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19:16: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连接器组件
1.相关申请
2.本技术主张于2019年10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us62/925,243的优先权,由此该美国临时申请通过援引并入。
技术领域
3.本公开概括而言涉及电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适合用于高数据速率应用的输入/输出连接器。


背景技术:

4.输入/输出(io)连接器可以设计用于各种系统,包括板对板系统、线对线系统以及线对板系统。一线对板系统包括附接于一导线的一自由端连接器以及附接于一基板(board)的一固定端连接器。依赖于连接器打算被使用的要求和环境,对于每个类型的系统存在大范围的合适的设计。
5.然而,对于数据速率高且物理空间受限的应用,许多竞争性的要求使连接器设计更具挑战性。高数据速率(数据速率等于或高于25gbps)典型地使用差分耦合信号对,在差分耦合信号对中,两个导体电耦合并物理上成对布置以传输一差分信号,传输的信号通过测得的导体对之间的电性差异来反映。差分信号有助于更大地抵抗杂散信号和电子串扰,并且优选地保持足够的间距,以避免与相邻的差分耦合信号对产生无意的信号模式(inadvertent signaling modes)。在连接器接口中,可以添加接地端子以创建通往电气接地的返回路径并在差分对之间提供屏蔽。但是,如果空间是个问题,那么就希望缩小连接器的间距并使所有的端子靠近在一起(这会增加串扰)。
6.因此,电连接器典型地设计为同时满足机械要求和电气要求。高速度或高数据速率的电连接器常用于例如要求非常高的导体密度和高数据速率的背板应用中。为了达到所需的机械要求和电气要求,这种连接器常结合有多个具有支撑多个导电端子的一绝缘腹板的薄片体组件。薄片体组件的使用常被期望来创建能够实现所需的高数据速率的一结构,该结构也足够强健以支持所需的组装过程。然而,在需要高数据速率并且物理空间最小的情况下,薄片体必须被配置为使连接器的物理脚位排列(foot print)最小化,同时保持足够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电气特性。此外,连接器可以按夹层式布置使用,其中多个基板以平行的紧密间隔的配置布置,从而限制了连接器可能从基板的表面突出的竖直距离。本公开针对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的一电连接器。
7.前述背景讨论仅旨在帮助读者。既不意图限制本文所述的发明创造,也不意图限制或扩大所讨论的现有技术。因此,前述讨论不应被认为表示现有系统的任何特定元素不适合与本文所述的发明创造一起使用,也不旨在表示任何元素对于实施本文所述的发明创造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所述的发明创造的实施和应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公开说明一种用于诸如一印刷电路板的两个基板和多条线缆电气相互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组件可包括能对接于一插座连接器的一插头连接器。收容于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中的每一个中的可以是至少一个端子薄片体,所述至少一个端子薄片体具有一导电的端子阵列,导电的端子阵列可部分设置在一非导电端子支撑模制件中。端子阵列包括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可为细长的且相反的两端配置成对接或安装于另一连接器中的对应的端子或基板或线缆。端子的相反的两端可由一中间本体部连接。在各种实施例中,端子薄片体的多个端子可包括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信号端子和用于屏蔽和/或提供一电气返回路径的接地端子。
9.在一方面,插头连接器可包括在插头连接器的一安装面上露出的一第一排端子和一第二排端子。插座薄片体中的多个端子可包括端接线缆且在一共同的薄片体平面上对齐的终止端。插座薄片体和插头薄片体中的至少一个薄片体的所述中间本体部使所述中间本体部偏移成相应的端子的一部分对齐在一第一偏移端子平面和一第二偏移端子平面上。两偏移端子平面建立从插座连接器的共同的薄片体平面到插头连接器的第一排端子和第二排端子的导电信道。
10.在另一方面,端子薄片体可包括有多个端子的一端子阵列,各端子具有一对接端、一安装端和将对接端和安装端连接平坦的中间本体部。多个端子还可按多个端子组布置,各端子组包括至少一个端子。端子支撑模制件可围绕端子阵列部分设置成支撑端子。端子支撑模制件可包括一薄片体脊柱部,薄片体脊柱部相邻于端子阵列的平坦的中间本体部的一表面。端子支撑模制件还可包括一保持条,保持条在与平坦的中间本体部的相反的表面上围绕端子组延伸,以支撑端子阵列。
11.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公开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2.本公开通过示例说明且不限于附图,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部件,而且在附图中:
13.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包括一插头连接器和一插座连接器的安装于一基板的一连接器系统的一立体图。
14.图2是图1的处于一未安装状态的连接器系统的一立体图,示出用于将连接器定位在一基板上的安装钉(mounting nails)。
15.图3是从连接器系统的下方观察的一立体图,示出插头连接器收容于插座连接器和布置在第一排(inline)端子和第二排端子中的多个端子的露出的尾部。
16.图4是图1的连接器系统的一分解图,示出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处于一未对接的状态。
17.图5是从插头连接器的上方观察的一立体图,示出一插头绝缘基座保持由第一端子薄片体和第二端子薄片体组装成的一端子亚组件。
18.图6是从插头连接器的下方观察的一立体图,示出保持于插头绝缘基座中的端子亚组件。
19.图7是从插头连接器的上方观察的一立体组装图,示出端子亚组件从插头绝缘基座上移开。
20.图8是从插头连接器的下方观察的一立体组装图,示出端子亚组件从插头绝缘基座上移开。
21.图9是从由两个相同的且互相连接的雌雄同体的端子薄片体形成的端子亚组件的上方观察的一立体图。
22.图10是从端子亚组件的上方观察的一立体图,示出两个雌雄同体的端子薄片体彼此分开。
23.图11是从一端子薄片体的前方观察的一立体图,示出一导电端子阵列保持于一端子支撑模制件(molding)。
24.图12是从一端子薄片体的后方观察的一立体图,示出端子支撑模制件上的雌雄同体的连接特征。
25.图13是端子薄片体的一端子阵列的一立体图,端子阵列包括以多个端子组布置的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
26.图14是端子薄片体的一局部图,其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以端子组布置,各端子组由一保持条保持于端子支撑模制件。
27.图15是从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上方观察的一前视立体图,示出未组装的收容多条线缆端接的一端子亚组件的下基座构件和上基座构件。
28.图16是从插座连接器的上方观察的一后视立体图,示出未组装的收容端子亚组件的下基座构件和上基座构件。
29.图17是插座连接器的一侧视组装图,示出收容端子亚组件的下基座构件和上基座构件。
30.图18是从插座连接器的一端子薄片体的前方观察的一立体图,示出一端子阵列部分埋设于一端子支撑模制件。
31.图19是从插座连接器的端子薄片体的后方观察的一立体图,示出与其相邻的附接的一导电接地屏蔽体。
32.图20是从插座连接器的端子薄片体的前方观察的一立体组装图,示出与其相关的导电接地屏蔽体。
33.图21是从插座连接器的端子薄片体的后方观察的一立体组装图,示出与其相关的导电接地屏蔽体。
34.图22是从用于插座连接器的端子薄片体的端子阵列的前方观察的一立体图,示出多个信号和接地端子。
35.图23是插座连接器的端子薄片体的立体图,示出一线缆端接于端子阵列。
36.图24是从下方观察的正对接在一起以完成连接器系统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一剖开的立体图。
37.图25是从上方观察的正对接在一起以完成连接器系统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一剖开的立体图。
38.图26是连接器组件的一立体组装图,示出安装钉和钉扣持件的相互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39.参照图1至图4,示出一线对板连接器组件100。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能够设置于一插座连接器104中的一插头连接器102。插头连接器102配置成安装在一基板106上而插座连接器104配置成端接于多个导电线缆108。插头连接器102能对接于插座连接器104,以建立基板106和多个导电线缆108之间的电气通信。出于参考目的,连接器组件100可在空间上相对一正交x-y-z坐标系统布置,其中插头连接器102和插座连接器104正交于基板106的堆叠方向可称为竖直或z轴方向,接器组件100的宽度连可称为横向或x轴方向,而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可为前后或y轴方向。根据前后或y轴方向,多条线缆108可视为从连接器组件100的后侧或后表面延伸,而相反的侧或表面可视为连接器组件100的前方向或向前方向。然而,将认识到的是,参考相对坐标和方向仅是出于参考目的且不应解释为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上的限制。插头连接器102可相邻地靠在基板106的一表面上放置而插座连接器104可布置成线缆108沿前后(y轴)方向平行于基板106和大体垂直于插头连接器102和插座连接器104的竖直(z轴)方向导向(directed)。连接器组件100由此具有一正交或直角配置。此外,插头连接器102和插座连接器104的竖直高度能最小化,从而连接器组件100出于空间考虑而维持一低轮廓。
40.基板106可为任意类型的诸如一印刷电路板、一背板电路板或一柔性电路板的具有电连接于基板106的一安装面112上的多个导电垫110的导电迹线的大体平坦的元件。如图3所示,插头连接器102被大体包裹在由插座连接器104限定的一腔内且可包括设置在其内的能与基板106上的导电垫110导电接触的多个导电接触件或端子。在示出的示例中,多个端子的露出的部分以并列的一第一排端子114和一第二排端子116布置。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插头连接器102和插座连接器104可在使用上(operatively)配置成由插座连接器104收容的单个排的线缆108提供的导体路径再导向(redirected)成在插头连接器102的安装面112提供并列的第一排端子114和第二排端子116。以一单个平行的排使多条线缆108对齐限制连接器组件100的竖直高度同时建立并列的第一排端子114和第二排端子116增加了连接器组件100能与基板106建立的通信信道的密度。此外,如后解释的,多个端子能成组在一起且第一排端子114和第二排端子116能布置成两排端子的端子组相对彼此偏移和交错。连接器组件100能配置成插头连接器102和插座连接器104使可解除式地能够对接,以便于插头连接器102和插座连接器104在使用上相关联的电气构件的组装和可互换性。
41.参照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插头连接器102对齐且固定于基板106,连接器组件100可包括一个以上的安装钉120。安装钉120在形状上为大体柱形且包括一钉头部122和从钉头部122突出的且直径比钉头部122小的一钉根部(nail prong)124。钉头部122和钉根部可在直径比头部或根部小的一周向槽126处结合。钉根部124可在其末端渐缩且能插入插头连接器102上的开孔以收容于设置在基板106的安装面112上的对应的钉开孔129中。钉根部124能通过焊接或粘接牢定地固定于钉开孔129。直径大的钉头部122抵靠在插头连接器102的上表面,以保持插头连接器102相邻地靠在基板106的安装面112上。钉开孔129和导电垫110在基板106的位置能在使用上布置成:当安装钉120插入插头连接器102并收容于钉开孔129时,第一排端子114和第二排端子116与各自的导电垫110对齐。
42.参照图5至图8,插头连接器102包括一插头绝缘基座130和一端子亚组件160。插头绝缘基座130为大体矩形的且具有一对接面132和一并行的但相反的且间隔开的安装面
134。当插头连接器102安装于基板106时,插头绝缘基座130的安装面134相邻基板而对接面132突出远离基板且定向成当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面对插座连接器104。插头绝缘基座130包括一对间隔开的细长的侧壁136,所述一对侧壁136一体结合于一对间隔开的短的端壁138,所述一对端壁138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延伸,其中一对侧壁和一对端壁138正交布置以提供插头绝缘基座130的矩形形状。所述一对侧壁136和所述一对端壁138将对接面132和安装面134结合。为了收容安装钉120,一个以上的钉开孔139能穿过插头绝缘基座130设置在对接面132和安装面134之间。前方的侧壁136竖直突出在后方的侧壁136的上方和端壁138的上方,以限定一竖直插头壁。插头绝缘基座130能由任意的合适的诸如模制的热塑性材料的非导电材料制成。
43.为了收容端子亚组件160,多个端子开口140在对接面132和安装面134之间穿过插头绝缘基座130设置。多个端子开口140以相邻于前方的侧壁136的一第一开口排142和相邻于后方的侧壁136的一第二开口排144对齐。第一开口排142和第二开口排144相对彼此移位(shifted)或交错(staggered),从而第一开口排142的端子开口140相对第二开口排144的端子开口140横向(相对x轴)偏移。一对齐梁146在第一开口排142和第二开口排144之间横向延伸且包括朝向前方的侧壁136或后方的侧壁136交替地(alternatively)设置的交替的偏移部148。偏移部148的交替的布局提供了第一开口排142和第二开口排144的交错外形。对齐梁146由多个支撑梁150支撑在第一开口排142和第二开口排144之间,所述多个支撑梁150朝向前方的和后方的侧壁136中的一接近的一个从各偏移148向前或向后垂直地延伸。端子开口140的形状对齐梁146中的交替的布局的偏移部148且由支撑梁150限定,其中各端子开口140包括一大体矩形的缺口152和一凹口154。多个矩形的缺口152平行于前方的和后方的侧壁136对齐而多个凹口154互补于对齐梁146的交替的偏移部148。
44.参照图9和图10,端子亚组件160能由能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插头薄片体162和第二插头薄片体163形成。在一实施例中,插头薄片体162、163能大体彼此相同且能形成当以一并列的相反的关系对齐时可交换地连接于彼此的雌雄同体对。相应地,一个插头薄片体162的说明用作第二插头薄片体163的说明。插头薄片体162、163的相邻的并列的布局提供在插头连接器102的底部露出的第一排端子114和第二排端子116。端子亚组件160能具有一亚组件长度164,亚组件长度164大体与插头绝缘基座130的对齐梁146的长度对应。如后所述,端子可按端子组布置,其中一个插头薄片体162的端子组相对另一个插头薄片体163的端子组交错。
45.参照图9至图12,各个独立的插头薄片体162、163可包括部分设置于和支撑于一非导电的端子支撑模制件172中的一导电端子阵列170。在一实施例中,端子阵列170可包括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多个数据信号端子174和多个接地端子176。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能以一并排配置布置,从而这些端子的竖直延伸在一共同的阵列平面178上对齐。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传输差分信号,多个信号端子174能以差分信号对设置在相邻的接地端子176之间来布置。各对的信号端子174能电耦合在一起且能传输差分信号的一部分;然而,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其它配置或图案也可考虑。端子阵列170能由平坦的片材金属冲压形成,其中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冲压成一埋设或装配(fit)在端子支撑模制件172内的一三维形状。
46.参照图13,图13示出从端子支撑模制件172上移出的端子阵列170,各信号端子174
可包括一对接端180、一安装端182和在对接端180和安装端182之间延伸的一中间本体部184。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中间本体部184可以是平坦的且可与描绘端子阵列170的共同的阵列平面178的部分共面。对接端180用于滑靠在插座连接器104中的一对应的信号端子上并导电接触,且由此以引导和防止碰撞对应的端子的一倾斜的端部形成。例如,所对接端180的倾斜的端部可相对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84和共同的阵列平面178偏移约30
°
的角度。为了抵靠在基板106上的一导电垫110上,安装端182以大体垂直于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84且在与对接端180处的倾斜的端部相反的方向突出的一表面安装尾部形成。在端子阵列170由片材金属冲压形成的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端子174能具有一大体矩形的横截面。
47.各接地端子176可包括一对接端190、一安装端192和在对接端190和安装端192之间延伸的一中间本体部194。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中间本体部194可以是平坦的且可与描绘端子阵列170的共同的阵列平面178的部分共面。对接端180用于靠在插座连接器104的一对应的接地端子上滑动并导电接触,且由此能以引导和防止碰撞对应的端子的一倾斜的端部形成。在一实施例中,相邻对的接地端子176的对接端190能由一导电接地桥接件196连接,导电接地桥接件196部分形成所述倾斜的端部。接地桥接件196能与对接端190为一体且能由与接地端子176的剩余部分相同的导电材料制成。在多个信号端子174以差分对布置的实施例中,接地桥接件196能横向(在横向方向或x轴)在一差分对的信号端子174的对接端180的上方且横跨延伸。为了抵靠在基板106上的一导电垫110,各接地端子176的安装端192以大体垂直于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94且与对接端190处的所述倾斜的端部相反的方向突出的一表面安装尾部形成。在端子阵列170由片材金属冲压形成的实施例中,接地端子176能具有一大体矩形的横截面。
48.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帮助保持接地端子176在端子支撑模制件内,各接地端子可包括从接地端子176的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94横向(在横向方向或x轴)突出的一保持翼部198。保持翼部178能与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94大体共面。在接地端子176成对地由接地桥接件196连接的实施例中,各接地端子176的保持翼部198可从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94沿与接地桥接件196相反的横向方向延伸且横向远离连接的接地端子。保持翼部198能各包括一横向脊部(ridge)199,横向脊部199沿着所述翼部的上边缘并从所述翼部的上边缘突出地形成,以进一步将多个接地端子176固定在端子支撑模制件172内。如图13所示,当多个接地端子176以端子阵列170布置时,并排的接地端子176的横向延伸的保持翼部198可彼此抵靠以建立导电接触。
49.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端子阵列170的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可按各包括至少一个信号端子174和一个接地端子176的多个端子组200布置。在差分信号的实施例中,各端子组200可包括一差分对的信号端子174,其中一对应对的接地端子176位于所述一对信号端子174的两横向侧,其中一对接地端子通过接地桥接件196结合。此外,多个端子组200可在端子阵列170中以一致的间距距离202横向彼此间隔开。间距距离202可为使得端子组200的横向宽度与端子组200之间的横向距离可相同。间距距离202能从任意的合适的诸如相邻端子组200的横向中心点之间的点进行测量。能包括任意的合适的数量的端子组200且多个端子组200能沿端子阵列170的长度横向间隔开。
50.参照图11和图12,为了保持和维持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之间的横向布局和间隔,端子支撑模制件172能部分包裹端子阵列170。端子支撑模制件172可为一细长的结构
且包括在一第一横向薄片体端部212和一第二横向薄片体端部214之间延伸的一横向薄片体脊柱部(spine)210。将认识到的是,薄片体脊柱部210与插头薄片体162、163的横向尺寸共延伸(coextensive)。薄片体脊柱部210可包括在第一横向薄片体端部212和第二横向薄片体端部214之间延伸的一第一或前方的横向表面216和一第二或后方的横向表面218。端子阵列170能相邻薄片体脊柱部210的前方的横向表面216设置,且在一实施例中,信号端子174的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84和接地端子176的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94可部分埋设于薄片体脊柱部210的材料中。在信号端子174的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84和接地端子176的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94保持于薄片体脊柱部210的情况下,对接端180、190可突出在端子支撑模制件172的上方而安装端182、192可突出到端子支撑模制件172的下方。端子支撑模制件172能由通过一合适的制造工艺围绕冲压形成的端子阵列170来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的非导电热塑性材料制成。
51.在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以端子组200布置的实施例中,端子支撑模制件172可包括多个收容独立的端子组200的模制的缺口或模制的凹部220。多个模制的凹部220能沿薄片体脊柱部210(在横向方向或x轴)的在第一横向薄片体端部212和第二横向薄片体端部214之间的长度横向间隔开。多个模制的凹部220能由从薄片体脊柱部200的前方的横向表面216向前(在前后方向或y轴)垂直地突出的多个模制的块体222描绘出,多个模制的块体222均可具有一矩形的块状的形状。一模制的块体222由此设置于各模制的凹部220的各横向侧,从而多个端子组200以一隔离的方式支撑在薄片体脊柱部210上。
52.参照图14,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将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端子阵列170固定于端子支撑模制件172,可包括多个保持条230,保持条230围绕位于模制的凹部220中的各端子组200延伸。保持条230可为设置在各模制的凹部220内的位于薄片体脊柱部210的前方的横向表面216上的一薄的细长的条状的结构。保持条230可包括一体结合于薄片体脊柱部210的一第一条端部232和一第二条端部234以及在第一条端部232和第二条端部234之间延伸的一棒状的条本体部236。棒状的条236能在横截面和厚度上相对其结合的薄片体脊柱部210小。第一条端部222能相邻端子组200的一第一接地端子176结合于薄片体脊柱部210而第二条端部234能相邻端子组200的第二接地端子176结合于薄片体脊柱部210,从而条本体部236横跨端子组的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各自的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84、194横向延伸。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条端部232和第二条端部234可向下指向,从而条本体部236朝向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安装端182、192设置。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84、194由此挟持或固定在薄片体脊柱部210的前方的横向表面216和保持条23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保持条230能通过与端子支撑模制件172相同的包覆成型工艺制造且可由相同的非导电材料制成。
53.除了帮助将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保持于端子支撑模制件172之外,保持条230能够还便于插头薄片体162、163焊接于基板106。尤其是,由于插头薄片体162、163的低的竖直高度,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配置成表面安装尾部的安装端182、192处于紧密地竖直接近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84、194和对接端180、190。在焊接过程中,熔融的焊料可能趋于朝向对接端180、190向上虹吸到(wick up)平坦的中间本体部184、194的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焊料会干涉针对插座连接器104的对接接口,例如,不可逆地将对接的两连接器接合(binding)在一起。通过使保持条230横跨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平坦
的中间本体部184、194延伸,焊料从安装端182、192的毛细作用流动可被阻断。
54.如图9至图12所示且如上所述,插头薄片体162、163能为雌雄同体的且配置成以一对相互锁定在一起来组装成端子亚组件160。为了提供雌雄同体的配置,多个端子支撑模制件172能彼此相同且可包括沿薄片体脊柱部210的后表面218形成的互补的雌雄同体的多个连接结构240。多个雌雄同体的连接结构240可包括从薄片体脊柱部210的后表面218垂直地延伸出的多个柱体(posts)或桩部(pegs)242。多个桩部242可以按短的柱形突起形成且沿薄片体脊柱部210的横向长度(x轴)横向彼此间隔开。多个雌雄同体的连接结构240还可包括多个桩部开孔244,所述多个桩部开孔244垂直地进入到薄片体脊柱部210的后表面218内设置、在形状和数量上互补于所述多个桩部242且沿薄片体脊柱部210的长度横向间隔开。桩部242和桩部开孔244之间的横向间隔可为:当两个相同的插头薄片体162、163以薄片体脊柱部210的后表面218彼此相邻的情况下的一相反的并列的关系对称放置时,多个桩部242能分别收容于多个桩部开孔244。在一对插头薄片体162、163相互锁定或压配在一起以形成端子亚组件160的一实施例中,桩部242和桩部开孔244能在尺寸上设置成彼此形成一摩擦配合。
55.在一实施例中,当端子亚组件160组装时,第一插头薄片体162和第二插头薄片体163可相对彼此横向移位或偏移,以使绝缘插头基座130上的端子开口140的交错配置互补。例如,参照图9至图12,当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以端子组200布置且多个端子组200由间距距离202间隔开时,第一插头薄片体162和第二插头薄片体163可移位成第一插头薄片体162的端子组200不与第二插头薄片体163中的端子组200横向对齐。而是,第一插头薄片体162的大部分的端子组200交替地介于第二插头薄片体163的两个相邻端子组200之间,反之亦然。第一插头薄片体162和第二插头薄片体163的横向端部处的端子组将缺少一邻接端子组以被介于之间。在第一插头薄片体162和第二插头薄片体163的端子组200之间的交错和介于之间关系可由使连接的两插头薄片体移位一间距距离202的约二分之一来实现。雌雄同体的连接结构240的桩部242和桩部开孔244能在使用上布置成实现所述偏移。插头薄片体162、163移位的另一结果是,第一横向薄片体端部212和第二横向薄片体端部214不是共延伸地对齐而是相对横向方向(x轴)间隔开。参照图5至图8,当端子亚组件160组装于插头绝缘基座130时,偏移的插头薄片体162、163的端子组200对齐且能收容于与第一开口排142和第二开口排144相关联的偏移端子开口140。将认识到的是,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从第一插头薄片体162和第二插头薄片体163向下(在竖直z轴)突出的安装端对应图3所示的并列的第一排端子114和第二排端子116。
56.参照图15至图17,插座连接器104适用于收容并导电性地连接多条线缆108与插头连接器102。插座连接器104可包括一插座绝缘基座300,插座绝缘基座300由诸如模制的热塑性材料的非导电材料制成、能收容多条线缆108导电性地端接的一端子亚组件400。插座绝缘基座300可包括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能对接在一起在竖直(z轴)方向上并包围端子亚组件400的一下基座构件302和一上基座构件304。在一实施例中,插座绝缘基座300还可包括一钉扣持件310,钉扣持件310设置在下基座构件302和上基座构件304之间以如后所述地与安装钉120相互作用并将连接器组件固定于基板106。钉扣持件310能由冲压的片材金属制成且可为包括以一分两叉方式结合的一悬臂式的扣持臂312与一扣持件支撑部314的一矩形的细长的结构,扣持件支撑部314可为围绕扣持臂312的末端共延伸地延伸的一类似
的细长的臂。一槽在扣持臂312和扣持件支撑部314之间设置成使悬臂式的扣持臂312适用于能够弹性的挠曲。
57.下基座构件302能具有比上基座构件304的覆盖范围小的一覆盖范围(footprint)和形状且能配置成装配在设置在上基座构件304中的一对应的腔内。下基座构件302包括一下对接面320和一相反设置的上组装面322。下基座构件302为大体矩形且可包括一两个并列的细长的侧壁326和两个并列的正交于侧壁326以描绘矩形形状的短的端壁328。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收容将插头连接器固定于基板104的安装钉120,下基座构件302可具有设置在其内的一个以上的合适地定位的钉开孔329。
58.组装面322能成形为且仿形成(contoured)管理多条线缆108和端子亚组件400相关联的端子。为了收容和组织(organize)多条线缆108,多个线缆凹部330沿下基座构件302的后方的侧壁326横向(在x轴上)设置。多个线缆凹部330可各为设置到组装面322内且从后方的侧壁326向内垂直延伸的圆形的或弯曲的凹陷。线缆凹部330的数量可对应于线缆108的数量。还设置到组装面322内且在多个线缆凹部330的前方延伸的可为一槽部(trough)332,槽部332在形状上可为大体矩形且在与上方的对接面320间隔的一槽部底板334终止。设置到槽部底板334内的可为多个横向间隔开的对齐凹部336,对齐凹部336在横截面上可为矩形或方形且可设置成从槽部底板334穿过直到对接面320。设置在槽部332前方的可为对应于下基座构件302的组装面322的形状的一升高的肩部340和一端子平台342。升高的肩部340可为在下基座构件302的相对的端壁328之间横向延伸的一平坦的表面。
59.端子平台342同样地在相对的端壁328之间横向延伸且为了收容来自端子亚组件400的端子而可包括穿过下基座构件302直到对接面320设置的多个端子槽344。用于收容其中一个端子的各端子槽344在横截面上可为矩形且以可并列的排和交错的组布置。尤其是,多个端子槽344以接近前方的侧壁326的一第一槽排346和接近升高的肩部340的一并列的第二槽排348横向布置。多个端子槽344还以多个组350布置,例如,多个组350各可包括四个端子槽344且在第一槽排346和第二槽排348中相对彼此偏移。端子槽344的端子组350中的每一个可与一端子支撑块体349相关联,端子支撑块体349与下基座构件302一体形成且相对对接面320向下延伸。第一槽排346的端子组350相对第二槽排348的端子组350移位或偏移,从而第一槽排346和第二槽排348的端子组350典型地介于彼此之间。第一端子排346和第二端子排348的横向端部处的端子组350将缺乏实现彼此介于之间的一邻接端子组。多个端子组350的交替的布局将与上面针对插头连接器102说明的交错外形互补的一交错外形提供给第一槽排346和第二槽排348。为了与上基座构件304对齐并组装,在下基座构件302的前部的细长的侧壁326可形成为一升高的竖直壁且可包括从组装面322向上突出且能收容于设置在上基座构件304中的对应的凹部的多个对齐突起354。
60.参照图15至图17,上基座构件304配置成用于与下基座构件302组装且可具有一稍大的覆盖范围以接受并收容下基座构件302和端子亚组件400。上基座构件304在形状上也可为矩形且可包括一组装面360、一并行的间隔开的顶面(ceiling)362、使顶面在上方延伸的细长的并列的前方、后方的侧壁366和正交布置的短的并列的端壁368。为了收容下基座构件302和端子亚组件400,一腔370设置到组装面360内并由正交的侧壁366和端壁368描绘。为了允许多条线缆108通过进入到腔370中,多个线缆凹部372能沿后方的侧壁366的下缘横向形成且在位置和形状上互补于下基座构件302的多个线缆凹部330。相应地,当下基
座构件302和上基座构件304组装时,通过使下基座构件和上基座构件的线缆凹部330、372配合,多条线缆108可被挟持在之间并被保持。下基座构件和上基座构件能通过例如一卡配合(snap-fit)结构等固定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收容安装钉120,上基座构件304可包括穿过顶面362大体相邻端壁368定位设置的一个以上的钉开孔374。
61.参照图16,多条线缆108能以在前后(y轴)方向上且垂直于下基座构件302和上基座构件304的后方的侧壁326、366延伸的一横向排布置。多条线缆108可包括导电的信号导体380和接地导体382。信号导体380和接地导体382能是较为柔性的,以便于使线缆108在电气构件和设备之间延伸。除了信号导体380和接地导体382之外,线缆108可包括电源导体和其它类型的导体。在一实施例中,各线缆108可一双轴线缆,双轴线缆包括由诸如铜布线的导电材料制成的、延伸线缆的长度的、由非导电材料的一绝缘皮384包围的两个信号导体380。两个信号导体380能配置成配合地传输差分信号。一接地导体382还可设置在绝缘皮384内、相邻于两个信号导体380延伸且可以按围绕信号导体380的铜布线或金属箔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多条线缆108能具有信号导体和接地导体的不同的数量或配置;例如,线缆可同轴线缆。
62.为了针对端子亚组件400管理多条线缆108并将线缆导向进入插座绝缘基座104,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一横向的细长的线缆包覆成型件(over-mold)390可通过一包覆成型工艺横跨多条线缆横向设置。线缆包覆成型件390能具有一台阶状结构,所述台阶状结构包括一矩形的下突起392,下突起392在线缆包覆成型件390的本体的一底板394的下方延伸。从下突起392向下突出的垂直于多条线缆198的取向(orientation)的可以为多个对齐突起396,多个对齐突起396为大体矩形块状的结构且可沿线缆包覆成型件390横向间隔开。一类似的多个对齐突起398可从线缆包覆成型件390的顶面向上突出。当插座连接器104组装时,多条线缆108能对齐且收容于提供进入上基座构件304的腔370的下基座构件302和上基座构件304的线缆凹部330、372。下突起392可收容在设置到下基座构件302的组装面322内的槽部332中,而线缆包覆成型件390的底板394可抵靠在组装面322的升高的肩部340上。此外,从下突起392延伸的对齐突起396可收容于设置在槽部底板334中的对齐凹部336内。同样地,在线缆包覆成型件390上向上突出的对齐突起398能收容于在上基座构件304上形成的对应的对齐凹部内。线缆包覆成型件390上的对齐突起396、398与设置在下基座构件302和上基座构件304上的对应的对齐凹部之间的装配起到一机械应力释放(strain relief)和防止线缆108从非有意地从插座连接器104拔出的作用。
63.多条线缆108端接的端子亚组件400可位于线缆包覆成型件390的前方。参照图18至图21,端子亚组件400包括配置成用于收容在下基座构件和上基座构件之间的一插座薄片体402。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与插头连接器102的第一插头薄片体和第二插头薄片体相比,插座连接器104可包括一单个的插座薄片体。插座薄片体402包括部分设置在非导电材料的一端子支撑模制件406中的一导电端子阵列404。插座薄片体402可为一细长的结构和可限定如后进一步说明的一薄片体平面408。端子阵列404可包括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多个信号端子410和用于屏蔽和/或提供一导电返回路径的多个接地端子412。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传输差分信号,多个信号端子410可以按能够电耦合在一起来传输差分信号的一部分的差分对布置。为了隔离差分对,一接地端子412可设置在各对的差分信号端子410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的其它配置或图案也可考虑。
64.参照图22,图22示出从端子支撑模制件406移出的端子阵列404,各信号端子410可包括一对接端420、与对接端420相反的一终止端422和将对接端和终止端连接的一中间本体部424。对接端420用于靠在插头连接器中的一对应的信号端子上滑动并导电接触,且由此可按具有能呈现一悬臂式的弹簧状特性来相对各自的信号端子410挠曲并强迫靠在各自的信号端子上的一倾斜的末端426的一指状梁形成。各信号导体的终止端422用于导电性地连接于和端接来自多条线缆的一信号导体380且可包括穿过其设置的一导体端接孔428。另外,多个信号端子410的平坦的终止端422可与共同的薄片体平面408共面,从而导电端接孔428设置成垂直地进入终止端。
65.各接地端子412可包括一对接端430、与对接端相反的一终止端432和将对接端和终止端连接的一中间本体部434。对接端430用于靠在插头连接器中的一对应的接地端子上滑动并导电接触,且由此可以按具有能呈现一悬臂式的弹簧状特性来相对各自的接地端子176挠曲并强迫靠在各自的接地端子上的一倾斜的末端436的一指状梁形成。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为了能使接地端子412连接并端接来自多条线缆108的接地导体382,多个接地端子412的终止端432能与一导电接地轨部438一体形成并由导电接地轨部438电气互相连接,导电接地轨部438横跨端子阵列404横向延伸。尤其是,接地轨部438在差分对的终止端422的上方延伸且横跨差分对的终止端422,以电隔离信号端子410。设置到接地轨部438中的可以是均能收容和端接来自线缆108的一接地导体的多个导体端接孔439。接地轨部438上的导体端接孔439可各位于两信号端子410的导体端接孔428的上方并位于两信号端子410的导体端接孔428之间,从而三个端接孔描绘一三角形轮廓。另外,接地端子412的终止端432和接地轨部438能与共同的薄片体平面408共面,从而导电端接孔439垂直于接地端子412和接地轨部438。
66.为了能使来自插座薄片体402的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与第一插头薄片体和第二插头薄片体中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建立电气通信,接地端子410和信号端子412的对接端420、430可偏移在一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或一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中的任一个上。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2和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0相对前后(y轴)方向可彼此平行且可彼此间隔开。此外,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和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均可为平坦的并从与插座薄片体402相关联的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的终止端422、432共面的共同的薄片体平面408偏移。为了将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的对接端420、430定位在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或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的任一个上,端子的中间本体部424、434可以按偏移的中间本体部形成。例如,参照图18、图20和图22,信号端子410的偏移的中间本体部424能大体垂直地结合于对接端420和终止端422,以横跨共同的薄片体平面408与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和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之间的距离。同样地,接地端子412的偏移中间本体部434能大体垂直地结合于对接端430和终止端432,以横跨共同的薄片体平面408与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和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之间的距离。偏移中间本体部424、434由此在前后(y轴)方向上对齐。相应地,与插头薄片体相关联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的平坦的中间本体部不同,插座薄片体402的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的偏移中间本体部424、434正交于相关的共同的薄片体平面408与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和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
67.为了配合地对接与第一插头薄片体和第二插头薄片体相关联的多个端子组200,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也可按多个端子组450布置,其中每个端子组450具有至少一个
信号端子410和一个接地端子412。在差分信号的实施例中,各端子组450可包括一差分对的信号端子410和位于信号端子对的两横向侧的一对应对的接地端子412,其中,多个接地端子412由接地轨部438结合。此外,为了实现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和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多个端子组450可进一步以多个第一端子亚组452和多个第二端子亚组454布置,多个第一端子亚组452在使用上与第一偏移安装平面440相关联,而多个第二端子亚组454在使用上与第二偏移安装平面442相关联。尤其是,第一端子亚组452的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的偏移的中间本体部424、434可从共同的薄片体平面408向前突出,以将各自的对接端420、430设置于第一偏移安装平面440上。同样地,第二端子亚组454的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的偏移的中间本体部424、434可从共同的薄片体平面408向后突出,以将各自的对接端420、430设置在第二偏移安装平面442上。
68.多个第一端子亚组452可按一间距距离456横向彼此间隔开,而多个第二端子亚组454也可按间距距离456横向彼此间隔开。间距距离456能从诸如相邻的端子亚组452、454的横向中心点之间的任意的合适的点测量。间距距离456可在尺寸上对应于与第一插头薄片体和第二插头薄片体相关联的间距距离。此外,第一端子亚组452可与第二端子亚组454交替(在横向方向或x轴),从而插座薄片体402具有与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或者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相关联的端子的一交替的布局。因为多个第一端子亚组442按间距距离456间隔开且多个第二端子亚组454按间距距离456间隔开,且因为第一端子亚组452和第二端子亚组454的交替的布局,多个第一端子亚组452中的大部分典型地横向介于两个第二端子亚组454之间而第二端子亚组454典型地横向介于两个第一端子亚组452之间。在插座薄片体402的横向端部处的端子亚组缺乏一邻接的端子亚组。
69.在差分信号的实施例中,为了能使一接地端子412定位在相邻的信号端子410的差分对之间,接地端子412可沿对接端430和偏移的中间本体部434分两叉。尤其是,同一分两叉的接地端子412可具有一共同的终止端432,其中,分两叉的两中间本体部434朝向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或者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交替地突出。同一接地端子412的分两叉的两对接端430的两个部分交替地设置在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和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上。插座薄片体402的分两叉的接地端子412便于第一端子亚组452和第二端子亚组454交替地布置在各自的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和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上。如此,当插座连接器104对接于插头连接器102时,一分两叉的接地端子可与第一插头薄片体相关联的一接地端子和与第二插头薄片体相关联的一接地端子同时物理和电气接触。在插座薄片体402的横向端部处,分两叉的接地端子是不需要的。
70.端子支撑模制件406可围绕插座薄片体402的端子阵列404设置且可在一第一横向薄片体端部460和一相反的第二横向薄片体端部462之间横向延伸,以描绘端子亚组件400的一亚组件长度464。亚组件长度464可与插头连接器的端子亚组件的亚组件长度共延伸。端子支撑模制件406大体埋设或包裹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的终止端422、432,从而偏移的中间本体部424、434和对接端420、430能从端子支撑模制件406的一下表面延伸出。为了提供进入与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相关联的导体端接孔428、439,端子支撑模制件406可具有设置在后表面上的对齐的开孔468。在一实施例中,端子支撑模制件406能通过一合适的制造工艺围绕冲压形成的端子阵列404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
71.参照图23,线缆108能由插座薄片体402收容并端接在插座薄片体402中。尤其是,
绝缘皮384能从线缆108的端部移除,以露出信号导体380和接地导体382。信号导体380能插入信号端子410的导体端接孔428而接地导体s482能插入接地端子412的导体端接孔439。信号导体380的端部和接地导体382的端部通过例如激光焊接能接合在各自的导体端接孔428、439中,以建立线缆108和端子阵列404之间的一导电连接。因为多个接地端子412在它们的终止端432处由导电接地轨部438互相连接,所以接地导体412全部导电性地相互连接并建立一共同的导电接地。
72.参照图18至图21,插座端子亚组件400可包括设置在插座薄片体402上的为连接器组件100提供另外的电磁屏蔽的一导电接地屏蔽体500。接地屏蔽体500为相邻于插座薄片体402的后面设置的一扁的(flat)平坦的结构。尤其是,接地屏蔽体500能在端子支撑模制件406的第一横向薄片体端部460和第二横向薄片体端部462之间横向(在横向方向或x轴)延伸且可与薄片体长度464共延伸。在一实施例中,接地屏蔽体500能由冲压形成的片材金属或金属板制成。在另一实施例中,接地屏蔽能够由一金属注塑成型工艺来制成,其中金属粉末与一粘接剂混合并模制成因为金属粉末从而具有导电性能的一最终部件。在另一实施例中,接地屏蔽体500可由一模制塑料部件覆有赋予导电性能的金属金属化塑料来形成。
73.当附接于插座薄片体402的后面时,接地屏蔽体500平行于与端子阵列404的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的布局相关联的共同的薄片体平面408和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和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在一实施例中,接地屏蔽体500能由一较薄的平坦的突起板502和一较厚的居间板504组装而成。为了与插座薄片体402的端子阵列404相互连接,突起板502可包括多个接地突起510,所述多个接地突起510从突起板502的平面垂直地并由此相对共同的薄片体平面408和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和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垂直地延伸。多个接地突起510可沿接地屏蔽体500的横向长度横向间隔开且可在数量和位置上与插座薄片体402中的多个接地端子412对应。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接地突起510可为在以一竖直姿势(相对竖直z轴)对齐且可具有一相关联的竖直高度512的接地突片。为了制造接地突起510,在一实施例中,突起板502能由从片材金属制成,且与接地突起510对应的突片能为由突起板502且与突起板502一体的冲压成(stamped)或冲压出(punched)的襟翼。由突起板502冲压成的接地突起510导致在相邻接地突起510之间形成于突起板502的矩形突片开口514。在其它实施例中,接地突起510能具有其它合适的形状和配置。
74.为了允许来自多条线缆的线缆108穿过接地屏蔽体500,多个线缆开口516穿过突起板502设置。线缆开口516可为大体三角形或梨状,以匹配设置到插座薄片体402的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上的导体端接孔428、439的三角形轮廓。线缆开口516由此适应双轴线缆的信号导体和接地导体的三角形布局。线缆开口516可定位在从突起板502延伸的横向相邻的接地突起510之间。
75.厚的居间板504可由导电材料制成,诸如冲压的一金属板,或者可为铸造或烧结的金属。居间板504也与插座薄片体402的薄片体长度464横向共延伸且在端子支撑模制件406的第一横向薄片体端部460和第二横向薄片体端部462之间延伸。居间板504可具有提供相对薄的突起板502比较大的体积(bulk)的居间板504的一厚度520。为了允许多条第一线缆的线缆通过,居间板504包括与设置在突起板502上的多个线缆开口516对齐且在形状上类似的多个线缆开口522。为了允许来自突起板502的接地突起510延伸至并连接插座薄片体402的接地端子412,居间板504可包括以横跨居间板504的一横向排布置的多个槽524。多个
槽524延伸穿过居间板504的本体并朝向插座薄片体402的共同的薄片体平面408垂直地定向。槽524能与多个接地突起510在数量上对应并对齐。在接地突起510以具有一相关联的竖直突片高度512的竖直突片形成的实施例中,槽524能具有类似的允许突片穿过居间板504通过的尺寸。
76.为了与来自接地屏蔽体500的接地突起510机械和电气连接,多个接地开孔540可设置在插座薄片体402的端子阵列404上。例如,如图18至图19所示,接地开孔540可刚好在横跨端子阵列404延伸的接地轨部438的下方设置于端子阵列404的各接地端子412的终止端432。接地开孔540的数量和对齐能对应于第一多个接地突起510的数量和对齐。因为接地端子412的终止端432埋设于端子支撑模制件406,所以材料可在接近终止端处从端子支撑模制件上移除,以提供将接地开孔540露出给接地突起510的突起开口442,如图21所示。
77.如图20至图2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接地开孔540可在形状上或对齐上与接地突起510是非互补的以使接地突起510扭转或扭曲。例如,接地开孔540可按在竖直尺寸上与形成接地突起510的突片类似的槽成形但具有相对竖直对齐的接地突起510横向偏移(在x轴)的第一、第二偏移脚544。第一、第二偏移脚544能朝向插座薄片体的横向薄片体端部设置成接地开孔540与从突起板502延伸的接地突起510在竖直对齐上不一致。另外,多个偏移脚544的偏移的横向方向可在相邻的接地端子412之间交替,以提供横跨端子阵列404横向设置的偏移的接地开孔540的一交替的布局。在其它实施例中,在突起和开孔之间的非互补对齐能通过其它布局来提供,诸如通过突起和开孔的非互补形状或轮廓(包括不匹配的圆形、方形和/或菱形)或通过在一非垂直方向上穿过接地端子设置开孔。
78.如图20至图21所示,为了将第一接地屏蔽体500和接地端子412机械和电气相互连接,突起板502相对插座薄片体402的其余部分定位成接地突起510与接地端子412上的多个接地开孔540对齐。居间板504可设置在端子支撑模制件406和突起板502之间,从而居间板504上的槽524和端子支撑模制件406上的对应的模制件开口542对齐,以允许接地突起510从突起板502的平面通过插座薄片体402的共同的薄片体平面408。在接地突起510插入接地端子412的接地开孔540时,偏移脚544将使得突片状的接地突起510相对接地突起和接地端子412的竖直延伸旋转或扭转。突起板502的材料和厚度可选择成便于接地突起510的扭曲。接地突起510在各自的接地开孔540中旋转造成的扭力提供接地屏蔽体500和各接地端子412之间的良好的机械的和电气的接触,因为接地屏蔽体500和接地端子412不可能解除接合并同时维持良好的导电性。
79.在一实施例中,设置在居间板504上的槽524也可具有相对突片状的接地突起510的竖直延伸横向偏移的偏移脚528,以在接地突起510插入穿过居间板时使接地突起扭曲。接地突起510在槽524内的扭曲确保突起板502和居间板504机械和电气地连结(coupled)在一起。参照图18至图21和图23,因为绝缘皮384可在信号导体380端接于信号端子410的导体端接孔428处从多条线缆108上移除,所以第一接地屏蔽体500的厚度可有助于在端接点处的阻抗。另外,将认识到的是,因为接地突起510设置于突起板502上的线缆开口516和居间板504的线缆开口522的任一侧,所以突片状的接地突起510当其与插座薄片体402连接时将延伸至线缆的任一侧并与线缆并列。此外,如图20至23所示,接地突起510将相邻信号导体和信号端子410导电性地结合处的导体端接孔428,从而一接地突起510位于各差分对的信号端子410的终止端的之间。接地突起510由此进一步隔离和提高在插座薄片体内的信号导
体之间的耦合。
80.参照图24至图25,示出插头连接器102和插座连接器104组装以完成连接器组件系统100。为了完成插头连接器102,相同的且雌雄同体的第一插头薄片体162和第二插头薄片体163连接在一起,以形成能从安装面134插入插头绝缘基座130的插头端子亚组件160。当插头端子亚组件160安装时,接地端子172和信号端子174的对接端180、190向上突出(沿竖直z轴)穿过设置在插头绝缘基座120上的端子开口140。各端子开口140能收容多个端子组200中的一个(例如一差分对的信号端子174和相邻的接地端子176),且可维持多个端子组200处于通过第一插头薄片体162和第二插头薄片体163横向移位(相对横向方向或x轴)能实现的偏移和交错关系。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安装端182、192在插头连接器102的安装面134处露出且大体与插头连接器102的安装面134共面。因为并列的连接的第一插头薄片体162和第二插头薄片体163,可按表面安装尾部形成的安装端182、192与上述的连接器组件100的并列的第一排端子114和第二排端子116对应。
81.为了完成插座连接器104,以一排对齐的多条线缆108能导向到插座基座300中并端接于如上所述的插座薄片体402的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如所示出地,例如,线缆108的一信号导体380能端接在一信号端子410的导体端接孔428中。插座薄片体402安装在下基座构件302中,其中对接端420、430收容于设置在下基座构件302内的独立的端子槽344中。如已说明的,各端子槽344能收容信号端子410或接地端子412的对接端420、430中的一个,对接端420、430可定向向下(相对竖直z轴方向)且能够经由下基座构件302的对接面320进入。如上所述,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的偏移的中间本体部424、434在第一偏移端子平面440或第二偏移端子平面442的任一个上使对接端420、430对齐。此外,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如上所述地以端子组450和以第一端子亚组452和第二端子亚组454布置同时向下定向的对接端420、430支撑在多个端子支撑块体449中的一个上。上基座构件304能安装在下基座构件302上,以包围插座薄片体402并将多条线缆108固定于插座连接器104。
82.为了将插头连接器102和插座连接器104对接在一起,使插座连接器104竖直向下(在竖直z轴)移动,从而插头连接器102收容到下基座302的对接面320中。插座连接器104中的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的向下指向的对接端420、430滑动地挠曲并被强迫靠在插头连接器102的对应的信号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向上指向的对接端180、190上,以建立导电接触。单个插座薄片体402由此对接于第一插头薄片体162和第二插头薄片体163。此外,插座薄片体402中的第一端子亚组452的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对齐并导电性地接触第一插头薄片体162中的各自的端子组200,而插座薄片体402的第二端子亚组454的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12对齐和导电性地接触第二插头薄片体163的各自的端子组200。在包括位于插头薄片体162、163上的一保持条220的实施例中,保持条220位于接近信号导体170和接地导体172的安装端182、192且位于低到足以避免干涉对接端之间的滑动接触。
83.参照图26,为了将插头连接器102和插座连接器104固定于基板106,在相关的实施例中,安装钉120能插入设置在上基座构件304中的钉开孔374、下基座构件302上的钉开孔329和插头绝缘基座130上的钉开孔129。由于插头绝缘基座130和插座绝缘基座300的配合对接特征的结果,不同的钉开孔129、329、374可竖直对齐(相对竖直z轴)。安装钉120能具有比连接器组件100的竖直高度大的一竖直高度,从而钉根部124从与插头连接器102相关联的下安装面134突出,以接合一基板106。钉头部122可在尺寸上设置成收容于上基座构件
304的钉开孔374,但具有比下基座构件302和插头绝缘基座130的钉开孔329大的一直径,以分别防止钉头部322穿过它们脱出(clearance)。
84.为了相对下基座构件302和插头绝缘基座130锁定安装钉120,钉扣持件310可设置在插座基座300的下基座构件302和上基座构件304之间、接近短的端壁328、368。钉扣持件310可定位成悬臂式的扣持臂312对齐且安放在下基座构件302和上基座构件304的钉开孔329、374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在插座连接器104的组装过程中或插座连接器104和插头连接器102对接时刻之后,钉扣持件310可预先安装在下基座构件302和上基座构件304之间。当安装钉120插入上基座构件304的钉开孔374中时,钉根部324的渐缩末端接触钉扣持件310的悬臂式的扣持臂312并使扣持臂312横向挠曲以露出于下插头基座302的钉开口329。钉根部124可插入下基座构件302和插头绝缘基座130且悬臂式的扣持臂能强迫自身进入钉根部124和钉头部122之间的周向槽126,以将两构件锁定在一起。为了拆卸连接器组件100,一工具开孔318可穿过上基座构件304的顶面362设置,用于插入能使悬臂式的扣持臂312挠曲并释放安装钉120的一合适的工具(例如镊子)。
85.本公开的一个可能的优点在于,通过导向从一共同的薄片体平面到与第一排端子和第二排端子相关联的第一偏移端子平面和第二偏移端子平面的端子连接连接器组件的竖直高度能最小化同时维持电气信道密度。另一可能的优点在于,通过使保持条围绕一端子薄片体中的端子组的中间本体部延伸,能防止焊料从安装面到对接面的虹吸或毛细流动。前述说明书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不应解释为具有一限制作用。例如,尽管本公开说明了偏移的中间本体部为插座薄片体的端子的一部分从而偏移端子平面在插座薄片体上实现,但是插头薄片体中的端子可包括偏移的中间本体部,从而偏移端子平面在插头薄片体上实现。同样地,尽管偏移端子平面以与插座薄片体的相关联的端子的对接端来说明,但是偏移端子平面也可与插头薄片体中的端子的安装端相关联。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的对接端在与插座连接器中的插座薄片体相关联的共同的薄片体平面上对齐,而偏移端子平面在插头连接器上建立以使安装端与在插头连接器的安装面处露出的第一排端子和第二排端子对齐。
86.将认识到的是,前述说明提供了所公开的系统和技术的示例。然而,考虑到的是,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式可以在细节上与前述示例不同。所有对本公开内容或其示例的参考旨在参考在那时所讨论的特定示例并不意欲更一般地暗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针对某些特征的所有明显的和贬低的语言旨在表示对那些特征不是优选的,而不是将其完全排除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外,除非另有说明。
87.除非本文另外指出,否则本文中数值范围的叙述仅旨在用作分别指代落入该范围内的每个单独值的简写方法,并且将每个单独值并入说明书中,如同其在本文中被单独叙述一样。除非本文另外指出或与上下文明显矛盾,否则本文说明的所有方法可以以任何合适的顺序执行。
88.因此,本公开包括适用法律所允许的所附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主题的所有修改和等同物。此外,除非本文另外指出或与上下文明显矛盾,否则本公开内容涵盖上述元素以其所有可能的变型的任何组合。更进一步,本文说明的优点可能并不适用于权利要求所涵盖的所有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