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2-06-05 05:02: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汽车的加工和生产技术不断的提高,在汽车零部件加工和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零部件生产的便利性,采用注塑模具对壳体的原材料进行加热后注塑成型,成为快速可靠的加工方式,成型汽车注塑件,为汽车的加工提供稳定的支持。
3.汽车天线外壳作为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在加工时,需要将原材料加热融化后浇注入汽车的注塑模具中,注塑成型后在经过充分的冷却凝固,实现快速加工成所需使用的形状,满足对应的安装需求。
4.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在安装和使用时,注塑成型后,模具与天线外壳之间不方便展开调控,分离后还需要将天线外壳与模具之间进行分离脱模,需要人工施加作用力才能实现对外壳的脱模,如何方便人工脱模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汽车天线外壳成型后不方便脱模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包括:支座;支撑辊,所述支撑辊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座的顶部,所述支撑辊的轴端固定安装有支撑主轴;隔离轴,所述隔离轴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辊的顶面;抬升组件,所述抬升组件包括伸缩件和抬升板,所述伸缩件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座的表面,所述伸缩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抬升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推杆、第一转动件、第一滑动管、第一固定杆和第一套环,所述第一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抬升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推杆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管的底部,所述第一滑动管的表面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套环的内表面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主轴的外表面;第一对接模具,所述第一对接模具的底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顶端;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底部安装于所述抬升板的顶面;第二对接模具,所述第二对接模具的底部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顶部。
8.优选的,所述隔离轴安装于所述支撑辊顶部的中心,并且隔离轴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具和第二对接模具的内表面之间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传动组件表面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交错分布于所述抬升板的顶部。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模具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进料半管,所述第二对接模具的顶部安装有第二进料半管,所述第一进料半管的内部与所述第二进料半管的内部相互连通。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料半管的内侧开设有退料槽,所述第二进料半管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进料半管的结构相同。
12.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推杆、第二转动件、第二滑动管、第二固定杆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二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抬升板的顶部,所述第二推杆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管的底部,所述第二滑动管的内表面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套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环的内表面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主轴的外表面,并且第二套环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侧。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杆包括伸缩管、缓冲弹簧、连接套管、联动板、固定板、滑动孔和限位滑杆,所述伸缩管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抬升板的顶部,所述伸缩管的顶端与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与所述连接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管的外表面与所述联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孔开设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限位滑杆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联动板的顶面。
15.优选的,所述伸缩管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套管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套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滑杆的表面与所述滑动孔的内表面滑动连接,并且限位滑杆的表面为t型结构。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s1、启动伸缩件,伸缩件带动抬升板向上移动,抬升板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带动第一对接模具向上转动;
18.s2、抬升板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带动第二对接模具向上转动;
19.s3、第一对接模具的表面和第二对接模具的表面贴合时,关闭伸缩件,通过第一进料半管和第二进料半管之间注入注塑原料;
20.s4、汽车天线外壳成型后,启动伸缩件,伸缩件带动两侧的第一对接模具和第二对接模具向外转动展开,第一对接模具向外展开时,退料槽向上微微抬动冷却成型后的模具,模具在隔离轴上发生滑动,实现模具的辅助脱模,方便壳体的下料。
2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通过抬升组件方便带动两侧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向上移动,第一对接模具和第二对接模具同时向上转动贴合,贴合后适用于汽车天线外壳的注塑成型,成型后,抬升组件向下调节且能够带动第一对接模具和第二对接模具向两侧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退料槽内壁的内凹面结构能够自动推动成型后的天线外壳向上抬动2mm~5mm的距离,使得天线外壳自动与隔离轴的外表面滑动分离。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26.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对接模具部分的三维图;
27.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对接模具部分的剖视图;
28.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推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图8所示的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部分的剖视图。
32.图中标号:
33.1、支座;
34.2、支撑辊,21、支撑主轴;
35.3、隔离轴;
36.4、抬升组件,41、伸缩件,42、抬升板;
37.5、第一传动组件,51、第一推杆,52、第一转动件,53、第一滑动管,54、第一固定杆,55、第一套环,511、伸缩管,512、缓冲弹簧,513、连接套管,514、联动板,515、固定板,516、滑动孔,517、限位滑杆,551、第一限位卡槽;
38.6、第一对接模具,61、第一进料半管,611、退料槽;
39.7、第二传动组件,71、第二推杆,72、第二转动件,73、第二滑动管,74、第二固定杆,75、第二套环,751、第二限位卡槽;
40.8、第二对接模具,81、第二进料半管;
41.9、锁定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43.第一实施例:
44.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对接模具部分的三维图;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对接模具部分的剖视图。
45.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包括:支座1;支撑辊2,所述支撑辊2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座1的顶部,所述支撑辊2的轴端固定安装有支撑主轴21;隔离轴3,所述隔离轴3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辊2的顶面;抬升组件4,所述抬升组件4包括伸缩件41和抬升板42,所述伸缩件41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座1的表面,所述伸缩件41的输出端与所述抬升板4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传动组件5,所述第一传动组件5包括第一推杆51、第
一转动件52、第一滑动管53、第一固定杆54和第一套环55,所述第一推杆51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抬升板42的顶部,所述第一推杆51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52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管53的底部,所述第一滑动管53的表面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杆54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杆54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环55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套环55的内表面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主轴21的外表面;第一对接模具6,所述第一对接模具6的底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杆54的顶端;第二传动组件7,所述第二传动组件7的底部安装于所述抬升板42的顶面;第二对接模具8,所述第二对接模具8的底部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7的顶部。
46.通过抬升组件4方便带动两侧的第一传动组件5和第二传动组件7向上移动,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同时向上转动贴合,贴合后适用于汽车天线外壳的注塑成型,成型后,抬升组件4向下调节且能够带动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向两侧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退料槽611内壁的内凹面结构能够自动推动成型后的天线外壳向上抬动2mm~5mm的距离,使得天线外壳自动与隔离轴3的外表面滑动分离。
47.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之间贴合时,第一进料半管61和第二进料半管81贴合且能够正常的注入注塑成型的原料。
48.所述隔离轴3安装于所述支撑辊2顶部的中心,并且隔离轴3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的内表面之间相适配。
49.隔离轴3用于成型汽车天线外壳的中空部分,方便电气元器件的安装。
5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5的结构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7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传动组件5表面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7交错分布于所述抬升板42的顶部。
51.抬升板42通过第一传动组件5方便带动第一对接模具6转动调节;
52.抬升板42通过第二传动组件7方便带动第二对接模具8转动调节;
53.使得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能够向对转动调控,以便于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的展开脱模,同时方便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的对接闭合后进行浇筑成型。
54.所述第一对接模具6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进料半管61,所述第二对接模具8的顶部安装有第二进料半管81,所述第一进料半管6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进料半管81的内部相互连通。
55.第一进料半管61的内部与第一对接模具6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二进料半管81的内部与第二对接模具8的内部相互连通,用于注塑原料的稳定注入。
56.所述第一进料半管61的内侧开设有退料槽611,所述第二进料半管81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进料半管61的结构相同。
57.退料槽611内壁的底部为内凹的斜面结构,在注塑原料注入成型后,退料槽611的内表面与凸出的注塑成型壳体呈滑动连接;
58.在第一进料半管61向外转动展开时,第一进料半管61向上旋转,使得退料槽611内壁的底部在旋转的过程中推动凸出的注塑成型壳体底面,使得注塑成型后的壳体表面向上轻微抬起,使得注塑成型后的天线外壳与隔离轴3的表面自动分离,为稳定的脱模提供辅助支持。
59.所述第二传动组件7包括第二推杆71、第二转动件72、第二滑动管73、第二固定杆74和第二套环75,所述第二推杆71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抬升板42的顶部,所述第二推杆
71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72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管73的底部,所述第二滑动管73的内表面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杆74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杆74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套环7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60.所述第二固定杆74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具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环75的内表面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主轴21的外表面,并且第二套环75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环55的外侧。
61.伸缩件41采用电动伸缩杆,使用时连接外界的电源,为抬升板42的升降调节提供动力的来源。
6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3.s1、启动伸缩件41,伸缩件41带动抬升板42向上移动,抬升板42通过第一传动组件5带动第一对接模具6向上转动;
64.s2、抬升板42通过第二传动组件7带动第二对接模具8向上转动;
65.s3、第一对接模具6的表面和第二对接模具8的表面贴合时,关闭伸缩件41,通过第一进料半管61和第二进料半管81之间注入注塑原料;
66.s4、汽车天线外壳成型后,启动伸缩件41,伸缩件41带动两侧的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向外转动展开,第一对接模具6向外展开时,退料槽611向上微微抬动冷却成型后的模具,模具在隔离轴3上发生滑动,实现模具的辅助脱模,方便壳体的下料。
67.本发明提供的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如下:
68.使用时,启动伸缩件41,伸缩件41带动抬升板42向上移动,抬升板42通过第一传动组件5带动第一对接模具6向上转动;
69.抬升板42通过第二传动组件7带动第二对接模具8向上转动;
70.第一对接模具6的表面和第二对接模具8的表面贴合时,关闭伸缩件41,通过第一进料半管61和第二进料半管81之间注入注塑原料;
71.汽车天线外壳成型后,启动伸缩件41,伸缩件41带动两侧的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向外转动展开,第一对接模具6向外展开时,退料槽611向上微微抬动冷却成型后的模具,模具在隔离轴3上发生滑动,实现模具的辅助脱模,方便壳体的下料。
7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3.通过抬升组件4方便带动两侧的第一传动组件5和第二传动组件7向上移动,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同时向上转动贴合,贴合后适用于汽车天线外壳的注塑成型,成型后,抬升组件4向下调节且能够带动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向两侧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退料槽611内壁的内凹面结构能够自动推动成型后的天线外壳向上抬动2mm~5mm的距离,使得天线外壳自动与隔离轴3的外表面滑动分离。
74.第二实施例:
75.请参阅图6和图7,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76.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的不同之处在于,方便使用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还包括:
77.所述第一推杆51包括伸缩管511、缓冲弹簧512、连接套管513、联动板514、固定板515、滑动孔516和限位滑杆517,所述伸缩管511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抬升板42的顶部,所述伸缩管511的顶端与所述缓冲弹簧51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512的顶端与所述连接套管51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管511的外表面与所述联动板514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管513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板515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孔516开设于所述固定板515上,所述限位滑杆517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联动板514的顶面。
78.所述伸缩管511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套管51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套管513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52的底部转动连接。
79.第一对接模具6通过弹性结构的第一推杆51结构,方便为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之间对接时提供弹性支撑,使得伸缩件41在升降调节的过程中,为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对接后提供向上移动的缓冲空间,保持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长时间使用后的贴合稳定性,避免两者之间长时间使用后发生松动间隙的现象。
80.所述限位滑杆517的表面与所述滑动孔516的内表面滑动连接,并且限位滑杆517的表面为t型结构。
81.t型结构的限位滑杆517一方面在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固定板515向下拉动,固定板515向下移动时能够同步带动连接套管513向下移动,使得连接套管513能够通过第一转动件52同步带动第一滑动管53向下移动,第一滑动管53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一固定杆54能够同步带动第一套管55转动,第一固定杆54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对接模具6向下转动开启;
82.另一方面,限位滑杆517在向上移动时能够为固定板515位于最高点位上时提供稳定的缓冲;
83.联动板514向上移动时能够逐渐抵接在固定板515的下方,形成对固定板515的抵接限位,实现伸缩管511与连接套管513之间的固定状态。
84.第一推杆51的尺寸与第二推杆71的结构相同且对应安装在第一转动件52和第二转动件72上,用于对两侧的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提供缓冲和防护,保障每次使用时的贴合程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85.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86.使用时,通过抬升组件4控制第一推杆51部分和第二推杆71部分向上抬升,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之间抵接;
87.伸缩管511继续向上移动且压紧缓冲弹簧512,使得连接套管513在压紧的缓冲弹簧512作用下实现向上弹性施压,此时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弹性贴合;
88.抬升板42继续向上调节时,联动板514的顶面与固定板515的底面抵接限位,形成对固定板515的抵接限位,适应于固定贴合的状态,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状态。
89.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90.第一对接模具6通过弹性结构的第一推杆51结构,方便为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之间对接时提供弹性支撑,使得伸缩件41在升降调节的过程中,为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对接后提供向上移动的缓冲空间,保持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长时间使用后的贴合稳定性,避免两者之间长时间使用后发生松动间隙的现象。
91.第三实施例:
92.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第一套环55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卡槽551,所述第二套环75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卡槽751,所述抬升板4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锁定卡块9,所述锁定卡块9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卡槽551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限位卡槽751的内表面卡接。
93.在抬升板42的上方安装有锁定卡块9,锁定卡块9的表面能够稳定的插入第一限位卡槽551和第二限位卡槽751的内部,方便在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卡合状态下,对第一套环55和第二套环75进行卡紧锁定,减少伸缩件41工作状态下的压力,使得注塑成型更加稳定可靠。
94.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之间对接前,锁定卡块9的表面不会移动至第一限位卡槽551和第二限位卡槽751的内部,且此时第一限位卡槽551和第二限位卡槽751之间为错位分布的状态;
95.只有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之间完成对接后,第一限位卡槽551的内部和第二限位卡槽751的内部对准且相互连通,此时通过控制伸缩件41,伸缩件41能够带动抬升板42继续向上移动,抬升板42向上移动时同步带动锁定卡块9卡入对准后的第一限位卡槽551和第二限位卡槽751的内部,实现对第一套环55和第二套环75的卡接限位,从而达到对两侧的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的限位。
96.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97.设备正常使用时,通过抬升组件4控制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向上贴合;
98.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贴合后继续启动伸缩件41,伸缩件41继续带动锁定卡块9向上移动,锁定卡块9的表面卡入第一限位卡槽551和第二限位卡槽751的内部,保持工作状态下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贴合的稳定性。
99.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100.锁定卡块9的表面能够稳定的插入第一限位卡槽551和第二限位卡槽751的内部,方便在第一对接模具6和第二对接模具8卡合状态下,对第一套环55和第二套环75进行卡紧锁定,减少伸缩件41工作状态下的压力,使得注塑成型更加稳定可靠。
10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