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导管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19:13: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具备:线圈体:编织体,其编织多个线材而形成为筒状,并具有配置在上述线圈体的内周侧的线圈内编织部和配置为比上述线圈体更向前端方向延长的线圈外编织部;内侧树脂层,其包覆上述编织体的内周面;缓冲件,其与上述编织体的上述线圈外编织部中的上述线圈体侧的部分接触且与上述线圈体的前端接触,并具有上述编织体的刚性与上述线圈体的刚性之间的刚性;以及外侧树脂层,其包覆上述编织体的上述线圈外编织部、上述缓冲件以及上述线圈体的外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编织体的上述线圈外编织部具有:外径随着接近上述导管的前端而变小的缩径部、以及与上述缩径部的前端相邻且外径遍及上述导管的轴向的全长相同的同径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管中,上述线圈外编织部的至少一部分中的上述内侧树脂层的内径比上述线圈内编织部中的上述内侧树脂层的内径小。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件的前端侧的上述导管的径向的长度比上述缓冲件的基端侧的上述径向的长度短。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件具有延伸部分,该延伸部分构成上述线圈体并且以跨越彼此相邻的多个线材的方式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具有填充于上述编织体的间隙且设于上述外侧树脂层与上述内侧树脂层之间的中间树脂层。7.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具备:线圈体;编织体,其编织多个线材而形成为筒状,并具有配置在上述线圈体的内周侧的线圈内编织部和配置为比上述线圈体更向前端方向延长的线圈外编织部;内侧树脂层,其包覆上述编织体的内周面;以及外侧树脂层,其包覆上述编织体的上述线圈外编织部和上述线圈体的外周面,上述导管具有:包含上述线圈外编织部的导管前端部分;包含上述线圈体和上述线圈内编织部的导管基端部分;以及在上述导管的轴向上连接上述导管前端部分和上述导管基端部分的导管连结部分,上述导管前端部分的弯曲刚性为0.005gf
·
cm2/cm以上且小于0.05gf
·
cm2/cm,上述导管连结部分的弯曲刚性为0.05gf
·
cm2/cm以上且小于1.4gf
·
cm2/cm,上述导管基端部分的弯曲刚性为1.4gf
·
cm2/cm以上且3.0gf
·
cm2/cm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管连结部分配置有上述线圈体的一部分,构成上述线圈体的上述一部分的线材越接近上述导管连结部分的前端则越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管连结部分配置有上述线圈外编织部的一部分,构成上述线圈外编织部的上述一部分的上述线材的直径越接近上述线圈体的前端则越粗。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中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管的外径遍及全长相同。

技术总结
确保导管的转矩传递性,并且抑制该刚性差引起的导管的扭折的产生。导管具备线圈体、编织体、内侧树脂层、缓冲件、以及外侧树脂层。编织体编织多个线材而形成为筒状,并具有配置在线圈体的内周侧的线圈内编织部和配置为比线圈体更向前端方向延长的线圈外编织部。内侧树脂层包覆编织体的内周面。缓冲件与编织体的线圈外编织部中的线圈体侧的部分接触,并且与线圈体的前端接触。另外,缓冲件具有编织体的刚性与线圈体的刚性之间的刚性。外侧树脂层包覆编织体的线圈外编织部、缓冲件以及线圈体的外周面。周面。周面。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木哲平 藤野慧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0.11.04
技术公布日:2022/5/3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