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清洁型农用板翅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07:14: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清洁型农用板翅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板翅式换热器通常由隔板、翅片、封板等结构组成,在相邻两隔板间放置翅片、导流片以及封板组成一夹层,称为通道,将多个这样的夹层根据流体的不同方式叠置起来。板翅式换热器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加工等行业。
3.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主要通过翅片热传导及翅片与流体之间的对流传热来完成,翅片由板材折弯而成型,其主要作用包括扩大传热面积、对相邻的隔板进行支撑等。翅片折弯时自然成型有供流体通过的槽结构,且此槽的长度方向与折痕的长度方向一致。换热器的各部件件的连接方式通常为焊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缺陷:随着换热器的不断使用,翅片上的槽结构内将形成杂质的附着积攒且不易被清理,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型农用板翅式换热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清洁型农用板翅式换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清洁型农用板翅式换热器,包括若干换热层,所述换热层包括封板和翅片,所述封板位于翅片的边缘且二者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换热层阵列排布,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层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板面与封板的板面平行,还包括拼接机构,各个所述换热层通过拼接机构实现可拆卸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某个或某些换热层内出现影响换热效率的杂质沉积时,拆除换热器对其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重新组装后便可重新使用。
9.优选的,所述拼接机构包括插装杆,所述插装杆的长度方向与各个换热层的排列方向一致,所述插装杆同时穿过多个封板和隔板,所述拼接机构还包括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用于使插装杆固定。
10.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的板面均与隔板、封板的板面平行,所述第一端板位于所有换热层排列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端板位于所有换热层排列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端板上开设有插装螺纹孔,所述插装杆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插入插装螺纹孔内并与第一端板螺纹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装杆用于使各换热层的相对位置相互确定,而后紧固组件使各换热层于排列方向上相互紧靠,以此实现换热器的组合安装。
12.优选的,所述插装杆穿过第二端板,所述紧固组件还包括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与插装杆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母与第二端板背离换热层的一侧抵接。
13.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还包括止转螺栓,所述止转螺栓与第一端板螺纹连接,所述
第一端板上供止转螺栓插入的孔与插装螺纹孔连通,所述螺纹柱上开设有止转孔,所述止转螺栓的端部插入止转孔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入止转螺栓的情况下,插装杆无法转动,紧固螺母相对插装杆旋紧的过程中插装杆不易转动;且需从插装杆上拆除紧固螺母时,紧固螺母不易带动插装杆旋转。
15.优选的,所述止转孔为腰形孔,所述止转孔的长度方向与螺纹柱的轴线平行。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柱插入插装螺纹孔内后旋转,由于止转孔在螺纹柱的轴向具有长度范围,可为止转螺栓的插入提供较大的公差范围。
17.优选的,所述插装杆朝向螺纹柱的端面边缘处开设有插孔倒角。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各换热层重新组装的过程中,插装杆依次穿过各个换热层,插孔倒角的存在使得各封板和隔板对插装杆的阻碍减少。
19.优选的,所述隔板的材质为铝。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材硬度小,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对各换热层进行挤压时,铝制隔板受压而产生微量形变,减小了封板与隔板之间所形成的缝隙,提高了换热层的气密性,同时,铝材具有较好的传热性,有利于气流换热。
21.优选的,所述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配合凸台,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供配合凸台插入的配合孔,所述配合凸台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隔板的厚度。
22.优选的,所述配合孔的孔壁与配合凸台的侧壁之间存在1~2mm的间隙。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拆除某一换热层的过程中,隔板起到对此换热层内两个封板进行相互定位的作用,封板与隔板不分离的情况下,同一换热层的两封板的相对位置也不会发生大范围改变,且此功能的实现对孔轴配合的精度要求不高,故配合孔的孔壁与配合凸台的侧壁之间允许较大缝隙的存在,降低了配合孔加工过程中的尺寸精度要求。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拼接机构的设置,各个换热层之间相互可拆卸连接,当某个或某些换热层内出现较多的杂质沉积时,依次拆除紧固螺母和插装杆,各个换热层之间的位置限定便被接触,将沉积较多杂质的换热层拆出并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即可重新组装使用,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可适当改善;
26.2.通过配合凸台和配合孔的设置,单个隔板与一个换热层的封板的相对位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中部换热层进行拆除时,同层内的两个封板的相对位置稳定性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清洁型农用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换热层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换热层;11、翅片;12、封板;121、配合凸台;2、拼接机构;21、插装杆;211、插孔倒角;22、螺纹柱;221、止转孔;23、紧固组件;231、第一端板;2311、插装螺纹孔;232、第二端板;233、紧固螺母;234、止转螺栓;3、隔板;31、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清洁型农用板翅式换热器,如图1和2所示,包括若干换热层1、若干隔板3和拼接机构2,若干换热层1和若干隔板3均沿同一方向阵列排布,每相邻的两个换热层1通过隔板3实现分隔。每个分隔层由两个封板12和一个翅片11组成,翅片11由薄铝制板折弯而成,封板12呈长条状,两个封板12分别位于翅片11的相对两侧且与翅片11焊接固定,封板12的长度方向与翅片11上的折痕长度方向一致,此方向也为本换热层1内的流体流向,翅片11折弯而形成的槽结构为流体的流动提供通道。拼接机构2用于将各换热层1和隔板3可拆卸式安装。
33.如图1和2所示,封板12的长度方向与隔板3的板面相互平行,二者均与各换热层1的排列方向垂直;翅片11以使换热气流相互错流的方式排布,即每相邻的两个换热层1的封板12的端部具有重合的部分,即换热器具有四列相邻两层封板12相抵接的部分。拼接机构2包括插装杆21和紧固组件23,紧固组件23包括第一端板231和第二端板232,第一端板231和第二端部分别位于所有换热层1排列方向的相对两端,且第一端板231和第二端板232的板面均与隔板3的板面平行。插装杆21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换热器的四角边缘处,插装杆21的长度方向与各个换热层1的排列方向一致,单个插装杆21的一端穿过第二端板232再穿过一整列相邻两层封板12相抵接的部分和各个隔板3,最后插入第一端板231中。
34.如图1和3所示,紧固组件23还包括紧固螺母233和止转螺栓234,插装杆21朝向第一端部的端部一体同轴成型有螺纹柱22,第一端板231朝向第二端板232的一侧开设有供螺纹柱22插入并螺纹连接的插装螺纹孔2311,插装杆21通过螺纹副与第一端部相连接。插装杆21靠近第二端板232处的部分的侧壁上也成型有螺纹结构,紧固螺母233通过此螺纹结构与插装杆21螺纹连接,紧固螺母233与第二端板232背离第一端板231的一侧抵紧,在第一端板231和紧固螺母233的相互抵紧作用下,各换热层1和各隔板3被稳定地夹持。本实施例中,隔板3的材质也为铝,铝制品质量轻、硬度低、导热性佳,紧固组件23将各换热层1夹紧使,铝制隔板3受压而发生小幅度的塑性变形,隔板3和封板12之间不易形成较大的缝隙。
35.如图3所示,止转螺栓234与第一端板231螺纹连接,第一端板231的侧边开设有供止转螺栓234旋入的螺纹孔,且此螺纹孔与插装螺纹孔2311连通;螺纹柱22上开设有止转孔221,止转孔221的开口方向与螺纹柱22的轴线垂直,且止转孔221为腰形孔,止转孔221的长度方向与螺纹柱22的长度方向一致。螺纹柱22旋入插装螺纹孔2311内后,止转孔221可供止转螺栓234的端部插入,且当止转螺栓234的端部插入止转孔221内后,插装杆21便无法相对第一端板231转动。
36.如图2所示,封板12朝向其中一侧隔板3的板面上一体成型有配合凸台121,配合凸台121为圆柱台,隔板3上开设有供配合凸台121插入的配合孔31;配合孔31的深度和配合凸台121的高度相等,配合孔31的孔径略大于配合凸台121的径向尺寸,配合孔31的孔壁与配合凸台121的侧壁之间存在1~2mm的间隙。在拆除某一换热层1的过程中,隔板3起到对此换热层1内两个封板12进行相互定位的作用,封板12与隔板3不分离的情况下,同一换热层1的两封板12的相对位置也不会发生大范围改变。
37.如图3所示,插装杆21的径向尺寸大于螺纹柱22的外径,插装杆21朝向螺纹柱22的端面边缘开设有插孔倒角211,螺纹柱22小于封板12供插装杆21穿过的孔,则插孔倒角211
的存在使得插装杆21贯穿个换热层1的过程更加顺利。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清洁型农用板翅式换热器的实施原理为:
39.先将四个插装杆21通过螺纹柱22旋入第一端板231上,而后将各个换热层1和各个隔板3依次间隔沿插装杆21层叠放置,最后放置第二端板232,插入止转螺栓234,旋紧紧固螺母233。需对换热器进行拆除清理时,旋松紧固螺母233,只留下一个插装杆21,将需清理的换热层1绕插装杆21旋转抽出即可进行清理,整个过程各换热层1之间的相对排列位置并未发生改变,为后续的再组装过程提供了操作便利。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