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控温式液体原料动态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4:35: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原料混合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控温式液体原料动态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制备mabr膜片的原料在混合搅拌时会产生发热现象,搅拌的时间越长,温度升的越高,使用现有的没有降温功能的搅拌装置,原料出口温度在40℃以上、粘度从3w cps上升到12w cps,搅拌时间超过1小时后直接堵住搅拌叶片,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式液体原料动态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在搅拌原料时,对原料的反应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控温式液体原料动态搅拌装置,包括:机座、搅拌桨、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桨转动的驱动电机、用于纳置液体原料的搅拌杯、用于对所述搅拌杯进行热交换的控温机、及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座上的一端;所述搅拌杯设置在所述机座上的另一端;所述搅拌桨的一端位于所述搅拌杯内,且与所述搅拌杯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桨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控温机与所述搅拌杯连通;所述控温机、所述驱动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6.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杯的中部设置有转接块;所述转接块把所述搅拌杯的内腔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把所述第一腔体分隔为用于纳置液体原料的原料腔和用于纳置热交换介质的介质腔;所述原料腔的顶部开设有原料入口,所述原料腔的底部开设有原料出口;所述介质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介质出口,所述介质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一介质入口;所述第一介质出口、所述第一介质入口均与所述控温机连通。
7.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出口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8.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热交换片;所述热交换片位于所述介质腔的内部。
9.可选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搅拌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桨的轴杆的顶部开设有第二介质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口;所述搅拌桨的轴杆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导入热交换介质的介质导管;所述介质导管与所述第二介质入口连通;所述第二介质入口与所述旋转接头的介质入口连通;所述第二介质出口与所述旋转接头的介质出口连通。
10.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导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二热交换片。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对液体原料的反应温度进行有效的
控制;2)设置温度传感器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实时检测原料出口温度,及具有负反馈自动调节功能;3)若干第一热交换片增强了对液体原料的控温能力;4)搅拌桨进行控温进一步增强了对液体原料的控温能力;5)若干第二热交换片更进一步增强了对液体原料的控温能力。
附图说明
12.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4.图3是实用新型中的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机座;2、搅拌桨;21、第二介质入口;22、第二介质出口;23、介质导管;231、第二热交换片;3、驱动电机;4、搅拌杯;41、转接块;42、第一腔体;421、原料腔;4211、原料入口;4212、原料出口;42121、温度传感器;422、介质腔;4221、第一介质入口;4222、第一介质出口43、第二腔体;44、隔离板;441、第一热交换片;5、旋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1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1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温式液体原料动态搅拌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机座1、搅拌桨2、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桨2转动的驱动电机3、用于纳置液体原料的搅拌杯4、用于对所述搅拌杯4进行热交换的控温机、及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3设置在所述机座1上的一端;所述搅拌杯4设置在所述机座1上的另一端;所述搅拌桨2的一端位于所述搅拌杯4内,且与所述搅拌杯4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桨2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3传动连接;所述控温机与所
述搅拌杯4连通;所述控温机、所述驱动电机3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1.在本实施例中,控温机和控制器没有在附图体现;控温机是冰水机,提供热水或冰水,设置有出水管和回水管;控制器控制着驱动电机的转速和冰水机的出水水温。使用时,先在控制器上设置冰水机的出水温度和搅拌桨2的转速,待水温达到设定要求后,开始与搅拌杯4进行热交换;接着把液体原料加入到搅拌杯4内,然后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3转动,驱动电机3驱动搅拌桨2旋转,对液体原料进行搅拌。液体原料混合搅拌后会产生热量,热量传导给搅拌桨4,搅拌桨4的温度要比冰水机的出水水温要高,在高度差的作用下,液体原料产生的热量通过搅拌杯4传导给冰水机的出水,升温后的冰水回流到冰水机进行循环。
22.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杯4的中部设置有转接块41;所述转接块41把所述搅拌杯4的内腔分为第一腔体42和第二腔体43;所述第一腔体42的内部设置有隔离板44;所述隔离板44把所述第一腔体42分隔为用于纳置液体原料的原料腔421和用于纳置热交换介质的介质腔422;所述原料腔421的顶部开设有原料入口4211,所述原料腔421的底部开设有原料出口4212;所述介质腔42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介质出口4222,所述介质腔42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介质入口4221;所述第一介质出口4222、所述第一介质入口4221均与所述控温机连通。
23.如图2所示,控温机的出水从第一介质入口4221流入到介质腔422,填充介质腔422至一定体积后从第一介质出口4222流出,并回流到控温机中;液体原料在原料腔421内部反应,产生的热量加热隔离板44,隔离板44把热量转移给冷却介质水。整个搅拌过程、冷却过程是连续的,控温机能及时转移液体原料产生的热量。液体原料从原料入口4211连续地流入到原料腔421,从原料出口4212连续地流出到原料腔421。
24.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出口4212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2121;所述温度传感器42121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5.如图2所示,温度传感器42121能检测混合后原料的出口温度,并把结果传导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设定的公差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冰水机的出水温度,进而把液体原料的反应温度控制在工艺范围内。
26.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44上设置有若干第一热交换片441;所述热交换片位于所述介质腔422的内部。
27.如图2所示,若干第一热交换片441是铜制的薄片,围设成一个圆环,套设在隔离板44上,大幅度增加了隔离板44的传热面积,增大了隔离板44的可传热最大功率,使得传热效果更均匀,并把热量快速传导给控温机,使原料腔421内的温度尽可能地与冷却介质的温度一致。
28.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接头5;所述旋转接头5与所述搅拌桨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桨2的轴杆的顶部开设有第二介质入口21和第二介质出口22;所述搅拌桨2的轴杆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导入热交换介质的介质导管23;所述介质导管23与所述第二介质入口21连通;所述第二介质入口21与所述旋转接头5的介质入口连通;所述第二介质出口22与所述旋转接头5的介质出口连通。
29.如图2-3所示,搅拌桨2的轴杆的内部也设置有控温的水路,搅拌桨2的顶部与旋转接头5通过螺纹固定,在搅拌过程中旋转接头5的主体是不旋转的。旋转接头5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与控温机连通。控温机的出水从旋转接头5的介质入口旋转接头5的内部,进一步
通过第二介质入口21流入介质导管23,进一步流入到搅拌桨2的底部,然水位逐渐上升,从第二介质出口22流入到旋转接头5的介质出口,最后回流到控温机中。
30.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导管23上设置有若干第二热交换片231。
31.如图2所示,若干第二热交换片231是铜制的薄片,围设成一个圆环,套设在介质导管23上,大幅度增加了介质导管23的传热面积,增大了介质导管23的可传热最大功率,使得传热效果更均匀,并把热量快速传导给控温机,使原料腔421不仅有外部降温还有内部降温。
32.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对液体原料的反应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2)设置温度传感器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实时检测原料出口温度,及具有负反馈自动调节功能;3)若干第一热交换片增强了对液体原料的控温能力;4)搅拌桨进行控温进一步增强了对液体原料的控温能力;5)若干第二热交换片更进一步增强了对液体原料的控温能力。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