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改良式解冻板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18:06: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式解冻板。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售用于对如冷冻后的食品进行解冻的解冻板,其主要系透过一铝板内藏热管(heat pipe)的导热效果来达到对食物进行解冻之目的。由于传统的热管在外径上较大,且必须设置如毛细组织等结构而无法缩小其管径,因此板体整体的厚度也较难轻薄化。再加上一般的铝板没有经过较佳的设计,仅系以包覆热管的概念设计成板状,故不仅厚度较厚、在生产上也因须包覆热管而增加难度。如果通过板对板来夹置热管,也因未经过巧思设计而需要开两套模具来生产,因此造成生产上的成本增加或浪费。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改良式解冻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轻、薄化设计的改良式解冻板。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良式解冻板,包括复合平台、设置在复合平台两侧的把手以及脉冲式热交换器,所述复合平台包括两个相对应且上、下相叠置的导热板;所述脉冲式热交换器包括设置在导热板之间的第一脉冲式热管和第二脉冲式热管;
5.所述第一脉冲式热管和第二脉冲式热管均弯折成多个迂回段且彼此之间错位叠置;
6.所述把手内设置有存储冰水或热水的储液槽,储液槽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一脉冲式热管和第二脉冲式热管插入的衔接口。
7.优选的,任一所述导热板均具有一作为叠置的贴合面,该贴合面上设置有由所述贴合面向内凹入形成的多个嵌槽、以及由所述贴合面向外凸出形成的多个嵌肋,并于相邻的所述嵌槽与所述嵌肋间向内凹入有一形成于所述贴合面上的沟槽。
8.优选的,在两个所述导热板上、下对应的情况下,位于上方的导热板中,其所述嵌槽分别对应位于下方导热板的所述嵌肋;
9.位于下方的导热板中,其所述嵌槽分别对应位于上方导热板的所述嵌肋。
10.优选的,所述贴合面通过同一套模具铝挤成型。
11.优选的,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冰水或热水的注口,注口通过封盖被封堵。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脉冲式热管以及第二脉冲式热管穿过衔接口进入储液槽后,第一脉冲式热管、第二脉冲式热管与衔接口之间的缝隙通过超音波熔接或进一步增设防水胶密合。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脉冲式热管与第二脉冲式热管之间通过连接块相连接,且连接块沿着储液槽的宽度方向连通有一个第三脉冲式热管。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5.(1):利用双回路脉冲式热交换器取代传统热管以达到接触面积最大化效果,在加上一般之解冻板内的热管两端无法利用自然对流或其他方式加速冷却、加热,因此本设计在两端加入储水把手让脉冲式热交换器两端能经过储水把手并做有效的热交换来明显提升解冻或加热效果;
16.(2):相较于一般解冻板使用热管,用脉冲式热管能在有限空间内随意弯折;用脉冲式热管免毛细结构因此能大幅减少成本,因脉冲式热管能在板内随意弯折而达到接触面积最大化的效果,因此效能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17.图1给出了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18.图2为本发明中上下导热板贴合面未贴合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中上下导热板贴合面贴合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中脉冲式热交换器与把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中储液槽内供冷水或热水注入的腔室示意图;
22.图6给出了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中脉冲式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复合平台;10导热板;100贴合面;101嵌槽;102嵌肋;103沟槽;2脉冲式热交换器;20第一脉冲式热管;21第二脉冲式热管;22连接块;220第三脉冲式热管;3把手;30储液槽;31衔接口;32注口;4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良式解冻板,包括复合平台1、设置在复合平台1两侧的把手3以及脉冲式热交换器2,复合平台1包括两个相对应且上、下相叠置的导热板10;脉冲式热交换器2包括设置在导热板10之间的第一脉冲式热管20和第二脉冲式热管21;
27.第一脉冲式热管20和第二脉冲式热管21均弯折成多个迂回段且彼此之间错位叠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脉冲式热管20和第二脉冲式热管21可皆以直径20mm的曲率弯折成多个迂回段,即如图1所示,并将彼此错位叠置,以构成双回路式的脉冲式热交换器;
28.此外,脉冲式热交换器系指脉冲式热管,可采用如外径3mm、内径2mm左右的铜管,可达到厚度倾向轻、薄的设计目的;
29.结合图5所示,把手3内设置有存储冰水或热水的储液槽30,储液槽30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一脉冲式热管20和第二脉冲式热管21插入的衔接口31;
30.参照图4,需要说明的是,储液槽30可为单数而设于复合平台1的一侧、也可为多个而分别设于复合平台1的相对二侧;在本实施例中,以多个储液槽30分别设于复合平台1之相对两侧为实施例,同时,脉冲式热交换器2皆延伸出复合平台1之相对二侧外,分别延伸至该两储液槽30内。
31.如图2和图3所示,任一导热板10均具有一作为叠置的贴合面100,该贴合面100上设置有由贴合面100向内凹入形成的多个嵌槽101、以及由贴合面100向外凸出形成的多个嵌肋102,并于相邻的嵌槽101与嵌肋102间向内凹入有一形成于贴合面100上的沟槽103。
32.且在上、下叠置后即可供脉冲式热交换器2被夹置于沟槽103中,并可通过如螺丝等附加元件将两导热板10予以结合,从而使脉冲式热交换器2与复合平台1组合为一体。
33.在两个导热板10上、下对应的情况下,位于上方的导热板10中,其嵌槽101分别对应位于下方导热板10的嵌肋102;
34.位于下方的导热板10中,其嵌槽101分别对应位于上方导热板10的嵌肋102;贴合面100通过同一套模具铝挤成型。
35.换言之,两个导热板10实际上可通过同一套模具铝挤成型,只需要上、下叠置即可相互配合并组成一复合平台1,因此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及便于进行量产。
36.把手3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冰水或热水的注口32,注口32通过封盖4被封堵。
37.第一脉冲式热管20以及第二脉冲式热管21穿过衔接口31进入储液槽30后,第一脉冲式热管20、第二脉冲式热管21与衔接口31之间的缝隙通过超音波熔接或进一步增设防水胶密合,当然也可以选择达到同样密合效果的密封方式。
38.基于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是:可将欲冰凉或解冻微温加热的食品放置于复合平台1上,透过向储液槽30内注入的冷水或热水,再借由脉冲式热交换器2与注入储液槽30内的冷水或热水进行热交换,即可快速将水温传递至复合平台1上,以达到对食品进行温热或解冻之目的。
39.例如,当加入冷水时,可对如饮品等食品达到冰凉的效果;当加入热水时,可对如冷冻食品进行解冻、或是欲微温的饮品提供适度地加热。由于利用薄化的复合平台1及管径较小的脉冲式热交换器2构成,因此不仅在整体厚度上达到轻、薄的效果,同时也能快速提供热交换之效果。
40.实施例二
41.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良式解冻板,包括复合平台1、设置在复合平台1两侧的把手3以及脉冲式热交换器2,复合平台1包括两个相对应且上、下相叠置的导热板10;脉冲式热交换器2包括设置在导热板10之间的第一脉冲式热管20和第二脉冲式热管21;
42.第一脉冲式热管20和第二脉冲式热管21均弯折成多个的迂回段且彼此之间错位叠置;
43.把手3内设置有存储冰水或热水的储液槽30,储液槽30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一脉冲式热管20和第二脉冲式热管21插入的衔接口31。
44.任一导热板10均具有一作为叠置的贴合面100,该贴合面100上设置有由贴合面100向内凹入形成的多个嵌槽101、以及由贴合面100向外凸出形成的多个嵌肋102,并于相邻的嵌槽101与嵌肋102间向内凹入有一形成于贴合面100上的沟槽103。
45.在两个导热板10上、下对应的情况下,位于上方的导热板10中,其嵌槽101分别对应位于下方导热板10的嵌肋102;
46.位于下方的导热板10中,其嵌槽101分别对应位于上方导热板10的嵌肋102。
47.贴合面100通过同一套模具铝挤成型。
48.把手3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冰水或热水的注口32,注口32通过封盖4被封堵。
49.第一脉冲式热管20以及第二脉冲式热管21穿过衔接口31进入储液槽30后,第一脉冲式热管20、第二脉冲式热管21与衔接口31之间的缝隙通过超音波熔接或进一步增设防水胶密合。
50.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脉冲式热管20与第二脉冲式热管21之间通过连接块22相连接,且连接块22沿着储液槽30的宽度方向连通有一个第三脉冲式热管220,用以更加均匀储液槽内的水温。
51.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