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换向阀及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13:54: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阀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向阀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2.换向阀安装于制冷系统中,用于实现管路的切换。换向阀包括阀体、滑阀组件和阀座,阀体设有第一内腔,滑阀组件和阀座设于第一内腔内。换向阀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连通第一内腔。在换向阀的换向过程中,滑阀组件会相对阀座滑动。并且,第一连接管连接压缩机排气口,第一通道内会有高压气体冲击滑阀组件,使滑阀组件在滑动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而根据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可知,在滑阀组件的滑动过程中,滑阀组件与阀座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滑动摩擦力。较大的滑动摩擦力会使滑阀组件与阀座在摩擦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换向阀及制冷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向阀换向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较大的问题。
4.本发明提供一种换向阀,该换向阀包括第一连接管和阀体,第一连接管设有第一通道,阀体设有第一内腔,第一通道连通第一内腔,第一连接管靠近阀体的一端设有分隔第一通道与第一内腔的缓冲元件,缓冲元件设有连通第一通道与第一内腔的一个或多个通孔,且一个通孔的流通面积或多个通孔的流通面积之和均小于第一通道的截面积。
5.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孔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如此设置,便于通孔的加工成型。
6.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缓冲元件呈具有一侧开口的桶状,开口朝向背离阀体的方向,缓冲元件的开口处连接第一连接管的内壁。缓冲元件包括侧壁和底壁。通孔设于侧壁,及/或,通孔设于底壁。如此,有效扩大了缓冲元件的表面积,使得通孔在缓冲元件表面的分布能够更加分散,也即,缓冲元件起到的节流缓冲作用更加明显。
7.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缓冲元件的开口处设有凸起,第一连接管的内壁对应设有凹槽,凸起卡接于凹槽。如此,缓冲元件可通过凸起卡接于第一连接管的凹槽处,降低了换向阀的装配难度。
8.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缓冲元件焊接于第一连接管的内壁。或者,缓冲元件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连接管。如此设置,提高了缓冲元件的装配牢固程度。
9.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缓冲元件呈圆台状,底壁设于缓冲元件外径较小的一端。如此设置,使得通孔能够分散在缓冲元件的侧壁及/或底壁,加强缓冲作用,且缓冲元件远离第一通道的一端的外径较小,能够节省材料。
10.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缓冲元件呈圆台状,底壁设于缓冲元件外径较大的一端。如此设置,进一步扩大了缓冲元件的表面积,使得通孔在缓冲元件表面的分布能够更加分散,也即,缓冲元件起到的节流缓冲作用更加明显。
11.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缓冲元件呈圆柱状。如此设置,降低了缓冲元件的加工难度。
12.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缓冲元件呈板状。如此设置,简化了缓冲元件的结构,同时节省了材料。
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换向阀。
14.本发明提供的换向阀,缓冲元件使得从第一通道喷射出的高压气体的径流量下降,并且,由于缓冲元件的阻挡作用,高压气体的流速也会下降。因此,滑阀组件受到的压力也会降低,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向阀换向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有桶状缓冲元件的换向阀的剖视图;
16.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有板状缓冲元件的换向阀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缓冲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缓冲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缓冲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第一连接管;11、第一通道;2、阀体;21、第一内腔;3、缓冲元件;31、通孔;32、开口;33、凸起;34、侧壁;35、底壁;4、第二内腔;5、滑阀组件;51、滑块;511、容纳槽;52、连杆;6、阀座;7、第二连接管;71、第二通道;8、第三连接管;81、第三通道;9、第四连接管;91、第四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本发明提供一种换向阀,该换向阀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用于不同管路之间的切换。本实施例中,换向阀为四通换向阀,在其他实施例中,换向阀还可为五通换向阀、六通换向阀等其他类型的换向阀。
26.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有桶状缓冲元件3的换向阀的剖视
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有板状缓冲元件3的换向阀的剖视图。换向阀包括阀体2及滑阀组件5,阀体2内设有阀座6,滑阀组件5设于阀座6上,阀体2具有第一内腔21,滑阀组件5设于第一内腔21内,滑阀组件5能够在第一内腔21内滑动。
27.具体地,阀体2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第一连接管1设有第一通道11,第一通道11与第一内腔2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与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图未示)的排气端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换向阀的不同用途,第一连接管1还可连接其他器件。
28.本实施例中,阀体2上还连接有第二连接管7、第三连接管8和第四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7设有第二通道71、第三连接管8设有第三通道81、第四连接管9设有第四通道91。第二连接管7、第三连接管8和第四连接管9分别贯穿阀座6,滑阀组件5在阀体2内滑动以选择性地连通第二通道71与第三通道81或第三通道81与第四通道91。第二连接管7与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图未示)连接,第三连接管8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第四连接管9与冷凝器(图未示)连接。在他实施例中,阀体2还可连接第五连接管,根据换向阀的不同用途,第五连接管与另外的换热器、第一连接管1或其他位置连接,阀体2上还可连接其他连接管。
29.进一步地,滑阀组件5包括滑块51及连杆52,滑块51固定于连杆52上,滑块51远离第一通道1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511,容纳槽511与阀座6形成第二内腔4,第二内腔4能够与第二通道71、第三通道81连通,或者,第二内腔4能够与第三通道81及第四通道91连通,第一内腔21与第二内腔4始终隔断,不连通。
30.在本实施例中,当制冷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通道71、第二内腔4与第三通道81连通,第一通道11通过第一内腔21与第四通道91连通;当制热系统需要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滑阀组件5滑动,第三通道81、第二内腔4与第四通道91连通,第一通道11通过第一内腔21与第二通道71连通。
31.在现有的换向阀中,在换向阀进行换向时,由于第一通道11连接压缩机排气口,压力较高,在滑块51滑动的过程中,受到高压气体的压力,会增大滑块51与阀座6的之间的摩擦力,尤其时当滑块51处于第一通道11的正下方时,受到的压力最大,产生的噪音问题更为严重。
32.本发明通过在第一连接管1靠近阀体2的一端设置分隔第一通道11与第一内腔21的缓冲元件3,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向阀换向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较大的问题。缓冲元件3设有连通第一通道11与第一内腔21的一个或多个通孔31,且一个通孔31的流通面积或多个通孔31的流通面积之和均小于第一通道11的截面积。如此,缓冲元件3使得从第一通道11喷射出的高压气体的径流量下降,并且,由于缓冲元件3的阻挡作用,高压气体的流速也会下降,从而减小滑块51受到的高压流体的冲击。因此,滑阀组件5受到的压力也会降低,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向阀换向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较大的问题。
33.进一步地,通孔31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如此设置,便于通孔31的加工成型。但不限于此,通孔31的横截面还可以是环形、锥形等其他形状。
3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元件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缓冲元件3的结构示意图。缓冲元件3呈具有一侧开口32的桶状,开口32朝向背离阀体2的方向,缓冲元件3的开口32处连接第一连接管1的内壁。缓冲元件3包括侧壁34和底壁35。通孔31可设于侧壁34;或者,通孔31还可设于底壁35;或者通
孔31还可同时设于侧壁34和底壁35。如此,有效扩大了缓冲元件3的表面积,使得通孔31在缓冲元件3表面的分布能够更加分散,也即,缓冲元件3起到的节流缓冲作用更加明显。
3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缓冲元件3的开口32处设有凸起33,第一连接管1的内壁对应设有凹槽,凸起33卡接于凹槽。如此,缓冲元件3可通过凸起33卡接于第一连接管1的凹槽处,降低了换向阀的装配难度,且方便拆卸。
36.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元件3焊接于第一连接管1的内壁,以加强缓冲元件3与第一连接管1的连接强度,可避免缓冲元件3被高压流体冲离第一连接管1靠近阀体2的一端。或者,缓冲元件3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连接管1同时,若缓冲元件3中的通孔31被介质堵住,能够方便将缓冲元件3取下清洗。如此设置,提高了缓冲元件3的装配牢固程度。
3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缓冲元件3呈圆台状,底壁35设于缓冲元件3外径较小的一端。如此设置,使得通孔31能够分散在缓冲元件3的侧壁34和底壁35,加强缓冲作用,且缓冲元件3远离第一通道11的一端的外径较小,能够节省材料。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缓冲元件3呈圆台状,底壁35设于缓冲元件3外径较大的一端。如此设置,进一步扩大了缓冲元件3的表面积,使得通孔31在缓冲元件3表面的分布能够更加分散,也即,缓冲元件3起到的节流缓冲作用更加明显。
3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缓冲元件3的结构示意图。缓冲元件3呈圆柱状。如此设置,圆柱状较为常规,降低了缓冲元件3的加工难度。
3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缓冲元件3的结构示意图。缓冲元件3呈板状。如此设置,简化了缓冲元件3的结构,同时节省了材料。
4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换向阀。
41.在工作过程中,高压流体自第一通道11进入,流经缓冲元件3上的通孔31,通孔31能够减小流通面积,且对于流体起到阻挡作用,从而减小了流体的压力,减弱流体对于滑阀组件5的冲击,减少阀组组件在阀座6上滑动时产生的噪音。
42.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3.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