧604进行压缩,从而使固定板603上部远离顶盖2,然后医护人员将顶盖2取出并松开固定板603,第三弹簧604带动固定板603运动回原位,然后医护人员将缝合线卷4头部拉扯出一段距离,然后将缝合线卷4套入至圆柱体501中,并位于限位环502上侧,然后将缝合线卷4头部向下卡入至第一隔板503和第二隔板504的凹槽中,然后重复上述操作将另三个缝合线卷4安装至另三个圆柱体501中,安装完成后如图三所示,然后将顶盖2安装回原位,此过程中,顶盖2下侧边缘接触固定板603内侧斜面,然后顶盖2继续向下运动推动固定板603上部绕着圆杆602向外侧翻转,当顶盖2侧面的凹槽向下运动至固定板603弯钩处时,第三弹簧604带动固定板603运动回原位,使固定板603弯钩处卡入至顶盖2侧面的凹槽中,从而快速对顶盖2进行固定,然后向第一隔板503和第二隔板504之间的空腔中倒入适量生理盐水,与此同时,顶盖2带动第一插板505向下运动插入至第一隔板503中,顶盖2带动第三插板507向下插入至第二隔板504中,将四个缝合线卷4线头进行固定限位,从而避免出现线头相互缠绕的现象,同时顶盖2带动第二插板506向下运动,第二插板506推动缝合线卷4线头后侧向下运动,从而使其呈现v形状浸泡至生理盐水中,安装完成后如图四所示,当本装置出现晃动现象时,部分生理盐水会渗透至第一隔板503后侧,渗透出的生理盐水流动至收纳盒509中进行收集,避免生理盐水将还没有使用的缝合线卷4浸湿,然后将表示线型的标签牌插入至空腔体205中,从而快速完成预备操作,大大提高效率,当需要截取缝合线卷4时,医护人员将缝合线卷4的线头拉扯出想要的长度,然后按压第一推板208向下运动,第一推板208带动联动杆206向下运动,并对第一弹簧207进行压缩,联动杆206带动压块209向下运动,压块209带动第二弹簧2010向下运动,第二弹簧2010带动联动板2012向下运动,使联动板2012带动切刀2013向下运动将扯出的缝合线卷4切断,此时切刀2013的刀刃运动至第一承接板403的凹槽中,继续按压第一推板208,压块209将缝合线卷4切断处压紧在第二承接板405上,同时压块209带动两个第二联动块2011向下运动插入至第二承接板405的滑槽内,切刀2013被第一承接板403阻挡保持静止,使第二弹簧2010被拉伸,然后压块209继续向下运动,压块209推动第二承接板405向下运动,并对第三弹力伸缩杆404进行压缩,使压块209和第二承接板405同时带动缝合线卷4切断出向下运动,即将缝合线卷4扯出,然后医护人员停止按压第一推板208,第一弹簧207带动第一推板208向上运动,第一推板208带动联动杆206向上运动,当联动杆206凹槽处运动至限位板303旁时,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力伸缩杆302推动限位板303运动,使限位板303卡入至联动杆206的凹槽中,从而阻挡联动杆206继续向上运动,此时压块209下侧面与第一承接板403上侧面平齐,第三弹力伸缩杆404带动第二承接板405向上运动回原位,即压块209和第二承接板405仍将缝合线卷4切断处夹紧,被拉扯出的缝合线卷4自然弯曲在压块209后侧,然后医护人员拉动第一拨块204向前运动,第一拨块204带动第一联动块202向前运动,第一联动块202带动两个限位杆203向前滑动,第一联动块202带动滑块201向前运动,滑块201带动联动杆206向前运动,使联动杆
206带动压块209向前运动,压块209带动第二联动块2011向前运动,第二联动块2011带动第二承接板405向前运动,使第二承接板405和压块209一同带动缝合线卷4切断处向前运动,从而将缝合线卷4切断处向前拉出,避免了无法拉出线头的问题,同时第二承接板405带动联动框体402向前运动,联动框体402带动第一承接板403向前运动,使第一承接板403和切刀2013一同向前运动,从而避免切刀2013在第一承接板403上侧面滑动,从而避免切刀2013刀刃出现磨损现象,当联动杆206向前运动脱离限位板303时,限位板303停止对联动杆206限位,使第一弹簧207带动第一推板208向上运动回原位,第一推板208带动联动杆206运动回原位,联动杆206带动与其相关联的零件运动回原位,然后医护人员推动第一拨块204向后运动回原位,第一拨块204带动第一联动块202向后运动回原位,第一联动块202带动其上的零件向后运动回原位,第二弹力伸缩杆401带动联动框体402向后运动回原位,联动框体402带动其上的零件向后运动回原位,使用时便于医护人员对缝合线卷4进行安装操作,大大提高安装效率,同时对不同缝合线卷4的分隔限位固定,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缝合线卷4缠绕现象,同时对渗透出第一隔板503后侧的生理盐水进行收集,避免生理盐水将还没有使用的缝合线卷4浸湿,同时配合医护人员将缝合线卷4截断,并将缝合线卷4截断处向前拉出,便于医护人员后续取线,缩短手术时间,并且避免切刀2013刀刃出现磨损现象。
40.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13所示,还包括有第二摆放组件,顶盖2上侧后部安装有第二摆放组件,第二摆放组件包括有橡胶承接板701、缝合针702、第四弹力伸缩杆703、第三联动块704、第二推板705、橡胶条706和第二拨块707,顶盖2上侧后部固接有橡胶承接板701,橡胶承接板701上侧放置有四个缝合针702,顶盖2上侧左部和上侧右部均固接有两个第四弹力伸缩杆703,每两个相应的第四弹力伸缩杆703的伸缩端均固接有一个第三联动块704,两个第三联动块704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板705,第二推板705下侧中部固接有橡胶条706,橡胶条706与四个缝合针702相接触,第二推板705上侧右部螺栓连接有第二拨块707,第二推板705前侧左部和前侧右部均为粗糙面,第二推板705后侧左部和后侧右部均为粗糙面。
41.进行准备工序时,医护人员拉动两个第三联动块704向上运动,两个第三联动块704同时带动第二推板705向上运动,并对第四弹力伸缩杆703进行拉伸,第二推板705带动橡胶条706向上运动,然后将若干个缝合针702放置于橡胶条706下方,然后停止拉动第三联动块704,第四弹力伸缩杆703带动第三联动块704向下运动,使橡胶条706向下运动将若干个缝合针702压紧在橡胶承接板701上,当医护人员需要将缝合针702取出时,医护人员拉动第二拨块707向右运动,第二拨块707带动第二推板705向右运动,第二推板705带动橡胶条706向右运动,从而使橡胶条706对缝合针702上侧施加向右的摩擦力,从而使缝合针702向右方翻起,从而使缝合针702两端竖立于空中,便于医护人员将细小的缝合针702取出,然后推动第二拨块707向左运动回原位,使橡胶条706带动缝合针702翻转回原位,使用时实现了配合医护人员快速将缝合针702的两端向上翻起,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将缝合针702取出。
42.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