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及装配方法与流程

2022-06-02 13:38: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2.装配式钢结构是指建筑的结构系统由钢件构成,钢结构本身适宜装配式建筑的工厂化大批量生产,工业化程度高。钢结构是天然的装配式结构,但并非所有的钢结构建筑均是装配式建筑,相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而言,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更轻,基础造价更低,安装速度更快,施工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等优点,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3.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及装配方法的发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及装配方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及装配方法,往往不具备智能减震能力以及不能实现便捷式安装连接、钢结构加强等技术问题,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及装配方法,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有利于发明装置未来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及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具备智能减震能力以及不能实现便捷式安装连接、钢结构加强等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包括有减震箱、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的底部伸入到减震箱的内部,所述的导向槽的顶部凹槽与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的底部接触配合,所述的第二钢板的前侧面固定有锁止箱,所述的减震箱的内部的后侧面固定有左位储液缸、右位储液缸,所述的左位储液缸、右位储液缸的内部存储有阻尼液,所述的左位储液缸、右位储液缸之间通过中间管连通,所述的中间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所述的第一永磁体的左、右端分别固定有左位摩擦块、右位摩擦块,所述的左位储液缸、右位储液缸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左位压板、右位压板,所述的左位压板、右位压板的上侧面分别与左位支撑杆、右位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左位支撑杆、右位支撑杆的顶端分别与导向槽的下侧面的左、右部固定连接。
6.所述的减震箱的内部的下侧面固定有固定纵杆,所述的固定纵杆的顶端与第一固定转轴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转轴的外周与轴承套的内周接触,所述的轴承套的后端与第三永磁体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轴承套的右部外周与第二斜向传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斜向传动杆的右端与第一斜向传动杆的左端通过随动转轴连接,所述的第一斜向传动杆右端与横向传动杆的左端通过球铰连接,所述的横向传动杆的右端与纵向传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纵向传动杆的顶端与第二永磁体的下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永磁体的上侧面与中间管的外部的下侧面接触。
7.所述的减震箱的内部的左侧面固定有蓄能箱,所述的蓄能箱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的上侧面与下侧面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二极管、导体杆、第二二极管,所述的导体杆位于第三永磁体的正左方,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顶端为正极端。
8.所述的第一钢板的右部前侧面与伸入板的左部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伸入板的右部伸入到锁止箱的内部,所述的伸入板的右部的上、下侧面分别设置有上位摩擦部、下位摩擦部,所述的上位摩擦部、下位摩擦部分别与上位摩擦块、下位摩擦块接触,所述的上位摩擦块的上侧面通过第一转动半轴与上位动作斜臂的底端连接,所述的下位摩擦块的下侧面通过第二转动半轴与下位动作斜臂的顶端连接,所述的上位动作斜臂的上斜面的中部固定有上位方片,所述的上位方片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转轴,所述的第二固定转轴的后端与锁止箱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下位动作斜臂的下斜面的中部固定有下位方片,所述的下位方片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固定转轴,所述的第三固定转轴的后端与锁止箱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
9.所述的锁止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梯形块,所述的第一梯形块的右侧面固定有限制杆,所述的限制杆的上、下侧面分别与第一限制柱、第二限制柱接触,所述的第一限制柱、第二限制柱的后端与锁止箱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梯形块的上斜面与上位推杆的底端接触,所述的上位推杆的中部外周与第一限位管的内周接触,所述的第一限位管的后部与锁止箱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上位推杆的顶端固定有上位套环,所述的上位套环的内周与上位动作斜臂的右部外周接触,所述的第一梯形块的下斜面与下位推杆的顶端接触,所述的下位推杆的中部外周与第二限位管的内周接触,所述的第二限位管的后部与锁止箱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下位推杆的底端固定有下位套环,所述的下位套环的内周与下位动作斜臂的右部外周接触。
10.所述的锁止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梯形块,所述的第二梯形块的右侧面与第一梯形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梯形块的左斜面与第三梯形块的右斜面接触,所述的第三梯形块的下侧面与第一拉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拉杆的底端与第三转动半轴的顶部连接,所述的第三转动半轴设置在第二拉杆的顶端,所述的第二拉杆的底端从锁止箱的下侧面伸出。
11.所述的第二钢板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箱,所述的第一加强箱的左侧面设置有侧位转轴,所述的第一加强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所述的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的后端分别与第二钢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的前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条的上、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限位条的后侧面与可动加强板的前侧面接触,所述的可动加强板的左侧面与第一回位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回位弹簧的左端与第一侧位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侧位板的后端与第二钢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加强箱的内部下侧面固定有控制箱,所述的控制箱的内部下侧面与第二回位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回位弹簧的顶端与纵向圆臂的下侧面的右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纵向圆臂的顶端从控制箱的上侧面伸出,所述的纵向圆臂的顶端固定有第四梯形块,所述的第四梯形块的左斜面与可动加强板的右下顶角接触,所述的纵向圆臂的下侧面的左部与横向操纵杆的右端的上侧面接触,所述的横向操纵杆的左端从控制箱的左侧面伸出,所述的横向操纵杆的右端的下侧面固定有侧位臂,所述的侧位臂的左侧面
设置有第三回位弹簧。
12.所述的第一钢板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二加强箱,所述的第二加强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所述的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的后端分别与第一钢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的前端分别与第二限位条的上、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限位条的右方设置有第二侧位板,所述的第二侧位板的后端与第一钢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
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装配方法,其方法如下所述:
14.步骤一、使用者将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的底部与导向槽的顶部凹槽接触配合,需要连接固定第一钢板、第二钢板时,使用者将伸入板的右部推入到锁止箱的内部,伸入板的右侧面推动第三梯形块、第一拉杆推动第一梯形块向右运动,进而通过上位推杆带动上位动作斜臂逆时针运动,通过下位推杆带动下位动作斜臂顺时针运动,进而分别通过上位摩擦部、下位摩擦部对上位摩擦块、下位摩擦块的挤压接触实现对伸入板的位置固定作用,当需要拆卸时,使用者拉动第二拉杆向下运动,进而通过第一拉杆带动第三梯形块向下运动,进而第二梯形块、第一梯形块向左运动,实现解压拆卸作用。
15.步骤二、使用者向左拉动横向操纵杆,在第二回位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纵向圆臂带动第四梯形块向下运动,第四梯形块的左斜面与可动加强板的右下顶角分离,在第一回位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可动加强板向右运动并伸入到第二加强箱的内部,通过可动加强板实现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之间强度的加强。
16.所述的导向槽、左位摩擦块、右位摩擦块、蓄电池等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因此,具体型号和规格没有进行赘述。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所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连接可靠,检测维修十分方便,实现成本较低,设备中所涉及的导向槽、左位摩擦块、右位摩擦块、蓄电池等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有助于本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及装配方法在未来建筑技术领域的推广应用;
19.2.所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及装配方法创新性的实现了智能减震功能,能够实现对震动的快速衰减,并以电能的形式进行存储,具体的,本发明中所述的导向槽的底部伸入到减震箱的内部,导向槽的顶部凹槽与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的底部接触配合,第二钢板的前侧面固定有锁止箱,减震箱的内部的后侧面固定有左位储液缸、右位储液缸,左位储液缸、右位储液缸的内部存储有阻尼液,左位储液缸、右位储液缸之间通过中间管连通,中间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第一永磁体的左、右端分别固定有左位摩擦块、右位摩擦块,左位储液缸、右位储液缸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左位压板、右位压板,左位压板、右位压板的上侧面分别与左位支撑杆、右位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左位支撑杆、右位支撑杆的顶端分别与导向槽的下侧面的左、右部固定连接,减震箱的内部的下侧面固定有固定纵杆,固定纵杆的顶端与第一固定转轴的前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转轴的外周与轴承套的内周接触,轴承套的后端与第三永磁体的前侧面固定连接,轴承套的右部外周与第二斜向传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斜向传动杆的右端与第一斜向传动杆的左端通过随动转轴连接,第一斜向传动杆右端与横向传动杆的左端通过球铰连接,横向传动杆的右端与纵向传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纵向传动杆的顶端与第二永磁体的下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永磁体的上侧面与中间管的外部的下侧面接触,减震箱的内部的左侧面固定有蓄能箱,蓄能箱的内部设
置有蓄电池,蓄电池的上侧面与下侧面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二极管、导体杆、第二二极管,导体杆位于第三永磁体的正左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顶端为正极端,进而,当外界发生震动时,导向槽将震动传递到左位支撑杆、右位支撑杆,在左位压板、右位压板的压力作用下,阻尼液推动第一永磁体进行横向位移运动,一方面,左位摩擦块、右位摩擦块与中间管的内部摩擦,进而实现对震动能量的衰减,另一方面,第一永磁体通过磁场力带动第二永磁体进行横向运动,纵向传动杆、横向传动杆通过第一斜向传动杆、第二斜向传动杆带动轴承套、第三永磁体进行转动,旋转的磁感线切割导体杆,产生的感应电流经过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整流作用后存入蓄电池;
20.3.所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及装配方法创新性的设计了伸入板、锁止箱以实现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的便捷式固定连接作用,方便安装和拆卸,具体的,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钢板的右部前侧面与伸入板的左部后侧面固定连接,伸入板的右部伸入到锁止箱的内部,伸入板的右部的上、下侧面分别设置有上位摩擦部、下位摩擦部,上位摩擦部、下位摩擦部分别与上位摩擦块、下位摩擦块接触,上位摩擦块的上侧面通过第一转动半轴与上位动作斜臂的底端连接,下位摩擦块的下侧面通过第二转动半轴与下位动作斜臂的顶端连接,上位动作斜臂的上斜面的中部固定有上位方片,上位方片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转轴,第二固定转轴的后端与锁止箱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下位动作斜臂的下斜面的中部固定有下位方片,下位方片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固定转轴,第三固定转轴的后端与锁止箱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锁止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梯形块,第一梯形块的右侧面固定有限制杆,限制杆的上、下侧面分别与第一限制柱、第二限制柱接触,第一限制柱、第二限制柱的后端与锁止箱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梯形块的上斜面与上位推杆的底端接触,上位推杆的中部外周与第一限位管的内周接触,第一限位管的后部与锁止箱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上位推杆的顶端固定有上位套环,上位套环的内周与上位动作斜臂的右部外周接触,第一梯形块的下斜面与下位推杆的顶端接触,下位推杆的中部外周与第二限位管的内周接触,第二限位管的后部与锁止箱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下位推杆的底端固定有下位套环,下位套环的内周与下位动作斜臂的右部外周接触,锁止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梯形块,第二梯形块的右侧面与第一梯形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梯形块的左斜面与第三梯形块的右斜面接触,第三梯形块的下侧面与第一拉杆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拉杆的底端与第三转动半轴的顶部连接,第三转动半轴设置在第二拉杆的顶端,第二拉杆的底端从锁止箱的下侧面伸出,进而,需要连接固定第一钢板、第二钢板时,使用者可以将伸入板的右部推入到锁止箱的内部,伸入板的右侧面推动第三梯形块、第一拉杆推动第一梯形块向右运动,进而通过上位推杆带动上位动作斜臂逆时针运动,通过下位推杆带动下位动作斜臂顺时针运动,进而分别通过上位摩擦部、下位摩擦部对上位摩擦块、下位摩擦块的挤压接触实现对伸入板的位置固定作用,当需要拆卸时,使用者可以拉动第二拉杆向下运动,进而通过第一拉杆带动第三梯形块向下运动,进而第二梯形块、第一梯形块向左运动,实现解压卸载作用;
21.4.所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及装配方法能够基于第一加强箱、第二加强箱实现对钢结构的加强作用,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可动加强板的横向位置实现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之间强度的加强,具体的,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二钢板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箱,第一加强箱的左侧面设置有侧位转轴,第一加强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的后端分别与第二钢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柱、第二
固定柱的前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条的上、下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条的后侧面与可动加强板的前侧面接触,可动加强板的左侧面与第一回位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回位弹簧的左端与第一侧位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侧位板的后端与第二钢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箱的内部下侧面固定有控制箱,控制箱的内部下侧面与第二回位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回位弹簧的顶端与纵向圆臂的下侧面的右部固定连接,纵向圆臂的顶端从控制箱的上侧面伸出,纵向圆臂的顶端固定有第四梯形块,第四梯形块的左斜面与可动加强板的右下顶角接触,纵向圆臂的下侧面的左部与横向操纵杆的右端的上侧面接触,横向操纵杆的左端从控制箱的左侧面伸出,横向操纵杆的右端的下侧面固定有侧位臂,侧位臂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三回位弹簧,第一钢板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二加强箱,第二加强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的后端分别与第一钢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的前端分别与第二限位条的上、下端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条的右方设置有第二侧位板,第二侧位板的后端与第一钢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进而,使用者可以向左拉动横向操纵杆,进而在第二回位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纵向圆臂带动第四梯形块向下运动,第四梯形块的左斜面与可动加强板的右下顶角分离,在第一回位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可动加强板向右运动并伸入到第二加强箱的内部,可动加强板的前侧面与第二限位条的后侧面接触,进而形成限制作用,通过可动加强板实现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之间强度的加强。
22.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轴侧投影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减震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蓄能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锁止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加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控制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加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1、减震箱,2、导向槽,3、第一钢板,4、第二钢板,5、左位支撑杆,6、右位支撑杆,7、左位压板,8、右位压板,9、左位储液缸,10、右位储液缸,11、阻尼液,12、中间管,13、第一永磁体,14、左位摩擦块,15、右位摩擦块,16、第二永磁体,17、纵向传动杆,18、横向传动杆,19、球铰,20、第一斜向传动杆,21、随动转轴,22、第二斜向传动杆,23、轴承套,24、第三永磁体,25、第一固定转轴,26、固定纵杆,27、导体杆,28、导线,29、蓄能箱,30、第一二极管,31、蓄电池,32、第二二极管,33、伸入板,34、锁止箱,35、下位摩擦部,36、上位摩擦块,37、下位摩擦块,38、第一转动半轴,39、第二转动半轴,40、上位动作斜臂,41、下位动作斜臂,42、第二固定转轴,43、第三固定转轴,44、上位方片,45、下位方片,46、上位套环,47、下位套环,
48、上位推杆,49、下位推杆,50、第一梯形块,51、第二梯形块,52、第三梯形块,53、第一拉杆,54、第三转动半轴,55、第二拉杆,56、限制杆,57、第一限制柱,58、第二限制柱,59、第一加强箱,60、第二加强箱,61、侧位转轴,62、第一固定柱,63、第二固定柱,64、第一限位条,65、可动加强板,66、第一回位弹簧,67、第一侧位板,68、第四梯形块,69、纵向圆臂,70、控制箱,71、横向操纵杆,72、第二回位弹簧,73、侧位臂,74、第三回位弹簧,75、第三固定柱,76、第四固定柱,77、第二限位条,78、第二侧位板,79、上位摩擦部,80、第一限位管,81、第二限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35.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包括有减震箱1、导向槽2,所述的减震箱1的内部的后侧面固定有左位储液缸9、右位储液缸10,所述的左位储液缸9、右位储液缸10的内部存储有阻尼液11,所述的左位储液缸9、右位储液缸10之间通过中间管12连通,所述的中间管12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13,所述的第一永磁体13的左、右端分别固定有左位摩擦块14、右位摩擦块15,所述的左位储液缸9、右位储液缸10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左位压板7、右位压板8,所述的左位压板7、右位压板8的上侧面分别与左位支撑杆5、右位支撑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左位支撑杆5、右位支撑杆6的顶端分别与导向槽2的下侧面的左、右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向槽2的底部伸入到减震箱1的内部,所述的导向槽2的顶部凹槽与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的底部接触配合,所述的第二钢板4的前侧面固定有锁止箱34,所述的减震箱1的内部的左侧面固定有蓄能箱29,所述的蓄能箱29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31,所述的蓄电池31的上侧面与下侧面之间通过导线28串联有第一二极管30、导体杆27、第二二极管32,所述的导体杆27位于第三永磁体24的正左方,所述的第一二极管30、第二二极管32的顶端为正极端。
36.进一步地,参阅图5、图6,所述的减震箱1的内部的下侧面固定有固定纵杆26,所述的固定纵杆26的顶端与第一固定转轴25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转轴25的外周与轴承套23的内周接触,所述的轴承套23能够环绕第一固定转轴25进行转动,所述的轴承套23的后端与第三永磁体24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轴承套23的右部外周与第二斜向传动杆22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斜向传动杆22的右端与第一斜向传动杆20的左端通过随动转轴21连接,所述的第一斜向传动杆20右端与横向传动杆18的左端通过球铰19连接,所述的横向传动杆18的右端与纵向传动杆17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纵向传动杆17的顶端与第二永磁体16的下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永磁体16的上侧面与中间管12的外部的下侧面接触,所述的第二永磁体16与第一永磁体13之间通过磁场力互相吸引。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智能减震功能,能够实现对震动的快速衰减,并以电能的形式进行存储,当外界发生震动时,导向槽2将震动传递到左位支撑杆5、右位支撑杆6,在左位压板7、右位压板8的压力作用下,阻尼液11推动第一永磁体13进行横向位移运动,一方面,左位摩擦块14、右位摩擦块15与中间管12的内部摩擦,进而实现对震动能量的衰减,另一方面,第一永磁体13通过磁场力带动第二永磁体16进行横向运动,纵向传动杆17、横向传动杆18通过第一斜向传动杆20、第二斜向传动杆22带动轴承套23、第三永磁体24进行转动,旋转的磁感线切割导体杆27,产生的感应电流经过第一二极管30、第二二极管32的整流作用后存入
蓄电池31。
37.参阅图1至图4、图7,所述的第一钢板3的右部前侧面与伸入板33的左部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伸入板33的右部伸入到锁止箱34的内部,所述的伸入板33的右部的上、下侧面分别设置有上位摩擦部79、下位摩擦部35,所述的上位摩擦部79、下位摩擦部35分别与上位摩擦块36、下位摩擦块37接触,所述的上位摩擦块36的上侧面通过第一转动半轴38与上位动作斜臂40的底端连接,所述的下位摩擦块37的下侧面通过第二转动半轴39与下位动作斜臂41的顶端连接,所述的上位动作斜臂40的上斜面的中部固定有上位方片44,所述的上位方片44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转轴42,所述的上位方片44能够环绕第二固定转轴42进行转动,所述的第二固定转轴42的后端与锁止箱34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下位动作斜臂41的下斜面的中部固定有下位方片45,所述的下位方片45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固定转轴43,所述的下位方片45能够环绕第三固定转轴43进行转动,所述的第三固定转轴43的后端与锁止箱34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
38.进一步地,参阅图7,所述的锁止箱3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梯形块51,所述的第二梯形块51的右侧面与第一梯形块5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梯形块50的左斜面与第三梯形块52的右斜面接触,所述的第三梯形块52的下侧面与第一拉杆5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拉杆53的底端与第三转动半轴54的顶部连接,所述的第三转动半轴54设置在第二拉杆55的顶端,所述的第二拉杆55的底端从锁止箱34的下侧面伸出,所述的锁止箱3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梯形块50,所述的第一梯形块50的右侧面固定有限制杆56,所述的限制杆56的上、下侧面分别与第一限制柱57、第二限制柱58接触,所述的第一限制柱57、第二限制柱58的后端与锁止箱34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梯形块50的上斜面与上位推杆48的底端接触,所述的上位推杆48的中部外周与第一限位管80的内周接触,所述的第一限位管80的后部与锁止箱34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上位推杆48的顶端固定有上位套环46,所述的上位套环46的内周与上位动作斜臂40的右部外周接触,所述的第一梯形块50的下斜面与下位推杆49的顶端接触,所述的下位推杆49的中部外周与第二限位管81的内周接触,所述的第二限位管81的后部与锁止箱34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下位推杆49的底端固定有下位套环47,所述的下位套环47的内周与下位动作斜臂41的右部外周接触。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的便捷式固定连接作用,方便安装和拆卸,需要连接固定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时,使用者可以将伸入板33的右部推入到锁止箱34的内部,伸入板33的右侧面推动第三梯形块52、第一拉杆53推动第一梯形块50向右运动,进而通过上位推杆48带动上位动作斜臂40逆时针运动,通过下位推杆49带动下位动作斜臂41顺时针运动,进而分别通过上位摩擦部79、下位摩擦部35对上位摩擦块36、下位摩擦块37的挤压接触实现对伸入板33的位置固定作用,当需要拆卸时,使用者可以拉动第二拉杆55向下运动,进而通过第一拉杆53带动第三梯形块52向下运动,进而第二梯形块51、第一梯形块50向左运动,实现解压卸载作用。
39.参阅图1至图4、图8、图9,所述的第二钢板4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箱59,所述的第一加强箱59的左侧面设置有侧位转轴61,所述的第一加强箱59能够环绕侧位转轴61进行转动,所述的第一加强箱5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柱62、第二固定柱63,所述的第一固定柱62、第二固定柱63的后端分别与第二钢板4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柱62、第二固定柱63的前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条64的上、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限位条64的后侧面
与可动加强板65的前侧面接触,所述的可动加强板65的左侧面与第一回位弹簧66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回位弹簧66的左端与第一侧位板6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侧位板67的后端与第二钢板4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加强箱59的内部下侧面固定有控制箱70。
40.进一步地,参阅图8、图9,所述的控制箱70的内部下侧面与第二回位弹簧7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回位弹簧72的顶端与纵向圆臂69的下侧面的右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纵向圆臂69的顶端从控制箱70的上侧面伸出,所述的纵向圆臂69的顶端固定有第四梯形块68,所述的第四梯形块68的左斜面与可动加强板65的右下顶角接触,所述的纵向圆臂69的下侧面的左部与横向操纵杆71的右端的上侧面接触,所述的横向操纵杆71的左端从控制箱70的左侧面伸出,所述的横向操纵杆71的右端的下侧面固定有侧位臂73,所述的侧位臂73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三回位弹簧74。
41.进一步地,参阅图1至图4、图10,所述的第一钢板3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二加强箱60,所述的第二加强箱60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柱75、第四固定柱76,所述的第三固定柱75、第四固定柱76的后端分别与第一钢板3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固定柱75、第四固定柱76的前端分别与第二限位条77的上、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限位条77的右方设置有第二侧位板78,所述的第二侧位板78的后端与第一钢板3的后侧面固定连接。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对钢结构的加强作用,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可动加强板65的横向位置实现对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之间强度的加强,使用者可以向左拉动横向操纵杆71,进而在第二回位弹簧72的弹簧力作用下,纵向圆臂69带动第四梯形块68向下运动,第四梯形块68的左斜面与可动加强板65的右下顶角分离,在第一回位弹簧66的弹簧力作用下,可动加强板65向右运动并伸入到第二加强箱60的内部,可动加强板65的前侧面与第二限位条77的后侧面接触,进而形成限制作用,通过可动加强板65实现对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之间强度的加强。
4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装配方法,其方法如下所述:
43.步骤一、使用者将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的底部与导向槽2的顶部凹槽接触配合,需要连接固定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时,使用者将伸入板33的右部推入到锁止箱34的内部,伸入板33的右侧面推动第三梯形块52、第一拉杆53推动第一梯形块50向右运动,进而通过上位推杆48带动上位动作斜臂40逆时针运动,通过下位推杆49带动下位动作斜臂41顺时针运动,进而分别通过上位摩擦部79、下位摩擦部35对上位摩擦块36、下位摩擦块37的挤压接触实现对伸入板33的位置固定作用,当需要拆卸时,使用者拉动第二拉杆55向下运动,进而通过第一拉杆53带动第三梯形块52向下运动,进而第二梯形块51、第一梯形块50向左运动,实现解压拆卸作用。
44.步骤二、使用者向左拉动横向操纵杆71,在第二回位弹簧72的弹簧力作用下,纵向圆臂69带动第四梯形块68向下运动,第四梯形块68的左斜面与可动加强板65的右下顶角分离,在第一回位弹簧66的弹簧力作用下,可动加强板65向右运动并伸入到第二加强箱60的内部,通过可动加强板65实现对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之间强度的加强。
45.所述的导向槽2、左位摩擦块14、右位摩擦块15、蓄电池31等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因此,具体型号和规格没有进行赘述。
4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4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及装配方法能够实现智能减震功能,快速衰减震动,并以电能的形式进行存储,当外界发生震动时,导向槽2将震动传递到左位支撑杆5、右位支撑杆6,在左位压板7、右位压板8的压力作用下,阻尼液11推动第一永磁体13进行横向位移运动,一方面,左位摩擦块14、右位摩擦块15与中间管12的内部摩擦,进而实现对震动能量的衰减,另一方面,第一永磁体13通过磁场力带动第二永磁体16进行横向运动,纵向传动杆17、横向传动杆18通过第一斜向传动杆20、第二斜向传动杆22带动轴承套23、第三永磁体24进行转动,旋转的磁感线切割导体杆27,产生的感应电流经过第一二极管30、第二二极管32的整流作用后存入蓄电池31。
48.所述的发明内容能够实现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的便捷式固定连接作用,方便安装和拆卸,需要连接固定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时,使用者可以将伸入板33的右部推入到锁止箱34的内部,伸入板33的右侧面推动第三梯形块52、第一拉杆53推动第一梯形块50向右运动,进而通过上位推杆48带动上位动作斜臂40逆时针运动,通过下位推杆49带动下位动作斜臂41顺时针运动,进而分别通过上位摩擦部79、下位摩擦部35对上位摩擦块36、下位摩擦块37的挤压接触实现对伸入板33的位置固定作用,当需要拆卸时,使用者可以拉动第二拉杆55向下运动,进而通过第一拉杆53带动第三梯形块52向下运动,进而第二梯形块51、第一梯形块50向左运动,实现解压作用。
49.所述的发明内容能够实现对钢结构的加强作用,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可动加强板65的横向位置实现对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之间强度的加强,使用者可以向左拉动横向操纵杆71,进而在第二回位弹簧72的弹簧力作用下,纵向圆臂69带动第四梯形块68向下运动,第四梯形块68的左斜面与可动加强板65的右下顶角分离,在第一回位弹簧66的弹簧力作用下,可动加强板65向右运动并伸入到第二加强箱60的内部,可动加强板65的前侧面与第二限位条77的后侧面接触,进而形成限制作用,通过可动加强板65实现对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之间强度的加强。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