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弹性的保暖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21:51: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弹性的保暖无纺布。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衣服,不同的衣服,选用的材质也不同,寒冷的季节,通过穿戴保暖性较强的衣物能有效的抵御严寒,反之,燥热的天气,穿上轻薄透气的衣物,让人倍感凉爽,大大提高舒适度,部分衣物中含有无纺布材料层,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3.现有的无纺布面料层,弹性较差,不利于拉伸,并且无纺布面料间孔隙较大,制成衣物后,使用者穿在穿着时,舒适性较差,保暖性不佳,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的保暖无纺布,通过由第一弹性层、保温层、基布层、第二弹性层和亲肤层的配合使用,以解决现有的无纺布面料层,弹性较差,不利于拉伸,舒适性较差,保暖性不佳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弹性的保暖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所述无纺布本体内部设置有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上方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上设置有经过压痕处理而形成的多个半球状的凸包,所述基布层底部设置有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底部设置有亲肤层;
6.所述第二弹性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有上无纺布层、编织层和下无纺布层,所述上无纺布层和下无纺布层通过缝制连接并将编织层包覆设置。
7.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和基布层之间设置有胶粘层,所述基布层通过胶粘层与保温层粘接固定。
8.具体的,在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之间设置保温层和基布层,使得无纺布本体整体在发生形变时,通过保温层和基布层对无纺布本体形变时产生的间隙楼漏缝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封堵,使得无纺布本体人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通过胶粘层可以将基布层与保温层二者之间进行更好的连接固定。
9.优选的,所述凸包为镂空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层下端面涂设有胶粘剂并与保温层粘接固定。
10.具体的,第一弹性层上设置多个经过压痕处理而形成的多个半球状的凸包,且凸包为镂空设置,从而相对于在第一弹性层与保温层之间形成若干个缓冲区间,相对于无纺布本体上端面而言,使得无纺布本体上端面在发生形变之前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即当无纺布本体上端面发生形变时,形变力作用在间接的作用在一个或者相邻的多个凸包上,形变
力使得凸包受到挤压或者被拉伸,从而可以对无纺布整体所受的形变力进行卸力,从而使得无纺布本体具有较好的可塑性。
11.优选的,所述编织层包括多个横向弹力线和多个纵向弹力线,所述横向弹力线和纵向弹力线呈间隔交叉状设置。
12.优选的,所述编织层通过横向弹力线和纵向弹力线通过编织工艺制成。
13.优选的,所述横向弹力线和纵向弹力线均采用弹性氨纶丝。
14.具体的,第二弹性层中的编织层通过采用横向弹力线和多个纵向弹力线,并且横向弹力线和纵向弹力线呈间隔交叉状设置,提高无纺布整体的弹性以及耐拉性能,
15.优选的,所述亲肤层采用天丝面料制成。
16.具体的,天丝面料有棉的舒适性、涤纶的强度、毛织物的豪华美感和真丝的独特触感及柔软垂坠,使用时贴合皮肤舒适。
17.优选的,所述上无纺布层和下无纺布层均采用缝编无纺布。
18.具体的,使用缝编无纺布方便制备第二弹性层。
19.优选的,所述基布层和第二弹性层通过缝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层通过胶粘剂与亲肤层连接。
20.具体的,基布层与第二弹性层之间通过缝制的方式进行连接,有利于无纺布本体整体的结构强度。
21.优选的,所述保温层采用麻棉材料编织而成。
22.具体的,保温层使用麻棉材料,一方面可以具有一定保温效果,另一方面麻棉材料编织而成,可以提高无纺布本体整体的牢固性。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弹性层上设置多个经过压痕处理而形成的多个半球状的凸包,且凸包为镂空设置,相对于在第一弹性层与保温层之间形成若干个缓冲区间,相对于无纺布本体上端面而言,使得无纺布本体上端面在发生形变之前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即当无纺布本体上端面发生形变时,形变力作用在间接的作用在一个或者相邻的多个凸包上,形变力使得凸包受到挤压或者被拉伸,第二弹性层中的编织层通过采用横向弹力线和多个纵向弹力线,并且横向弹力线和纵向弹力线呈间隔交叉状设置,提高无纺布整体的弹性以及耐拉性能,将保温层设置在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之间,使得无纺布本体在发生形变的同时,仍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弹性的保暖无纺布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弹性层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纺布本体的剖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层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无纺布本体;2、基布层;3、保温层;4、第一弹性层;5、凸包;6、第二弹性层;7、亲肤层;8、上无纺布层;9、编织层;10、下无纺布层;11、胶粘层;12、横向弹力线;13、纵向弹力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弹性的保暖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1,所述无纺布本体1内部设置有基布层2,所述基布层2上方设置有保温层3,所述保温层3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层4,所述第一弹性层4上设置有经过压痕处理而形成的多个半球状的凸包5,所述基布层2底部设置有第二弹性层6,所述第二弹性层6底部设置有亲肤层7;
32.所述第二弹性层6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有上无纺布层8、编织层9和下无纺布层10,所述上无纺布层8和下无纺布层10通过缝制连接并将编织层9包覆设置;
33.所述凸包5为镂空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层4下端面涂设有胶粘剂并与保温层3粘接固定。
34.本实施例方案中:第一弹性层4上设置多个经过压痕处理而形成的多个半球状的凸包5,且凸包5为镂空设置,从而相对于在第一弹性层4与保温层3之间形成若干个缓冲区间,相对于无纺布本体1上端面而言,使得无纺布本体1上端面在发生形变之前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即当无纺布本体1上端面发生形变时,形变力作用在间接的作用在一个或者相邻的多个凸包5上,形变力使得凸包5受到挤压或者被拉伸,第二弹性层6中的编织层9通过采用横向弹力线12和多个纵向弹力线13,并且横向弹力线12和纵向弹力线13呈间隔交叉状设置,提高无纺布整体的弹性以及耐拉性能,将保温层3设置在第一弹性层4和第二弹性层6之间,使得无纺布本体1在发生形变的同时,仍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35.其中为了实现无纺布整体具有良好的牢固性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保温层3和基布层2之间设置有胶粘层11,所述基布层2通过胶粘层11与保温层3粘接固定,所述上无纺布层8和下无纺布层10均采用缝编无纺布,所述基布层2和第二弹性层6通过缝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层6通过胶粘剂与亲肤层7连接,所述保温层3采用麻棉材料编织而成;
36.在第一弹性层4和第二弹性层6之间设置保温层3和基布层2,使得无纺布本体1整体在发生形变时,通过保温层3和基布层2对无纺布本体1形变时产生的间隙楼漏缝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封堵,使得无纺布本体1人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通过胶粘层11可以将基布层2与保温层3二者之间进行更好的连接固定,使用缝编无纺布方便制备第二弹性层6,基布层2与第二弹性层6之间通过缝制的方式进行连接,有利于无纺布本体1整体的结构强度,保温层3使用麻棉材料,一方面可以具有一定保温效果,另一方面麻棉材料编织而成,可以提高无纺布本体1整体的牢固性。
37.其中为了实现无纺布本体1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拉伸性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编织层9包括多个横向弹力线12和多个纵向弹力线13,所述横向弹力线12和纵向弹力线13呈间隔交叉状设置,所述编织层9通过横向弹力线12和纵向弹力线13通过编织工艺制成,所述横向弹力线12和纵向弹力线13均采用弹性氨纶丝,所述上无纺布层8和下无纺布层10均采用缝编无纺布;
38.第二弹性层6中的编织层9通过采用横向弹力线12和多个纵向弹力线13,并且横向弹力线12和纵向弹力线13呈间隔交叉状设置,提高无纺布整体的弹性以及耐拉性能,将保温层3设置在第一弹性层4和第二弹性层6之间,使得无纺布本体1在发生形变的同时,仍具
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亲肤层7采用天丝面料,天丝面料有棉的舒适性、涤纶的强度、毛织物的豪华美感和真丝的独特触感及柔软垂坠,使用时贴合皮肤舒适。
39.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在第一弹性层4上设置多个经过压痕处理而形成的多个半球状的凸包5,且凸包5为镂空设置,从而相对于在第一弹性层4与保温层3之间形成若干个缓冲区间,相对于无纺布本体1上端面而言,使得无纺布本体1上端面在发生形变之前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即当无纺布本体1上端面发生形变时,形变力作用在间接的作用在一个或者相邻的多个凸包5上,形变力使得凸包5受到挤压或者被拉伸,第二弹性层6中的编织层9通过采用横向弹力线12和多个纵向弹力线13,并且横向弹力线12和纵向弹力线13呈间隔交叉状设置,提高无纺布整体的弹性以及耐拉性能,将保温层3设置在第一弹性层4和第二弹性层6之间,使得无纺布本体1在发生形变的同时,仍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