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4:28: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lcd)不同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的自发光,需要借助背光源来发光,关于背光源的迭代背光技术大概有以下三代。
3.第一代背光技术:主要以侧入式背光为主,在该阶段光源为环绕导光板一圈的led大灯珠,由于要借助导光板将光均匀分散至背光的每个角落,所以该方案光效低,能耗高,均匀性差,亮度低。
4.第二代背光技术:满天星背光方案,与第一代侧入式背光相比,第二代直下式背光搭配分散均匀的led灯珠,这使得光的均匀性增加,光效提高。但是,第二代背光仍然是“全亮-常暗式”,这仍然会导致大量无谓的能耗增。
5.第三代背光技术,为mini-led背光技术:与传统侧入式背光以及直下式背光相比,可通过对光源的精准调控,实现局部调光(local diming)功能,一来显著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二来也可以减少无畏能源消耗,节能省电,这使它具备了与oled面板一较高下的实力。
6.目前,现有的迷你背板(mini-blu)分区数多种多样,从中小尺寸的手机/平板(pad)到中大尺寸的监护仪/电视机(mointer/tv),2000-5000分区均有涉及mini-led。另外,分区形状也千变万化,比较常见的有正方形,菱形,矩形等。其中,以正方形、菱形的分区形状最多,一般为一区1灯或者一区4灯方案,主要是考虑到横纵方向等间距(pitch),从而均匀光效。但是,由于led共用率低,会导致分区内led密度过大,造成led浪费,导致背光成本增加。
7.因此,显示面板如何同时兼顾光效均匀和降低led灯密度提高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以解决显示面板光效不均和led灯密度大的技术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以及背光板,所述背光板上设有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子集,每个发光子集包括两两相邻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包括m组led灯组,所述m组led灯组呈正多边形排布,其中,m为所述正多边形的边数,且m为不小于6的偶数;每个发光子集中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共用一条边;其中,每个发光单元和与其相邻的其他发光单元相共用的边为公共边;每个驱动单元与至少一组led灯组电连接,每组led灯组至多电连接一个所述驱动单元,并且每条公共边上的每组led灯组均电连接有一个所述驱动单元。
10.进一步地,每个发光单元呈正六边形,从而使得每个发光单元具有至少一条、至多六条公共边。
11.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均与相应一个驱动单元电连接以构成第一发光模组;每个发光子集包括两两相邻的一对发光单元;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发光模组中的驱动单元与发光单元中的任意两组led灯组电连接。
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发光单元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子集包括两两相邻的三个所述发光单元;其中,定义:每个所述发光子集中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为第一基准单元,其余发光单元为第一环绕单元;两个所述第一环绕单元沿着所述第一基准单元的周向彼此邻接,两个所述第一环绕单元也沿着所述第一基准单元的周向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准单元的相应边相邻接;每个所述第一环绕单元与相应一个驱动单元电连接以构成第二发光模组,每个所述第二发光模组中的驱动单元与相应环绕单元中的相互间隔的三组led灯组电连接。
13.进一步地,相互环绕且相邻设置的三个所述发光子集之间的第一环绕单元共用一个第一基准单元,并且三个所述发光子集的第一环绕单元共用一个第一基准单元。
14.进一步地,每个发光单元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所述发光区包括至少一个阵列布置的发光子集,每个发光子集包括沿一阵列方向相邻设置的主发光列与从发光列,所述主发光列包括至少两个沿着该主发光列的队列方向依次邻接的发光单元,所述从发光列包括至少两个沿着该从发光列的队列方向依次邻接的发光单元,定义:所述主发光列中的发光单元为主单元,所述从发光列中的发光单元为从单元,则每个主单元与相应一个从单元相邻接;每个主单元与相应一个驱动单元电连接以构成第三发光模组,每个所述第三发光模组中的驱动单元与相应主单元中的四组led灯组电连接。
15.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发光单元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子集包括两两相邻的五个所述发光单元;其中,定义:每个所述发光子集中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为第二基准单元,其余发光单元为第二环绕单元;四个所述第二环绕单元沿着所述第二基准单元的周向彼此邻接,四个所述第二环绕单元也沿着所述第二基准单元的周向分别与所述第二基准单元的相应边相邻接;每个所述第二基准单元与相应一个驱动单元电连接以构成第四发光模组,每个所述第四发光模组中的驱动单元与相应第二基准单元中的五组led灯组电连接。
16.进一步地,当两个发光子集相邻设置时,其中一个发光子集的第二基准单元与另一个发光子集的第二基准单元相邻接。
17.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发光单元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子集包括两两相邻的三个所述发光单元;其中,定义:每个所述发光子集中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为第三基准单元,其余发光单元为第三环绕单元;两个所述第三环绕单元沿着所述第三基准单元的周向彼此邻接,两个所述第三环绕单元也沿着所述第三基准单元的周向分别与所述第三基准单元的相应边相邻接;每个所述第三基准单元与相应一个驱动单元电连接以构成第五发光模组,每个所述第五发光模组中的驱动单元与相应第三基准单元中的六组led灯组电连接。
18.进一步地,相邻的三个发光子集之间的第三环绕单元共用一个第三基准单元。
19.进一步地,每个发光子集包括两两相邻的一对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与相应两
个驱动单元电连接以构成第六发光模组,其中,每个所述第六发光模组中的一个驱动单元与发光单元中的一组led灯组电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方式包括有源选址驱动、无源选址驱动。
2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22.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每个驱动单元与至少一组led灯组电连接,每组led灯组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并且每条公共边上的每组led灯组均电连接有一个驱动单元,以降低驱动单元的数量,同时兼顾显示面板的光效均匀和降低led灯组密度。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个驱动单元与两组led灯组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一。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发光子集的结构示意图一。
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发光子集的结构示意图二。
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个驱动单元与两组led灯组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二。
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发光子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个驱动单元与三组led灯组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个驱动单元与四组led灯组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一。
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个驱动单元与四组led灯组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二。
3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发光子集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一个驱动单元与五组led灯组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5提供的发光子集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5提供的一个驱动单元与六组led灯组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6提供的发光子集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6提供的一个驱动单元与一组led灯组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如下:
39.1、驱动单元;2、背光板;
40.3、发光区;31、发光子集;
41.31a、发光单元;32、公共边;
42.33、led灯组;4a、第一发光模组;
43.4b、第二发光模组;4c、第三发光模组;
44.4d、第四发光模组;4e、第五发光模组;
45.4f、第六发光模组;51、第一基准单元;
46.52、第一环绕单元;6a、主发光列;
47.6b、从发光列;61、主单元;
48.62、从单元;71、第二基准单元;
49.72、第二环绕单元;81、第三基准单元;
50.82、第三环绕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3.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5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优选为液晶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模组及设置于背光模组上方的显示模组(图未示),其中背光模组的尺寸大于显示模组的尺寸,因此,在显示面板组装的过程中,背光模组上的led灯组不会因其排布方式、驱动方式等而导致显示面板发光不均,这也是为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55.实施例1
5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一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1以及背光板2。
57.驱动单元1的驱动方式包括有源选址驱动(activematrix,am)、无源选址驱动(passivematrix,pm)。其中,有源选址驱动又称有源寻址、主动寻址、有源驱动等;无源选址驱动又称无源寻址、被动寻址、无源驱动等。
58.背光板2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为玻璃基板,也可以pcb基板、bt基板、铝基板。
59.背光板2上设有发光区3,发光区3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子集31,每个发光子集31包括两两相邻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31a,每个发光单元31a包括m组led灯组33,m组led灯组33呈正多边形排布,其中,m为正多边形的边数,且m为不小于6的偶数。例如,正多边形可以为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边形、正十二边形等,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本实施例以每个发光单元31a呈正六边形为例,即led灯组33采用正六边形排布,每组led灯组33位于正六边形的顶点上,该排布方式可以提高led灯组33的利用率、减少了led灯组33的数量,从而降低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并且能够使得显示面板均匀发光。此外,背光板2上相邻的两组led灯组33的间隙大概在4.32mm左右。
60.一般来说,现有32寸背光板(图未示),若背光板上的led灯组采用正方形排布的话,则该背光板上会有大概33396组led灯组,且led灯组的密度大概为0.119698组/mm2,且背光板上相邻的两组led灯组的间隙大概在2.89mm左右。若32寸背光板(图未示)上的led灯组采用菱形排布的话,则该背光板上会有大概38720组,led灯组的密度大概为0.11973组/mm2,且背光板上相邻的两组led灯组的间隙大概在2.89mm左右。而本实施例32寸背光板2上的led灯组33采用正六边形排布,参照图1,则该背光板2上会有大概25920组led灯组33,且led灯组33的密度大概为0.11973组/mm2,且相邻的两组led灯组33的间隙大概在4.32mm左右。由此可见,以32寸的背光板2为例时,led灯组33采用正六边形排布相较于采用正方形、菱形排布,会更节约led灯组33的数量。当然,本实施例仅仅以32寸的背光板2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背光板2的尺寸,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6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以根据背光板2的尺寸、形状以及led灯组33的数量来选定正六边形的摆放位置,以连接最多led灯组33,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
62.进一步地,每个发光子集31中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1a共用一条边。其中,每个发光单元31a和与其相邻的其他发光单元31a相共用的边为公共边32。每个驱动单元1与至少一组led灯组33电连接,每组led灯组33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1,并且每条公共边32上的每组led灯组33均电连接有一个驱动单元1,以拓宽了背光模组的驱动兼容范围,使得按正多边形排布的发光单元31a不仅支持单通道的驱动单元1,还能支持两通道以上(如两通道、三通道、四通道等)的驱动单元1。其中,两通道以上的驱动单元1可以提高单个驱动单元1的驱动能力,在相同尺寸的灯板上可以显著降低驱动单元1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单元1是通过挖孔的方式安装于背光板2上,而在驱动单元1安装完毕之后,需要贴附一层反射片在背光板2的上表面,并且该反射片需要覆盖驱动单元1,因此,当驱动单元1的数量越少,背光板2需要挖孔的位置也就越少,反射片的贴附难度会明显降低,并且还能降低整个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
63.在下文及整个说明书中,术语“led灯组33”应理解为由至少一个led灯组成的灯组,并且当led灯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两两相邻的led灯之间彼此电连接,这意味着:驱动单元1仅需与一组led灯组33中的任意一个led灯电连接即可实现与该led灯组33的所有led灯的电连接。
64.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子集31紧密排布于背光板2上,以形成发光区3。每个发光单元31a呈正六边形,从而使得每个发光单元31a具有至少一条、至多六条公共边32,以提高led灯组33的利用率、减少了led灯组33的数量,从而降低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并且能够使得显示面板均匀发光。
65.结合图1-图4所示,每个发光单元31a均与相应一个驱动单元1电连接以构成第一发光模组4a、4a’,每个发光子集31包括两两相邻的一对发光单元31a。其中,在图2中,每个第一发光模组4a、中的驱动单元1与发光单元31a中的两组相对设置的led灯组33电连接。在图3中,每个第一发光模组4a’中的驱动单元1与发光单元31a中的两组相邻设置的led灯组33电连接。故而,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发光模组4a、4a’中的驱动单元1与发光单元31a中的任意两组led灯组33电连接,以拓宽了背光模组的驱动兼容范围,使得按正六边形排布的发光单元31a可以支持双通道的驱动单元1,并提高单个驱动单元1的驱动能力,在相同尺寸
的灯板上可以显著降低驱动单元1的数量。
66.在下文及整个说明书中,术语“两两相邻”应理解为一个发光单元31a与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其他发光单元31a相邻设置,这意味着:一个发光单元31a具有多少条公共边32就能够与多少个其他发光单元31a相邻设置。
67.实施例2
6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特征,其区别在于,每个发光单元31a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1,每个发光子集31包括两两相邻的三个发光单元31a。
69.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每个发光单元31a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1,每个发光子集31包括两两相邻的三个发光单元31a。其中,每个发光子集31中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31a为第一基准单元51,其余发光单元31a为第一环绕单元52。两个第一环绕单元52沿着第一基准单元51的周向彼此邻接时,两个第一环绕单元52也沿着第一基准单元51的周向分别与第一基准单元51的相应边相邻接。
70.如图6所示,多个发光子集31紧密排布于背光板2上,相互环绕且相邻设置的三个发光子集31之间的第一环绕单元52共用一个第一基准单元51,并且这个三个发光子集31的第一环绕单元52共用一个第一基准单元51,即六个第一环绕单元52围设于一个第一基准单元51周向,且这六个第一环绕单元52共用该第一基准单元51的六条边,这两条边为公共边32,这样有利于减少驱动单元1的数量,从而降低整个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
71.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每个第一环绕单元52与相应一个驱动单元1电连接以构成第二发光模组4b,每个第二发光模组4b中的驱动单元1与相应环绕单元中的相互间隔的三组led灯组33电连接,即一个驱动单元1可以实现三通道的驱动,从而拓宽背光模组的驱动兼容范围,并且能够使得显示面板具有均匀的光效。
72.在下文及整个说明书中,术语“邻接”应理解为:将两两呈正六边形的发光单元31a视为重复单元,其中,每个重复单元中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31a通过将其任意一条边与另一个发光单元31a的对应边相重合的方式来实现彼此间的连接,这意味着:每个重复单元中均有一条公共边32。
73.实施例3
7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特征,其区别在于,如图7-图8所示,每个发光单元31a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1,发光区3包括至少一个阵列布置的发光子集31,每个发光子集31包括沿一阵列方向相邻设置的主发光列6a与从发光列6b。
75.如图7-图8所示,每个发光单元31a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1,发光区3包括至少一个阵列布置的发光子集31,每个发光子集31包括沿一阵列方向相邻设置的主发光列6a与从发光列6b。
76.主发光列6a包括至少两个沿着该主发光列6a的队列方向依次邻接的发光单元31a,从发光列6b包括至少两个沿着该从发光列6b的队列方向依次邻接的发光单元31a。其中,主发光列6a中的发光单元31a为主单元61,从发光列6b中的发光单元31a为从单元62,则每个主单元61与相应一个从单元62相邻接,这样有利于减少驱动单元1的数量,从而降低整个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
77.进一步地,每个主单元61与相应一个驱动单元1电连接以构成第三发光模组4c,每个第三发光模组4c中的驱动单元1与相应主单元61中的四组led灯组33电连接,即一个驱动单元1可以实现四通道的驱动,从而拓宽背光模组的驱动兼容范围,并且能够使得显示面板具有均匀的光效。在相邻的两个第三发光模组4c中,这两个第三发光模组4c中的驱动单元1所驱动的led灯组33不重复,从而进一步地使得显示面板具有均匀的光效。
78.实施例4
7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特征,其区别在于,每个发光单元31a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1,每个发光子集31包括两两相邻的五个发光单元31a。
80.如图9-图10所示,每个发光单元31a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1,每个发光子集31包括两两相邻的五个发光单元31a。其中,每个发光子集31中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31a为第二基准单元71,其余发光单元31a为第二环绕单元72。四个第二环绕单元72沿着第二基准单元71的周向彼此邻接时,四个第二环绕单元72也沿着第二基准单元71的周向分别与第二基准单元71的相应边相邻接。
81.当两个发光子集31相邻设置时,其中一个发光子集31的第二基准单元71与另一个发光子集31的第二基准单元71相邻接,也就是说,两个第二基准单元71相邻设置且共用一条公共边32,八个第二环绕单元72围设于两个第二基准单元71周向,且这八个第二环绕单元72共用这两个第二基准单元的十条边,这十条边为公共边32,这样有利于减少驱动单元1的数量,从而降低整个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
82.进一步地,每个第二基准单元71与相应一个驱动单元1电连接以构成第四发光模组4d,每个第四发光模组4d中的驱动单元1与相应第二基准单元71中的任意五组led灯组33电连接,即一个驱动单元1可以实现五通道的驱动,从而拓宽背光模组的驱动兼容范围,并且能够使得显示面板具有均匀的光效。
83.实施例5
8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特征,其区别在于,每个发光单元31a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1,每个发光子集31包括两两相邻的三个发光单元31a。
85.如图11-图12所示,每个发光单元31a至多电连接一个驱动单元1,每个发光子集31包括两两相邻的三个发光单元31a。其中,每个发光子集31中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31a为第三基准单元81,其余发光单元31a为第三环绕单元82。两个第三环绕单元82沿着第三基准单元81的周向彼此邻接时,两个第三环绕单元82也沿着第三基准单元81的周向分别与第三基准单元81的相应边相邻接。
86.相邻的三个发光子集31之间的第三环绕单元82共用一个第三基准单元81,即六个第三环绕单元82围设于一个第三基准单元81的周向,且这六个第三环绕单元82共用一个第三基准单元81的六条边,这六条边为公共边32。这样有利于减少驱动单元1的数量,从而降低整个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
87.进一步地,每个第三基准单元81与相应一个驱动单元1电连接以构成第五发光模组4e,每个第五发光模组4e中的驱动单元1与相应第三基准单元81中的任意六组led灯组33电连接,即一个驱动单元1可以实现六通道的驱动,从而拓宽背光模组的驱动兼容范围,并
且能够使得显示面板具有均匀的光效。
88.实施例6
8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特征,其区别在于,每个发光子集31包括两两相邻的一对发光单元31a,每个发光单元31a与相应两个驱动单元1电连接以构成第六发光模组4f。
90.如图13-图14所示,每个发光子集31包括两两相邻的一对发光单元31a,每个发光单元31a与相应两个驱动单元1电连接以构成第六发光模组4f。其中,每个第六发光模组4f中的一个驱动单元1分别与发光单元31a中的一组led灯组33电连接,以拓宽了背光模组的驱动兼容范围,使得按正六边形排布的发光单元31a可以支持单通道的驱动单元1,并提高单个驱动单元1的驱动能力,在相同尺寸的灯板上可以显著降低驱动单元1的数量。
91.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led灯组33按照正六边形排布,每一驱动单元1连接至少一条公共边上的至少一组led灯组33,可以扩宽背光模组的驱动兼容范围。结合图1-图11可以看出,当一个驱动单元1连接的led灯组33越多时,该背光板2上的驱动单元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从而进一步地降低反射片的贴附难度,更进一步地降低整个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
92.在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图案是根据背光板2的尺寸裁切而成,例如,在某一背光板2的边角处会存在一些差异,参照图9,在该背光板2的左上角处,第三基准单元81的三条边没有与其他的第三环绕单元邻接,但这些led组33的排布方式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又由于背光模组的尺寸大于显示模组的尺寸,故而背光板2上边角处的差异不会影响显示模组的发光效果。
9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9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