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生产的智能装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5:57: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跑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生产的智能装载装置。


背景技术:

2.塑胶跑道又称全天候田径运动跑道,它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可有效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
3.塑胶跑道采用的聚氨酯塑胶颗粒材料,其生产工艺包括配比、密炼、硫化、切割和装袋等流程。传统的装袋流程,多采用人工装袋,工作强度大,还需不停调整净含量误差,导致装袋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工作环境恶劣,也制约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生产的智能装载装置,解决了传统的装袋流程中存在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生产的智能装载装置,包括主体框架、进料部分、缝合部分、转移部分、整形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
7.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装料座、封口座和调节座。
8.所述基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
9.所述装料座包括“l”形支架一。
10.所述“l”形支架一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l”形支架一上设置圆形通孔一和条形销孔。
11.所述封口座包括“l”形支架二。
12.所述“l”形支架二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l”形支架二上设置调节通孔。
13.所述调节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二和长方体中空容器三。
14.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二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
15.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二后侧板上设置圆形销孔一。
16.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三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上底板上;且长方体中空容器三略短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
17.所述进料部分包括颗粒暂存机构、颗粒配重机构和固定机构。
18.所述颗粒暂存机构包括长方形容器一和漏斗。
19.所述长方形容器一通过安装架设置于“l”形支架一上。
20.所述长方形容器一上底板设置圆形通孔二和进料通孔一。
21.所述漏斗设置于长方形容器一的开口上。
22.所述颗粒配重机构包括配料称装置;配料称装置设置于“l”形支架一上,且配料称装置的进料口通过连接管与漏斗固连。
23.所述配料称装置的出料口上设置一柔性管道。
24.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袋口固定区和袋底定位区。
25.所述袋口固定区包括固定管、弹簧伸缩管、电磁铁和弹性压块。
26.所述固定管通过安装架设置于“l”形支架一上。
27.所述弹簧伸缩管通过“l”形固定架设置于固定管侧壁上。
28.所述电磁铁设置于弹簧伸缩管活动端上。
29.所述弹性压块分别设置于电磁铁和固定管侧壁上;且弹性压块上等距设置若干个防滑槽。
30.所述袋底定位区包括“l”形定位框、滚筒、推杆电机和“t”形定位板。
31.所述“l”形定位框通过安装架设置于“l”形支架一上。
32.所述滚筒销轴连接于“l”形定位框上。
33.所述推杆电机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
34.所述“t”形定位板销轴连接于条形销孔内。
35.所述“t”形定位板的一端与推杆电机的活动端固连。
36.所述缝合部分包括限位调节机构和封口机装置。
37.所述限位调节机构包括滑轨、调节杆、“n”形限位框、梯形限位块、滚轮和定位销。
38.所述滑轨设置于“l”形支架二上。
39.所述“n”形限位框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滑轨上。
40.所述“n”形限位框上底板上设置调节杆。
41.所述调节杆滑动连接于调节通孔内;调节杆上等距设置若干个定位通孔。
42.所述定位销绳链连接于“l”形支架二上,且定位销与定位通孔相适配。
43.所述梯形限位块对称设置于“n”形限位框的内侧壁上。
44.所述梯形限位块的斜面上设置限位凹槽,滚轮等距销轴连接于限位凹槽内。
45.所述封口机装置通过安装架设置于“n”形限位框上,且封口机装置位于梯形限位块右方。
46.所述转移部分包括限位机构、传送机构和调整机构。
47.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条、“n”形限位框一、滚筒二和限位柱。
48.所述限位条设置于“l”形支架一和“l”形支架二上。
49.所述“n”形限位框一和限位柱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
50.所述滚筒二销轴连接于限位柱的顶端。
51.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装置一、传送带装置二、圆台形辊轴和伺服电机一。
52.所述传送带装置一和传送带装置二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
53.所述传送带装置一位于“l”形支架一和“l”形支架二下方。
54.所述传送带装置二位于“n”形限位框一下方。
55.所述传送带装置二与传送带装置一之间相互垂直。
56.所述圆台形辊轴设置若干个,通过弧形安装架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
57.所述伺服电机一与圆台形辊轴之间传动连接。
58.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推杆电机二、梯形调整块、滑轨二和滚筒三。
59.所述滑轨二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上底板上。
60.所述梯形调整块滑动连接于滑轨二上。
61.所述滚筒三销轴连接于梯形调整块上。
62.所述推杆电机二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三内,且推杆电机二的活动端穿过圆形销孔后设置于梯形调整块上。
63.所述整形部分包括方形辊轴、伺服电机二和圆形压辊。
64.所述方形辊轴通过安装架等距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
65.所述伺服电机二与方形辊轴传动连接。
66.所述圆形压辊通过环状侧板等距设置于辊轴筒上;辊轴筒通过安装架销轴连接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且圆形压辊位于方形辊轴上方。
67.所述智能控制部分包括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预警机构。
68.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启动按钮、暂停按钮和装袋按钮。
69.所述启动按钮、暂停按钮和装袋按钮设置于“l”形支架一上。
70.所述反馈机构包括距离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二、距离传感器模块三和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
71.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一通过安装支架设置于“l”形支架一上,且距离传感器模块一位于固定管下方。
72.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二设置于封口机的开口两端。
73.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三设置于“n”形限位框一上。
74.所述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且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位于方形辊轴下方。
75.所述预警机构包括可变色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和微处理器。
76.所述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设置于“l”形支架一上。
77.所述微处理器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内。
78.所述配料称装置、电磁铁、推杆电机、封口机装置、传送带装置一、传送带装置二、伺服电机一、推杆电机二、启动按钮、暂停按钮、装袋按钮、距离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二、距离传感器模块三、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可变色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和微处理器之间电性连接。
79.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8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体框架、进料部分、缝合部分、转移部分、整形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的一体化设置,实现了塑胶颗粒的智能装载和整形,装载精度显著提高,单人即可操作设备,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成本得以降低。操作人员无需直接接触塑胶颗粒,工作环境得到改善。优化了生产流程,使得装载到整形一体化完成。
附图说明
81.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82.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83.图中:101. 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2.
ꢀ“
l”形支架一、103. 条形销孔、104.
ꢀ“
l”形支架二、105. 长方体中空容器二、106. 长方体中空容器三、201. 长方形容器一、202. 漏斗、203. 配料称装置、204. 固定管、205. 弹簧伸缩管、206. 弹性压块、207.
ꢀ“
l”形定位框、208. 推杆电机、209.
ꢀ“
t”形定位板、301. 滑轨、302. 调节杆、303.
ꢀ“
n”形限位框、304. 梯形限位块、305. 滚轮、306. 封口机装置、401. 限位条、402.
ꢀ“
n”形限位框一、403. 滚筒二、501. 传送带装置一、502. 传送带装置二、503. 圆台形辊轴、504. 推杆电机二、505. 梯形调整块、506. 滑轨二、507. 滚筒三、601. 方形辊轴、602. 圆形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84.实施例1,参照附图1-2,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生产的智能装载装置,包括主体框架、进料部分、缝合部分、转移部分、整形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
85.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装料座、封口座和调节座。
86.所述基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
87.所述装料座包括“l”形支架一102。
88.所述“l”形支架一102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上底板上;“l”形支架一102上设置圆形通孔一和条形销孔103。
89.所述封口座包括“l”形支架二104。
90.所述“l”形支架二104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上底板上;“l”形支架二104上设置调节通孔。
91.所述调节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二105和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6。
92.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二105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上底板上。
93.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二105后侧板上设置圆形销孔一。
94.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6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105上底板上;且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6略短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105。
95.所述进料部分包括颗粒暂存机构、颗粒配重机构和固定机构。
96.所述颗粒暂存机构包括长方形容器一201和漏斗202。
97.所述长方形容器一201通过安装架设置于“l”形支架一102上。
98.所述长方形容器一201上底板设置圆形通孔二和进料通孔一。
99.所述漏斗202设置于长方形容器一201的开口上。
100.所述颗粒配重机构包括配料称装置203;配料称装置203设置于“l”形支架一102上,且配料称装置203的进料口通过连接管与漏斗202固连。
101.所述配料称装置203的出料口上设置一柔性管道。
102.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袋口固定区和袋底定位区。
103.所述袋口固定区包括固定管204、弹簧伸缩管205、电磁铁和弹性压块206。
104.所述固定管204通过安装架设置于“l”形支架一102上。
105.所述弹簧伸缩管205通过“l”形固定架设置于固定管204侧壁上。
106.所述电磁铁设置于弹簧伸缩管205活动端上。
107.所述弹性压块206分别设置于电磁铁和固定管204侧壁上;且弹性压块206上等距设置若干个防滑槽。
108.所述袋底定位区包括“l”形定位框207、滚筒、推杆电机208和“t”形定位板209。
109.所述“l”形定位框207通过安装架设置于“l”形支架一102上。
110.所述滚筒销轴连接于“l”形定位框207上。
111.所述推杆电机208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上底板上。
112.所述“t”形定位板209销轴连接于条形销孔103内。
113.所述“t”形定位板209的一端与推杆电机208的活动端固连。
114.所述缝合部分包括限位调节机构和封口机装置306。
115.所述限位调节机构包括滑轨301、调节杆302、“n”形限位框303、梯形限位块304、滚轮305和定位销。
116.所述滑轨301设置于“l”形支架二104上。
117.所述“n”形限位框303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滑轨301上。
118.所述“n”形限位框303上底板上设置调节杆302。
119.所述调节杆302滑动连接于调节通孔内;调节杆302上等距设置若干个定位通孔。
120.所述定位销绳链连接于“l”形支架二104上,且定位销与定位通孔相适配。
121.所述梯形限位块304对称设置于“n”形限位框303的内侧壁上。
122.所述梯形限位块304的斜面上设置限位凹槽,滚轮305等距销轴连接于限位凹槽内。
123.所述封口机装置306通过安装架设置于“n”形限位框303上,且封口机装置306位于梯形限位块304右方。
124.所述转移部分包括限位机构、传送机构和调整机构。
125.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条401、“n”形限位框一402、滚筒二403和限位柱。
126.所述限位条401设置于“l”形支架一102和“l”形支架二104上。
127.所述“n”形限位框一402和限位柱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上底板上。
128.所述滚筒二403销轴连接于限位柱的顶端。
129.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装置一501、传送带装置二502、圆台形辊轴503和伺服电机一。
130.所述传送带装置一501和传送带装置二502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上底板上。
131.所述传送带装置一501位于“l”形支架一102和“l”形支架二104下方。
132.所述传送带装置二502位于“n”形限位框一402下方。
133.所述传送带装置二502与传送带装置一501之间相互垂直。
134.所述圆台形辊轴503设置若干个,通过弧形安装架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上底板上。
135.所述伺服电机一与圆台形辊轴503之间传动连接。
136.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推杆电机二504、梯形调整块505、滑轨二506和滚筒三507。
137.所述滑轨二506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105上底板上。
138.所述梯形调整块505滑动连接于滑轨二506上。
139.所述滚筒三507销轴连接于梯形调整块505上。
140.所述推杆电机二504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6内,且推杆电机二
504的活动端穿过圆形销孔后设置于梯形调整块505上。
141.所述整形部分包括方形辊轴601、伺服电机二和圆形压辊602。
142.所述方形辊轴601通过安装架等距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上底板上。
143.所述伺服电机二与方形辊轴601传动连接。
144.所述圆形压辊602通过环状侧板等距设置于辊轴筒上;辊轴筒通过安装架销轴连接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上底板上,且圆形压辊602位于方形辊轴601上方。
145.所述智能控制部分包括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预警机构。
146.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启动按钮、暂停按钮和装袋按钮。
147.所述启动按钮、暂停按钮和装袋按钮设置于“l”形支架一102上。
148.所述反馈机构包括距离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二、距离传感器模块三和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
149.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一通过安装支架设置于“l”形支架一102上,且距离传感器模块一位于固定管204下方。
150.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二设置于封口机的开口两端。
151.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三设置于“n”形限位框一402上。
152.所述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上底板上,且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位于方形辊轴601下方。
153.所述预警机构包括可变色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和微处理器。
154.所述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设置于“l”形支架一102上。
155.微处理器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内。
156.所述配料称装置203、电磁铁、推杆电机208、封口机装置306、传送带装置一501、传送带装置二502、伺服电机一、推杆电机二504、启动按钮、暂停按钮、装袋按钮、距离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二、距离传感器模块三、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可变色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和微处理器之间电性连接。
157.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158.第一步,预设置:
159.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放置到夹爪机械臂(方形辊轴601一侧)附近。将进料通孔一与储料仓出口固连。
160.对装置进行供电调试。
161.第二步,装袋:
162.操作人员点按启动按钮,之后,将包装袋打开套在圆形通管上。维持2秒后(距离传感器模块一判定),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电磁铁,电磁铁启动。两个弹性压块206夹紧固定住包装袋。此时,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绿色。
163.操作人员点按装袋按钮,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配料称装置203,配料称装置203将预设质量的塑胶颗粒注入包装袋内。
164.微处理器延时10秒后输出信号给电磁铁、推杆电机208和传送带装置一501。
165.电磁铁关闭,弹性压块206复位。
166.推杆电机208启动,“t”形定位板209一侧下移,包装袋转移至传送带装置一501上。传送带装置一501将装料后的包装袋运输至缝合部分下方,包装袋经过限位调节机构后,由
封口机装置306封口(流程由距离传感器模块二判定,微处理器控制封口机装置306工作)。
167.再后,传送带装置一501将装料后的包装袋运输至“n”形限位框一402左侧。距离传感器模块三输出信号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推杆电机二504,推杆电机二504带动梯形限位块304前移,使得包装袋平躺至传送带装置二502上。
168.微处理器同步输出信号给传送带装置二502、伺服电机一和伺服电机二。
169.传送带装置二502启动,将包装袋运输至圆台形辊轴503上,圆台形辊轴503在伺服电机一驱动下,带动包装袋转弯至方形辊轴601上。在伺服电机二的驱动下,包装袋受方形辊轴601和圆形压辊602的作用,塑胶颗粒实现均匀分布,方便夹爪机械臂转移和堆叠。包装袋运行至夹爪机械臂工作区时,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输出信号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夹爪机械臂,进行转移。
170.第三步,预警:
171.当包装袋长期处于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上方,未出现变动,则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红色,蜂鸣器长鸣,提醒操作人员进行检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