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内镜手术用多功能圈套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08:35: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镜手术用多功能圈套器。


背景技术:

2.胃镜是一种常规的医学检查方法,它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与此同时,在做胃镜时,结合其他的器材,还可以直接进行治疗,例如:胃镜的直视下,用高频电刀将息肉切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胃的表面布满褶皱,对于部分息肉容易被褶皱遮挡,此时,便需要先将注射针扎到息肉周围的褶皱处,通过注射针向褶皱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以使得息肉能够完全凸出,然后,在通过电灼套圈套住息肉并采用高频电凝切除。但是,医护人员在进行切除息肉时,需要将电灼套圈准确的套在息肉的根部,而由于息肉自身较为柔软且容易受周围组织阻碍,导致医护人员操作难度较大。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方便手术操作并提高治疗效果的技术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镜手术用多功能圈套器,实现方便医护人员夹住息肉以准确的放置电灼套圈,进而降低手术难度并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镜手术用多功能圈套器,包括:手柄、外鞘管、内鞘管、电灼套圈和夹钳,所述手柄上设置有可滑动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内鞘管插在所述外鞘管中,所述外鞘管和所述内鞘管均设置在所述手柄上,所述夹钳设置在所述内鞘管的自由端部,所述电灼套圈套在所述内鞘管的外部,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操控件与所夹钳连接,所述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操控件与所夹钳连接,所述第一操控件位于所述内鞘管中,所述第二操控件位于所述外鞘管和所述内鞘管之间。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操控件为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部设置有针头,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输液管连通的注液口。
6.进一步的,所述夹钳包括两个夹片,两个所述夹片相对布置,所述夹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内鞘管的端部,所述夹片的内端部连接在所述输液管上。
7.进一步的,所述内鞘管的端部设置有两个缺口,所述夹片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缺口中。
8.进一步的,所述夹片为弹性夹板。
9.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上还设置有供电接头,所述第二操控件为操控钢丝,所述供电接头通过所述操控钢丝与所述电灼套圈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外鞘管的内壁设置有布线管,所述操控钢丝位于所述布线管中。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内镜手术用多功能圈套器,通过采用内外鞘管的结构形式,电灼套圈套在内鞘管的外部,并在内鞘管的端部配
置夹钳,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对于待处理的息肉,可以先通过夹钳进行夹持定位,然后,再操作电灼套圈使之套在息肉的根部,而在通过电灼套圈套住息肉的过程中,由于息肉被夹钳夹持住,电灼套圈能够沿着内鞘管向外移动并准确的套在息肉上,实现方便医护人员夹住息肉以准确的放置电灼套圈,进而降低手术难度并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内镜手术用多功能圈套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内镜手术用多功能圈套器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发明内镜手术用多功能圈套器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13.附图标记:手柄1、第一滑块11、第二滑块12、注液口13、供电接头14;外鞘管2、布线管21;内鞘管3、缺口31;电灼套圈4;夹钳5、夹片51;第一操控件6、针头61;第二操控件7。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内镜手术用多功能圈套器,包括:手柄1、外鞘管2、内鞘管3、电灼套圈4和夹钳5,手柄1上设置有可滑动地第一滑块11和第二滑块12,内鞘管3插在外鞘管2中,外鞘管2和内鞘管3均设置在手柄1上,夹钳5设置在内鞘管3的自由端部,电灼套圈4套在内鞘管3的外部,第一滑块11通过第一操控件6与所夹钳连接,第二滑块12通过第二操控件7与所夹钳连接,第一操控件6位于内鞘管3中,第二操控件7位于外鞘管2和内鞘管3之间。
16.具体而言,在对患者进行息肉切除手术时 ,医护人员将胃镜伸入到患者的胃里,在找到息肉位置后,将外鞘管2经由胃镜预留的通道伸入到患者的胃里,并使得夹钳5靠近息肉。
17.通过操作第一滑块11,使得夹钳5闭合以夹持住息肉;然后,操作第二滑块12以使得电灼套圈4沿着内鞘管3向外移动;在电灼套圈4向外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息肉被夹钳5夹持住,这样,电灼套圈4沿着内鞘管3移动并越过夹钳5便可以准确的套在息肉的外部。最后,电灼套圈4通电后将息肉电切除,与此同时,被切除的息肉依然被夹钳5夹持住,在将外鞘管2从胃镜中拉出后,便可以取出息肉。
18.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息肉电切除术,由于电灼套圈太软,在将电灼套圈套住息肉
时的难度较大;而本实施例中的电灼套圈4在套息肉前,先通过夹钳5夹持住息肉的头部,这样,可以使得息肉相对于内鞘管3相对不同,在移动电灼套圈4时,利用内鞘管3进行导向,可以使得电灼套圈4准确的套在息肉的外部,一方面提高操作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的缩短套息肉的时间,以缩短手术的时间。
19.进一步的,第一操控件6为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部连接第一滑块11,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部设置有针头61,第一滑块11上设置有与所述输液管连通的注液口13。
20.具体的,在胃镜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胃内壁褶皱会造成息肉被褶皱遮挡,此时,便需要先对胃内壁褶皱处的黏膜注射生理盐水,以使得息肉能够外露出。常规技术中,需要先将具有针头的导管经由胃镜中的通道插入到胃里进行注射,然后,再拉长针头更换电灼套圈4。而通过将第一操控件6设计为输液管的结构形式并配置针头61,在使用过程中,对于需要先做注射处理的手术,则可以先推动第一操控件6以打开夹钳5露出针头61;然后,并将针头61查到息肉周围的黏膜中,并通过向注液口13注入生理盐水,使得生理盐水经由针头61注入到黏膜下以使得息肉凸出。这样,便可以方便通过夹钳5准确的夹住息肉。而将针头61集成在第一操控件6上,使得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将内镜手术用多功能圈套器的外鞘管2插入到胃镜的通道内,便可以一次性的完成注射、夹取和电凝切除操作,而无需多次向胃镜内穿设器材,降低了操作难度并缩短的手术时间。
21.其中,为了方便操作夹钳5并在注射过程中,减少夹钳5对针头61造成干涉。夹钳5包括两个夹片51,两个夹片51相对布置,夹片51可转动地设置在内鞘管3的端部,夹片51的内端部连接在所述输液管上。
22.具体的,夹钳5采用分体式结构,当需要通过针头61进行注射时,第一滑块11带动第一操控件6朝向内鞘管3的外部伸出,进而使得两个夹片51分离开以外露出针头61,进而满足注射的要求。而当需要夹住息肉时,则通过第一滑块11带动第一操控件6回缩至内鞘管3的内部,进而使得两个夹片51相互靠近以夹住息肉。
23.另外,内鞘管3的端部设置有两个缺口31,夹片51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缺口31中。
24.具体的,在将针头61伸出后,为了避免夹片51外翘而划伤胃壁黏膜,则在针头61完全伸出后,夹片51翻转并位于缺口31内,利用缺口31来放置夹片51,这样,在通过针头61进行注射时,尤其在胃里较窄的区域,可以避免夹片51外翘而划伤黏膜。
25.对于夹片51为了满足翻转和连接的要求,则夹片51为弹性夹板,弹性夹板的中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突出的转轴,缺口31中设置有插孔,转轴插在插孔中以形成转动副。弹性夹板的一端部固定在输液管的外管壁上,利用弹性夹板的弹性变形,可以满足在伸出针头61时,弹性夹板弯曲变形并翻转至缺口31中。
26.进一步的,对于第二操控件7而言,其可以采用操控钢丝,相对应的,手柄1上还设置有供电接头14,供电接头14通过所述操控钢丝与电灼套圈4连接。
27.具体的,所述操控钢丝能够带动电灼套圈4在内鞘管3上移动,而当进行电凝切除时,供电接头14上连接外部电源,电流经由操控钢丝传给电灼套圈4,进而完成电凝切除。有关电灼套圈4的供电方式,可以参考常规技术中的供电方式,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其中,外鞘管2的内壁设置有布线管21,所述操控钢丝位于布线管21中。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内镜手术用多功能
圈套器,通过采用内外鞘管的结构形式,电灼套圈套在内鞘管的外部,并在内鞘管的端部配置夹钳,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对于待处理的息肉,可以先通过夹钳进行夹持定位,然后,再操作电灼套圈使之套在息肉的根部,而在通过电灼套圈套住息肉的过程中,由于息肉被夹钳夹持住,电灼套圈能够沿着内鞘管向外移动并准确的套在息肉上,实现方便医护人员夹住息肉以准确的放置电灼套圈,进而降低手术难度并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