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2:19: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揭示内容是关于一种成像镜头模块,且特别是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模块。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模块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成像镜头模块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
3.请参照图5a与图5b,其中图5a绘示依照现有技术中镜筒50的示意图,图5b绘示依照图5a现有技术中镜筒50的另一示意图。由图5a与图5b可知,现有技术中的镜筒50的筒状部51与底座部52为一体成型,而现有技术中的镜筒50占用安装的空间,以致于不利成像镜头模块的微小化。因此,发展一种可实现微小化并兼顾成像品质的成像镜头模块遂成为产业上重要且急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通过设置缩减面于透镜与镜筒以压缩成像镜头模块于垂直光轴的方向上的尺寸,进而实现成像镜头模块的微小化。借此,于有限的空间中仍可安装成像镜头,并维持成像品质。
5.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一基板与一成像镜头。基板包含一感光元件。光轴通过成像镜头,且成像镜头包含一成像透镜组与一镜筒。成像透镜组包含至少一透镜。透镜包含二第一缩减面,其中第一缩减面对称于光轴设置,且第一缩减面自透镜的一外缘面朝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使透镜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镜筒包含一筒状部与一底座部。筒状部具有一第一内表面用以定义一第一内部空间,成像透镜组设置于第一内部空间,且筒状部包含二第二缩减面。第二缩减面对称于光轴设置,第二缩减面设置于第一内表面对应第一缩减面的位置,第二缩减面自第一内表面朝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使第一内表面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底座部具有一第二内表面用以定义一第二内部空间,且底座部自筒状部沿光轴延伸并与基板实体接触,使筒状部与一成像面维持一固定距离。筒状部与底座部为一体成型,透镜的第一缩减面之间具有一最短间距,筒状部的第二缩减面之间具有一最短间距,光轴垂直通过第一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与第二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第一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1,第二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2,透镜的一直径为,其满足下列条件:l1≤l2《φ。
6.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镜筒的底座部沿光轴的一高度为h1,镜筒整体沿光轴的一高度为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3《h1/h《0.84。
7.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第一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1,透镜的直径为,其可满足下列条件:
8.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底座部可包含二第三缩减面,第三
缩减面对称于光轴设置,第三缩减面设置于第二内表面,且第三缩减面自第二内表面朝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使底座部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
9.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底座部可还包含一消光层,且消光层设置于第二内表面。
10.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底座部可包含一红外滤光片,红外滤光片设置于第二内部空间。
11.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底座部可包含一逃气口,逃气口连通第二内部空间与镜筒的一外部空间,逃气口沿平行光轴的方向延伸,且逃气口由筒状部往底座部渐缩。
12.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成像透镜组的透镜的数量可为多个,透镜中最像侧的一透镜可包含第一缩减面。
13.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镜筒可还包含二第四缩减面,第四缩减面对称于光轴设置,第四缩减面设置于镜筒的一外表面,第四缩减面自镜筒的外表面朝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且第四缩减面由筒状部沿光轴延伸至底座部,使镜筒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
14.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由最像侧的透镜往物侧的相邻至少二透镜可包含第一缩减面。
15.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最物侧至最像侧的每一透镜可分别包含第一缩减面。
16.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镜筒的第四缩减面之间于最像侧具有一第一最短宽度,光轴垂直通过第一最短宽度,第一最短宽度为w1,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8mm《w1《2.2mm。
17.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镜筒的第四缩减面之间于最像侧具有一第一最短宽度,镜筒的第四缩减面之间于最物侧具有一第二最短宽度,光轴垂直通过第一最短宽度与第二最短宽度,第一最短宽度与第二最短宽度之间具有一宽度差,第一最短宽度为w1,第二最短宽度为w2,宽度差为δw,其可满足下列条件:δw=∣w1-w2∣;以及0.005mm《δw/2《0.2mm。
18.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镜筒的第四缩减面之间于最物侧具有一第二最短宽度,光轴垂直通过第二最短宽度,第一最短宽度为w1,第二最短宽度为w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7mm《(w1 w2)/2《2.1mm。
19.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透镜中最像侧的透镜可透过一点胶方式与镜筒连接。
20.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透镜可分别包含一边缘部与一光学有效部,边缘部较光学有效部远离光轴,光学有效部可具有光线屈折力,第一缩减面使光学有效部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第一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1,各透镜的光学有效部的一直径为其可满足下列条件:
21.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第一缩减面与第二缩减面可间隔设置,第一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1,第二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l1《l2。
22.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可还包含一光路转折元件,其中光路转折元件用以导引一光线至成像镜头。
23.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面板屏幕与如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成像镜头模块设置于靠近面板屏幕的周围,且面板屏幕所占电子装置的一屏占比为92%以上。
24.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其中面板屏幕所占电子装置的屏占比可为95%以上。
25.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可为一笔记型计算机。
附图说明
26.图1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图;
27.图1b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28.图1c绘示依照图1b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沿剖线1c-1c的剖面图;
29.图1d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的像侧示意图;
30.图1e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透镜的侧视图;
31.图1f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透镜的示意图;
32.图1g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镜筒的参数示意图;
33.图1h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镜筒的立体图;
34.图1i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镜筒的另一立体图;
35.图1j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镜筒的剖面图;
36.图2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图;
37.图2b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38.图2c绘示依照图2b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沿剖线2c-2c的剖面图;
39.图2d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的像侧示意图;
40.图2e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透镜的侧视图;
41.图2f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透镜的示意图;
42.图2g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镜筒的参数示意图;
43.图2h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镜筒的立体图;
44.图2i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镜筒的另一立体图;
45.图2j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镜筒的剖面图;
46.图3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47.图3b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沿剖线3b-3b的剖面图;
48.图3c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镜筒的参数示意图;
49.图3d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镜筒的立体图;
50.图3e绘示依照图3d第三实施例中镜筒的剖切面;
51.图3f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镜筒的另一立体图;
52.图4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53.图5a绘示依照现有技术中镜筒的示意图;以及
54.图5b绘示依照图5a现有技术中镜筒的另一示意图。
55.【符号说明】
56.100,200,300,42:成像镜头模块
57.110,210:基板
58.111,211:感光元件
59.121,122,123,124,221,222,223,224,321,322,323,324:透镜
60.124a,224a:外缘面
61.124b,224b:边缘部
62.124c,224c:光学有效部
63.130,230,330,50:镜筒
64.131,231,331,51:筒状部
65.131a,231a,331a:第一内表面
66.131b,231b,331b:第一内部空间
67.132,232,332,52:底座部
68.132a,232a,332a:第二内表面
69.132b,232b,332b:第二内部空间
70.134,234,334:红外滤光片
71.141,142,143,241,242,243,341,342,343:遮光元件
72.144,244,344:固定元件
73.151,251,351:第一缩减面
74.152,252,352:第二缩减面
75.153,253,353:第三缩减面
76.154,254,354:第四缩减面
77.235:逃气口
78.260:光路转折元件
79.40:电子装置
80.41:面板屏幕
81.43:边框
82.x:光轴
83.g:空气间隙
84.l1:第一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
85.l2:第二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
86.:透镜的直径
87.h1:镜筒的底座部沿光轴的高度
88.h:镜筒整体沿光轴的高度
89.w1:第一最短宽度
90.w2:第二最短宽度
91.δw:宽度差
92.各透镜的光学有效部的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93.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一基板与一成像镜头。基板包含一感光元件。一光轴通过成像镜头,且成像镜头包含一成像透镜组与一镜筒。成像透镜组包含至少一透镜,且透镜包含二第一缩减面,其中第一缩减面对称于光轴设置,且第一缩减面自透镜的一外缘面朝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使透镜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镜筒包含一筒状部与一底座部。筒状部具有一第一内表面用以定义一第一内部空间,成像透镜组设置于第一内部空间,且筒状部包含二第二缩减面,其中第二缩减面对称于光轴设置,第二缩减面设置于第一内表面对应第一缩减面的位置,第二缩减面自第一内表面朝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使第一内表面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底座部具有一第二内表面用以定义一第二内部空间,且底座部自筒状部沿光轴延伸并与基板实体接触,使筒状部与一成像面维持一固定距离。镜筒的筒状部与底座部为一体成型,透镜的第一缩减面之间具有一最短间距,筒状部的第二缩减面之间具有一最短间距,光轴垂直通过第一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与第二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第一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1,第二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2,透镜的一直径为,其满足下列条件:l1≤l2《φ。
94.透过一体成型的筒状部与底座部可减少成像镜头模块的组装程序,以提升生产效率,并可避免习知技术的成像镜头与底座部安装时产生的歪斜误差。具体而言,镜筒可为无螺牙结构,并可通过底座部的底面直接与基板连接固定。
95.再者,透过透镜的第一缩减面与筒状部的第二缩减面,可使成像镜头模块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的尺寸缩小,借以实现成像镜头模块微小化,换言之,于有限的空间中仍可安装成像镜头模块。进一步来说,第一缩减面与第二缩减面可为平面、曲面或二者的组合。
96.成像镜头模块可为笔记型计算机的成像镜头模块或移动装置的成像镜头模块,但不以此为限。
97.底座部可包含二第三缩减面,其中第三缩减面对称于光轴设置,第三缩减面设置于第二内表面,且第三缩减面自第二内表面朝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使底座部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借此,可使镜筒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进一步压缩尺寸,减少安装于基板所需的空间。具体而言,第三缩减面可为平面、曲面或二者的组合。
98.底座部可还包含一消光层,其中消光层设置于第二内表面。借此,可避免非成像光线在底座部的内部发生反射,影响成像品质。具体而言,消光层可为抗反射结构,或者可经过喷砂处理或镀膜处理,但不以此为限。
99.底座部可包含一红外滤光片,其中红外滤光片设置于第二内部空间。借此,可滤除红外光以提升成像品质。
100.底座部可包含一逃气口,其中逃气口连通第二内部空间与镜筒的一外部空间,逃气口沿平行光轴的方向延伸,且逃气口由筒状部往底座部渐缩。透过逃气口连通镜筒的第二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以平衡压力,避免组装过程中成像镜头模块因内部气压导致成像镜头模块的偏移。
101.成像透镜组的透镜的数量可为多个,其中透镜中最像侧的一透镜包含第一缩减面。借此,有利于实现成像镜头模块的微小化。具体而言,由最大直径的透镜开始设置第一缩减面。
102.镜筒可还包含二第四缩减面,其中第四缩减面对称于光轴设置,第四缩减面设置
于镜筒的一外表面,第四缩减面自镜筒的外表面朝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且第四缩减面由筒状部沿光轴延伸至底座部,使镜筒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具体而言,第四缩减面可为平面、曲面或二者的组合。
103.由最像侧的透镜往物侧的相邻至少二透镜可包含第一缩减面。借此,可应用于窄边框的笔记型计算机,但并不以此应用为限。
104.最物侧至最像侧的每一透镜可分别包含第一缩减面。借此,可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进一步缩小成像镜头模块的尺寸。具体而言,于最物侧的透镜至最像侧的透镜皆包含第一缩减面的情况下,同时要维持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品质,并需要高生产良率。再者,成像透镜组可还包含遮光元件与固定元件,其中遮光元件与固定元件皆包含缩减部。
105.透镜中最像侧的透镜可透过一点胶方式与镜筒连接。透过点胶方式固定透镜可提升生产效率,并增加组装稳固性。具体而言,点胶方式的胶水可为黑色胶水,可降低非成像光线的反射率。再者,镜筒的内表面可以设置点胶结构,并可透过影像辨识判断填胶情况。
106.成像镜头模块可还包含一光路转折元件,其中光路转折元件用以导引一光线至成像镜头。具体来说,光路转折元件可为棱镜或反射镜,并可设置于成像镜头与入光口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
107.镜筒的底座部沿光轴的一高度为h1,镜筒整体沿光轴的一高度为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3《h1/h《0.84。透过调整底座部的高度以因应各种组装或光学需求。
108.第一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1,透镜的直径为,其可满足下列条件:借此,有利于成像镜头微小化,并维持光学性能。
109.镜筒的第四缩减面之间于最像侧具有最短的一第一宽度,光轴垂直通过第一宽度,第一宽度为w1,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8mm《w1《2.2mm。借此,于有限的基板空间仍可安装成像镜头。
110.镜筒的第四缩减面之间于最物侧具有最短的一第二宽度,光轴垂直通过第二宽度,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之间具有一宽度差,第一宽度为w1,第二宽度为w2,宽度差为δw,其可满足下列条件:δw=∣w1-w2∣;以及0.005mm《δw/2《0.2mm。透过镜筒的外表面无大变化的结构起伏,可有效利用安装空间。
111.第一宽度为w1,第二宽度为w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7mm《(w1 w2)/2《2.1mm。借此,使成像镜头模块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安装。具体来说,镜筒的物侧宽度与像侧宽度皆为小尺寸。
112.透镜可分别包含一边缘部与一光学有效部,其中边缘部较光学有效部远离光轴,光学有效部具有光线屈折力,第一缩减面使光学有效部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第一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1,各透镜的光学有效部的一直径为其可满足下列条件:同时,光学有效部沿光轴的投影面积大于感光元件的投影面积,使成像镜头在微小化后仍可维持成像品质。
113.第一缩减面与第二缩减面可间隔设置,第一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1,第二缩减面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l1《l2。借此,可避免透镜过度定位造成组装误差。
114.上述本揭示内容的成像镜头模块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
效。
115.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面板屏幕与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成像镜头模块设置于靠近面板屏幕的周围,且面板屏幕所占电子装置的一屏占比为92%以上。
116.进一步来说,面板屏幕所占电子装置的屏占比可为95%以上,且电子装置可为一笔记型计算机。
117.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118.<第一实施例>
119.请参照图1a至图1d,其中图1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100的分解图,图1b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100的示意图,图1c绘示依照图1b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100沿剖线1c-1c的剖面图,图1d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100的像侧示意图。由图1a至图1d可知,成像镜头模块100包含一基板110与一成像镜头(图未标示),其中基板110包含一感光元件111,一光轴x通过成像镜头,且成像镜头包含一成像透镜组(图未标示)与一镜筒130。具体而言,成像镜头模块100可为笔记型计算机的成像镜头模块或移动装置的成像镜头模块,但不以此为限。
120.成像透镜组包含至少一透镜,其中成像透镜组的透镜的数量可为多个,且成像透镜组可还包含遮光元件与固定元件。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透镜121、遮光元件141、透镜122、遮光元件142、透镜123、遮光元件143、透镜124及固定元件144。必须说明的是,透镜及各光学元件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并不以此为限。
121.请配合参照图1e与图1f可知,其中图1e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透镜124的侧视图,图1f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透镜124的示意图。由图1d至图1f可知,透镜124包含二第一缩减面151,其中第一缩减面151对称于光轴x设置,且第一缩减面151自透镜124的一外缘面124a朝靠近光轴x的方向缩减,使透镜124沿光轴x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缩减面151可为平面。
122.请参照图1g至图1j,其中图1g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镜筒130的参数示意图,图1h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镜筒130的立体图,图1i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镜筒130的另一立体图,图1j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镜筒130的剖面图。由图1g至图1j可知,镜筒130包含一筒状部131与一底座部132,其中筒状部131具有一第一内表面131a用以定义一第一内部空间131b,且成像透镜组设置于第一内部空间131b;底座部132具有一第二内表面132a用以定义一第二内部空间132b,且底座部132自筒状部131沿光轴x延伸并与基板110实体接触,使筒状部131与一成像面维持一固定距离。具体而言,镜筒130可为无螺牙结构,并可通过底座部132的底面直接与基板110连接固定。再者,筒状部131与底座部132为一体成型,借以减少成像镜头模块100的组装程序,以提升生产效率,并可避免习知技术的成像镜头与底座部安装时产生的歪斜误差。
123.进一步来说,镜筒130的筒状部131包含二第二缩减面152,其中第二缩减面152对称于光轴x设置,第二缩减面152设置于第一内表面131a对应第一缩减面151的位置,第二缩减面152自第一内表面131a朝靠近光轴x的方向缩减,使第一内表面131a沿光轴x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缩减面152可为平面。
124.进一步来说,透过透镜124的第一缩减面151与筒状部131的第二缩减面152,可使成像镜头模块100在垂直光轴x的方向上的尺寸缩小,借以实现成像镜头模块100微小化,换言之,于有限的空间中仍可安装成像镜头模块100。
125.由图1a可知,透镜121、122、123、124中最像侧的一透镜(即透镜124)包含第一缩减面151。借此,有利于实现成像镜头模块100的微小化。具体而言,由最大直径的透镜开始设置第一缩减面151。
126.再者,由最像侧的透镜(即透镜124)往物侧的相邻至少二透镜包含第一缩减面151(以透镜124的标示为例)。借此,可应用于窄边框的笔记型计算机,但并不以此应用为限。
127.进一步来说,最物侧至最像侧的每一透镜121、122、123、124分别包含第一缩减面151(以透镜124的标示为例),且遮光元件141、142、143及固定元件144皆包含缩减部。借此,可在垂直光轴x的方向上进一步缩小成像镜头模块100的尺寸。具体而言,于最物侧的透镜(即透镜121)至最像侧的透镜(即透镜124)皆包含第一缩减面151(以透镜124的标示为例)的情况下,同时要维持成像镜头模块100的成像品质,并需要高生产良率。
128.由图1c可知,第一缩减面151与第二缩减面152间隔设置,其中一空气间隙g设置于第一缩减面151与第二缩减面152之间。借此,可避免透镜121、122、123、124过度定位造成组装误差。
129.由图1d与图1f可知,透镜121、122、123、124分别还包含一边缘部124b(以透镜124的标示为例)与一光学有效部124c(以透镜124的标示为例),边缘部124b较光学有效部124c远离光轴x,光学有效部124c具有光线屈折力,第一缩减面151使光学有效部124c沿光轴x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
130.底座部132还包含二第三缩减面153,其中第三缩减面153对称于光轴x设置,第三缩减面153设置于第二内表面132a,且第三缩减面153自第二内表面132a朝靠近光轴x的方向缩减,使底座部132沿光轴x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借此,可使镜筒130在垂直光轴x的方向上进一步压缩尺寸,减少安装于基板110所需的空间。第一实施例中,第三缩减面153可为平面。
131.底座部132还包含一消光层,设置于第二内表面132a。借此,可避免非成像光线在底座部132的内部发生反射,影响成像品质。具体而言,消光层可为抗反射结构,或者可经过喷砂处理或镀膜处理,但不以此为限。
132.由图1a与图1c可知,底座部132包含一红外滤光片134,其中红外滤光片134设置于第二内部空间132b。借此,可滤除红外光以提升成像品质。
133.由图1h与图1i可知,镜筒130还包含二第四缩减面154,其中第四缩减面154对称于光轴x设置,第四缩减面154设置于镜筒130的一外表面,第四缩减面154自镜筒130的外表面朝靠近光轴x的方向缩减,且第四缩减面154由筒状部131沿光轴x延伸至底座部132,使镜筒130沿光轴x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第一实施例中,第四缩减面154可为平面。必须说明的是,各缩减面(即第二缩减面152、第三缩减面153、第四缩减面154)上的图案仅用于示意缩减面范围,不构成各缩减面的结构的一部分。
134.透镜中最像侧的透镜(即透镜124)透过一点胶方式与镜筒130连接。可透过点胶方式固定透镜提升生产效率,并增加组装稳固性。具体而言,点胶方式的胶水设置于边缘部124b与镜筒130连接,且胶水可为黑色胶水,借以降低非成像光线的反射率。再者,镜筒130
的内表面可以设置点胶结构,并可透过影像辨识判断填胶情况。
135.由图1c、图1d及图1g可知,透镜124的第一缩减面151之间具有一最短间距,筒状部131的第二缩减面152之间具有一最短间距,光轴x垂直通过第一缩减面151之间的最短间距与第二缩减面152之间的最短间距,第一缩减面151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1,第二缩减面152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2;透镜124的一直径为;镜筒130的底座部132沿光轴x的一高度为h1,镜筒130整体沿光轴x的一高度为h;镜筒130的第四缩减面154之间于最像侧具有一第一最短宽度,镜筒130的第四缩减面154之间于最物侧具有一第二最短宽度,光轴x垂直通过第一最短宽度与第二最短宽度,第一最短宽度与第二最短宽度之间具有一宽度差,第一最短宽度为w1,第二最短宽度为w2,宽度差为δw;各透镜121、122、123、124的光学有效部124c(以透镜124的标示为主)的一直径为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一条件。
[0136][0137]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缩减面151之间的最短间距与透镜123、124的光学有效部124c(以透镜124的标示为主)的直径,其满足下列条件:
[0138]
<第二实施例>
[0139]
请参照图2a至图2d,其中图2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200的分解图,图2b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200的示意图,图2c绘示依照图2b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200沿剖线2c-2c的剖面图,图2d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200的像侧示意图。由图2a至图2d可知,成像镜头模块200包含一基板210与一成像镜头(图未标示),其中基板210包含一感光元件211,一光轴x通过成像镜头,且成像镜头包含一成像透镜组(图未标示)与一镜筒230。具体而言,成像镜头模块200可为笔记型计算机的成像镜头模块或移动装置的成像镜头模块,但不以此为限。
[0140]
成像透镜组包含至少一透镜,其中成像透镜组的透镜的数量可为多个,且成像透镜组可还包含遮光元件与固定元件。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透镜221、遮光元件241、透镜222、遮光元件242、透镜223、遮光元件243、透镜224及固定元件244。必须说明的是,透镜及各光学元件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并不以此为限。
[0141]
请配合参照图2e与图2f可知,其中图2e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透镜224的侧视图,图2f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透镜224的示意图。由图2d至图2f可知,透镜224包含二第一缩减面251,其中第一缩减面251对称于光轴x设置,且第一缩减面251自透镜224的一
外缘面224a朝靠近光轴x的方向缩减,使透镜224沿光轴x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缩减面251可为曲面。
[0142]
请参照图2g至图2j,其中图2g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镜筒230的参数示意图,图2h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镜筒230的立体图,图2i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镜筒230的另一立体图,图2j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镜筒230的剖面图。由图2g至图2j可知,镜筒230包含一筒状部231与一底座部232,其中筒状部231具有一第一内表面231a用以定义一第一内部空间231b,且成像透镜组设置于第一内部空间231b;底座部232具有一第二内表面232a用以定义一第二内部空间232b,且底座部232自筒状部231沿光轴x延伸并与基板210实体接触,使筒状部231与一成像面维持一固定距离。具体而言,镜筒230可为无螺牙结构,并可通过底座部232的底面直接与基板210连接固定。再者,筒状部231与底座部232为一体成型,借以减少成像镜头模块200的组装程序,以提升生产效率,并可避免习知技术的成像镜头与底座部232安装时产生的歪斜误差。
[0143]
进一步来说,镜筒230的筒状部231包含二第二缩减面252,其中第二缩减面252对称于光轴x设置,第二缩减面252设置于第一内表面231a对应第一缩减面251的位置,第二缩减面252自第一内表面231a朝靠近光轴x的方向缩减,使第一内表面231a沿光轴x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缩减面252可为曲面。
[0144]
进一步来说,透过透镜224的第一缩减面251与筒状部231的第二缩减面252,可使成像镜头模块200在垂直光轴x的方向上的尺寸缩小,借以实现成像镜头模块200微小化,换言之,于有限的空间中仍可安装成像镜头模块200。
[0145]
由图2a可知,透镜221、222、223、224中最像侧的一透镜(即透镜224)包含第一缩减面251。借此,有利于实现成像镜头模块200的微小化。具体而言,由最大直径的透镜开始设置第一缩减面251。
[0146]
再者,由最像侧的透镜(即透镜224)往物侧的相邻至少二透镜包含第一缩减面251(以透镜224的标示为例)。借此,可应用于窄边框的笔记型计算机,但并不以此应用为限。
[0147]
进一步来说,最物侧至最像侧的每一透镜221、222、223、224分别包含第一缩减面251(以透镜224的标示为例),且遮光元件241、242、243及固定元件244皆包含缩减部。借此,可在垂直光轴x的方向上进一步缩小成像镜头模块200的尺寸。具体而言,于最物侧的透镜(即透镜221)至最像侧的透镜(即透镜224)皆包含第一缩减面251(以透镜224的标示为例)的情况下,同时要维持成像镜头模块200的成像品质,并需要高生产良率。
[0148]
由图2c可知,第一缩减面251与第二缩减面252间隔设置,其中一空气间隙g设置于第一缩减面251与第二缩减面252之间。借此,可避免透镜221、222、223、224过度定位造成组装误差。
[0149]
由图2d与图2f可知,透镜221、222、223、224分别还包含一边缘部224b(以透镜224的标示为例)与一光学有效部224c(以透镜224的标示为例),边缘部224b较光学有效部224c远离光轴x,光学有效部224c具有光线屈折力,第一缩减面251使光学有效部224c沿光轴x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
[0150]
底座部232还包含二第三缩减面253,其中第三缩减面253对称于光轴x设置,第三缩减面253设置于第二内表面232a,且第三缩减面253自第二内表面232a朝靠近光轴x的方向缩减,使底座部232沿光轴x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借此,可使镜筒230在垂直光轴x的方向
上进一步压缩尺寸,减少安装于基板210所需的空间。第二实施例中,第三缩减面253可为平面与曲面的组合。
[0151]
底座部232还包含一消光层,设置于第二内表面232a。借此,可避免非成像光线在底座部232的内部发生反射,影响成像品质。具体而言,消光层可为抗反射结构,或者可经过喷砂处理或镀膜处理,但不以此为限。
[0152]
由图2a与图2c可知,底座部232包含一红外滤光片234,其中红外滤光片234设置于第二内部空间232b。借此,可滤除红外光以提升成像品质。
[0153]
由图2h与图2i可知,镜筒230还包含二第四缩减面254,其中第四缩减面254对称于光轴x设置,第四缩减面254设置于镜筒230的一外表面,第四缩减面254自镜筒230的外表面朝靠近光轴x的方向缩减,且第四缩减面254由筒状部231沿光轴x延伸至底座部232,使镜筒230沿光轴x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第二实施例中,第四缩减面254可为平面与曲面的组合。必须说明的是,各缩减面(即第二缩减面252、第三缩减面253、第四缩减面254)上的图案仅用于示意缩减面范围,不构成各缩减面的结构的一部分。
[0154]
透镜中最像侧的透镜(即透镜224)透过一点胶方式与镜筒230连接。可透过点胶方式固定透镜提升生产效率,并增加组装稳固性。具体而言,点胶方式的胶水设置于边缘部224b与镜筒230连接,且胶水可为黑色胶水,借以降低非成像光线的反射率。再者,镜筒230的内表面可以设置点胶结构,并可透过影像辨识判断填胶情况。
[0155]
由图2a、图2b、图2d、图2h、图2i及图2j可知,底座部232包含一逃气口235,其中逃气口235连通第二内部空间232b与镜筒230的一外部空间,逃气口235沿平行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逃气口235由筒状部231往底座部232渐缩。透过逃气口235连通镜筒230的第二内部空间232b与外部空间以平衡压力,避免组装过程中成像镜头模块200因内部气压导致成像镜头模块200的偏移。
[0156]
由图2a可知,成像镜头模块200还包含一光路转折元件260,其中光路转折元件260用以导引一光线至成像镜头。具体来说,光路转折元件260可为棱镜或反射镜,并可设置于成像镜头与入光口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
[0157]
由图2c、图2d及图2g可知,透镜224的第一缩减面251之间具有一最短间距,筒状部231的第二缩减面252之间具有一最短间距,光轴x垂直通过第一缩减面251之间的最短间距与第二缩减面252之间的最短间距,第一缩减面251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1,第二缩减面252之间的最短间距为l2;透镜224的一直径为;镜筒230的底座部232沿光轴x的一高度为h1,镜筒230整体沿光轴x的一高度为h;镜筒230的第四缩减面254之间于最像侧具有一第一最短宽度,镜筒230的第四缩减面254之间于最物侧具有一第二最短宽度,光轴x垂直通过第一最短宽度与第二最短宽度,第一最短宽度与第二最短宽度之间具有一宽度差,第一最短宽度为w1,第二最短宽度为w2,宽度差为δw;各透镜221、222、223、224的光学有效部224c(以透镜224的标示为主)的一直径为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二条件。
[0158][0159]
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缩减面251之间的最短间距与透镜224,其满足下列条件:
[0160]
<第三实施例>
[0161]
请参照图3a与图3b,其中图3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300的示意图,图3b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300沿剖线3b-3b的剖面图。由图3a与图3b可知,成像镜头模块300包含一基板(图未绘示)与一成像镜头(图未标示),其中基板包含一感光元件(图未绘示),一光轴(图未标示)通过成像镜头,且成像镜头包含一成像透镜组(图未标示)与一镜筒330。具体而言,成像镜头模块300可为笔记型计算机的成像镜头模块或移动装置的成像镜头模块,但不以此为限。
[0162]
由图3b可知,成像透镜组包含至少一透镜,其中成像透镜组的透镜的数量可为多个,且成像透镜组可还包含遮光元件与固定元件。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透镜321、遮光元件341、透镜322、遮光元件342、透镜323、遮光元件343、透镜324及固定元件344。必须说明的是,透镜及各光学元件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并不以此为限。
[0163]
透镜324包含二第一缩减面351,其中第一缩减面351对称于光轴设置,且第一缩减面351自透镜324的一外缘面(图未标示)朝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使透镜324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缩减面351可为平面。
[0164]
请参照图3c至图3f,其中图3c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镜筒330的参数示意图,图3d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镜筒330的立体图,图3e绘示依照图3d第三实施例中镜筒330的剖切面,图3f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镜筒330的另一立体图。由图3c至图3f可知,镜筒330包含一筒状部331与一底座部332,其中筒状部331具有一第一内表面331a用以定义一第一内部空间331b,且成像透镜组设置于第一内部空间331b;底座部332具有一第二内表面332a用以定义一第二内部空间332b,且底座部332自筒状部331沿光轴延伸并与基板实体接触,使筒状部331与一成像面维持一固定距离。具体而言,镜筒330可为无螺牙结构,并可通过底座部332的底面直接与基板连接固定。再者,筒状部331与底座部332为一体成型,借以减少成像镜头模块300的组装程序,以提升生产效率,并可避免习知技术的成像镜头与底座部安装时产生的歪斜误差。
[0165]
进一步来说,镜筒330的筒状部331包含二第二缩减面352,其中第二缩减面352对称于光轴设置,第二缩减面352设置于第一内表面331a对应第一缩减面351的位置,第二缩
减面352自第一内表面331a朝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使第一内表面331a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第三实施例中,第二缩减面352可为平面。
[0166]
进一步来说,透过透镜324的第一缩减面351与筒状部331的第二缩减面352,可使成像镜头模块300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的尺寸缩小,借以实现成像镜头模块300微小化,换言之,于有限的空间中仍可安装成像镜头模块300。
[0167]
由图3b可知,第一缩减面351与第二缩减面352间隔设置,其中一空气间隙g设置于第一缩减面351与第二缩减面352之间。借此,可避免透镜321、322、323、324过度定位造成组装误差。
[0168]
底座部332还包含二第三缩减面353,其中第三缩减面353对称于光轴设置,第三缩减面353设置于第二内表面332a,且第三缩减面353自第二内表面332a朝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使底座部332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借此,可使镜筒330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进一步压缩尺寸,减少安装于基板所需的空间。第三实施例中,第三缩减面353可为平面。
[0169]
底座部332还包含一消光层,设置于第二内表面332a。借此,可避免非成像光线在底座部332的内部发生反射,影响成像品质。具体而言,消光层可为抗反射结构,或者可经过喷砂处理或镀膜处理,但不以此为限。
[0170]
由图3b可知,底座部332包含一红外滤光片334,其中红外滤光片334设置于第二内部空间332b。借此,可滤除红外光以提升成像品质。
[0171]
由图3d至图3f可知,镜筒330还包含二第四缩减面354,其中第四缩减面354对称于光轴设置,第四缩减面354设置于镜筒330的一外表面,第四缩减面354自镜筒330的外表面朝靠近光轴的方向缩减,且第四缩减面354由筒状部331沿光轴延伸至底座部332,使镜筒330沿光轴观察的轮廓呈非圆形。第三实施例中,第四缩减面354可为平面。
[0172]
透镜中最像侧的透镜(即透镜324)透过一点胶方式与镜筒330连接。可透过点胶方式固定透镜提升生产效率,并增加组装稳固性。具体而言,点胶方式的胶水设置于边缘部(图未标示)与镜筒330连接,且胶水可为黑色胶水,借以降低非成像光线的反射率。再者,镜筒330的内表面可以设置点胶结构,并可透过影像辨识判断填胶情况。
[0173]
由图3b与图3c可知,镜筒330的底座部332沿光轴的一高度为h1,镜筒330整体沿光轴的一高度为h;镜筒330的第四缩减面354之间于最像侧具有一第一最短宽度,镜筒330的第四缩减面354之间于最物侧具有一第二最短宽度,光轴垂直通过第一最短宽度与第二最短宽度,第一最短宽度与第二最短宽度之间具有一宽度差,第一最短宽度为w1,第二最短宽度为w2,宽度差为δw,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三条件。
[0174][0175][0176]
另外,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其余的元件的结构及配置关系皆相同,在此将不另赘述。
[0177]
<第四实施例>
[0178]
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的示意图。由图4可知,电子装置40为一笔记型计算机,且包含一面板屏幕41与一成像镜头模块42,其中面板屏幕41所占电子装置40的一屏占比为92%以上。再者,面板屏幕41所占电子装置40的屏占比可为95%以上。具体而言,成像镜头模块42可为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且成像镜头模块42设置于面板屏幕41的一边框43,但并不以此为限。
[0179]
进一步来说,使用者透过电子装置40的面板屏幕41进入拍摄模式。此时成像镜头模块42汇集成像光线在电子装置40的一电子感光元件(图未绘示)上,并输出有关影像的电子信号至成像信号处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图未绘示)。
[0180]
再者,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感光元件可设置在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图未绘示)上,并透过一连接器(图未绘示)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当前的电子装置具有轻薄的趋势,将成像镜头模块与相关元件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再利用连接器将电路汇整至电子装置的主板,可满足电子装置内部有限空间的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并获得更大的裕度。
[0181]
此外,电子装置40可还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0182]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